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思考

【 2011-11-10 14:48 】 【来源: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用系统的观点、整合的理念,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大框架来思考研究和谋划对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多,环境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难题,而农村环境问题更是难题中的难题。

  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1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发展而进行,但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不是盲目的乱发展。这就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环境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持续发展要求鼓励社会经济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挤出污染GDP,促使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1.2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1.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也把环境保护作为了一个重要条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真正体现了执政为民。只有结合农村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实际,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找准农村环境保护的切入点,以城市环境保护带动农村环境保护,消除城乡环境保护二元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就,开发建设了多种绿色工程,增强了农村自然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农村环保投入有所增加,农村治理、控制环境污染的能力显著提高,环保理念开始渗透到农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但从总体上说,农村生态破坏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已由点源污染向面源污染的趋势发展。

  2.1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多年以来,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资金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部分农村实施了户用沼气池,但投入资金相对较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缺乏统一规划,污水收集系统存在明显缺陷。大多数农村是工业废水、农业和生活污水“三污合流”,大大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大多地区生活垃圾采取简易填埋或无组织堆放,根本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跟不上地方经济发展步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和渗滤液收集率为零。据测算,农村人均年产生垃圾约300千克左右,除了少部分用作肥料外,大部分露天堆放后产生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污染了大气。在堆放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威胁到了农村饮用水安全。

  2.2农业面源污染日益明显

  随着现代化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污染,农村水体、土壤、生态系统逐步退化,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影响农村面源环境,农村面源污染正在进一步加剧。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农用化肥、农药流失率还普遍较高,其中氮肥流失率约10-25%,磷肥流失率约4-5%,农药流失率则高达70-80%。大量化肥、农药的流失,对土壤、地表水和农产品造成了直接的污染。受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农村地区沟渠河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大多沟渠超过功能区划标准,有些地区沟渠水质达劣Ⅴ类,环境容量和水体自净能力基本丧失。

  2.3水产和畜禽养殖污染

  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畜禽养殖废水相对工业和生活污水来比较,量不是很大,但其COD的排放量也不压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水产养殖方面,每年投放的各种饵料、肥料约有25%没有利用而分解在水环境中,从而使水体中有机物大量增加,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在畜禽养殖方面,畜禽养殖粪尿直接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又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这一状况不是农民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不及早重视、防范、治理,将会造成比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

  2.4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受环境保护工作重城轻农的影响,对农民环保意识建设的投入也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的投入,农民环保意识的建设工作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地方比较重视但好多也都只是停留在纸上和口头上,实际意义不大。这一政策也有一部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家众多体制实行偏向城市的政策。目前,加快农村发展、加强农民思想素质和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还存在不少问题。

  2.5农村环境规划不到位

  当前,社会各界特别是乡镇领导,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差距,“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现象客观存在,有的乡镇过于强调“项目重镇”、“工业强镇”,对“环境兴镇”、“环保活镇”缺乏足够认识。农村“农户收集、镇村清运、集中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机制还未健全,对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缺乏指导性,绝大部分乡镇发展规划中未将环境保护规划列入,即使列入也过于简单,不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规划中没有环境建设硬指标,缺乏有效的环境规划实施监督机制。

  2.6齐抓共管体制未落实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国土、规划、建设、发改、经商等多个部门,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相应职责,但由于尚未建立统一协调机构,环境保护委员会及环保实绩考核委员会有名无实,难以发挥统一监督管理作用,考核不严格打表,奖惩措施特别是惩罚难以兑现。环委会办公室一般设在环保局,但由于经费紧张、装备落后等诸多问题客观存在,农村环境保护在一定范围内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及措施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我国目前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还存在严重不足。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因此要改变并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大框架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同时要提高认识,加强治理,强化监管。

  3.1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各级政府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一是通过全方位、大力度,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宣传,使农民意识到各类污染的危害,认识到污染直接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紧密相连,使其不断提高环保意识,避免只顾追求经济效益,以“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方式发展经济,忽视了农村的环境保护。二是对重点农户进行有组织的环境教育,开展生态家园户、科技示范户、绿色食品生产的各种专业户和种粮大户为基础开展生态文明农户建设活动,引导农民在系统学习环保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生态农业技术,从事绿色食品开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以污染防治和预防为主要内容,组织乡镇企业法人学习污染防治基本知识,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整改,查找污染源,提出减污治污措施。

  3.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更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养殖。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改变落后的农业经营方式,调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重建,对农田、林地和草地逐步实施优化的生态-经济-社会的人工生态设计,建立防灾减灾的监测预警系统,从源头和过程防治化学、生物化学物质的污染。一是禁止使用高浓度残留农药和生长激素,改变传统的大量播撒氮肥的习惯,提倡使用是以各种农作物生长的小剂量复合肥、有机肥,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平衡施肥、生态农业等新技术。二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发与建设要求,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从生产组织上按标准化、无公害化培育更多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集约化生产,确保农作物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良好。三是将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作为当前农村环境管理的重点,严格规范新建养殖场,全面实施“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已建养殖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整治,限期配套畜禽废水治理及粪便综合利用设施。鼓励畜禽粪便实施综合利用,做到养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四是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控制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实施生态养殖,研究开发优质饵料和科学投放方法,减少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对水域的污染,开发相应的养殖水域净化处理技术。

  3.3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长效机制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职责不明、职能交叉的现象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环境管理机制,加强建设项目信息沟通机制。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发改、规划、建设、国土、经商等部门环保工作责任和程序,凡未经环保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关口”。二是结合各地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开展区域性的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活动,做到农村环境保护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开发和保护并举,不断提升农村环保质量。三是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对辖区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将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城乡统筹范畴。四是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把农村的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列入当地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充分考虑当地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规模等因素下,选择适合当地的污染治理模式,逐步实现城乡环保一体化。五是制定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食品发展、有机肥推广使用等政策,依法加强农村环境监督管理,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建设,提高农村环保机构的业务能力,探索设立县环保部门派出机构,充实基层环保力量,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应急预警体系,妥善处置农村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3.4统筹规划,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做好农村发展的统筹规划,彻底改善农民生存环境。要加快农村环卫设施的建设,做好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回收等工作。一是将农村环境保护列入城镇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以改善农村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提高生态文明为核心,制定各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统筹各部门资源,集中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二是针对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设施薄弱,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组织排放的现状,将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纳入环境污染治理总体规划,尽快组织实施建设。规模较大、有条件的乡镇和村庄尽快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三是把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作物秸杆,推广猪—沼—林等生态模式,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作者系宜宾县环境保护局 赵希海 夏玉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安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农村环保文件1
北湖区第一个农村环保站在鲁塘镇设立
向中央环保督察组关于市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专题汇报
如何使乡村“生态宜居”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