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

作者:张化岭    文章来源:《山东教育》2006(3、4)    点击数:525    更新时间:2006-5-29

 

    一、总体情况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培训,我们的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能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来,教师的教学思想也逐步得到更新,能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参照《英语课程标准》备课,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途径,形成性评价已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整个课程改革试验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违背“以人为本”的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会发现很多违背“以人为本”的现象:

    现象之一:以教材为本。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教材,总认为教材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于是以生词多、阅读量大、难以完成任务为由,在课堂上减少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时间,唯恐少讲几个单词、少讲几个句子就会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这种教材观显然是不对的。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的材料,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把握教材的要旨,对教学内容要敢舍敢取,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

    现象之二:以教案为本。有些教师上课时过分依赖教案,严格按照教案的程序组织教学,极力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教案的轨道,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课堂教学尽管满堂轰轰烈烈,我认为也不是一堂好课。因为教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些教师所考虑和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是以自己的“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进而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现象之三: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些教师过于相信“失败—努力—进步—再失败—再努力—再进步”这一规律。他们在课堂评估和测试中喜欢难为学生,唯恐其过关,唯恐其骄傲自满。

    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教学方式。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失败就是成功之坟墓”。一次次失败可能使一些学生丧失自信心,挫伤其积极性。相反,一次成功往往会使一个学生终生难忘,变消极为积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两极分化现象的形成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我想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2.课堂教学互动性差

    现在的课堂教学倡导师生共同参与,所以说我们应建立起一种互动、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而我们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自己的教为中心,找不到或不善于找互动点,产生不了互动效应。比如在复习引入环节,我们常常采用问和答的方式,教师一味地“ask”学生,学生对答如流,但我们的老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ask”教师、学生之间互相“ask”,致使互动局面难以形成。

    3.新旧知识联系性差,不能形成语段或语篇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言能力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新旧知识的联系,需要一定语言知识的整合。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不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语段或语篇的整体性。我们应使学生形成整体概念,以达到综合语言能力形成的目的。

    4.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理解、运用不够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以及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任务所规定的目标,从而感受成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的调整,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敢尝试或尝试的力度不够,总是把这一教学模式想得深不可测,难以掌握。

    5.过多地讲解语法

    语法无处不在,但不能处处都教。我们要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语法规则的内化,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要把知识隐含在语言中,把语言寓于活动中,整学整用,避免单纯地进行语法分析。语法是学习语言的法则,我们并不是不提倡讲解语法知识,对于集中出现的语法知识,我们可以在单元前或单元后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但因为我们的教材不是以语法知识为主线编写的,语法知识的出现很零散,如果对于出现的语法知识处处都讲,往往就会出现“西瓜和芝麻”的问题。

    6.指令不明确,学生不能做出相应反应

    每个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交待清楚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以免造成学生的误解而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为了使指令明确,常常要借助手势、面部表情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迅速做出反应,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事实上,教学中常常出现指令不明确的现象,发出指令后,学生反应不一,或不能马上做出反应,从而导致教学程序混乱或延缓了教学进程。例如,有的教师在分组练习之前向学生发出了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的指令,但学生不明白应几个人分为一组。于是三人一伙、五人一群,乱作一团,或找不到合作伙伴,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序性。

    7.作业布置过于简单化

    从课堂上看,有些教师布置作业过于简单,不是把单词抄几遍,就是背对话或课文,任务简单枯燥,针对性较差。布置作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二是为下一堂课做好铺垫。教师不妨改变一下布置作业的方式,把背对话、课文改为朗读并根据对话、课文写点什么。这样既练习了读,又练习了写,同时把机械的抄写、背诵改为鲜活的、带有思维性的写作,可谓一举两得。

    8.忽视板书的示范性

    板书的作用一是归纳本节课的要点,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二是示范性。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有些教师总埋怨学生书写不认真、不规范,是不是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板书呢?由于学生的书写潦草、不规范,在考试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现象是比较突出的。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对今后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是贯穿于我们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是我们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工具。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1.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要使课堂充满活力,必须突出学生主体。但是,突出学生主体并不仅仅是教师少讲,学生多参与。学生参与的多少并不足以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课堂的真正活力来自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心相通,这种默契能协调教学中各要素间的关系,使其形成一种合力。而产生这一合力的关键在于敢打破唯书、唯师和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潜意识中的师道尊严以及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是课堂活力的大敌。

    在课堂中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及合作学习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这样的课堂教学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活动场面,但学习者能够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和补救,能够在教学的个性化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采用多种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来设定各级目标要求的。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务型教学思想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以前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都应淘汰。相反,任何教学方式只要符合认知规律,就有使用的理由。我们尝试任务型教学也没必要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的操作模式去作,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如果照抄照搬势必会走入误区。

    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性才有活力。无论是活动式还是体验式教学,它的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应避免过于依赖观摩所看到的步骤。观摩和培训是必要的,但感悟更为重要。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然而我国的课程评价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很多。我们的教师虽不能左右中考,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尽量缩小文本课标与课堂实践之间的偏差。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查找与课标要求之间的差距。

    我们可以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用一定比例的时间对中考体现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与巩固,在练习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和学习习惯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被动、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独立的学习。我们如果把目标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学生的学习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我们有些教师经常担心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和考试的分数。实际上,如果通过活动和体验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强化校本教研意识,提高教研质量

    课程改革为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引导教师积极研究课改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培养教师教后反思的习惯,引导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比如说:

    有的学校教案后面虽然有教后感一栏,但大多为空白;

    有的学校虽然有公开课、评课、说课等活动,但有些教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绕开焦点,相互恭维,对一些实质性问题缺乏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使这些活动处于形式化的状态,起不到教研活动应起到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教研活动的质量问题。

    5.关注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尽量缩小城乡差异

    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和城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一是农村中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教师少;二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较差。这是现实中的现实,我们应正确面对这一现实,最大可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一是积极建设城乡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给乡镇中学的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二是多和其他县市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县市英语教学比较成功的农村中学的经验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我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成绩。

以上是我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形成的点滴想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德州市德城区教研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成功教师的38个切入口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
牛津英语Starter及7A教材教法建议
教师听评课的几个要点
思品课的评课稿(共11篇)
我在新课改中的“低、多、重、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