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德军装甲兵的巅峰—贝克重装甲团

切尔卡瑟包围圈

时至1944年,德军在东线的战事大部分由希特勒说了算,他的“固守待援”将再次酿成苦果,南方集团军群大部分军官多次向希特勒提出撤出部队的要求,但都被固执的元首拒绝。苏军在此集结了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兵力对决是2:1)。

苏军计划以乌克兰第乌克兰第1方面军从该突出部底部北面,乌克兰第2方面军从南面实施向心突击,合围并歼灭被围德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首先发动进攻,苏军顺利地将德军(第11、42军所属各师、武装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在内约6万人,其最高指挥官是第11军军长威廉.施特默尔曼炮兵上将)合围于切尔卡瑟突出部。1月底,随着普罗申中校指挥的第20坦克军先头部队——第155坦克旅冲入兹维尼格罗德卡,切尔卡瑟包围圈正式形成。

被困当晚5时,希特勒得知德军被围,他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他严令切尔卡瑟的德军固守待援,同时命令曼斯坦因组织精锐装甲部队解围,歼灭围困切尔卡瑟的苏军,解围的任务交给第一装甲集团军的第3装甲军下属的第1、16、17装甲师、贝克重装甲团和第八集团军的第47装甲军。

切尔卡瑟—乌克兰中部切尔卡瑟州首府。在第聂伯河中游克烈缅丘格水库南岸。1944年那场血腥悲壮而又鲜为人知的战斗使得切尔卡瑟永远留在了战争史上。

解围锋锐—贝克重装甲团

贝克重装甲团(Schweres Panzer Regiment B?ke),这支特殊的部队是根据曼斯坦因元帅的命令与1944年1月中旬开始组建的,主要任务是突破苏军的防御,打开通往切尔卡瑟包围圈的解围之路,担负解围作战的矛头。重装甲团所属部队从各个装甲军师抽调而来,包括有第503重装甲营(装备34辆虎式坦克),第23装甲团1营(装备46辆豹式坦克,原属于第23装甲师),一个装甲炮兵营(装备自行火炮)。一个装甲工兵营和一个山地猎兵营。

从编制上看“贝克重装甲团”是一个战斗力极其强大的作战单位,所以自组建之时起曼斯坦因元帅和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汉斯·瓦伦丁·胡贝大将和第3装甲军军长赫尔曼·布莱特装甲兵上将都对这支精锐的部队其给予厚望。

“贝克重装甲团” 指挥官弗兰茨·贝克中校战前曾是一位牙医,也是二战德军中最知名的装甲部队指挥官之一。1944年初,他获权指挥以他名字命名的“贝克装甲团”并参加了解围切尔卡瑟包围圈的5天战斗,在该战斗中贝克装甲团战绩彪炳。他也因独自击毁四辆敌方坦克而被授予四枚'个人坦克击毁徽章',这是对贝克突出的个人英雄行为最好的嘉奖。1944年2月21日,贝克中校因在解围切尔卡瑟包围圈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而被授予了双剑士。 1944年5月1日,贝克博士提升为上校,同年7月13日成为106装甲旅指挥官。1945年1月1日,贝克上校终于由预备役转为职业军人,这样做是为了在升任上校后再获得提升。1945年1月24日,贝克上校接受了师指挥官的训练教程。

1945年3月9日,从1945年4月20日到大战结束,贝克晋升为少将并指挥由第13装甲师改编而成的“Feldherrnhalle 2”(统帅堂第2)装甲师(第13装甲师于1945年1月被歼灭于布达佩斯口袋,残部加上新兵组成了新的装甲师“Feldherrnhalle 2”)作战。1945年5月8日,贝克博士成为战俘并在美军战俘营中待到1947年。

1978年12月12日, 这位半路出家的装甲兵指挥官被公认为最出色的国防军装甲战术家之一。贝克博士于1978年12月12日在Hagen死于意外交通事故。

布满荆棘的解围之路

1月的第三周,苏军在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1装甲军间的接合处取得了突破,出现在了文尼察附近。贝克重装甲团得到命令,前往遏制苏军的进攻,于1月末的几日内与苏军展开了奥拉托夫(Oratov)坦克战,战斗中装甲连以楔形队形与苏军坦克展开交战,503重装甲营作为前锋被部署在队列外圈,距离主力部队600米,首先与苏军坦克交火。

贝克中校命令道:虎式坦克正面进攻,豹式坦克侧翼打击!

苏军坦克在德军重型坦克面前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它们发射的炮弹无法对虎式豹式坦克造成实际威胁,而德军坦克火炮发射的穿甲弹能在极远的距离就把它们打成残骸,凭借这精良的装备和作战人员的高素质德军装甲部队的优势在这次战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贝克装甲团在连日的战斗中战绩斐然,它们以1辆虎式坦克和4辆豹式坦克被击毁的代价,摧毁缴获了267辆苏军坦克。 贝克重装甲团不但克服道路问题想方设法赶往集结地域,还要面对随时出现的苏军部队,1月30日该部在前往奥拉托夫火车站,计划将所属的坦克装上平板列车的过程中居然发现火车站的站台和货场已经被苏军占领,503重装甲营一马当先立即与苏军部队展开激战,短暂的战斗结束后苏军部队被全歼,贝克重装甲团的坦克共摧毁了46辆苏军坦克,而己方毫发无损。火车站的战斗一结束,装甲团的坦克就在铁道兵的帮助下被装上了运输军列,火车头轰鸣着把坦克运往前线。

在装甲团指挥官贝克中校看来,在前往解围之战的路上就遭遇了这么多麻烦,尽管危险看似已经过去,但苏军的反击随时都有可能发动,这个不是个好兆头。

贝克重装甲团的战绩被登在了1月31日的国防军公报上。

经过连续2日的急行军之后部队于2月3日凌晨4点抵达波拉什(Porasch)。苏联前线糟糕的路况和刚刚经过的连番激战,使得该团在战斗车辆装备上蒙受相当大的损失 按编制,此时贝克重装团理应有31辆虎式坦克和42辆豹式坦克,可真正到达波拉什、投入到切尔卡瑟解围之战,拥有作战行动能力的只有18辆虎式坦克和不到30辆豹式坦克,其余都留在奥拉托夫修理或是执行别的任务,其实,投入切尔卡瑟解围之战的贝克重装甲团大概只有先前一半左右的战斗力,而苏联冬季糟糕的路况则是造成该团大量战斗车辆受损无法行动、战斗力下降的罪魁祸首。

2月4日,“旺达”行动开始,德军首先以猛烈的炮火削弱了防线对面的苏军第104步兵军下属的第133步兵师和第58步兵师防守的地域,随后第3装甲军的坦克开始进攻,守卫着这段狭窄地域的苏军被德军这次凌晨猛攻打了个措手不及,装甲军所属的各个部队都得到了很大的进展,担负进攻矛头的依旧是贝克重装甲团,他们以虎豹成群的坦克摧毁着苏军的防御,梅登将军指挥的第17装甲师掩护着贝克重装甲团的侧翼, 上午10点,贝克重装甲团和第17装甲师相配合夺回了一周前丢失的巴甫洛夫卡 。

第3装甲军在这一天进展得十分顺利,苏军没有意料到德军的反攻规模如此之大,节节败退。第16,17装甲师和贝克重装甲团在当天前进了30公里。作为解围部队的先锋,该团在前期的作战中连续突破苏军防御阵地,似乎—解围之路即将打开。

随着1月31日之后气温一直上升,尽管气候条件已不再对德军有利,自2月初,战区的气象条件一直不是很理想:白天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又下起阵雨,夜晚依旧多云,将热量保持在地面,地面的积雪因此融化,而泥泞的道路依旧是德军最大敌人,即便是在最好的条件下也只够轮式车辆通行, 贝克重装甲团继续推进时,道路变得越来越难走,进攻速度也开始慢了下来。

2月5日,进攻恢复了,但泥泞的道路使得贝克装甲团的推进速度慢得如蜗牛爬,为改善解糟糕的道路情况,第一装甲集团军派出军直属第135工兵营(Bau-Pionier-Bataillon 135)前往第3装甲军的进攻地域帮助铺路,由于浓雾造成空军运输机无法正常起降,德军还派出一些马车补给队负责为前锋部队提供补给,但即使这样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德军面对的麻烦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因为此时苏军从最初的打击中缓过神来,开始调集坦克部队来阻挡德军的推进。瓦图京迅速做出了应对举措:从第5机械化军和第5近卫坦克军调集了130辆坦克火速增援被贝克重装甲团突破的104步兵军的区域。

在当天的战斗中第17装甲师被苏军坦克部队牵制在沃特列夫卡镇附近,战斗过程中第16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在科斯亚科夫卡与右侧第17装甲师失去了联系。贝克重装甲团受命封闭这一缺口,在前进途中。贝克重装甲团向据守在塔特亚诺夫卡附近两条沟壑之间的一支苏军坦克部队发起了进攻,因为对方挡住了贝克重装甲团的前进道路,这是该团在解围行动中首次与苏军坦克交战,虽然敌军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但重装甲团装备的坦克仍旧表现出色,没有太大程度上受到泥泞道路的阻碍,虎式豹式坦克的通过精准射击,在战斗击毁了30辆坦克,摧毁了苏军的防御。当天晚些时候,该团与第16装甲师重新建立了联系,北面的道路暂时得到了解救。

贝克上校报告说:敌军的防线约长800-1000米之间,由于正面强攻会导致严重损失,于是我决定在6点对敌军防线发动一次佯攻,以图牵制住敌人,然后豹式坦克绕到了敌军位于东边沟壑的侧翼,8点30分,豹式坦克营从敌军背面发起进攻,而第503装甲营和第16装甲师侦察营从正面发起进攻,随后敌军被打垮了。

2月6日,当第3装甲军的救援部队穿越泥泞的道路向被围部队推进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切尔卡瑟包围圈正在向北漂移!尽管前几日第3装甲军的进攻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但进攻行动总体来说仍旧比较出色。但随着包围圈内的这一变化,使得救援部队几乎无法及时赶到救援部队身边,除了极少数顽固乐观主义者。例如布莱特和胡贝。被围的第42军和第11军正带着一种几乎绝望的勇气拼死决斗,补给很快就会被消耗完,他们无法长久坚持下去,由于苏军持续进攻的造成的强大压力和两位军长出于缩短防线的需要,切尔卡瑟包围圈在向北漂移,离第3装甲军越来越远,摆在第3装甲军面前的问题是:现在必须将“旺达”行动作出修改,以适应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

南方集团军群在发现这一变化后认为:与其在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鏖战的同时穿越难以逾越的地形,还不如将救援部队的进攻方向做90°调整,取消了正北方向的进攻后,现在唯一的成功希望全系于东面的进攻了。当日晚19点55分,南方集团军群签发了新命令:命令第一装甲集团军取消第3装甲军正北方向的进攻,并尽快调整部队,随后立即向东开始新的进攻,这样他们就能直扑雷相卡附近的格尼罗伊季奇地区,在那里和被围部队汇合。

由于计划的改变,第3装甲军下属的各个部队开始后撤,挣扎退回到进攻开始的地方,布莱特认为:在得到第1装甲师的增援后,全军的力量将会全部用于新一轮攻击,不惜一切代价沿着一条更短更快的路线直接杀到被围部队身边,救出他们。但是,当德国人意识到这一点时,它们已经浪费将近5天的宝贵时间,对于被围的两个军而言,他们不能再浪费哪怕是一秒的时间了。

担当主攻的第16、17装甲师虽然成功突破苏军切尔卡瑟外层包围圈第一线的防御,但在源源不断开来的苏联援军面前也明显后继乏力。早已敏锐察觉到这一点的布莱特便将计就计,以第16、17装甲师为饵吸引苏军防御主力,而将主攻矛头放在了第16、17装甲师右翼(南部)的刚刚赶到的老牌劲旅第1装甲师身上,并且还在2月9日晚命贝克重装甲团急行军30公里来到舒比梅杰斯托(Schubennnyj),该团将与第1装甲师肩并肩地前进。

由于在前几天的行动中又有几辆豹式坦克受损在修理,所以在舒比梅杰斯托,贝克装甲团一共只有18辆虎式坦克和20辆豹式坦克,还有相当数量配属部队被调走,已经没有了刚成立时的那种霸气和实力。可即使如此,,光凭那30多辆老虎黑豹也足以使得贝克重装甲团被布莱特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和第1装甲师的表现将是整个救援行动的成败关键。

贝克中校在2月10日发布如下命令:

我部将和第16装甲师一起行动,攻占格尼罗伊河附近的弗朗科夫卡村,之后则要夺取伯索夫卡附近的239高地,格尼罗伊季基河两岸的村庄和桥梁是首要目标。

竭尽全力

在度过了暴风雨前夜平静的10日之后,德军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凶猛的一次救援切尔卡瑟被困部队的行动于11日打响了,尽管全军上下对此志在必得,但第3装甲军军长赫尔曼·布莱特将军却显露出对新的计划更多的怀疑—装甲军的补给线已经拖得很长,进攻行动应该在后勤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行动,后勤应该能得到保障,装甲军的坦克需要足够多的油开到雷相卡再开回来,但就目前而言,装甲军漫长而单薄的补给线似乎很容易遭到苏军空军的封锁,这是布莱特最为担心的,一旦补给线被切断,那么整个救援行动将会失败。尽管如此,曼施坦因还是认为进攻应该如期进行,德军为此战几乎倾其所有,除了在南侧负责侧应的第47装甲军之外,北侧主攻的布莱特率领的第3装甲军共有4个装甲师、一个步兵师和贝克重装甲团,从南到北向一字排开,具体分布如下:在整个军的最北面(也就是左翼)的是武装党卫军第1装甲师;中路自北向南分别是第16、17装甲师和贝克重装甲团;而在南侧与贝克装甲团协同作战的是第1装甲师(该师当时约有80辆坦克可以投入作战)。由于在前次救援行动中第16、17装甲师已经大伤元气,而最左翼的党卫军第1装甲师除了进攻之外还将负责掩护整个军的侧面,很自然地主攻任务就落到了实力最强的贝克重装甲团和新锐的第1装甲师身上。

为了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贝克重装甲团一反常规地取消了进攻前的炮火准备,天还没亮便悄悄出发了,尽管只有18辆坦克但第503重装甲营的虎式坦克还是当仁不让地走在了最前面。行动最初开始不久,它们进展顺利,拿下了第一个重要路口。没多久,贝克重装甲团便在伯索夫卡——布辛卡(Bossowka-Bushanka)的公路上,遇到了一个由T-34坦克和反坦克炮组成的苏军防御阵地;虎式坦克的装甲兵们成功地利用清晨的薄雾作掩护接近敌阵地,排成紧密队形,在连着敲掉7辆T-34之后,苏军便主动撤退了。

旗开得胜的贝克重装甲团可没时间去享受获得的喜悦,前往切尔卡瑟的行程决不会轻松,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因为苏军是神秘莫测的敌人,鬼知道他们的坦克又在哪里设下了埋伏,而戈尼洛伊——蒂基特斯(Gniloi Tikitsch)河便是横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所幸在随后越2公里的路程中他们没遇到多大的麻烦。突然,就在布辛卡出现在虎式坦克面前的时候,一长列苏军T—34坦克从弗朗科夫卡村中冲了出来,很快的,在极远的距离上虎式坦克开始发挥它的远程火力优势,88毫米穿甲弹不断地在苏军坦克群中爆炸,苏军坦克显然缺乏战场隐蔽意识,它们不懂得利用林海雪原,竟然排成了一字长蛇阵!这次短暂的遭遇战又有11辆T—34被击毁,随后第503营获得了一次短暂的休整。

与此同时,贝克中校以相对灵活的豹式坦克为先导,辅以掷弹兵,跟进的第16装甲师作为增援。很快便拿下了该河南岸的弗朗科夫卡(Frankowka)村,德军首先控制了村中的桥梁和道路,然后开始设防,就在豹式坦克占领弗朗科夫卡村的同时,虎式坦克在村子外的山坡上排出宽阔的战斗队形,虎式坦克对着村子边缘的房屋发射了一顿高爆弹。不久后,苏军坦克就在村后山坡上出现了,早有准备的德军坦克立刻用穿甲弹开始射击,苏军坦克在早收了可怕的弹雨洗劫后狼狈地退了回去。贝克重装甲团在当日的进攻中十分顺畅,中午时分,弗朗科夫卡村和周围的桥梁均被装甲团占领。并在当天下午成功夺取了一座跨河两岸的桥梁,将部分豹式坦克送到了河对岸。可无奈跟进的503重装营虎式坦克的分量实在太重,从这桥过河实在危险,而由于贝克重装甲团本身也是整个第3装甲军中推进较快的部队,也恰好需要留下一支强力部队掩护侧翼和后方,就这样503重装甲营承担起了弗朗科夫卡村的防御重任。而先前过河的豹式坦克部队虽然在对岸占据了一个桥头阵地,但由于缺乏后继力量的跟进,正面苏军的抵抗也异常顽强,所以该部自下午起便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取得更大的突破。此后。整个重装甲团就在弗朗科夫卡村安营扎寨。

整个第3装甲军在这一天的救援行动应该还是比较顺利的,除了负责掩护整个军左翼,在贝克重装甲团左侧的第16、17装甲师也渡过了戈尼洛伊-蒂基特斯河并在对岸建起一个较小的桥头堡,而右侧的第1装甲师在第一天的进展最快,先是通过突袭拿下了横跨戈尼洛伊——蒂基特斯河两岸的布沙恩卡,但可惜由于当地桥梁承载能力有限,第1装甲师又不得不去抢占右翼5公里处的雷相卡(Lysyanka)的桥梁,激烈的战斗在那里持续了整整一个晚上,次日一早,顽强的苏军最终还是没能挡住第1装甲师强渡戈尼洛伊——蒂基特斯河的攻势 12日破晓,借助于工程部队连夜赶工搭建的人工桥,503重装营的虎式坦克终于也能来到了戈尼洛伊——蒂基特斯河北岸,与同属贝克重装甲团的豹式坦克并肩作战。其实经过11日一天的作战,德军解围的意图和路线已经基本上被朱可夫摸清,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他可不会坐等德军来攻击他的防线,主动出击才是压制对方的最好方法,除了就在德军正面的第五近卫坦克军之外,还从博哈尔卡(Bojarka)调来了第12坦克军一部,共80辆坦克在贝克重装甲团的东北方向集结,其后面不远有一条由近50门反坦克炮和大量步兵构成的防御地带。

最后的疯狂

16日,曼施坦因的最后一搏开始了,最先动手的还是离包围圈最近的第3装甲军,贝克重装甲团在原防区转交给第16装甲师第64装甲掷弹兵团之后,开动了自己所有可以一战的坦克向239高地进发。 在第1装甲师在十月镇鏖战的同时,贝克重装甲团剩余的几辆坦克(主要是8辆503营的虎式坦克),在9辆运载着山地兵的半履带装甲车的配合下向着最后的目标—239高地和朱尔任齐镇发起进攻。

503重装甲营指挥官舍夫上尉带领着他的坦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部队一路上只遭遇了苏军部队的轻微抵抗,在虎式坦克向前推进了1.5公里后,他们终于到达了239高地顶上的交叉路口,从而为重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的部队打开了道路,舍夫上尉发现239高地上的道路向西北方向延伸直达两公里外的朱尔任齐镇,而他从望远镜中发现一公里内没有敌军。此时此刻,这里距包围圈直线距离只有最后8公里,第3装甲军杀开一条血路直达被围的“施特默尔曼集群”只有这最后的不到10公里的距离,战后贝克重装甲团的成员们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说:“我们当时是如此的激动,仿佛被围的官兵就在眼前······”

但随后发生的一切使得这一切又变得那么遥远—就在舍夫上尉决定从239高地上对朱尔任齐镇发起进攻时,苏军近卫第41步兵师的士兵正在从隐蔽的阵地中推出4门76.2毫米反坦克炮,炮手正在装弹,这距离最前面的一辆虎式坦克不足100米!德国人反应足够迅速,他们快速地用88炮对着反坦克炮射出一发又一发炮弹,但很快他们发现自己错了—坦克发射的是穿甲弹而非高爆弹,反坦克炮没有被击毁。而此时,苏军反坦克炮开火了,但即使在如此近的距离上,炮弹打在57吨的钢铁怪兽的前装甲还是被弹开了。

德国人没有再给苏军留机会,虎式坦克和半履带装甲车相配合消灭了这几门捣蛋的反坦克炮。舍夫随即下令装甲纵队的半履带装甲车撤下高地,因为它们很容易遭遇攻击。 突然,几十米外,道路交叉口北边的一排树木后出现了3辆T—34坦克,但很快被虎式坦克摧毁。虎式坦克立刻排成半圆形队形准备防御,德国装甲兵很快发现了自己已成为了众矢之的,大批苏军坦克从隐蔽阵地上向他们开火,多亏了老虎皮够厚,大多数炮弹被弹开。芬德萨克中士的坦克被击中了发动机舱,迅速开始燃烧,但乘员很快就逃离了坦克到其它几辆坦克里躲避。就在此时,一辆苏军T—34坦克从虎式坦克背后的树林中冲了出来试图发起突袭,但被德军山地兵发现,立刻成为了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牺牲品。

尽管虎式坦克和山地兵们还在奋战,但239高地顶的局势对于德国人来说越来越糟,他们无法抵挡住越来越多的苏军坦克和火炮,继续留在这里只会被全歼,他们只好很不情愿地放弃了这个对战局起决定性作用的高地,沿着来时的道路退下了山坡,和重装甲团的其他部队汇合后再发起攻击是个更明智的选择。

503营在当天的战斗中拼尽了全力,在撤退时他们只有最后7辆坦克,就在这支德军纵队撤退时,5辆T—34坦克仍旧不依不饶对他们发起了进攻,但很快地3辆被虎式坦克在远距离击毁,另外两辆则狼狈地退了回去。经历了一场虚惊后不久,虎式坦克和半履带装甲车沿着239高地和雷相卡之间一条数百米长的道路安全地返回了己方阵地,立刻开始休整,他们将在第二天尝试再次夺取239高地—这个不起眼的高地对整个解围行动来说太关键了。

当舍夫上尉筋疲力尽地赶到贝克的指挥部报到时,中校用一盘油炸土豆欢迎了他,这是勤务兵从一个几个小时前还落在苏军手中地窖里发现的土豆做成的,贝克对舍夫的表现给予了表扬,并祝他“胃口好”,就在舍夫准备就餐时,坦克炮的声音撕裂了空气,就在附近,舍夫和贝克冲出木屋,只见百余米开外,芬德萨克中士站在虎式坦克的指挥塔上,在其周围四辆T—34正在燃烧。

从最初的震惊中缓过神来后,舍夫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炮手米勒告诉他芬德萨克中士发现苏军坦克正沿着 沟壑边缘逼近指挥部,然后这位作战经验丰富的装甲兵,立刻跳进一辆虎式坦克,镇定地指挥炮手射击,不到两分钟,进攻的苏军坦克就被击毁,这些T—34从何而来,无人知晓,贝克中校也靠了过来,称赞了坦克车组的优秀表现。

舍夫上尉和贝克中校恢复了先前的交谈,贝克说道:

刚接到第1装甲师师长理查德·科尔少将的指令,贝克现在被授予全权指挥第1装甲师的“弗兰克”战斗群(弗兰克中校几个小时前在苏军的炮击中受重伤),布莱特命令装甲团所属的两个装甲营坚守目前的阵地,党卫军第1装甲师的部队将于今晚发起夺回239高地的攻势,一旦239高地被攻占,装甲团的所有坦克将向高地顶端移动,接应突围部队的到来。

贝克中校最后说道:

“如果239高地未能攻占,我将率领第1装甲师和装甲团剩余的坦克向科马罗夫卡发起进攻,接应突围部队。”

会谈结束后,舍夫回到了第503重装甲营,为第二天的行动做准备, 侦察部队报告有越来越多的苏军在向239高地靠拢。

再看看右侧第1装甲师这边,在得来自党卫军部队的增援之后,已经停滞多日的德国战车终于又能继续前进了,目标直指东北方向的十月镇;与此同时,苏军从239高地方向也调了20辆T-34去加强十月镇的防御,并为当地守军配署大量的反坦克武器,又是一场利剑和坚盾之间的较量。日耳曼的疯狂和俄罗斯的顽强在十月镇的战场上尽显无遗,双方几乎是一个个工事、一间间房屋地展开争夺,一个上午有的阵地甚至先后易手三次,时至中午守军在第1装甲师的重压下开始渐渐不支,开始有组织地向东北方向退却,但十月镇的抵抗还在继续。正当十月镇行将易手之际,苏军第3近卫坦克军从其右翼发起的反击使得第1装甲师难以如偿所愿,尤其是从222高地方向出去的30辆T-34对该师的侧后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应付这一可能是致命的危机,第1装甲师不得不从本已非常吃紧的十月镇的进攻部队中,勉强调出由斯特里佩尔上士指挥的7辆黑豹,去迎击这30辆T-34。德国人用熟练的配合和精湛的技术弥补了数量上的劣势,通过巧妙的布阵和果断射击敲掉了27辆T-34,而自己仅损失了一辆黑豹,再次上演了以少胜多的好戏,暂时化解了来自右翼的危机。

仰仗着装甲兵们的杰出表现,曼施坦因终于能够稍稍喘口气,他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在当天下午彻底拿下十月镇。由于此时贝克重装甲团已放弃对239高地的进攻,曼斯坦因马上命令隶属重装甲团的503重装甲营的虎式坦克向东南方向运动,加入到十月镇的攻坚战之中。得到了强援的德军随即从各个方向对十月镇发起总攻,残酷的巷战开始了,战至傍晚德军终于如愿以偿,但守城苏军的顽强让高傲的日耳曼人也低下了头,时值风雪交加的冬季,双方战亡士兵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十月镇。德军第1装甲师的损失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竟然有一个装甲连的所有排级以上指挥官全部阵亡。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本身就是一场悲剧,不会有胜者。

十月镇的争夺战总算尘埃落定,已经拼尽全力的第1装甲师,除了勉强守住现有阵地之外,不可能再有惊人的贡献了;曼施坦因会师239高地的设想已经完全落空, 贝克重装甲团的坦克已经所剩无几,不得不在离最终目标只有8公里的地方停下了脚步,此时此刻这支曾经无比强大的解围锋锐已成强弩之末,他们为解围任务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已经竭尽全力了。

随着2月16日夜幕的降临,第3装甲军的所属的第1、16、17装甲师和贝克重装甲团都意识到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完成救援任务了,部队都很疲惫,缺少装备,尽管困难重重,但第3装甲军的士兵还是会为包围圈内的德军尽力而为。

突围与接应

被围切尔卡瑟德军的处境正日益艰难,弹药、燃料匮乏,伤员骤增,继续困守只有死路一条;2月16日晚上23点,施特默尔曼将军吹响了突围的号角,在给部队下发的突围令中写道:突围口令—自由,突围目标—雷相卡!被围困在切尔卡瑟的德军将主宰自己的命运!

应该承认16日白天德军救援部队的最后一搏虽然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也把朱可夫的注意全部吸引过来,德军在拼光部队的同时,苏军也付出了同样甚至更为惨重的代价。手头兵力有限的朱可夫也只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将用来包围切尔卡瑟德军的部队一支又一支调去阻击贝克重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这也直接导致在德军突围伊始正面苏军的阻击力量薄得简直就像一张纸,一捅就破。当晚,施特默尔曼将军的突围大军共有45000人。

为了接应突围的部队,虽然自身三个方向上受到苏军的挤压,贝克重装甲团仍决定在17日坚守现有阵地,甚至在中午时还派出了连夜从十月镇赶回的503重装营部队向西北的波特斯察平兹(Potschapinzy)方向发起有限的试探性攻击,以策应友军突围。在整个白天,不时有突围成功的德军部队到达了贝克重装甲团的阵地上;但好景不长,一等朱可夫发现之后,苏军便马上调整部署,后续突围的部队也遭到了凶猛的阻击,救援部队已经竭尽全力,剩下的只能依靠他们自己了。下午4时,当贝克重装甲团的为解围准备发起最后一次突击时,大量信号弹从相反的方向升起,没错,那是从包围圈里杀出来的兄弟!这些人浑身是伤,疲惫不堪。见此情景,装甲兵无不包含热泪,不久后,坦克四周就布满了这些脱出地狱之门的勇敢男人们,他们和坦克成员握手。第一批大约有600人突围出来,他们向贝克重装甲团的成员告别后就走向后方,下午5:30,第二批500人也突围了出来,夜幕降临的时候,又有几批小股部队突围了出来,只是队形杂乱无章,毫无疑问,这些突围出来的生还者是幸运的也是坚强的。据当时在503重装营任职的阿尔弗德·鲁贝尔回忆道:“一整天里,不时从切尔卡瑟突围出来的兄弟三五成群的从我身边经过,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在这个冰天雪地里冲过苏军的阻击回来的。我身边的坦克手们都深深地被这些刚刚逃过一劫、表情茫然、浑身冻得发抖的同胞的无畏和顽强所感动。

尾声

2月18日,贝克重装甲团将士们依然固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期待能有更多的同胞出现在自己阵地前方;可自17日晚上起,回来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显然,俄国人已经加紧封闭包围圈,这一天糟糕的运气一直伴随着503重装营,一个虎式坦克小分队在搜索散落的突围部队时竟误打误撞冲进了一个由苏军控制的雷场,先后有3辆虎式坦克(编号100,121,123)触雷,由于大批敌军就在附近,无奈之下坦克兵们只能放弃车辆自行撤离。此外,冯·海登上士的虎式坦克在转移时传动装置发生了严重故障,短时间内“康复无望”。

当天午夜,贝克重装团接到了曼施坦因元帅亲自下达的撤退命令,该团自16日起已经漂亮地完成了接应突围部队的任务。诚然还有相当数量部队还在切尔卡瑟或是图为途中,但真正能突出重围的应该已经回到了德军阵地这边,毕竟两军相距仅有10公里,剩下的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2月 19日凌晨,贝克重装甲团毁坏了所有不能开动的车辆,也包括那辆虎式坦克,开始向戈尼洛伊——蒂基特斯河方向边打边撤,并于19日中午顺利抵达弗兰科夫卡村。在那里还遇到了同样从奇什尼兹——239高地一线撤下来的第16装甲师,部队里弥漫着失败和悲观的情绪,惟一可能让人稍感安慰的是在15日战斗中受损的2辆虎式坦克又重新回到了503重装营。可即使如此,整个贝克重装甲团此刻总共还剩下6辆老虎和5辆黑豹。与一个月前刚组建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战争的物资消耗是惊人的,这无论对胜利者或是失败者都是一样的 。

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胡贝大将对第装甲军在解围战斗的表现表示满意,虽然战力早已今非昔比,但贝克重装甲团仍然在20日化解了苏军从西面对弗兰科夫卡村的进攻,18辆T-34被击毁,但这同时也是贝克重装甲团在切尔卡瑟地区的最后一次作战行动了。次日,贝克中校带着他的残破之师撤到了乌曼,部队又将迎来美好的休整期。19日白天,503重装营迎来了一位新指挥官——罗尔夫·弗罗密,由他来接替此前一直代行营长之职的瓦尔特·舍夫上尉,舍夫上尉由于指挥出色,作战英勇而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

2月25日,贝克重装甲团这支战绩彪悍的部队宣告解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下)狡猾猎手凶悍炮,为了大战使劲造:忆德军四号坦克歼击车L70(A)
二战德军王牌指挥官马克思·温舍上校卡昂之战击毁盟军两百辆坦克
从医生到师长——弗兰克·贝克博士
欧罗巴的神话——第三帝国国防军第503FHH重装坦克营(东线篇)
二战中最强装甲师长的巅峰之作
二战德国27位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图传-19-巴尔克装甲兵将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