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十一)

(紧接上期)

                       管住刘禅 抓牢行政权

        为保证北伐期间后方不出乱子,诸葛亮临行前做了周密的安排,将政权和军权牢牢地抓在手里。

        首先是管住皇帝,这是最重要的。古代是家天下,皇帝就是国家,国家就是皇帝(三国时期“国家”一词即指皇帝)。诸葛亮离开皇帝,离开成都这个政治中心,一旦有野心家在皇帝身边作怪的话,很容易引起混乱,出现各种意料不及的事情,危及蜀汉的社稷江山。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局面,诸葛亮亲自安排布置。这些不是推测出来的,是诸葛亮自己说的,全都在《出师表》里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首先要求刘禅要“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可以把这个看作是谏言,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但结合下文看,诸葛亮这话有预先埋下伏笔之嫌。

        紧接着说的一段话就有些骇人听闻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皇宫之中和丞相府之中,怎么可能成为一体?不说诸葛亮将丞相府凌驾于皇宫之上,起码也是和皇宫平起平坐了。如果按照儒家君臣纲常来看,这完全是大逆不道。

        然后,诸葛亮做了具体的人事安排,要求刘禅在处理宫中政务时,事无大小,全部都要咨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得到他们认可后再施行。处理军事事务时,则全部要咨询将军向宠的意见。

        诸葛亮给自己的这些行为都加上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亲贤臣,远小人,是前汉兴隆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是后汉覆灭的原因。”谁是贤臣,谁是小人呢?当然是诸葛亮说了算。

        诸葛亮认为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这些人都是忠贞优良,可以死节的贤臣,只要刘禅“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这些理由很充足吧?回头再看看诸葛亮开始提的要“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的话,是不是有前后呼应周密的感觉?后面半句话不是恭维刘备的,而是加在刘禅头上的紧箍咒,你这样做了就是发扬光大了先帝的美德,不这样做就是败坏损害了先帝的美德,刘禅还能说什么呢?

        刘禅性格上的特点之一是没有主见,就是民间说的跟好人学好人,跟坏人学坏人,跟着端公学跳神那种人,所以,诸葛亮特别强调要“亲贤臣,远小人”,一定要安排几个贤臣守在刘禅身边。

        这几个人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心腹,以此保证了诸葛亮对朝廷政务的控制,行政权力的集中算是做到了。

                              提防李严 抓牢军事权

        李严是与诸葛亮同时受刘备托孤的人,又是统中外军事的重臣,成为诸葛亮始终绕不过的一个坎,无论南征,还是北伐,理论上李严都应该是决策层的一员,但都被诸葛亮排斥在外。

        李严也不是省油的灯,尽管受到诸葛亮的排斥,仍然不肯轻易交出军权,不愿服输。(可能没几个人在那种情况下会服气认输)

        诸葛亮是政治家,是政治家就自然会有政敌,也自然会想办法压制、压服,甚至消灭政敌。诸葛亮做起这些事情来,一样的精明。

        刘备入蜀后,法正是诸葛亮最大的政敌。还记得前面谈到诸葛亮在法正得势期间明哲保身的事情吗?他不正面得罪法正,但并不等于他甘居下风,遇到机会时,同样会使用手段削弱法正的力量。

        刘备攻打汉中时,诸葛亮留守成都提供后勤援助。刘备不善打仗,很快就出现兵员短缺的情况,亟需补充,写信让诸葛亮紧急补充兵员。

        按照常理,诸葛亮应该立即火速组织兵员发往前线,但诸葛亮没有这么做,而是去问杨洪的意见。

        杨洪本是犍为郡功曹,因反对太守李严迁郡治而辞职,李严正想推荐他到州里出任从事,此时是个没职务的闲人。

        杨洪回答说:“汉中是益州咽喉,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这是家门口的急事,目前应该是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紧急发兵,还有什么疑问吗?”杨洪自己都觉得诸葛亮问这样的问题有点奇怪。

        诸葛亮为什么要去问这个不需要问的问题呢?奥秘在于任蜀郡太守的法正此时跟随刘备在汉中,诸葛亮看中了杨洪这个人,想利用这个机会让杨洪取代法正,分法正的权,所以才要去问,才好以杨洪的见识为理由让杨洪来办这个事情。

        于是诸葛亮表杨洪领蜀郡太守,等办理完兵员补充之事后,杨洪顺理成章地转成了正式太守。诸葛亮就这样不显山不露水地顺利达到分法正权的目的,够老练精明吧?

        如今面对李严这个最大的政敌,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

        北伐前,诸葛亮要求李严移防江州,让老将护军陈到出任永安都督。陈到是跟随刘备的老将,名望仅次于赵云,深得刘备信任。虽然统属于李严,但其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手里又是被诸葛亮称为“西方上兵”的(蜀)汉军精锐“白毦兵”。镇守永安,既可以免去诸葛亮的东顾之忧,又可以牵制防备李严。

        李严原来是刘表的部属,当初是从秭归入蜀投降刘璋,后又投降刘备,让他守永安,诸葛亮可能还真有些不放心。

        这时就能看出北伐的威力了,李严虽然内心不愿,但在北伐这面谁也不敢招惹的大旗下,还是只能听命,移防江州。

        李严这人好玩,有个特殊爱好,喜欢修城。任犍为太守时就凿山修路,大力修城,把郡城整修一新,其所建的观楼,成为一州的名胜。到了江州,他又开始扩建江州城。

        最早修筑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城的是秦国张仪,规模很小,李严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大城,后来历代重庆城都是在李严的基础上建设的。

        李严曾给诸葛亮写了封信,建议诸葛亮接受九锡,进爵称王。

        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受九锡封王,就几乎享有和皇帝一样的权力,可以建立专属于自己的与皇帝所设机构几乎平行的军政机构,成为事实上的权力所有者。与之并存的皇帝实质上只是个傀儡,因此九锡就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在诸葛亮以前有王莽受九锡篡(西)汉建新朝;曹操受九锡其儿子曹丕篡(东)汉建魏。以后有司马昭受魏九锡,其子司马炎篡魏建晋朝;桓玄受东晋九锡后灭东晋称楚帝;南朝四朝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然后创立新朝;李渊从隋朝接受九锡,后建立唐朝。

        李严要诸葛亮受九锡封王有点像当年孙权上表要曹操称帝一样的意味,给当权者下个套。李严在试探诸葛亮的同时,也暴露出自己对(蜀)汉政权的不忠。

        和曹操一样,诸葛亮也不会上这个当。回信严词拒绝,但信中末尾说了句气话,被现在有些哗众取宠的人抓住了把柄,认为诸葛亮一贯野心勃勃。那句话是:“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

        从诸葛亮的回信中可以感受到对李严的不满甚至愤怒。开首之意就是,我们互相是很了解的,本来用不着专门来解释,言下之意就是你的行为让我不得不对你进行解释,已经有些不满了。中间是讲事实摆道理,结尾时还是没能控制住,说出来“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的气话,忍不住愤怒了。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从上下文看,诸葛亮是作了个假设,“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然后和大家一起论功行赏,封再大的官都可以接受。这也是很正常的,取得了这么大的功劳,实现了(蜀)汉政权兴复汉室的理想,封再大的官也不为过。何况诸葛亮说了个“虽十命可受”的话,更可以看出这是个气话,因为从来就没有“十命”之赐的说法。

        不知道是不是这封信让诸葛亮更加重了对李严的提防,通过北伐这个不可违抗的行为,加快了夺取李严兵权的速度。后面发生时再聊。

        此时只是把李严调离东部边界重地,但又不能让李严回到成都,呆在皇帝身边,出现上面说过的那种不利情形,就将李严安置在不上不下的江州。

                              驱除廖立 禁止异见

        廖立,刘备任荆州牧时的长沙太守。当时他还未满三十岁其才气也得到诸葛亮的赞赏,将其与庞统并称为良才215年,吕蒙偷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时,廖立逃往成都。        刘备不但没处罚,反而任其为巴郡太守。事情中有个谜,廖立究竟是力战守城不敌而逃,还是不战而逃?

        可能刘备比较信任廖立,称王称帝后,任其为侍中,而刘禅继位后,却把他为长水校尉。这和廖立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的个性有关,和其在刘备死前的秘密经历有关。 

        廖立本来以为凭自己的才气和名望怎么也得排在诸葛亮之后,没想到还在李严等人之后,心里十分不满。北伐以前,丞相掾李邵、蒋琬到廖立那里串门,廖立对(蜀)汉建国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军事行动,以及刘备、诸葛亮的用人发了一通牢骚,几乎是明目张胆地反对和指责诸葛亮

        吓得李邵、蒋琬赶紧把廖立的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要率军北伐,怎能容忍有人质疑自己的人事安排,我说的贤臣怎么成了小人?这还了得。必须立即制止,防止影响扩大,于是当即上表控告廖立刘禅下诏贬廖立为庶民,流放汶山郡。

        诸葛亮控告廖立的上表里面透露出的一些信息至今仍然是个谜。这个表也奇怪,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三国志·廖立传》里记载的,和上面说的内容差不多。

        另外一个版本是陈寿整理编辑的《诸葛亮集》里所记载的,里面就有些说不清楚的事情。一是说廖立守卫长沙时是开门就敌如果这个是真的,刘备不处罚廖立而任其为巴郡太守的行为就有些不公正了。

        二是说刘备死于永安后,守卫刘备棺材的是廖立,而廖立竟然在刘备棺材旁边杀了一个人这人是谁,廖立为什么要杀他,最后如何收场

        联系到刘备是先召李严后召诸葛亮,黄元起兵谋反是要到刘备这里来鸣冤等等事情,当时的蜀汉国内和永安宮里一定发生过什么事情,可惜后人无法得知。

        皇帝管控住了,政敌也安置好了,有异见的人也流放了,没人敢公开反对了,这下该放心北伐了吧?

        还是没有。诸葛亮227三月进入汉中,一直到第二年春才正式北伐为什么会停留近一年的时间呢?大军住而不发,难道不怕消息走漏吗?大军长期滞留,白白消耗大量粮草,也逐渐消磨将士士气,对北伐十分不利。

        诸葛亮为什么还不领兵北伐呢?在等什么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年,被贤相诸葛亮坑过的同事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247年,姜维第一次北伐,路过汶山郡时特意拜访了一位隐居高人 高
蜀汉的三位大臣,均被诸葛亮罢免官职,最终结局如何?
《出师表》背后也有潜台词
刘禅麾下十大良将, 勇武不输五虎上将, 第一实至名归
诸葛亮为什么流放廖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