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5位企业家: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正是一代又一代企业家的接力,一次又一次传承与改革的无限叠加,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抵御衰亡。

|《中国企业家》记者 梁宵

编辑|米娜

头图设计|姜辰雨

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很多企业家都曾如此说,但只有那些真正“熬”过的人,才理解“熬”的滋味。

让我们回到2023年的一个瞬间,8月9日,比亚迪发布会现场,硬汉王传福几度哽咽。

那天,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正式下线。回首往昔,他百感交集:第一个100万辆新能源车的量产,用了13年;第二个100万辆新能源车的量产,用了1年;第三个100万辆新能源车的量产,用了半年;再9个月后,比亚迪突破了全球新能源车企量产纪录:500万辆——此时,距离比亚迪最早官宣造车,已经走过了20年。

“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王传福说。实际上,这也是中国企业艰难进化的缩影——85年,华润从体制内的贸易代理公司历经多次转型,成为市场化驱动的民生央企;安踏用了32年的时间,从草莽出身的代工鞋厂蜕变为全球出击的“新并购之王”;12年的苦熬,协鑫最终实现了革命性的颗粒硅技术的规模化量产;23年的蓄势,百度才得以在巨头林立的大模型争霸中先声夺人。

《说文·火部》曰:“熬,干煎也。从火,敖声。”下为火部,即文火慢煮,这更需要耐力,故特指忍受、忍耐、坚持。敖,又有昂扬与向上之意,所谓“熬”,即在煎熬之中,又要昂首挺胸。

熬出来的人,就像《基业长青》中所说,已经不是“报时者”——因为一个产品、一个机会脱颖而出,而成长为真正的“造钟师”——构建了有形、具体、特定、实在的组织能力,让企业拥有穿越周期的本领和韧性。

2023年,《中国企业家》杂志第21次发布“25位年度影响力企业领袖”,我们将主题定为“'实’力致胜”;梳理历年入围的143位、今年最终入选的25位企业家,我们进一步提炼出“三实”:

实体——在对互联网沙文主义的狂热退潮之后,实体经济的价值再次获得重估,今天的新实体经济也在进化中,既直接承担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任务,直接雇佣大量劳动力,又具备科技性与生态普惠性;

实在——善于利用最新技术不断自我优化革新,并具备一定的体量“吨位”,是所在行业的基座型公司;

实心——具备长期主义价值观,压不垮磨不断,经历苦难与打击后能快速复原,同时具有扎实的战略、管理、组织等基本功。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指出,企业家处于经济增长的核心位置。那么愈加“向实”的企业势必也会让经济增长的基础更牢、步子迈得更稳。此时的中国经济,正处在构建高质量发展、重塑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尽管面临内外多重挑战,也始终保持顽强的成长韧性。

再回到新能源汽车,中国的宏观产业政策早在22年前就埋下了伏笔——“十五”计划的863项目中就包括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此后历经产业政策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更重要的是企业之间的你追我赶,最终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比拼中“弯道超车”,并带动了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等相关产业链的勃兴与成熟。

如今,这股产业崛起以前所未有之势,改变着中国,也改变着世界。《潮起》一书在梳理了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历程后,也不禁发出疑问:这样的社会精神是如何塑造的——使得在每一次重大危机时都有奋斗者和改革者挺身而出,甘愿做在迷雾中撞得头破血流的探路者?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从来不是一家企业的独自冒险,而是中国新一代商业的集体远征。

坚守,熬过万丈孤独

“许多人在笑我,这是在烧钱……”当王传福提到比亚迪“2017年到2019年连续3年净利润大幅下滑”而落泪时,朱共山感同身受,那也是协鑫历史上最难熬的时期。

2018~2020年,由于大刀阔斧地将传统产线全部置换为硅烷法新工艺,再叠加上政策及市场周期的双重影响,协鑫科技陷入3年巨额亏损——压力如泰山压顶,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协鑫依然投入了数十亿的研发经费;比亚迪也是同样——在2019年净利润只有16亿元的处境下,研发投入了84亿元。

“企业家定力很重要。”在能源行业摸爬滚打了33年的朱共山愈加坚信这一点。而定力,不是顺风顺水发展下的惯性力,而是面对诱惑、遭遇挑战时的一种对抗力,是千锤百炼中形成的一种耐力。“我告诉你,一个企业没有30多年的底蕴和文化沉淀、科研技术的合力,团队的战斗力,打赢这场战争一定是不可能的。”

朱共山。

朱共山在新能源战场开疆拓土的时候,张波领导的魏桥集团也在传统制造业的战场拼杀了近40年。这家在1984年成立的山东企业,起步于一家员工不足百人的小型油棉厂,而后又挺进铝制造领域——在这些别人都不敢闯的“红海”市场,魏桥一路过关斩将,由此还有了“红海之王”的称号。

2018年,正式接班的张波,进一步确立了“打造百年制造企业”的新发展目标,从业时间越长,他就越能体会到制造业的基石作用,“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一切都是空谈。”张波说,阶段性困难肯定有,但他特别认同一个经营哲学——长期主义。

很多企业家都是“长期主义”的信徒:63岁的范现国做了29年的方便面,一手打造的今麦郎品牌创造了中国本土企业的逆袭神话;71岁的高德康用了47年的时间,将一件羽绒服做专、做精、做透,波司登系列产品销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自1977年进入潍坊柴油机厂,就一直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域探索突破,打造了一艘市值千亿的重工航母;相比之下,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王卫年资不深,但同样定力十足:30年,他在又苦又累的快递行业中打造出高端化、品质化的标杆,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的榜单中,顺丰依然是唯一在榜的中国民营快递企业。

纪伯伦的《沙与沫》中有一句诗是这样的:除非经由黑暗之径,便不能到达黎明。企业经营何尝不是如此?但很多人在黎明到来之前就放弃了,在无望的等待和徘徊之后,在无尽的挫折和失望之后,在无边的质疑和嘲笑之后,要如何穿越漫漫长夜?

2020年的百度就遇上了这样的“至暗时刻”。当时,它遭遇了上市以来营业收入的首次下降,市值降到阿里的十六分之一,几乎所有人都断言百度“掉队”了。也是那一年,李彦宏在致股东信中写道,“我们有决心,有耐心,我们熬得过万丈孤独,藏得下星辰大海。”

李彦宏。来源:受访者

彼时,或许更多的人仅仅把这当成一句豪言,甚至是一句苍白的狂言。但这个承诺却在3年后兑现了:百度在国内率先发布新一代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目前用户数已达7000万。

这不是突击战,而是持久战。“从创建百度的第一天起,我对它的期待始终没变:专注技术,信仰技术,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李彦宏曾说。长达10年在人工智能方向的专注和深耕,让百度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进化,翻过崇山峻岭

2006年,在联合谢霆锋共同设计的“风火一代”运动鞋创下120万双的行业纪录之后,丁水波却开始反思:如果一家运动品牌只依靠时尚出圈,是没有“根”的。

丁水波。摄影:邓攀

2007年,特步开始聚焦跑鞋,“做一双适合中国人脚型的竞速跑鞋”成为丁水波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实现起来着实不易:为了让跑鞋足够轻、软,还要回弹快,特步团队进行了5年的尝试,开发了几百套模具,鞋子做出来之后要经过运动员半年以上、最少5000公里的测试,最后收集了几十万条国人的脚型数据,2019年,160X才得以问世。

“必须翻山越岭,才能够到达另外一片天地。”丁水波说。而特步也借助于跑鞋领域的发力,跻身国产运动品牌前三。

技术爬坡为特步赢得新的增长空间,也造就了宁德时代牢固的竞争壁垒。近10年间(2014~2023年前三个季度),宁德时代研发投入累计达497.29亿元,截至2023年二季度,拥有6821项境内专利及141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13803项。

但更进一步看,技术和专利优势只是输出的结果,这就如同表面看到钟表嘀嗒作响,其背后的推动力,则是一整套严密的机制,互嵌的架构和深厚的文化。

比如,在宁德时代整个技术决策体系中,工程师出身的曾毓群是其中的“灵魂”。宁德时代设立了联席总裁制和项目决策委员会制度,由市场、研发和运营体系的负责人组成,共同判断研究课题的投入价值,联席总裁向曾毓群汇报;同时,研发体系负责人组成学术委员会,曾毓群作为主任,至少每半年会和团队沟通一次技术方向和进展。

曾毓群。来源:受访者

同样是工程师出身的雷军,着力在小米内部塑造工程师文化,并以这种文化氛围来激活创新意识。“创新需要氛围,要能包容失败、包容错误。我们要有这样一种文化,即不以成败论英雄,支持每一个疯狂的想法,尊重每一个探索未知的勇士。”2023年,小米全年的总研发投入预计超过200亿元,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说,“几乎总是存在着一条还没有发现的有利的道路,所以需要不断找下去,直到找到它,而不是满足于最初显而易见的那种选择”;尽管很艰难,他最终摸索出了“投资的圣杯”。同样的,如果企业“经营的圣杯”存在的话,也只能在一次次跌倒又爬起、推翻再重建的迭代和变革中获得。

2022年5月份,海信集团启动内部改革。掌舵人贾少谦解释说,“中国制造业已经走过了人口红利的上半场,如今处在下半场,企业要通过科学管理把运行中很多浪费的水分挤出来,挖掘管理红利,以此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海信的改革就要从顶层制度开始,找到并革新企业在惯性发展中沉淀下来的那些影响效率、影响经营质量、影响能力的因素,进一步释放经营活力。

用友也迎来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组织变革。在创办用友集团的35年里,王文京总担心用友落后了,不再创新了。所以今年初,为了适应客户服务的新要求,用友对客户业务组织模式进行了一次大升级,改革涉及近1万人的组织。

内部改革也是顺应外部需要。就像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所说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市场风云变幻,企业只有依时而变,因势而变,才能找到更有竞争力的市场卡位,将内部练就的实力转换为外部比拼的优势。

40余年的时间,刘汉元带领的通威集团从“流水养鱼技术”领军企业到中国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如今发展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高纯晶硅生产企业、出货量最大的电池片生产企业;在互联网大动荡的2022年,崇尚“无限游戏”的王兴开始修正边界,一面收缩亏损的重资产业务,一面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代工女王”王来春则想方设法甩掉这个身份标签,“很难说单纯的代工厂还能存在,我们是方案的解决商,立志做一个'摆渡人’,而不是'淘金人’。”

周鸿祎也在变,昔日高调狂傲的“红衣大炮”如今选择心甘情愿做好“配角”。过去几年,周鸿祎给360定下从to C到to B的转型目标,放弃成为在市场里翻江倒海的前线玩家,而是要成为产业数字化后方的赋能者、支持者。

周鸿祎。

最近几年,周鸿祎喜欢上了攀岩。很多线路,刚开始爬不上去或者攀不到顶,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他不断告诉自己要去体会平衡、去协调全身力量,直到最终成功。有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可能并不具备运动天赋,所以要靠后天努力。

但实际上就算“运动”出身的安踏,在新的“攀岩”路线中也需要反复锻炼。一直以来,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都试图通过全球收购来补足品牌短板,在他看来,“以当今中国公司的品牌运营能力,在30年内做出一个始祖鸟或Wilson,可能性几乎为零,而通过收购,并以中国市场为潜在增长空间,完成一次脱胎换骨。”但最开始,安踏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从2009年FILA的收购开始试水,在此过程中创新品牌打法、锻炼管理技能、等待合适时机,直到2015年FILA的运作渐出成效,安踏才迈开国际化的大步,相继把英国的斯潘迪、日本的迪桑特、加拿大的始祖鸟……揽入安踏“家族”,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并购之王”。

传承,几代人的长征

2023年,华润迎来85岁的生日。

过去3年,这家中国最大的多元化民生央企踏上了历史的第四次转型之路,作为此次改革的总工程师,新一任董事长王祥明提出“十四五”时期新的转型目标:从业务、价值、组织、精神四个维度“重塑华润”。

对于一家有着辉煌过往的企业来说,任何改革都是变与不变的平衡,就像王祥明所说的,“世间万物都在变,对企业而言,任何一个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永葆活力。”华润身上沉淀和集聚的文化定力,正是它直面一切变化和挑战的最强武装——也是最不能改变的核心。

这也是《基业长青》对比研究了18家长盛不衰的公司之后,给出的最重要的经营原则:保持核心,激活进步——企业必须要树立稳固的文化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永不停歇的变化和革新。

如此,才能抵御时间和变化的侵蚀、不断加固企业的实力。2023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联想这家成立近40年的科技“老兵”依然挺立潮头,杨元庆提出了“AI for All”的企业战略——这已经是联想集团自21世纪以来的至少第四次再出发,每一次都不会偏离“求实、进取”的核心文化。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是坚定的变革者,同时也是美的“稳定盈利,驱动增长”经营原则的忠实守护者;而1951年就成立的茅台,正在其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的带领下完成一场“蜕变”:从“老字号”走向国际化、年轻化。

这也是李宁所希望的。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的时候,他说道,“现在我60岁了,我老了,但李宁公司还是很年轻的品牌,必须要有更新的人加入,他们才知道怎么面对未来和竞争。”

李宁。摄影:邓攀

所以,在过去3年李宁推动的一系列内部变革中,作为创始人的李宁把台前的指挥权交给了联席CEO钱炜,他自己,则以一种置身事外、绝不干涉的态度和行动表达了他的支持——为了李宁的未来,他必须敢于放手。

对下一代企业家来说,则必须要敢于接手。

成为明星创始人张瑞敏的继任者,对周云杰来说既是机会,也是考验,但他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接棒两年来他持续推动管理革命,助推海尔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字节跳动公司CEO梁汝波也是同样,接过明星CEO张一鸣管理权柄的他,一面延续后者的战略构想,一面也努力纠偏,避免这家奋力疾驰的公司偏离正轨。

一直自称为“慢公司”的海信坚守这一点。“宁肯做得慢一点,也决不能为了贪快、贪功而损害长期发展的根本。”贾少谦强调。2023年,他强力推动海信改革的步伐,但每一步都不能有悖“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原则,这是海信几十年的发展信条,已经刻在了像贾少谦一样的“老海信人”的行动里。

很多企业家把企业经营形容成一场马拉松,但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群人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企业家的接力,一次又一次传承与改革的无限叠加,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抵御衰亡:既满面风霜,也朝气蓬勃;既身怀绝技,也虚怀若谷;既能守住当下,又能致胜未来。

正因此,2023年“影响力”名单上的企业家,年龄不是共性——他们跨越了四个年代,从最年长的“50后”到最年轻的“80后”;他们的管理风格也不尽相同,有的温和儒雅,有的雷厉风行;他们执掌的企业也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有的在向百年进发,有的步入三十而立,而有的,才刚刚走过第一个十年。但如果真要说这25位企业家有什么相同之处,那么或许可以概括为:走最长的路,干最苦的活,想最酷的事,帮最多的人。

在成为企业家的第一天,他们就已经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到了与他们休戚与共的企业身上。朱共山曾回忆说,每一年,除了大年三十晚上跟家人团聚一下,从大年初一开始的每一天,他都泡在各种事务中——不是搞研究,就是拜访客户、政府,或者到业务一线去解决问题……他没有什么爱好,麻将不会打,掼蛋也不懂。

“这样一想,好像人生挺可悲的,但是也会感到幸福。因为再困难的时候,员工都不计得失、不失斗志,跟着我一起奋斗。”他感叹。

罗曼·罗兰在《托尔斯泰传》中说,唯有燃烧着的物质才能将火传给别的物质。而企业家身上燃烧着的理想和激情,也会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从一家企业折射到另一家企业,从一个时代延续到下一个时代,共同照亮中国整个商业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宁转型失败,安踏为何成功突围?】
2023福建首富出炉:身价相当于10个玻璃大王曹德旺,产品全国第一
对10名企业家的简短描述
新贵们缘何惨败
2023年全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企业家——第一名你意想不到!
中国第二家“华为”诞生,国产品牌正渐渐征服全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