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肿瘤科金方35 白血病
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特点是体内大量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与浸润,骨髓与外周血细胞有质与量的异常。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4人/10万。  多发于儿童及青年。
    本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接触放射线、电离辐射、病毒感染、遗传、药物(常见的能引起白血病的药物有氯霉素、保泰松、苯丙酸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噻替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硫唑嘌呤、尿嘧啶氯芥、5-氟尿嘧啶、乌拉坦、甲基苯肼等)等因素有关。另外,白血病患者中,风湿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患有传染性肝炎、湿疹、糖尿病、风湿热和关节炎、心脏病、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羅患白血病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人。
    外周血象检查可了解病情程度以及病情变化。
    骨髓穿刺检查可以区分白血类型,是诊断本病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免疫学检查可以对淋巴细胞白血病进一步分型,不仅在诊断上而且对指导治疗和预后评定均有很大意义。
    细胞培养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以及预后评定均有意义。
    一、急性白血病
    多数起病急骤,贫血、出血、感染、浸润为临床表现的四大特点。
    1、贫血:常为首起表现,并进行性加重。
    2、出血:分布广泛,以皮肤黏膜最常见,严重的可表现为内脏出血,晚期常有颅内出血,可导致突然死亡。
    3、感染:发热常提示有感染,常见的感染为口腔炎、齿龈炎、肺部感染、肛周炎、尿路感染等,严重的感染可导致菌血症和败血症,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除细菌感染外尚有真菌和病毒感染。
    4、浸润:①骨骼症状:四肢关节痛和骨痛,胸骨下端局部压痛点有助诊断。②脾、肝、淋巴结肿大:在急淋病人中较常见,肝常为轻度肿大。③齿龈肿胀:见于急单和急粒单病人。
    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本病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疾病检验血液时才发现。
    2、常见的症状有乏力、消瘦、头昏、多汗、低热等,晚期有出血、贫血和感染。
    3、最突出的体征是脾中度肿大或巨脾,发生脾梗塞时左上腹和左下胸剧痛,脾区常有摩擦音。
    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起病隐潜,进展缓慢,症状轻微。1/4病人是在偶然血液检查时发现。首发症状常以颈淋巴结为主的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肿大较轻。
    方1
    【药物组成】雄黄3克,巴豆(去外皮)3克,生川乌3克,乳香2克,郁金3克,槟榔3克,朱砂3克,大枣7枚。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症见头昏,乏力,发热,出血。
    【用法】将雄黄、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榔共研细末,巴豆先去外皮,置沙锅中文火炒至微黄色,再去内皮,用双层纸包裹压碎,微热半小时,达到稍去油的目的(不换纸,仅去一次油)。将大枣煮熟,去皮和核,与上述药物混合,并充分捣研均匀,合丸如黄豆大,朱砂为衣,风干贮瓶备用。剂量成人每天4-8丸,小儿1-4丸,于清晨5时开水1次送服。连服3-5天,休息1天。一般先从小量开始,逐步加量,以保持大便每天达4-5次为度。
    方2
    【药物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30克,当归12克,生地12克,麦冬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马兰根30克,姜半夏6克,红花9克,猪殃殃30克,大青叶30克。
    【适应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化疗同时应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3
    【药物组成】当归20克,丹参20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沙参20克,友冬15克,板蓝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慈姑50克。
    *热毒血瘀,加银花20克,连翘2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
    *血热妄行,加用犀角地黄汤:
    【适应证】急件白血病。
    【用法】上药先用水浸透,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
    【药物组成】黄芪30克,党参2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天冬15克,玄参15克,当归15克。
    *出血明显,加紫草15克,旱莲草15克,仙鹤草15克;
    *有感染者,加黄芩I5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注意事项】配合化疗。
    方5
    【药物组成】犀角30克,生地10克,玄参10克,石膏20克,地骨皮10克,芦荟20克,龟板20克,鳖甲20克,丹参10克,青黛4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紫花地丁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半枝莲10克。
    【适应证】急件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用法】水煎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6
    【药物组成】参须12克,黄芪20克,北沙参30克,党参30克,白芍10克,西洋参10克,淮山药15克,山萸肉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11克,浮小麦30克,生地10克,阿胶(烊化)12克,酸枣仁10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
    【适应证】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每日1剂。
    方7
    【药物组成】元参9克,山豆根9克,金银花9克,黄芩9克,薄荷6克。
    【适应证】急件白血病口腔感染。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凉温后含漱3-5分后咽下,再用温盐水漱口,每日数次。
    方8
    【药物组成】黄芪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生地12克,天冬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小蓟10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公英10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
    【用法】水煎,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9
    【药物组成】黄芪20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甘草3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10
    【药物组成】鲜小蓟500克,鲜公英500克,鲜生地500克,鲜白茅根500克,童便60毫升,生大黄6克。
    【适应证】急件白血病。
    【用法】前4味药用竹刀切碎榨片,与后两味药共加水适量,煎取浓汁,保留灌肠,隔日1次。
    方11
    【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50克,青黛40克,黄药子25克,三棱25克,莪术30克,红参15克,半枝莲20克,白果30克,狗脊25克,丹参50克,大黄20克,山萸肉20克,儿茶10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每日1剂。
    方12
    【药物组成】龙葵30克,薏苡仁20克,黄药子20克,乌梅15克,白化蛇舌草20克,田三七10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
    【用法】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13
    【药物组成】葛根12克,连翘24克,银花24克,生地30克,元参30克,麦冬15克,桔梗9克,蝉蜕9克,犀角9克,羚羊角9克,西洋参9克(或用辽沙参12克),龟板15克,黄柏9克,知母9克,石斛24克,甘草9克,丹皮24克。
    *热甚,加生石膏30克,热仍不退,加紫雪丹6克;
    *神志昏迷,加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丹1-2粒;
    *皮肤出血,加棕榈炭15克,丝瓜络24克,冬瓜皮24克;
    *口鼻出血,加大蓟24克,小蓟24克,白茅根24克,藕节15克;
    *大便出血,加焦地榆12克,冬瓜子24克,薏苡仁24克;
    *吐血,加柏叶炭18克,生赭石15克;
    *尿血,加木通9克,车前子12克,滑石15克,白茅根20克,小蓟20克。
    【适应证】急件白血病,高热,自汗,脉浮大而数者。
    【用法】上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为2次服,每日1剂。
    【说明】服上方后,高热减退,病症减轻时,继服下方:生地24克,元参24克,麦冬15克,桔梗9克,辽沙参15克,石斛24克,川连9克,蚪皮15克,栀子9克,莲子肉15克,黄柏9克,犀角6克,甘草9克,藕节12克,薏苡仁24克。
    余邪未尽,身体虚弱者,继服下方:当归12克,生地24克,生白芍12克,辽沙参12克,川贝母9克,桔梗9克,橘络12克,瓜蒌18充,麦冬15克,薏苡仁24克,栀子9克,丹皮15克,菊花12克,龟板15克,石斛15克,甘草9克,丹参12克,郁金9克。淋巴结肿大加三棱4.5克,莪术4.5克。
    方14
    【药物组成】当归15-30克,鸡血藤15-30克,赤芍15-30克,川芍15-30克,红花8-10克,三七(研末,分次冲服)6克。
    *气血两虚,加党参15-20克,黄芪15-20克,熟地15-20克,白术1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何首乌15克:
    *肝肾阴虚,加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首乌10-15克;
    *热毒炽盛,加水牛角30克,生地30克,丹皮12-15克,茜草10克,蚤休6克,银花20克,连翘15-20克,公荚2030克,板蓝根15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缓解后亦坚持服用,并配合化疗。
    方15
    【药物组成】党参15克,阿胶(烊化)15克,枸杞子15克,陈皮15克,女贞子30克,黄芪30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竹叶12克,当归9克,鹿角胶(烊化)9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早晚分服,每口1剂。
    方16
    【药物组成】方①银花10克,漏芦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公英10克,地丁10克,鸡血藤10克,菟丝子10克,仙灵脾6克,丹参7克。
    方②红人参6克,鹿茸37.5克,红花4克,当归10克,黄芪10克,白芍6克,生地6克,何首乌6克,枸杞子6克,仙灵脾6克,川芎4克,五味子6克,酸枣仁6克,丹参6克,雄黄2克,香油10毫升,蜂蜜适量。
    【适应证】小儿急性白血病,方①用于诱导缓解期,方②用于维持缓解期。
    【用法】方①加水煎取100毫升,每次服25毫升,每日2次。
    方②各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共制成l000丸,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
    方17
    【药物组成】干蟾皮9-12克,半枝莲30克,板蓝根30克,土大黄30克,七叶一枝花15克,白英30克,射干9克,紫苑15克。
    *气血虚衰,加黄精30克,黄芪15克,党参9克,熟地15克,当归9克;
    *出血,加旱莲草30克,丹皮9克,大蓟15克,小蓟15克,犀角(冲服)3-9克;
    *感染发热,加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大青叶30克,银花15克,高热另加生石膏30克。
    【适应证】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18
    【药物组成】方①青黛40克,天花粉30克,牛黄10克,芦荟20克。
    方②红花30克,黄芪18克,生慧苡仁15克,生地15克,玄参9克,甘草6克,山豆根12克,山慈姑12克,青黛12克,紫草9克,黄药子9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
    【用法】方①诸药共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次3克,每日2次。
    方②加水煎煮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9
    【药物组成】人参5克,黄芪25克,鹿茸10克,砂仁10克,白术15克,陈皮15克,伏苓15克,半夏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甘草15克。
    *补血,加何首乌30克;
    *破瘀滋阴,加龟板20克;
    *扶正,加服胎盘粉15克,每日2次。
    【适应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用法】上药加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0
    【药物组成】生地20克,元参15克,知母10克,龟板10克,鳖甲30克,地骨皮20克,丹皮20克,蒲公英30克,银柴胡15克,大青叶15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狗舌草15克,青黛(冲服)3克,女贞子30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低热或高热,自汗盗汗,疲乏无力,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头晕头痛,眼花目眩,口干咽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薄黄,脉细数。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1
    【药物组成】犀角4克(或水牛角10克),生地20克,丹皮20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20克,白芍15克,血余炭20克,大蓟30克,小蓟30克,地榆炭20克,仙鹤草30克,羊蹄根30克,大青叶20克,露蜂房10克,生黄芪30克,藕节30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衄血,吐血,便血,崩漏或皮下出血,伴有低热,盗汗,乏力,五心烦热,心悸气短,失眠,纳差,舌质绛红或尖红,白苔或薄黄苔,脉沉细数。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用,每日1剂,犀角研末分次冲服。
    方22
    【药物组成】人参10克,沙参30克,党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天冬15克,五味子6克,当归15克,杭芍2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20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炒枣仁15克,浮小麦3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面色苍白,唇甲淡白,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皮干发枯,自汗盗汗,衄血,咳血,皮下出血,甚则肢凉腰冷,纳少,便溏,舌淡,苔薄或白,脉沉细无力。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3
    【药物组成】沙参30克,人参(另煎)10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当归尾10克,炮山甲10克,瓜蒌20克,干蟾10克,山慈姑15克,郁金10克,枳实10克,徐长卿30克,黄芪20克,山药10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胸闷气短,乏力气短,疲倦,颈腋淋巴结肿大,肚腹痞块,腹胀腹痛,面色萎黄,便稀而干,舌质暗瘀,昔白或腻,脉沉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24
    【药物组成】犀角1克(或水牛角30-60克),生地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生石膏30克,芦根30克,丹皮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栀子10克,麦冬10克,赤芍15克,野菊花15克,玄参15克,黄连3-5克。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壮热,鼻衄,黏膜及皮肤瘀点瘀斑,牙宣,或伴有五心烦热,便秘,或神志昏迷,舌质红绛少津,苔黄燥,脉弦滑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25
    【药物组成】枸杞子10克,生地10克,菊花10克,熟地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兜,泽泻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阿胶(烊化)10克,山萸肉1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女贞子15克,玄参15克,山药15-30克,旱莲草30克,龟板10-15克。
    【适应证】急忙白血病,形体消瘦,目眩耳鸣,头痛头晕,睡眠不宁,口干咽燥,五心烦热,两胁不舒,腰酸腿软,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嫩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6
    【药物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化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小蓟30克,蒲公英30克,莪术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生地20克,黄精20克,茯苓12克,甘草6克,三七粉(冲服)3克,丹参18克。
    【适应证】高白细胞型急性白血病,倦怠乏力,自汗盗汗,心悸失眠,或有衄血紫斑,舌质淡,苔黄白,脉细数,属气阴两虚者。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泡半小时,煎2次后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7
    【药物组成】麝香(冲服)0.3-1.5克,血竭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郁金15克,元胡15克,川芎15-25克,赤芍20克,丹参25-50克。
    *头痛,加升麻、白芷、藁本、蔓荆子;
    *胸痛,加瓜蒌、薤白、枳壳;
    *上肢痛,加桑枝、桂枝;
    *腹痛,加沉香、降香、白芍;
    *腰痛,加杜仲、狗脊、续断;
    *骨盆痛,加覆盆子、巴戟天;
    *下肢痛,加牛膝、鸡血藤。
    【适应证】急件白血病疼痛者。
    【用法】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共煎取300-600毫升,日服3-4次。
    方28
    【药物组成】方①山萸肉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紫河车10克,阿胶(烊化)10克,白术10克,熟地15克,女贞子15克,何首乌15克,骨碎补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旱莲草15克,五味子6克,红参6克,鹿角胶(烊化)5克。
    方②红参50克,熟地150克,黄精150克,龟板150克,阿胶60克,山萸肉60克,冬虫夏草60克,枸杞子100克,白芍100克,虎杖100克,女贞子100克,白术100克,当归120克,何首乌120克,天冬120克,紫河车120克,鹿角胶30克。
    【适应证】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用法】方①每日1剂,随证加减,待症状完全缓解后改服丸剂。
    方②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次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说明】化疗用COA方案(即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强的松)。
    方29
    【药物组成】方①壁虎30条,蜈蚣30条,硃砂15克,雄黄15克,僵蚕25克,青黛50克,汉三七30克,枯矾40克,皂角15克,乌蛇50克。
    方②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20克,党参20克,丹参20克,沙参20克,黄药子2克,重楼20克,紫草20克,黄精40克,白芍15克,阿胶(烊化)15克,马齿苋50克。
    【适应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肝脾肿大者。
    【用法】方①上药共为细面,每次2克,每日2次口服。
    方②水煎,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30
    【药物组成】生地18克,熟地18克,枸杞子15克,杜仲24克,五味子6克,淮山药21克,枣皮18克,生晒参12克,茯苓21克,公英18克,地丁15克,半杖莲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青黛6克,当归12克,雄黄3克,兔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甘草6克。
    【适应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分4次服,每2日服1剂。
    方31
    【药物组成】当归30克,黄柏30克,龙胆草30克,栀子30克,黄芩30克,青黛15克,芦荟15克,大黄15克,木香9克。
    【适应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日口服3-9丸。
    【注意事项】服药后出现腹泻腹痛现象,一般每日腹泻在3-7次,腹泻次数与服药药量有关。
    方32
    【药物组成】猫爪草15免,苦参15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雄黄15克,当归15克,诃子肉15克,青黛散15克,土鳖虫7.5克,水蛭7.5克。
    【适应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用法】上药共研粉制成每片含生药0.25克的糖衣片,治疗剂量每次日服5-7.5克,维持量每日服2.5-5克,分3-4次口服。
    【注意事项】在应用本方之前,先用马利兰治疗使白细胞降到(10-20)X109/升后再服本方,或白细胞正常后观察,至白细胞持续在20X109/升以上再用本方,如此长期交替使用。
    方33
    【药物组成】党参10克,玄参30克,生地30克,白芍15克,马勃15克,黄药子15克,牛蒡子15克,板蓝根30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姜黄9克,丹皮9克,阿胶(烊化)6克。
    *气血虚,加黄芪、当归、甲珠、丹参;
    *出血,加生地炭、槐花、煅牡蛎粉、小蓟、白茅根、三七粉;
    *发热,加柴胡、黄芩、黄连、连翘、野菊花。
    【适应证】白血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对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34
    【药物组成】生黄芪24克,当归尾6克,丹皮6克,苏木6克,党参15克,生龟板15克,石决明15克,地骨皮9克,干地黄12克,阿胶(烊化)12克。
    【适应证】慢性髓性白血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35
    【药物组成】黄芩、地丁草、苦参、黄柏、雄黄、当归、青黛、诃子肉、猫爪草各1份,土鳖虫、水蛭各半份。
    【适应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用法】上药共研成细末,做成蜜丸,每丸含生药量3克。治疗剂量每日4.5-9克,维持量每日3-6克,分次口服。
    方36
    【药物组成】方①党参30克,生黄芪30克,菟丝子30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5克,黄精10克,鹿角胶(烊化)10克,石莲子10克,熟地6克,枸杞子6克,茯苓6克,陈皮6克。
    方②生栀子30克,生桃仁30克,生杏仁30克,生白芍30克,大枣(去核)7枚。
    【适应证】白血病。
    【用法】方①上药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熬2次,取汁400毫升,每6小时服1次,随病情好转逐渐减少服药次数,检验正常后改服丸剂。
    方②上药共研细末,加入带须大葱7根共捣,以大葱黏烂为度,再用7个鸡蛋清调匀,掺入面粉少许成糊状,将制成之药分摊于两块宽15厘米、长27厘米的白布上,贴于左右胁下,用绷带固定,每7天换药1次,外敷至两侧胁下皮肤由浅黄色变为监色,再由深变浅即停止使用,一般使用3周。
    方37
    【药物组成】熟地15克,生地15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半枝莲15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9克,当归9克,白花蛇舌草20克,五味子6克,生晒参12克,丹参12克,杜仲12克,女贞子9克,菟丝子9克。
    【适应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低热不退。
    【用法】上药加水5碗,将药浸泡半小时,煎成1碗,药渣再煎,2次药汤混合,分2次服,早晚各1次,日服1剂。
    方38
    【药物组成】木贼15克,芦根15克,小蓟15克,旱莲草15克,大青叶15克,仙鹤草15克,节节草30克,白化蛇舌草30克,白茅根3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乌梅10克,人参10克,生甘草10克,天花粉12克,生地12克,天冬12克,地榆12克,茜草12克,陈皮12克,大枣10枚。
    *血小板减少,加藕节,增高加水蛭;
    *贫血,加黄芪、当归;
    *鼻衄,加牛膝、槐花;
    *吐血,加玄参、地骨皮;
    *便血,加苍术、薏苡仁;
    *高热,加柴胡、葛根;
    *肝脾肿大,加半枝莲、野菊花;
    *淋巴结肿大,加露蜂房、路路通;
    *关节痛,加雷公藤、丝瓜络;
    *脘腹胀满,加砂仁、莱菔子;
    *纳呆,加鸡内金、山楂;
    *恶心呕吐,加生姜、白豆蔻;
    *神昏谵语,加紫雪丹或至宝丹。
    【适应证】白血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约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39
    【药物组成】清热解毒方:生地24克,玄参18克,赤芍15克,银花30克,栀子30克,板蓝根30克,小蓟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太子参45克,三七粉(冲服)3克,犀角粉(冲服)1.5克。
    补气养血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小蓟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当归15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白术12克,阿胶(烊化)12克,陈皮12克,补骨脂24克,茯苓24克,甘草6克。
    益气养阴方: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小蓟30克,蒲公英30克,白术15克,天冬15克,生地15克,茯苓24克,黄精24克,甘草6克。
    【适应证】白血病。
    【用法】均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40
    【药物组成】烧鸡丹:阿胶60克,鳖甲60克,蜜蜡60克,血竭9克,孩儿茶9克,三七9克,穿山甲9克,蜈蚣9克,水蛭9克,鹿茸9克,.老母鸡(去内脏存毛)1只。
    内服方:方①水牛角30克,生地20克,银花20克,连翘20克,玄参20克,银耳20克,秦艽15克,地骨皮15克,丹皮15克,知母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
    方②知母20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龟板20克,枸杞子20克,山药20克,银耳20克,地骨皮15克,白薇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丹皮10克。
    方③太子参30克,银耳30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山药30克,龟板15克,黄精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青蒿15克,地骨皮15克。
    方④太子参30克,银耳30克,白芍30克,牡蛎30克,生地15克,秦艽15克,当归15克,玄参20克,熟地20克,丹皮9克,地鳖虫9克。
    【适应证】白血病。
    方①用于热毒炽盛型,表现为壮热烦躁,齿衄,鼻衄,皮肤瘀斑,唇干口渴欲饮,舌红少津,苔白或黄,脉数有力。
    方②用于肝肾阴成型,表现为低热,腰酸乏力,五心烦热,口干,齿衄,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方③用于气阴两虚型,表现为面色黄白,倦怠乏力,心悸气短,时有鼻衄、齿衄,皮下出血,妇女月经过多,舌淡苔薄白,脉虚或细弱。
    方④用于正虚瘀血阻络型,表现为肌肉消瘦,而色晦青,入夜低热,肝脾肿大,时有胀痛,妇女经闭,舌质暗有瘀斑,脉细涩。
    【用法】烧鸡丹:上药装入鸡腹内缝合,以黄泥外糊2厘米厚,用木柴火烧至熟(约3-4小时),去泥土,拔净毛,撕碎凉干,鸡肉、鸡骨和药共研细末备用。成人每次服6-10克,每日3次,儿童酌减。
    内服方:均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1
    【药物组成】羚羊角粉(冲服)6克,钩藤12克,桑叶9克,川贝6克,竹茹15克,生地24克,菊花12克,白芍12克,茯神15克,甘草2克。
    *热盛者,加大青叶、板蓝根;
    *热邪内闭神昏者,合用牛黄丸、至宝丹等。
    【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42
    【药物组成】柴胡9克,白芍12克,枳实9克,甘草3克,香附12克,川芎6克。
    【适应证】白血病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如腹胀,腹痛,纳呆,恶心呕吐等。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每日1剂。
    方43
    【药物组成】茵陈15克,山栀10克,茯苓1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丹参10克,砂仁(后下)4克,山豆根10克。
    【适应证】白血病化疗引起的肝损害。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44
    【药物组成】枸杞子15克,女贞子10克,菟丝子10克,制首乌15克,山萸肉10克,桑椹子10克,补骨脂10克。
    【适应证】白血病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肾阴虚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45
    【药物组成】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巴戟天10克,补骨脂10克,肉苁蓉10克,菟丝子10克,女贞子10克,鸡血藤10克。
    【适应证】白血病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肾阳虚为主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46
    【药物组成】阿魏15克,木鳖子25克,三棱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赤芍15克,乳香15克,丹参15克,香油500毫升。
    【适应证】慢性白血病之肝脾肿大。
    【用法】将前药炸焦,去渣,熬至滴水成珠,加樟丹300克熬成膏,每日50-100克摊于布上,再以少许寸香、梅片研细,放膏药中贴于患处。
    方47
    【药物组成】当归15克,生地24克,生白芍12克,茯苓12克,陈皮9克,枳壳6克,生山药15克,生薏苡仁24克,龟板18克,桔梗9克,辽沙参12克,地骨皮24克,石斛12克,鳖甲15克,青皮6克,炙甘草6克,藕节12克。
    *肝脾肿大不消,加姜黄4.5克,桃仁6克,牡蛎24克,醋三棱3克,醋莪术3克;
    *淋巴结肿大,加醋三棱4.5克,醋莪术4.5克,元参24克,川贝母12克,牡蛎24克,海藻24克,昆布24克,青皮9克,川楝子12克;
    *发热不退,加犀角6克,连翘24克,丹皮15克,青蒿12克:
    *皮肤出血,加棕榈炭24克,丝瓜络炭12克;
    *头昏,加菊花15克,生石决明24克,蔓荆子12克,龙胆草9克,黄芩9克,羚羊角4.5克;
    *鼻衄,加柏叶发15克,葛根24克,桑白皮12克;
    *齿龈出血,加大黄炭6克;
    *阴虚发热,贫血,加知柏地黄丸;
    *阴虚发热不退,加秦艽鳖甲汤。
    【适应证】慢性白血病,肝脾肿大,身体虚弱,脉缓弱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每日l剂。
    方48
    【药物组成】白花丹根30克,葵树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胃纳差,腹胀,便溏,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藿香;
    *鼻衄,口渴,高热,脉洪,加石膏、知母、大青叶、淡竹叶、玄参、太子参、麦冬、天花粉;
    *持续低热,加生牡蛎、地骨皮、麦冬、鳖甲、胡黄连、银柴胡。
    【适应证】白血病。
    【用法】水煎,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说明】缓解期维持治疗:鸡血藤30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桃仁15克,党参12克,紫河车30克,黄芪30克,生地30克,黄精15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当归15克,首乌15克,丹皮12克,川红花6克,酸枣仁12克,姜黄12克,陈皮1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1丸(重约9克),每日2次。
    方49
    【药物组成】党参20克,黄芪20克,当归20克,制首乌20克,生地15克,白木20克,甘草15克,夏枯草60克,地榆12克,射干12克,金银花6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紫草30克,野葡萄恨120根。
    *载药上行,加升麻10克:
    *清热解毒,加漏芦20克;
    *补肾益精,加鹿角霜30克,熟地30克;
    *毒邪减,善后去漏芦。
    【适应证】气虚热毒内陷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50
    【药物组成】方①三棱15克,莪术15克,五灵脂(包)15克,大白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海浮石15克,香附子18克,水红花子30克,瓦楞子30克,三七12克,苏术10克,明雄黄9克,山茱萸6克。
    方②醋香附10克,制鳖甲120克,鸡内金120克。
    【适应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证属血瘀湿盛积聚,面色萎黄,精神不振,骨痛,脾肿大,舌质瘀暗,苔白腻,脉沉弦。
    【用法】方①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②诸药共研为极细末,每次10克,每日3次,黄酒冲服。
    方51
    【药物组成】水红花子10克,皮硝30克,樟脑12克,桃仁12克,地鳖虫12克,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穿山甲15克,三棱15克,王不留行15克,白芥子15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白附子9克,元胡9克。
    【适应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脾脏肿大。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蜜及醋调为泥状,加麝香1-2克,梅片3克,外敷脾肿大处,隔日换药1次。
    方52
    【药物组成】黄芪15克,赤芍15克,化赭石(先煎)15克,太子参12克,白芍12克,山药12克,佛手片12克,旋复花(包)12克,当归12克,鸡内金9克,柴胡9克,莱菔子9克,枳壳9克,甘草9克,三棱8克,莪术8克,红花10克,土茯苓18克,白花蛇舌草30克。
    【适应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证属脾肾两虚而偏于脾虚,气短,心悸,头晕,纳呆,胸闷喜太息,多汗,四肢皮下散在性紫斑,四肢关节疼痛,舌淡苔少,有暗蓝色瘀斑,脉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人搜集处方,用之前要咨询医生
1.四物汤:养血通剂营血虚滞。症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
中药方4
痛风的治疗偏方
陈超名老中医经验方
阴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