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营凉血方--------清 营 汤
清 营 汤 (《温病条辨》卷1) [组成] 犀角三钱(2g) 生地黄五钱(15g) 元参三钱(9g) 竹叶心一钱(3g) 麦冬三钱(9g) 丹参二钱(6g) 黄连一钱五分(Sg) 银花三钱(9g) 连翘二钱(6g)连心用 [用法] 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人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 [病机分析] 本方证乃温热病邪热内传营分。邪热传营,热伤营阴,夜属阴,故身热夜甚;营气通于心,邪热人营,灼及心包,心神被扰,故心烦不眠,甚则神明错乱而时有谵语;目喜开、喜闭不一,是因为火热欲从外泄,阴阳不相既济所致;热蒸营阴上承,故本应口渴而反不渴;热人营分,虽未人血但已近于血分,血热妄行,溢于肌肤,故虽未发斑但已隐隐可见;舌为心之苗窍,心主营,营分有热,故舌绛而干;脉细数,亦为热伤营阴之象。 [配伍意义] 本方宗《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用清营解毒与透热养阴之品配伍组方。方中犀角苦咸性寒,清热凉血解毒,寒而不遏,且能散瘀为君药。热甚伤阴,故凉血应兼以养阴。生地专于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长于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共助君药清营凉血,养阴解毒为方中臣药。佐以金银花、连翘,善于清热解毒,且芳香透达,轻宣透邪,可透热于外,使人营之邪不致郁遏于里,以防邪热进一步内陷,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叶桂《外感温热篇》所说: “人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意。竹叶用心,清香人心,专清心热,亦具轻清透达之性,偕佐药以透热向外;黄连苦寒,人心经清心泻火,竹叶心和黄连又可助君药以清热。丹参性凉人心、肝经,清心而又凉血活血,不仅引诸药人于心经,以助君药清热凉血,且可活血祛瘀,以防热与血结。以上三药,皆人心经,兼有使药之用。全方以犀角、生地、玄参清热凉血之品,配伍轻宣透热的银花、连翘,以及清心的竹叶心、黄连,共奏清营解毒,泄热养阴之效。 本方组方特点,一是凉血药配伍滋阴清热之品,是为热人营分,渐及血分者而设,二者相合,加强清热解毒,凉血滋阴之功;二是清热凉血药中,伍以轻宣透热的气分之品,意在使初人营分之热邪,不致郁遏,且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是透热转气之法;三是凉血药配伍活血药,以防热与血结。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温病热邪传人营分证。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寸脉大,舌干较甚者,可去黄连,以免苦燥伤阴;神昏谵语较重者,可与安宫牛黄丸、紫雪合用;若治热毒壅盛之喉痧重症,本方可加石膏、丹皮、甘草,以加强清热泻火,凉血活血的作用。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伤寒或其他热性病具有高热烦躁,舌绛而干等营分见症者。 [使用注意] 使用本方应注意舌诊。原著说:“舌白滑者,不可与也”。苔白滑是挟有湿邪之象,误用本方易助湿留邪。必须是舌质绛而干,方可使用。 [源流发展] 本方出自吴瑭《温病条辨》,但《临证指南医案》中就已有叶桂类似本方的医案处方记载。例如,《临证指南医案》载马氏病案:“少阴伏邪,津液不腾,喉燥舌黑,不喜饮水。法当清解血中伏气,莫使液涸。犀角、生地、丹皮、竹叶、元参、连翘”。程氏病案:“暑久伤营,夜寐不安,不饥微痞,阴虚体质,议理心营。鲜生地、元参、川连、银花、连翘、丹参”。叶氏临证每多随手辨证遣药而不名方。如果将以上两案进行归纳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叶氏医案和清营汤的组成、主治之间的源流发展关系。上述两案的方剂相合,去丹皮加麦冬即为《温病条辨》清营汤。由此可见,清营汤 是吴瑭在遵照《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的理论,在总结叶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创制的。 [疑难阐释] 1.关于本方的主治证 本方主治,多数医家认为乃邪热内传营分之证。如全国统编《方剂学》教材2版、4版、5版都认为本方主治证是热人营分而没有气分症状。但因方中使用了清解气分热邪的药物,故有些医家认为本方为气营两清的代表方。如山东中医学院《中药方剂学》认为本方是“热伤营阴而气分之邪尚未尽解之症”;成都中医学院《中医治法与方剂》亦认为本方是“气分之热未尽,故苔黄而燥,身热烦渴。”究竟本方是否有气分症状,查《温病条辨》原著,该书涉及到本方的条文有三条:上焦篇第15、30条;中焦篇第20条。如卷1中15条“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30条“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暑入于厥阴也。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舌白滑者,不可与也。”卷2中20条“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在血分,清营汤主之。若滑者,不可与也。当于湿温中求之。温病传里,理当渴甚,今反不渴者,以邪气深入血分,格阴于外,上潮于口,故反不渴也。曾过气分,故苔黄而燥。邪居血分,故舌之肉色绛也。若舌苔白滑,灰滑,淡黄而滑,不渴者,乃湿气蒸腾之象,不得用清营柔以济柔也。”上述三条原文中并无气分证。仅在上焦篇30条中有“烦渴舌赤”类似气分证候,但吴氏自释明确指出:“烦渴舌赤,心用恣而心体亏也。”在中焦篇20条中“舌黄燥”之症状,似为气分舌象,而吴氏自释这是“曾过气分,故苔黄而燥”。由此可见,吴氏创制本方原意并非气营两清,方中使用气分药是遵叶桂“人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治疗大法,为透热转气而设。 2.关于本方立法依据 本方的组成配伍,以叶桂“人营犹可透热转气”为立法依据。所谓“人营”,唐大烈《吴医汇讲》解为“乍人营分”,意即邪刚或初人营分之意。此时气分已罢,营分证初现。“犹可”,是尚可、还可之意。“透热”,《温病纵横》解释说:“所谓透热,就是在清营的药物中适当配人具有宣通气机作用的药物,以促进营分的邪热透出气分而解。”“转气”,则是指明人营之邪的出路。“人营犹可透热转气”,按原文意是还可应用轻清透气之品,促使病邪由营分向气分透达,冀其从气分外解。据临床体会,病证由气分向营分转化、传变时,常同时见到气分和营分的症状,也就是气分之热未解,又见营分的征象。处理这些病证,若纯用清营凉血之品,每有凉遏而致病邪冰伏之弊。此时,应立足透热外达,使其转入气分而解。另外,气和血之间增加了一个营分阶段,从病机和临床证候分析,主要是反映了温热病邪人部位的浅深、轻重。气分病邪不解,若其人正气虚弱,津液亏乏,病邪即乘虚内陷营分,出现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等症。若病邪进一步深入血分,则可出现吐血、衄血、便血、尿血以及斑疹透露,舌色深绛等症。因为“营”是介于“气”、“血” 之间的枢机,邪热由“气”人“营”,或由“营”转“气”,正是表示病情趋愈或恶化,向外或向内的转折点,并可视为透热转气的立法依据之一。温热之邪之所以传人于里,出现营分证候,取决于正邪两方面因素。内因是营阴虚,津液不足,外因是热甚毒重。清营汤的用药,正是针对正邪两方面,以生地、玄参、麦冬养阴生津,扶正补虚,以犀角、银花、连翘、黄连、竹叶清热解毒,宣透气机,旨在清、养兼顾,扶正祛邪。其透 热转气是通过养营阴、清邪热而同时产生的效用。 , 3.关于方中丹参的配伍意义 方中配伍清心活血的丹参具有深意。其一,丹参引诸药人心,营气通于心,心热清则营热易解。其二,丹参性凉,有清热凉血之功。其三,、丹参活血散瘀,可防止热与血结而为瘀,且治斑疹。 [方论选录] 1.吴瑭:“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在血分,清营汤主之。若滑者,不可与也,当于湿温中求之。温病传里,理当渴甚,今反不渴者,以邪气深入血分,.格阴于外,上潮于口,故反不渴也。曾过气分,故苔黄而燥,邪居血分,故舌之肉色绛也。若舌苔白滑、灰滑、淡黄而滑,不渴者,乃湿气蒸腾之象,不得用清营柔以济柔也。”(《温病条辨》卷2)、 2.汪廷珍:“此条以舌绛为主。绛而中心黄苔,当气血两清;纯绛鲜红,急涤包络;中心绛干,两清心胃;尖独干绛,专泄火腑;舌绛而光,当濡胃阴;绛而枯萎,急用胶、黄;干绛无色,宜投复脉(此二证俱属下焦)。以上俱仍合脉证参详。若舌绛兼有白苔,或黄白相兼,是邪仍在气分;绛而有滑苔者,则为湿热重蒸,误用血药滋腻,邪必难解,不可不慎也。”(录自《温病条辨》卷2) 5。张秉成:“治暑温内人心包,烦渴舌赤,身热谵语等证。夫暑为君火,其气通心,故暑必伤心。然心为君主,义不受邪,所受者皆包络代之。但心藏神,邪扰则神不宁,故谵语。心主血,热伤血分,故舌赤。金受火刑,故烦渴。暑为六淫之正邪,温乃时令之乖气,两邪相合,发为暑温,与春温、秋温等证,大抵相类,不过暑邪最易份(:.。方中犀角、黄连,皆人心而清火。犀角有清灵之性,能解疫毒;黄连具苦降之质,可燥湿邪,二味为治温之正药。热犯心包,营阴受灼,故以生地、玄参滋肾水,麦冬养肺金,而以丹参领之人心,皆得遂其增液救焚之助。连翘、银花、竹叶三味,皆能内彻于心,外通于表,辛凉清解,自可神安热退,邪自不留耳。”(《成方便读》卷3) 4.冉先德:“本方为温邪传营而设,温邪乍人营分,虽烦躁不眠,时有谵语,舌绛而干,脉数,或斑疹隐隐,但仍可以透营泄热,转气分而解,本方立意,即在于此。方中犀角、丹参清营解毒,伍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清热,再用竹叶、黄连、银花、连翘清泄气分之邪,使在营之热,透营转气,仍从外解。合奏清营解毒,泄热护阴之效。”(《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 [评议] 吴氏和汪氏的方论就舌诊详细辨析了清营汤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张氏和冉氏关于清营汤的配伍意义分析,平实而不失中正。均足资临床参考。 [验案举例] 1.风温 《新中医》(1994,10:37):某女,6岁。身体瘦弱,突然高热39.8℃,伴头痛,咳嗽,流涕,欲呕,烦躁不安,胸腹隐见针尖样大小的红点。他医给予西药肌注退热剂及静滴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用药后体温下降,当晚又升高至40℃,次日加剂量继用药1天,仍未控制,故邀中医会诊。症见面色红赤,胸腹红疹隐隐,烦躁不安,口渴,壮热,舌红绛而干,脉细数。诊为风温气营同病,治以凉营解毒,透热养阴,方选清营汤加味。处方:水牛角(先煎)60g,银花6g,连翘、竹叶各5g,玄参、丹参、麦冬、生地各lOg,黄连3g,板蓝根15g。先煎水牛角20分钟后加余药煎成1碗,分作3 次服,每次间隔3小时。配合针刺十宣放血,推按大椎、曲池、合谷等穴,至微汗为止。次日晨体温38℃,续服1剂,当晚体温正常,红疹消退。 按语:风属阳邪,乃百病之长,挟热相助,传变较速,人营而化生红疹,加之患儿禀赋不足,卫外抗邪之力较弱,故起病突然,反复高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以致出现身热夜甚,口渴烦躁,胸腹斑疹隐隐的热灼营阴之候,故选用清营汤凉营解毒,透热养阴。方中重用水牛角60g代犀角凉解营分之热毒。方药契合,获效快捷。 2.狂证 《陕西中医》(1992,4:180):某男,22岁。因事不遂心,大怒伤肝,致情志失调,发病急骤,病发后对人横目怒视,躁扰不宁,持刀斗殴往来追逐于屋顶如步平地,经多种治疗罔效。曾先后3次住院治疗。经某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初用冬眠疗法尚觉有效,后又复发。症见神志昏愦,目赤面红,头痛剧烈,心烦躁扰,身热夜甚,失眠谵语,舌无苔质绛红,尖边有砂点,脉象细数。证属:气分热邪未尽,深入营分。治宜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方用清营汤化裁,进退服药50余剂,头痛消失,精神语言行动均正常,停药后病情稳定。随访5年再未复发。 按语:本案为发病急骤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怒无所泄,抑郁化火,故见舌质红绛,脉象细数。良由三焦热邪壅盛,气分未解,传营伤阴所致。故用清营汤清营凉血,透热转气而愈。 3.热人营血(结缔组织病) 《浙江中医杂志》(1986,7:297):某男,62岁。.因持续发热7日来院急诊,证见发热鼻塞,体温39℃以上,全身肢体酸痛。检查:X线胸透示右下肺纹理增粗,血检:白细胞7600/mm3,中性85%。肝功能:SGP768单位。总蛋白7.3g,白蛋白3.3g,球蛋白4.Og,血沉101mm。西医诊断为发热待查,结缔组织病。先予抗生素治疗3日,但效果不显,故邀中医会诊。诊见:壮热神昧,人暮尤甚,唇干齿燥,口渴不饮,下肢皮肤散在性红疹,尿黄赤不畅,便闭,舌红绛无苔,脉弦细数。证属热毒炽盛,热烁营血,拟清热透邪,凉血透疹,投清营汤加减:水牛角、生地、板蓝根各30g,丹皮、杏仁、连翘各10g,金银花、制大黄各15g,甘草5g。2日后高热渐退,下肢红疹趋淡,大便亦行,舌红、苔薄,脉弦略数。原方去制大黄加鸡内金10g。3剂后,热除,红疹已退,再予前方5剂,症状消失。后经随访,患者已照常工作。 按语:本案热邪已在营分,故见身热嗜睡,入夜热重,风热内窜营血而见红疹隐隐。方中重用水牛角,以清解营血热毒,并配合丹皮增强凉血止血之功;热盛伤阴故配生地甘寒养阴;在大剂量清营解毒的基础上加清气分的银花、连翘、板蓝根使邪从营转气分而解;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杏仁配制大黄,宣肺化痰,通腑泻火。诸药配合,而奏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效。 4.邪陷心包(病毒性脑炎) 《浙江中医杂志》(1986,7:297):某男,40岁。因突然高热,伴神志昏迷而人院。西医确诊为病毒性脑炎。证见发热神昏,时有谵语,面色微青,舌体强硬,色红绛、苔微黄兼黑,脉弦细。证属暑热外袭,邪陷心包,拟清营透热,开窍醒神:水牛角、生地、板蓝根各30g,石菖蒲、连翘各10g,银花、僵蚕、丹参各15g,川连3g,粉草5g,安宫牛黄丸2粒研末分次鼻饲。2剂后高热渐退,但仍神志欠清,下肢抽搐,舌质红绛,苔微黄燥,脉细略数,邪热有外达之势。予原方去黄连加西洋参5g。3剂后,体温正常,神志渐清,口干舌燥,神倦气怯,予前方加减善后而愈。 按语:本案为逆传心包之重症,方用大剂量水牛角合菖蒲以清心开窍,僵蚕熄风止痉,热盛伤阴故用生地养阴,配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丹参凉血活血,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全方有透热转气,清营泄热,凉血解毒之效。 5.淋巴肉瘤 《山东中医杂志》(1988,5:19):某男,47岁。3个月来反复发热,憎寒高热,大汗出,两踝内外密布红斑点,背部疖肿丛生,此起彼伏。近10天来寒热交作频繁,体温高达39.5℃左右,口干渴不欲饮,纳差食少,小溲灼热,大便5日未行。下肢密布斑点成片,延至臀部,其色鲜暗相兼,压不褪色。颈项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垒集且日渐增大。经某院切片送上海华山医院活检,报告结果为“淋巴肉芽肿瘤”。因拒绝化疗,寻中医诊治。望诊见颈部淋巴结肿,垒垒相连质硬,双下肢斑点成片紫暗密布。舌质紫暗、边赤、苔薄黄欠润。患者素有饮酒史,嗜酒无度,辨为毒热与血相互搏结,蕴久聚于血脉,迫血外溢,内结成块。以解毒清热,散瘀活血,护阴养液为治法。方用清营汤加味:广角粉4g(分2次冲服),连翘30g,黄连16g,丹皮20g,赤芍 30g,丹参40g,桃仁15g,金银花60g,玄参30g,生地30g,甘草lOg,大黄lOg。上方服尽3剂,腹部阵发绞痛,泄下胶粘稀便,便后肛门有灼烫感。昼夜泄下3次,最后一次为稀水样黑色大便。次日晨起,通身汗出如洗,顿觉全身轻松,身热退至36.8℃。上方去大黄续服8剂后,饮食,体力渐复,斑点退尽未再新生,肿结消散殆尽。 按语:淋巴肿瘤属祖国医学“失荣”证范畴。《疮科心得集》说:“失荣者,犹树木失去荣华,枝枯皮焦故名也”。腹腔内恶性淋巴瘤则属于“积聚”范围。本例患者症见高热,汗出,斑疹密布,颈项肿结垒聚,全身乏力,舌质紫暗,脉弦紧等症,系“热毒壅结营血脉络”毋容置疑。热毒结骤,本案当责其酒毒故也。盖酒者,五谷之津液,米曲之英华,虽能益人,亦能损人;其损者盖因酒液大热大毒,蓄于血脉,化热生湿,久则蕴结成毒,毒气攻心,变生危疾,治宜解毒清热,活血散瘀,以大剂清营汤倍增活血散瘀之品。清营汤解毒之力宏而散瘀之力微,此案毒热与瘀血并重,故于方中选加桃仁、红花、丹皮、赤芍、大黄以散血活血凉血。瘀血得散,热毒随瘀散而解。 [临床报道] 1.脑炎 以本方合白虎汤化裁治疗散发性脑炎14例,总有效率为64%。 2.斑疹 以本方合导赤散治疗斑丘疹97例。方药组成:牡丹皮、玄参、生地、黄连、金银花、连翘、麦冬、天冬、大黄、竹叶、木通、甘草。兼瘙痒者,加白鲜皮;若斑疹色红,宜重用清热解毒药,并酌加黄芩、生山栀;若斑疹紫暗,酌加紫草、赤芍等凉血化瘀药。结果治愈93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随访29例,无1例复发。 3.变应性亚败血症 用清营汤去黄连、竹叶,加柴胡等成为柴胡清营汤,治疗变应性亚败血症10例,其中有4例曾用激素、消炎痛、氯喹、水杨酸制剂等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改用本方.结果全部热退,皮疹消除,关节症状消失,外周血象正常。疗程最短5天,最长23天,平均14天。退热时间为5—18天,平均12。6天l皮疹消退时间为3一12天,平均8天13j。 . 4.重症肺炎 以本方化裁为主治疗小儿重症肺炎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岁以内2例,1—3岁23例,并发心力衰竭17例,呼吸衰竭5例,脑病4例。方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生地、丹参、元参、羚羊角、僵蚕、瓜蒌。热甚 加柴胡、黄芩;咳重)川贝;痰壅加葶苈子;喘促加苏子;心力衰竭加入参;呼吸衰竭加五味子j脑病加服安宫牛黄丸,水煎服,配合西药抗感染,纠正心衰及呼吸衰竭、补液等。结果:中药为主治疗组25例,治愈23例,治愈率92%,死亡2例,死亡率 8%;单纯西药组治疗43例,治愈28例,治愈率65%,死亡15例,死亡率35%。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j。 * 5.癌性疼痛 用清营汤加味治疗癌性疼痛68例,均为晚期恶性肿瘤已接受过化疗或放疗的患者。其中肝癌4例,食管癌20例,胃癌26例,胰腺癌6例,结肠癌6例,何杰金病型恶性淋巴瘤6例。68例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9岁,平均58。8岁。局部疼痛1周以上20例,2周以上40例,3周以上8例。全部病例治疗前均使用镇痛药物。使用过度冷丁者34例。强痛定及度冷丁交替使用者20例,单用强痛定者14例。服用清营汤加味以2天为期,有效者可连续使用,疗程不限。结果显效 19例,有效3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1.4%。用药后见效时间为:1天8例,2 天29例,3天12例。治疗后停用度冷丁者24例,减量度冷丁者22例,停用强痛定者 10例,减量强痛定者19例。 [实验研究] 1.对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致发热的影响 以发热高峰净增值(/x7)和3。5小时体温效应指数为指标,观察清营汤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刺激白细胞释放较强的内源性致热原所致实验性家兔营分证动物模型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清营汤组动物与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正常组相比,其上述两项指标之差,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清营汤对营分证实验动物有良好退热作用。而清营汤之所以有降低体温的作用,与其药物组成有密切关系。其中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及犀角清热解毒之力较强,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等作用。另外,生地、玄参、麦冬能改善高热时机体失水,血液及心血管系统的轻度紊乱和神经系统的异常症状,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这些药物共同作用使动物体内毒素受到破坏,消灭,同时增强了机体的抵抗力,因而使体温降低C6)。 2.对动物静脉注射内毒素造成营血症的影响 采用动物静脉注射内毒素造成营血症研究清营汤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可明显抑制内毒素引起的家兔炎性介质PGE2的 5-HT的释放,提高全血粘度,清营汤配伍清热解毒药(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鱼腥草)则效果更为明显,且可促进体内内毒素的排泄,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明显抑制大鼠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L”。 3。抑菌作用 体外抑菌实验表明,清营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及变形杆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而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类产菌杆菌抑制作用则不明显。 [附方] 清宫汤 (《温病条辨》卷1) 元参心三钱(1g) 莲子心五分(2g) 竹叶卷心二钱(6g) 连翘心二钱(6g) 犀角尖二钱(2g)磨冲 连心麦冬三钱 (9g)原书加减法:热痰甚,加竹沥、梨汁各五匙;咯痰不清,加栝蒌皮一钱五分;热毒盛,加金汁、人中黄;渐欲神昏,加银花三钱、荷叶二钱、石菖蒲一钱。功用:清心热,养阴液。主治外感温病,发汗而汗出过多,耗伤心液,以致邪陷心包,出现神昏谵语等症。本方据《温病条辨》之方解大意是:犀角味咸,辟秽解毒,元参味苦屑水,二 物为君;莲心甘苦咸为使;连翘象心,能退心热,竹叶心能通窍清火为佐;麦冬心散心 中秽浊结气,故以之为臣。吴氏解释方中药物皆用心,是因心能人“心”,以清秽浊。 本方与清营汤的主要区别是:温热病营分有热,常易内陷心包,故吴瑭在《温病条 辨》中,提出先用清营汤,后用清宫汤。其原因是在于营分有热与邪陷心包两者传变紧 密。两方功用主要区别是:清营汤侧重于清营透热,养阴活血;清宫汤则以清心辟秽为 主。若温病邪热传营,兼内陷心包,清营汤和清宫汤亦可合用。. 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 (《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卷2) [异名] 地黄汤(《伤寒总病论》卷3)、解毒汤(《小儿卫生总微论》.卷8)、解毒散 (《杨氏家藏方》卷19),。 . [组成] 芍药三分(12g) 地黄半斤(24g) 丹皮一两(9g) 犀角屑一两(3g) [用法] 上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二、三次。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1.热人血分证 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漱水不 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热伤血络证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病机分析] 本方证为温热邪毒燔于血分所致。由于热毒炽盛于血分,故身热,心 主血藏神,热人血分,扰乱心神,则神昏谵语。热在血分,势必迫血妄行,阳络伤则血 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故热燔血分,上升者出于口鼻,则吐血、衄血;下泄者出于二 便,则见便血、尿血;外溢者现于肌肤,则见斑色紫黑。心主血脉,开窍于舌,血分热 盛,故见舌绛起刺,脉细数。热盛多致口渴喜饮,但邪居阴分,热蒸阴液上潮,故漱水 不欲咽,血为热迫,渗于肠间,故大便色黑易解。总之,本方证是由营分邪热不解,深 入血分,即叶桂在《外感温热篇》中提出的“耗血动血”之证。其动血临床特点:上溢 为吐血、衄血;下溢为便血、溲血;外溢为发斑成片。兼见谵妄如狂者,是为蓄血发 狂;若发斑兼见神昏谵语,是为邪热由营人血,内扰心神。综上所述,出血、发斑虽有 上下内外之分,但总的病机均为邪热由营人血,进而迫血妄行,甚则出血留瘀所致。 [配伍意义] 叶桂曰:“人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外感温热篇》)。本方 正是以凉血散瘀为治疗大法。方用苦咸寒之犀角为君,归心、肝经,清心肝而解热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营汤】
【图说千方百剂】清热剂之清营汤
走出“透热转气”的误区
清营汤的配方是什么
温病营分病证正误
热在血分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