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中医多年,你真的会辨证吗?初学中医的赶紧收藏
'方证对应始于《伤寒论》,又称方剂辨证、方证辨证,是我们的前辈经过上万年摸索发现的一种独特的诊治方法和疾病辨治思路。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医认病、治病最犀利的武器。每一位中医生,从一接触中医就开始学习辨证论治,但为什么到了临床,会辨证的医生还是不多?即便辨证论治的过程很完整、很准确,对同一个证,为什么不同的医生可能开出疗效完全不同的方药?如辨证属太阳病的患者,治法当发汗,但发汗的方剂很多,是否任取一种发汗方药即可用之有效呢?为什么实际是不行的?
为了解答以上疑问,笔者先剖析病、症、证、方、方证、方证状态、方证对应的概念和关系,随后提出,方证对应既是辨证论治的基础阶段,又是辨证论治的高级阶段,方证对应是能把辨证论治落到实处的抓手。病、症、证疾病是人体出现的反映全局抗病特征的表现疾病是客观存在的。每一种病都有各自的特殊本质变化,这种特殊本质变化决定了该病的发展、演变全过程,贯穿始终。每一种病的特殊本质变化不会因中西医病名不同而发展各异。每种病以若干相对固定的症状和相应的证候表现出来,如哮喘一般具有“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等症状,一般分为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风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等证候类型。症状是人体正邪交争之时表现出来的反应症状里有些是病人自身能感觉到的,如出汗、咳嗽、头痛等,有些是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如脉浮、脾大、舌淡胖等。症状是人体对病邪的反应。通过症状,医者可判断该个体对某种病邪是如何对付、如何反应的。症状反映人体的抗病趋向,如某人受凉后感冒发热,发热可能是一种应激反应性的发热、是人体抵抗感冒的一种反应,很可能成为治病性的发热。症状是病和证的外在表现。证是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各阶段的本质反映证以某些相关症状表现出来,揭示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每种病一般都有几种常见的证候类型。每种证候一般以不同的脉症等一组症状表现出来。方、方证、方证状态、方证对应方是一种或几种药物的特定组合对于每一首方,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应用指征,只要按照该方的应用指征来用药,临床疗效就好,如《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经方方剂,配伍严谨、指征明确、疗效可靠,故徐灵胎《兰台轨范·凡例》云:“上古圣人相传之方,所谓经方是也。此乃群方之祖,神妙渊微不可思议”。方证是用方的指征和证据方为证立,方证主要以患者的外在表现为依据,如:当归四逆汤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附子泻心汤证“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方证能帮助医者从整体把握病的本质,有利于正确处方用药。方证状态是研究方证的时间矢量变化状况方证状态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指向绝对病变的存在,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诊治信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方证状态是各种导致健康或导致疾病的各种因素不断汇聚的焦点,是疾病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方证状态,可以帮助医者在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及不同演变阶段中准确、及时找到方证的位置。方证对应是中医临床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之一方证对应又称方证相对、方剂辨证,是中医众多辨证论治思想和方法中的一种,是以方剂的功效及其适应证候范围作为模式来辨识病人的症状,决定病人所见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是立足于中医临床实践的疾病诊断治疗的思辨方法。远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以病症为根据组合汤方,并调整方内药物以适应病情变化。方证对应的思辨方法实际上已泛寓汤方辨证之萌芽于其中,《伤寒论》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汤方辨证。在《伤寒论》397条原方中,有261条是与方证对应有关的内容。虽然在文字表现形式上不同,却都包含方证和汤方两部分内容,如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这种典型的方证对应的条文,成为《伤寒论》辨证内容的主体。方证对应是一种组合、更是一种真相。一个医者,在临床治病过程中,越掌握方证对应、就越接近真相、就越不慌张,看病会更踏实、更自信。注: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周红光。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杂病论》学术特色
​缅怀娄绍昆老师
众多的中医派系,看看你属于哪一派
《汉传经方辨治学概述》
还看不懂胡希恕医案?这6点你必须掌握!
辨方证不同于辨证 --- 铁杆中医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