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史5:春秋地域黑,弱国只能被黑——傻白甜的郑国

上网看新闻,下面的评论总是会有人开炮。某个地方的有个人偷东西了,诈骗了,那个地方也都是会被黑出翔。国内很多省都被黑出翔了,但也别说中国人素质怎样怎样,地域黑不是中国特有的,外国也一样,美国南方和北方,东海岸和西海岸也是各种互黑,只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什么林子都有那么几个素质不大好的。

但是同样是被黑,被打上的标签却各有不同,这就很大程度上考验这个地方的实力了,实力强大,被黑的理由也就是傲慢,排外之类的,说你有点性格缺陷;实力弱小,被黑的理由就各种奇葩了,没故事也要编故事来证明这地方风水不行,要么人品不行,要么智商不行。

这个现象也不是现代独有的,古代也很多这种例子,我们看看几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就知道了。

1.郑人买履

成语可能不少人没听过,但这个故事在各种寓言故事中出现,大家应该都听过。《韩非子》记载: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过来就是: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买椟还珠

这个故事大家就更熟悉了,《韩非子》记载: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过来就是: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3.卜妻为裤

这个故事应该也不陌生,《韩非子》记载: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像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翻译过来就是:(郑国)郑县的人卜子,让他的妻子做裤子,他妻子问:“现在这个裤子做什么样的啊?”丈夫说:“像我原来那样的。”妻子于是把新裤子弄坏像他的旧裤子一样了。

4.(卜妻)饮鳖

出自《韩非子》:“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翻译过来就是:郑国人卜子的妻子,这天她去集市上买了一只王八回来,路过颍水的时候以为王八渴了,把它浸到水里,王八就跑了。

5.不识车轭

《韩非子》: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 车轭也。”俄,又复得一,问人曰:“此是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 :“曩者曰车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也?此女欺我也!”遂与之斗。

翻译过来就是:郑县有个得到(一个)车轭的人,但不知道它的名称,问别人道:“这是什么东西啊?”回答说:“这是车轭。”一会儿又得到一个,问别人道:“这是什么东西啊?”回答说:“这是车轭。”问的人大怒道:“前面那个说是车轭,现在这个又说是车轭,这东西哪里这么多?这是你欺骗我啊。”便跟他打架。

6.郑人争年

《韩非子》:“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翻译过来就是:有两个郑国人,争论谁的年龄大。?其中一个说:“我和尧帝同年而生。”?另一个说:“我和黄帝的哥哥同年而生。”?两个人轮番升级,各不相让,争论不休,只好以谁能一直说到最后,谁就算得胜。

7.屈公畏敌

《韩非子》:郑县人有屈公者,闻敌,恐,因死;恐已,因生。

翻译过来就是:郑国郑县有个叫屈公的人,听到有敌人过来了,就吓得昏死过去了;(大概过了很久敌人没有动静),恐惧的劲头过了,就醒过来了。

8.郑人卖豚

《韩非子》: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曰:“道远日暮,安暇语汝!”

翻译过来就是:郑县有一个卖猪的人,有人过来问一头猪多少钱,这个卖猪的人闷闷地说:“天快黑了,我家离这还远着呢,我哪有功夫告诉你猪多少钱一头?”

我们回头整理一下这些故事:

韩非子通过这八个故事,给当时的人们刻画了一个性情乖张,因循守旧,愚昧无知,胆小怕事的郑国形象,不得不说韩非子的刻画很成功,后世子孙也沿着这个形象不断黑郑国。我们可以看看:

1.郑人逃暑

这个故事出自宋代著名的《太平御览》: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翻译过来就是:郑国有个人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的影子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2.郑人为盖

这个故事出自刘伯温的《郁离子》: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学为桔槔。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翻译过来就是:郑国的一个乡下人学做雨具,三年了但碰上大旱,没有用处,就放弃改学做井边助人提水的工具。学做了三年却大雨,又没有用处了。于是他就回头又重做雨具.不久盗贼蜂起,人们都穿军装,(军装能挡雨)很少有使用雨具的人。他想学制作兵器,可他老了,不行了。

3.郑人惜鱼

这个故事出自宋濂的《燕书》: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或汕或涔,或设饵笱之。列三盆庭中,且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之苦,惫甚,浮白而喁。逾旦,鬣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麦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磷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

翻译过来就是:郑国有个爱惜鱼的人,考虑没有什么途径得到鱼,就用捕鱼的工具或者积水成坑诱鱼,或者编制笱笼投饵捕鱼。排放三只盆子在厅堂之中,装上水。得到了鱼就养着它们。鱼刚脱离网的困苦,很疲惫,浮到水面咭咭地喘息。过了一天,鳍尾开始摇摆(活动)。(那)郑国的人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没多久,喂食谷末和麦麸,又捧出来看着说:“肚子应该不饿了吧?”有人说:“鱼把江作为活命的地方,遇上(这样)呆在一勺的水中,每天玩弄它,还说‘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烂的少啊!”(那郑国人)不听。没过三天,鱼全都鳞片脱落而死,郑国人才后悔不听有的人的话。

这三个故事继承并发扬了韩非子对郑国人愚昧无知,固执己见的形象刻画。

以上的种种,郑国也是惨,韩国作为战国七雄里面最水的一个,面对其他六个身强体壮的大汉,韩国还是只能“受”着了。但是好像阿Q,阿Q在赵太爷面前唯唯诺诺,却也敢鄙视王胡小D、欺负小尼姑一样,面对其他战国只能抱大腿的韩国,好歹还能灭掉更弱的郑国,还把国都从阳翟迁徙到了郑,更名为新郑。因为韩国太水,韩非子要讲寓言,总要刻画一些反面形象,那这些对象的挑选就比较讲究了,要是不小心说了大国的坏话,指不定就犯了错,给韩国带来灾祸,只好挑个郑国来欺负了,一来郑国也曾经称霸过,知名度足够;二来,郑国是被韩国灭掉的,韩国人总是会对郑国带点优越感;最后,韩国抹黑一下郑国的形象,也是为了打击郑国遗民的认同感,让他们以郑国为耻,进而以韩国为荣,提高韩国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这也充分证明了舆论的重要性,韩非子刻画的形象,给后人的寓言故事提供了一个傻白甜的角色,人们讲故事开头就是“从前有个郑国人...........”。毛主席说的对“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文言文赏析|郑人买履
古代小故事大道理:“郑人买履”只信尺码不用脚试不懂变通
《韩非子》寓言三则
《郑人买履》原文和翻译及注释
西周古国——滑国,擅长制作滑器,春秋时被秦国顺手牵羊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