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用劲二十四口诀!

老师傅轻易不讲的 太极用劲二十四口诀!

心静体松态安然 ,两脚开立与肩宽。
气沉丹田锺锤稳 ,恰如古钟顶头悬。
虚设三环肩腰跨 ,钟锤悬垂会阴间。
左转右旋随己意 ,开步大小找准点。
步设五点钟垂悬 ,钟锤松沉在中线。
意想食指商阳穴 ,钟锤后移找涌泉。
转腰旋肘抽丝劲 ,内含气脉手腕间。
意想掌根长一指 ,绵里藏针非等闲。
钟锤前移虚实换 ,双掌粘随将人翻。.
不丢不顶不双重 ,上掌旋缠下掌穿。.
此乃太极穿袖功 ,下掌暗穿击肋间。.
前虚后实钟锤带 ,后虚前实钟锤悬。.
百日筑基功上身 ,勤学苦练法无边。

1、掤 按 劲;

接手滚按绵里针 ,力源主要在命门。
收腹含胸化中打 ,转腰掤按敌难防。
掤按合用劲巧妙,含胸转按前倾移。
莫忘袖里藏针意 ,穿透心胸永不离。

2、捋挤劲;

左手缠臂莫丢顶 ,缠绕切滚更要细。
右手牵捋真有假 ,回劲补手粘连挤。

捋中含挤混合用,缠手滚切互相依。

捋劲前倾挤后仰,真真假假出神奇。

3、采挒劲;

采挒合用妙无穷,采臂卸肩显威风。
三田合一六球撞,对方失重必前倾。
含胸转腰斜上挒,仰身飞出不留情。
含胸转腰斜上挒,仰身飞出不留情。

4、肘靠劲;

肩靠肘打要贴身, 靠劲穴位想玉枕。
脚空脑空生灵惠, 脚下生风快如雷。
肩靠肘打和胯靠, 完整一气内伤人。
捋劲前倾挤后仰,真真假假出神奇。

5、滚切劲;

右拳右步向吾打 ,撤步双接心莫急。
左掌切滚右掌捋 ,听劲来路要应急。
慢来细听粘连随 ,不顶不丢相互依。
敌不动来吾不动 ,敌若先动我先击。

6、滚折劲;

要做折劲如翻板 ,上下翻滚内外折。
引动来力要落空 ,接点翻板正中是。
翻板上翻察动静 ,自下而上渗入体。
翻板向下压听清 ,由上而下渗入体。

7、 冷弹劲;

冷劲发时要突然 ,短暂刚健内劲旋。
柔中有刚软中硬 ,不伤表皮伤内脏。
不到万不得以时 ,轻易不用为妙方。
丹田爆炸出冷弹,千钧一发防也难。

8、 断拍劲

劲断万不能意断 ,粘连粘随莫丢顶。
掌握中心凭感觉 ,脱离接触随身形。
远近吸引发为宜 ,断后即拍如投石。
沾黏随难断更难,心意一动将人翻。

9、 摔拍劲;

摔拍手万不用力 ,腕部灵活不僵硬。
腰部内劲肘通掌 ,由掌拍出力神奇。
掌与肘腰不接死 ,腕部松活放长击。
对方如果被拍后 ,皮球一样会跳起。

10、 擎按劲;

接手听清力顶点, 按其顶点微内含。
对方脚跟必提起, 肘沉中心发之成。
擎住对方擦边走,不顶不抗迂回戏。
拿死擎起随心意,发打全聘自主义。

11、踏按劲;

接手心气要放松, 肩肘松沉就能胜。
手动如足踏一样, 内劲踏入足跟起。
踏劲如踩劲相似, 顶点不用侧点击。
踏发按挤弹簧劲, 螺旋混合踏发力。

12、粘黏劲;

搭手粘黏最重要, 不丢不顶方法高。
搂膝拗步突掌心, 粘黏之劲出来了。
心空脚空全身空, 一粘对方准冒高。
久练方能出灵性, 粘连黏随是妙招。

13、 听化劲;

规范练习细揣默, 肩胯肘膝手足合。
意气神合引内动, 大脑长空志惠多。
全身松透生灵敏, 功夫深后方法活。
凝神于耳含蓄内, 久练知人难知我。

14、懂内劲;

阴阳相济为懂劲, 功深欲知人之行。
知己知彼百战胜, 牵动自由人难知。
梢领根追合一体, 对方呼吸全知情。
内劲渗到他体内, 想逃想跑都不行。

15、走发劲;

三十六计走为上, 能走懂劲是妙方。
对方刚柔我不管, 刚柔都比对方强。
想走必须走内圆,, 大圆小圆自己商。
内劲渗到他体内, 想逃想跑都不行。

16、化拿劲

走化一家主变化, 化中即打功上乘。
想化腰腿必灵便, 粘黏连随不变形。
改变方向做主张, 六球滚动劲神明。
如球水中难按住, 双肾滚动出真功。

17引诱劲;

引劲落空有真假, 引化对方难知清。
欲前先后左右引, 重心变化敌必倾。
火侯不老也不嫩, 近诱上勾将敌擒。
引化对方僵硬时, 出奇不欲神鬼崩。

18、长放劲;

连绵卸接贯穿长, 藕断丝连展化防。
长劲腰腿灵或放, 脚脖松柔如弹簧。
四正推手放长劲, 他长你长变方向。
节节贯穿梢节灵, 骨节拉长劲更长。

19 抖跳劲;

抖跳二劲双组成, 长劲截劲合着用。
先长后截抖跳劲, 先截后长对方蒙。
合用对方必跳起, 跳起追打战上风。
手脚都能抖跳劲,百发百中不留情。

20、开合劲;

见人则开实难做, 锤击棉絮白费神。
石投水中归如初, 与人接手软如棉。
骨节拉开意内劲, 绵里裹铁将人弹。

开化合发快速猛,舍己从人我在先。

21、吞吐劲;

吞吐好似蛇吐信,覆盖对吞功夫深。
收吞能纳装天下,有劲难摸我劲身。
含胸必转气宜沉,吐时必远步进跟。
快慢大小能收进,放时快猛打和擒。

22、 钻翻劲;

钻翻必须走螺旋, 正转逆转凭感觉。
他有空隙我就钻, 螺旋脆快视为钻。
突然分开为钻意, 全身震撼防也难。
呼吸沉细均而慢, 丹田爆炸似闪电。

23、拧裹劲;

拧裹须要沾黏缠,缠臂压肩将人栓。
仙人捆人不用绳,脱筋断骨把人掀。
拧时下沉裹包住,上托必发任我牵。
不在万不得以时,最好不拧互保全。

24、 抖擞劲;

抖弹触落快速发 ,借他压力缩弹打。
听准猛然撒放发 ,弹出对手打而拿。
钟锤摆动前后移 ,内气腾然劲通达。

虚笼诈诱转头圈,任你发放和打拿。

一、关于劲

老拳谱中讲的劲法很多,也比较繁琐。这里我着重对滚、错、折、磨、弹、冷、正、侧、定、断、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这十九种比较重要的劲法作些解说:
(一)滚劲:
“滚是沿立圆轨迹旋转的意思。与对方一接触,就在接触点上根据接触方式.向上、向下或向侧前、侧后方滚动。滚动时要内外相合,使对方劲头落空,并将自身的内劲渗入对方体内。
(二)错劲:
“错”是前后左右错开对方来力之顶点的意思。在与对方接手时,在接触点不变的情况下,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稍转动,避开对方来力的顶端,再将自身的内、劲渗入对方体内。
(三)折劲:
折劲如翻板。向上下翻滚或内外折动,使对方的来力落空。与对方一接手,接触点就是翻板的正中。翻板向上翻,内劲自下而上地渗入对方体内。翻板向下压,内劲则由上而下地渗入对方体内。
(四)磨劲:
“磨”是研磨的意思。接手时,在接触点上沿平圆轨迹转动,手与肘相互配合,恰似在研墨。圆圈的大小要根据对方来力的大小而定。对方为大则圈大,对方力小则圈些手、肘由内向外磨转时,要有抛出之意,来力必被甩出。由外向内磨转时犹如漩涡向里旋卷,使来力坠入漩涡之中。
(五)弹劲:
即是弹簧力。在用弹劲时要先蓄后发。弹劲是先借对方之力压缩弹簧,然后猛然撒放,将对方弹出。弹簧力取决于内气的鼓荡和体内钟锤的前后摆动。
(六)冷劲:
发冷劲要突然。看准对方身体的重要部位,以短暂、刚健的内劲突然击之。冷劲实为柔中刚、软中硬的厉害劲法,击到对方躯体上虽不伤表皮,却使内脏不适。突发冷劲极易使对方受内伤,故不可轻易使用。
(七)正劲:
即上直之劲。与对方一接手,要很快听出对方来劲的方向。凡来劲都有两端,一端是劲头,一端是劲源。对方劲头无论有什么变化,劲源始终与劲头保持直线联系。迎面直接对方的来力,通过其劲头控制其劲源即为正劲。
(八)侧劲:
与对方--接手,即避开对方来力的顶峰(即劲头的正面)转接顶峰周围(即接侧),然后利用侧点控制对方的劲源,并由侧点向对方劲派发内劲将其击出。接侧点和发侧劲都是为了避开对方来力的正顶,迂回进攻。
(九)定劲:
与对方接手后,首先要听对方力的变化情况,如果对方旋转灵活毫无定向,此时发之必然落空。必须先把对方灵活变动的身形定住,然后才能发之。定劲有两种:一种是指定,亦称点定”就是要在对方身体上任何部位,以手指的刺劲,向其劲派上刺点,使对方产生反应,并借此反应发之。第二种是吸定”。当对方变动不定时,可用手法听出对方来力的方向,用掌心吸引其来力,使对方感觉一空而产生暂时的停滞,我可惜此时机击发对方。
(十)断劲:
拳谱中讲要劲断意不断,使用断劲击发时,亦不能断意,必须在沾、连、粘、随的基础上,掌握对方的中心。然后与对方脱离接触,手距对方身体的远近以利于吸引对方和便于发劲为宜。断后即拍为断拍”。发拍劲如投石。拍劲影响人的内气。用断劲顺对方来力方向吸引,称为断吸或断引。用断劲憋住对方的内气,称做断截”。用断劲要求得机得势,掌握好时机是非常关键的。发断劲时,必须用手法找出对方的缺陷,一断即发。
(十一)刀劲:
此劲由手如刀锯而来。刀劲是以前臂的尺骨侧为刀切入对方接触处。切入时肘往腰圈上沉坠。刀劲要求短促。向前切要配合以按、挤、采内劲,向后切要配合以采、捋.列内劲。
(十二)锯劲:亦由手如刀锯而来。在刀劲未能切入时,前臂立即内旋,用前臂内侧向前或向后锉锯,以肘为后援力。往前锯不奏效就向后锯。使用锯劲时腰圈要摊开与肘虚接。向前锯要配合以采、按、挤内劲,向后锯要配合以采、捋、列内劲。
(十三)拍劲:
要求手不用力,腕部灵活不能僵硬。将腰部的内劲由肘通向掌,由掌拍出手外,使用拍劲时,掌不能与肘、腰接死。只有腕部松活,内劲才能出于拍出。拍在对方身上如同把东西从手中投出,对方不应感到疼痛。拍要拍在对方的顶力上,哪里有力就在哪里使用拍劲。对方被拍后,会象皮球那样跳起。如果拍一次不能奏效,可连续拍之,直至将对方拍跳起。
(十四)掸劲:
就是要象掸东西那样,用手将内劲掸向对方中心。使掸劲时,自已之手必须离对方的中心近,否则就掸不动对方。发掸劲内劲必须先到手,再由手掸出。只有掸得既快又准,对方才能被击出。
(十五)拽劲:
这种劲可看成是向对方扔过去的劲,与拍劲相似。与对方接手时,中指根要虚含,然后手一张,将内劲由中指根拽出。同时要以腰作为后援,才能把对方发出。
(十六)擎劲:
在接手时.若遇对方来力的顶点,要先下按其顶点。再微向内含,使对方脚跟提起。然后,立即将肘下沉,朝对方中心发之。
(十七)踏功:
与对方接手,我即将心气放松,随之肩肘松沉,手的动作如同足之下踏一样,将内劲踏向对方臀后或足跟。踏劲与采劲相似,踏劲不能用在顶点上,而应用在顶点之侧。踏可有微左、微右、微上、微下的变化。
踏劲有三种使用方法:

l、踏发:用按、挤、弹簧劲.螺旋劲等劲法与踏劲相混合,将对方发出称为踏发。
2、踏离:是踏上对方又急分开,使对方失中,并将对方扑来之势引向自身后侧。绝不能有任何阻拦对方的动作,才能将对方顺利引出。
3、踏断:是踏上对方后再用断拍劲,将对方发出。步骤为:踏上,分开,断拍。
(十八)重劲:
是与对方接触时,将自己的松沉劲施放在对方的中心上。自已的内力越充足,对方便越感沉重。
(十九)离劲:
在对方欲听我劲时,我要用似离非离、似粘非粘之劲,不让对方听清我之劲点。此劲称为离劲。若对方欲发我时,我还可用离劲引化。同时听清对方的力,再施内劲将对方发出。

太极拳推手精义十九劲及古钟五个点的发法

二、关于点 
下面就揉手中怎样区别“实点”、“滞点”、“聚点”、“空点”和“拿点”,怎样运用杨健侯论古钟五个点的发法问题作些解说:
“实点”是指对方能够发挥、运用其实力的集中点。不能在这个点上与之相顶。因此,接手时,要设法接触对方实点的周围(即接侧),再由实点之侧面将自身的内劲发出。如果一时找不到对方的实点之侧,可以采用引进落空的方法重接寻找。
“滞点”是对方不能灵活变化、不舒服之处。如我用内劲控制住了对方的滞点,对方就不敢再用力顶碰。若顶碰,对方必自跌出。
“聚点”是对方内劲凝聚之点、不能灵活变动之处。
“空点”是对方没有力或使不出力之处,如果我控制或击发对方的“空点”,对方便无力反抗。只有先将对方引进落空,才能击发对方的空点。
“拿点”是用来掌握、控制对方中心的点。
“发点”是用来击发对方中心的点。拿点和发点的区别需在学习揉手时,口传心授才能体会清楚。拿点不是发点,有些人将拿点当发点,向拿点击发对方,是不正确的。这样击发,对方不会弹跳而出。

杨健侯总把人的身体比做寺庙内悬挂的大钟。大意是说,古钟的中间,有一条垂直的绳线,吊着钟锤可以摆动,钟锤的高低可以自行调节。借钟喻人,可分为四段正点。
(一)五点部位名称如下:
l.顶点:位于人的咽喉下方。
2、上死点:在顶点和灵活点之间。
3、灵活点:相当于人的心口处。
4、下死点:在灵活点和下垂点之间。
5.、下垂点:位于两胯之中。
(二)各点的性质和作用
l、顶点:乃点穴之门,故又称绝命点。因它不易动转,是权衡对方身体变动的准星。
2、上死点:因受顶点的牵连而活动范围很小,受力后不易化解,故称死点。
3、灵活点:是人身旋转灵活、最难控制的一处。揉手时要由此点探出反应再击死点。
4、下死点:由于受钟锤下坠的影响,活动范围不大,内劲向此点击发易于奏效。
5、下垂点,位于垂直线最下端,是钟锤所在处。此点在人的两胯之中,因它一动便影响全身,所以通常把它作为稳固下盘之用。
以上各点分布在一条垂直线上,相互间都有连带关系。例如:上死点和下死点的中间是灵活点,因此这两个点又都含有灵活性。一旦被击时,都会受到灵活点的影响而变灵活。当对方的上死点转变灵活后,其顶点就会僵滞,此时应向顶点击之。若下死点转变灵活后,灵活点就会僵滞,此时须向灵活点击之。
由于各点是在一条垂直线上,当某个点受击时,必然牵扯到上下两个点,垂直线也会因而变为弧形。此时要迅速脱离已经形成弧线的所在,使之恢复垂直状,再向死点击之。当与对方接触时,就应把对方来力的顶点听清楚。要用手中的圆球来接对方顶力,并利用此球的旋转将内劲由顶点渗入到对方体内,对方此时必感不适。只要对方一变动,我手即微旋回收,把渗入对方体内之内劲通过顶点吸回,对方的反应力必随之而出,此时是拿是发便能皆从我愿。在与对方接实之前就应听清对方来力的方向。若对方的来力对我之中心并无影响,便不要妄动。否则,就会暴露自己的中心。
若一接手对方之劲就影响我中心时,要及时转换接手的方法,将对方来力引离中心。但要注意一定要使对方之力落空半,仍保留¨半作为发劲时的借用之力,这样才能做到太极拳谱上所讲的化即是发当与对方接触而未能听清对方的问点和发点时,要速离再问。连问儿次,一次要比一次跟得紧,迫使对方因不适而暴露出滞点。发问送劲时,要利用对方的滞点。如果对方变化很快,就须用断拍劲、点断劲击之 。

老祖宗留下来的太极劲法顺口流
心静体松态安然 ,两脚开立与肩宽。气沉丹田锺锤稳 ,恰如古钟顶头悬。虚设三环肩腰跨 ,钟锤悬垂会阴间。左转右旋随己意 ,开步大小找准点。步设五点钟垂悬 ,钟锤松沉在中线。.意想食指商阳穴 ,钟锤后移找涌泉。转腰旋肘抽丝劲 ,内含气脉手腕间。意想掌根长一指 ,绵里藏针非等闲。钟锤前移虚实换 ,双掌粘随将人翻。.不丢不顶不双重 ,上掌旋缠下掌穿。.此乃太极穿袖功 ,下掌暗穿击肋间。.前虚后实钟锤带 ,后虚前实钟锤悬。.百日筑基功上身 ,勤学苦练法无边。
1、掤 按 劲;接手滚按绵里针 ,力源主要在命门。收腹含胸化中打 ,转腰掤按敌难防。掤按合用劲巧妙,含胸转按前倾移。莫忘袖里藏针意 ,穿透心胸永不离。2、捋挤劲;左手缠臂莫丢顶 ,缠绕切滚更要细。右手牵捋真有假 ,回劲补手粘连挤。捋中含挤混合用,缠手滚切互相依。捋劲前倾挤后仰,真真假假出神奇。3、采挒劲;采挒合用妙无穷,采臂卸肩显威风。三田合一六球撞,对方失重必前倾。含胸转腰斜上挒,仰身飞出不留情。含胸转腰斜上挒,仰身飞出不留情。4、肘靠劲;肩靠肘打要贴身, 靠劲穴位想玉枕。脚空脑空生灵惠, 脚下生风快如雷。肩靠肘打和胯靠, 完整一气内伤人。捋劲前倾挤后仰,真真假假出神奇。
5、滚切劲;右拳右步向吾打 ,撤步双接心莫急。左掌切滚右掌捋 ,听劲来路要应急。慢来细听粘连随 ,不顶不丢相互依。敌不动来吾不动 ,敌若先动我先击。6、滚折劲;要做折劲如翻板 ,上下翻滚内外折。引动来力要落空 ,接点翻板正中是。翻板上翻察动静 ,自下而上渗入体。翻板向下压听清 ,由上而下渗入体。7、 冷弹劲;冷劲发时要突然 ,短暂刚健内劲旋。柔中有刚软中硬 ,不伤表皮伤内脏。不到万不得以时 ,轻易不用为妙方。丹田爆炸出冷弹,千钧一发防也难。
8、 断拍劲劲断万不能意断 ,粘连粘随莫丢顶。掌握中心凭感觉 ,脱离接触随身形。远近吸引发为宜 ,断后即拍如投石。沾黏随难断更难,心意一动将人翻。9、 摔拍劲;摔拍手万不用力 ,腕部灵活不僵硬。腰部内劲肘通掌 ,由掌拍出力神奇。掌与肘腰不接死 ,腕部松活放长击。对方如果被拍后 ,皮球一样会跳起。
10、 擎按劲;接手听清力顶点, 按其顶点微内含。对方脚跟必提起, 肘沉中心发之成。擎住对方擦边走,不顶不抗迂回戏。拿死擎起随心意,发打全聘自主义。11、踏按劲;接手心气要放松, 肩肘松沉就能胜。手动如足踏一样, 内劲踏入足跟起。踏劲如踩劲相似, 顶点不用侧点击。踏发按挤弹簧劲, 螺旋混合踏发力。12、粘黏劲;搭手粘黏最重要, 不丢不顶方法高。搂膝拗步突掌心, 粘黏之劲出来了。心空脚空全身空, 一粘对方准冒高。久练方能出灵性, 粘连黏随是妙招。13、 听化劲;规范练习细揣默, 肩胯肘膝手足合。意气神合引内动, 大脑长空志惠多。全身松透生灵敏, 功夫深后方法活。凝神于耳含蓄内, 久练知人难知我。
14、懂内劲;阴阳相济为懂劲, 功深欲知人之行。知己知彼百战胜, 牵动自由人难知。梢领根追合一体, 对方呼吸全知情。内劲渗到他体内, 想逃想跑都不行。15、走发劲;三十六计走为上, 能走懂劲是妙方。对方刚柔我不管, 刚柔都比对方强。想走必须走内圆,, 大圆小圆自己商。内劲渗到他体内, 想逃想跑都不行。16、化拿劲走化一家主变化, 化中即打功上乘。想化腰腿必灵便, 粘黏连随不变形。改变方向做主张, 六球滚动劲神明。如球水中难按住, 双肾滚动出真功。17引诱劲;引劲落空有真假, 引化对方难知清。欲前先后左右引, 重心变化敌必倾。火侯不老也不嫩, 近诱上勾将敌擒。引化对方僵硬时, 出奇不欲神鬼崩。
18、长放劲;连绵卸接贯穿长, 藕断丝连展化防。长劲腰腿灵或放, 脚脖松柔如弹簧。四正推手放长劲, 他长你长变方向。节节贯穿梢节灵, 骨节拉长劲更长。
19 抖跳劲;抖跳二劲双组成, 长劲截劲合着用。先长后截抖跳劲, 先截后长对方蒙。合用对方必跳起, 跳起追打战上风。手脚都能抖跳劲,百发百中不留情。20、开合劲;见人则开实难做, 锤击棉絮白费神。石投水中归如初, 与人接手软如棉。骨节拉开意内劲, 绵里裹铁将人弹。开化合发快速猛,舍己从人我在先。21、吞吐劲;吞吐好似蛇吐信,覆盖对吞功夫深。收吞能纳装天下,有劲难摸我劲身。含胸必转气宜沉,吐时必远步进跟。快慢大小能收进,放时快猛打和擒。
22、 钻翻劲;钻翻必须走螺旋, 正转逆转凭感觉。他有空隙我就钻, 螺旋脆快视为钻。突然分开为钻意, 全身震撼防也难。呼吸沉细均而慢, 丹田爆炸似闪电。23、拧裹劲;拧裹须要沾黏缠,缠臂压肩将人栓。仙人捆人不用绳,脱筋断骨把人掀。拧时下沉裹包住,上托必发任我牵。不在万不得以时,最好不拧互保全。24、 抖擞劲;抖弹触落快速发 ,借他压力缩弹打。听准猛然撒放发 ,弹出对手打而拿。钟锤摆动前后移 ,内气腾然劲通达。虚笼诈诱转头圈,任你发放和打拿。

太极真功夫的表现和运用

我们练太极拳为的是养生,修身养性,提高生活品味,同时练好了太极拳又有防身的功效,也就是说能练出太极功夫。这种功夫表现为身上产生是一种奇特功能,稳如磐石,轻似无重,快比离弦箭,发像惊涛拍岸。而这种功夫防身怎么运用呢?就是全身整劲如钟鼎砸向对方。其保障是什么呢?是一种能量,来源于内气的充足。
怎么砸向对方呢?太极拳真功夫的实用不是只凭一般的上步,破巴掌烂拳头地功拦,而是靠意念调动身上最大的能量全身心的出击。我们通过长期练太极拳,身体会产生骨力,而骨力是由关节的筋腱联系的,当关节先放松后收紧时,身上的臂弯弓劲、腿弯弓劲和后撑命门的身弓劲便彰显,裆也撑圆合劲。当意念一给,气劲前冲,身体整劲如一口大悬钟砸向对方,而且这种前冲劲富有弹性,如沉重的悬钟撞出,应物自然,形成反弹。
要想让整合的内劲带有弹性,我们必须苦练,撑筋拔骨,开肩开胯,从而增加身体弓劲的弹性。常言道:“拳打千遍自然精,拳打万遍自成理。”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前提是必须练对了。否则,练拳一辈子也可能白下功夫,不但不产功力,反而会消耗自身能量,身弱不经风,既使身壮了,也可能是长了一身肌肉,而并非产神奇的内在能量了。练就太极整劲,须要明确身上的“五弓”劲,也就是两臂弯、两腿弯、腰弯里要有劲。臂弯有劲须沉肩垂肘腋下空;腿弯有劲须两脚蹬地膝撑住;腰弯有劲须后撑命门脊挺直。腰弯有劲既身弓劲,是最主要的,有了身弓劲,便形成了全身整劲,也称全身“大龙”劲。太极拳论也讲:“要身备五张弓。”要正确理解身弓,不要有意敛臀后撑脊背形成龟背,最后练成弯腰驼背,影响了内气下沉。要知太极拳说的“弓”如“弓箭,是带有弹性的。身弓靠丹田内气鼓荡气撑腰椎,使脊柱驰直,使腰身之劲带有弹性。

太极功夫,明确前砸和弹性,就行了吗?当然不行,整身合劲前砸和富有弹性,要有强大的功力和足够的内气做后盾。练就太极整劲,是太极爱好者所期待的,它既是练好太极拳的标志,又是更好养生的保障,而把整劲应用到防身之中很不易,这不仅要将身体的关节练得松开,又能紧缩整合,而且要明确整劲另一个来源是自己身体的自重。要充分利用自重,通过放松身体,加大沉劲,将自己的身体像沉重的钟鼎一样砸向对方。要想砸得快、砸得狠,还需内气助行的支持。

我马权友常对弟子说,技法只占用实用功夫的三成,而七成在功力,而功力便是修练来的能量,以充足的内气聚集丹田做保障。《十三势歌》提到:“意气君来骨肉臣。”这说明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用意和行气非常重要。太极拳论也有要求:“以心用气,心为令,气为旗,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练太极拳要求在意念的支配下以肢体导引,调动人体内气运转腾然,不仅通畅经络,养生壮身,而且还能以气催外行,提高技击效果。内气越足,腰劲越大,感觉身体很粗壮,养能益寿,防能固身,攻能催速。练太极拳产内气人所共知,怎样产浩然正气有人认为很神秘,其实不然。只要苦练加巧练,补充营养,注意体息,就能达到目的。只要练拳时能放松身体,松肩,松背,松腰,松胯,以至身体松沉下压,使地面反作用力上顶,便让内气聚集丹田,越练气越多,越练气越足,气遍全身,形成气包身。
总之,练好太极拳,练足内气,练出能量,既能养生益寿,又能防身御敌。御敌自卫时,要充分利用自重,整劲弹砸,便可形成摧枯拉朽之势,威慑对手。

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

我于2003年写的《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在博武网发表后,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和喜爱。不少人来信来电,希望我继续写太极拳方面的文章。但由于我后来较忙,一直抽不出时间坐下来写作。最近才总算稍有了些闲暇,于是抓紧时间写了此文,作为《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一文的补充,不当之处肯定不少,请行家里手指正。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明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严格的规矩。不按着本行本业的规矩,肯定办不好本行本业的事。比如四川成都陈麻婆的豆腐,那么简单的一道菜,各家有各家的做法,但都做不出陈麻婆的豆腐本味来,就是因为没有陈麻婆的方法和规矩。更何况太极拳是一个泱泱大拳,是三大内家拳之一的上乘功夫、上乘拳术,没有规矩能学得好吗?没有继承能发展得了吗?真正的太极拳功夫是阳春白雪,不下些决断的大功夫是根本得不到它的真谛的,不出些血本也休想进入它的殿堂。太极拳是道家养生文化和道家武术文化的产物。从历史溯源来看,太极拳经老子、尹喜、麻衣道人李和、陈搏、火龙真人郑思远、张三丰等历代祖师逐渐发展而成。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虚其心,实其腹,而太极拳从始至终都要求虚心、实腹;老子讲至虚极,守静笃,而练太极拳也讲求动中求静。由此可见,太极拳处处合于道,属于道家养生文化和道家武术文化。但现在绝大多数太极拳练习者,包括很多专家教授、七八九段,都没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根本做不到太极拳的规矩。或是一知半解,嘴上说说而已,实际做起来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将在以下问题上一个一个地说明你们如何毁了我的太极拳一、桩功
桩功是练好太极拳的首要问题。没有桩功的太极拳好比建在沙滩上的楼房,风一吹便倒,由此可见桩功的重要。那么练太极拳要站哪些桩功呢?太极拳桩功很多,有开合桩、下蹲桩、马步桩、手挥琵琶桩、提手上式桩、白鹤亮翅桩等等,实际上每个太极拳的动作就是一个桩。要把桩功练得一般人两三个乃至三五个都推不动、拉不动,多棒的小伙子,也休想抬起胳膊来,才算基本达到太极桩功的要求。而现在从各体育大学院校到省市武术队的专业教练,以及各地的太极拳辅导站的教练员、辅导员们,根本不教学者练桩,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站桩。据这些教练员、辅导员们讲,出光盘的那些专家教授,都不谈太极拳站桩的问题,叫我们知道什么?所以我说那些练太极拳不站桩、不懂站桩、或说站桩没用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毁了太极拳的根子!
1978年,我所在的单位和另一单位发生矛盾。我的单位盖房挖地基,另一单位要拆房。为了拿证据,我们派人把对方拆房的情形照了下来,结果对方派人抢相机,双方因此发生了武斗。个别人为了将矛盾闹大,隔着房子往人群里扔砖头,在场的几十人立即发生了骚乱。对方一些人见我很瘦,又是专管这个厂子搬迁的负责人,于是想把我推进地基沟里。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十几个人就是推我不动。他们又派了两个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子,每人架着我的一只胳膊,想把我架出去打,但任凭他们怎么架也架不动。后来他们改变主意,几十人一齐喊着口号从后向前推我,结果他们的一个人迎面和我撞上,立即应声倒地。那天我们被对方打伤了十几个人,而我却安然无恙。试想如果不是我练武术有桩功,怕是要吃大亏。练功夫,不是专门为了打人,但关键时刻要能自卫,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也练这些不站桩的太极拳,那天的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二、头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是,头容正直,下颏微里收。名曰:虚领顶劲,下颏微一收,气贯于顶。如果推手发人时差了头顶悬之劲,就可能发不动,或发不远。有了这头顶悬的劲,就可能发得动,或发得很漂亮。所以虚领顶劲不可少。面部表情要自然,不可嘻皮笑脸,也不能龇牙咧嘴(练形意拳、八卦掌也是同样的要求)。总之不管多难多易,都要求面部表情自然,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样。
    
三、眼部功夫
    
练太极拳时,眼神从始至终都要配合动作。该看前方时要看前方,该看前手时要看前手。不管看哪里,都要让人觉着自然得体。不能该看前手时看了后手,该看右手时看了左手。如白鹤亮翅,定式后应看正前方;又如左野马分鬃,抱球时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眼应看上面右手食指。当左脚迈出去,慢慢落实成左弓步时,左手也同时到左胸前,右手停于右胯旁,这时眼就得看左手虎口或食指。眼看左手时,既不能瞪眼也不能迷茫,而是要两眼有神注视前手。更为难做的是,不论一趟太极拳有多少动作,练10分钟、20分钟乃至30分钟、40分钟,眼都不眨一下。我的恩师练一趟八十八式也不眨一下眼。
    
练眼也专门有练眼之功,如香火头练眼功、提渣滓练眼功、看太阳练眼功、看月亮练眼功等。日后我再专门谈练眼的功夫,可以让大家把眼练得能看夏天中午12点的太阳数分钟乃至更长。
    
四、鼻子呼吸之功
    
练太极拳从始至终应呼吸自然。练时配合动作呼和吸,使呼吸慢慢拉长。呼和吸应以耳朵听不见为佳,而且呼吸不能有间断。须知练太极拳不同练早操的二八呼、四八呼,而是要根据动作的难度大小、长短配合呼吸。从起式到收式,都应是起吸落呼、收吸放呼。久而久之,就可使动作和呼吸结合上。再加紧下大功夫,就能达到气与劲合的境地。当然还有更为高深的呼吸功夫,即练着练着太极拳,突然感觉耳旁如打了一声雷,不觉自己有呼吸,这就是胎息。如果经常能达到胎息的境界,长寿是定然无疑的。不过这种呼吸,现在练太极拳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恐怕是知者甚少了。要想学会如此境界的呼吸,速找明师虚心求教,可能还能学到。
    
五、耳之功夫
    
一般人可能会问,练太极拳与耳朵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和人比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请听听我讲的耳在太极拳中的作用,可能会有所帮助。前面谈了呼吸是耳朵听不见的呼吸,那么耳朵听什么呢?我认为耳要听蝉鸣。什么是蝉鸣?蝉鸣即我们稍一静,大脑中发出的的声音。只要能排除杂念,神不外散,专注地听蝉鸣,久而久之,刹那间耳边哗啦一声,如同雷声,就入静了。此时,只知练拳,不知其他,见如不见。见人如不见,见物如不见,见一切如不见。这就是练太极拳所讲的动中求静的最佳效果。久静而生动,此动不是练太极拳动作的动,而是一点真阳在动,这一点真阳即是生殖器无念而自举的动(所以要练真正的太极拳,尤其是养生功,不能集体在一起,更不便男男女女在一起练,关键就在于此。这个怕是一万个练太极拳的也没几个懂的,更别说什么太极拳专家教授、七八九段)。真阳一动就得会收,这收气之法,不是得真传者,也绝对不知道。真阳一动,要用小周天收气之法收之。气越收越足,真阳越动越勤、越坚、越硬,直至七个小周天都收不住,即改用无孔笛颠倒两头吹之功。七个无孔笛也收不住、降不了,速开通奇经八脉。八脉开通身属阳,准备下手采小药。当我们练着练着突然觉得一点真阳要夺关而出,千钧一发之际,要会勒阳关,调外药,调到药产神知,此时要会上下任督接连之法,速用宝剑斩插之,这叫做宝剑插在三江口,管叫黄河水倒流,风吹之,火化之。采完药后,再行牢牢封固,这种功夫才是张三丰祖师传下来的太极拳功夫。不论杨、吴、陈、孙、武、李,谁懂这种功夫,才算得下手炼精化气之真传,得太极拳之真传。
    
不少练太极、形意、八卦的名师都说会炼精化气,也可能他们不愿写在书本上,但在我看来,那么多练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的,也只是会说说名词而已,实际都不会。如果真会,就不会说站着三体式能结丹、站着三体式能采药的外行话,就不会说炼精化气的外行话。炼精化气前面还得加上两个字,下手炼精化气才是行话。上面所说的功夫在公园里练行吗?当着人练行吗?不行。采药归炉后,还有许多功夫,因为这里重点是讲太极拳,所以我只介绍一下名称,分别有:提渣滓、卯酉周天、歙聚祖气、蜇藏气穴、提踵呼吸、点穴固丹、虚室生白、六根震动、大药过关、养育圣胎、出阳神、撒手九年之功等等。这说明太极拳确实属于道家而不属于别的哪门哪派。历代太极祖师可能怕日后有背叛者、不忠者,他们往往不说太极拳是出自道家,而说是出于自己那家那派,所以不传下手炼精化气、转手炼气化神、了手炼神还虚、撒手炼虚合道等功。如果谁说太极拳是他们家创的,就请他把这些功夫一一说清楚。以上我主要讲的是男子练法,至于女子练法今后有机会再另写一篇。还有年少有年少的练法,年老有年老的练法,有病有有病的练法,没病有没病的练法,不能概而论之。
    
六、舌部功夫
    
练太极拳从预备式开始就要舌尖倒卷,上顶天池穴。舌根部有两个穴位,左为金井,右为石泉。随着动作慢慢运行,舌下两穴会分泌唾液,这唾液行话为玉液(静中得来的此液为丹)。唾液不是有了就咽,而是要待整套太极拳练完后唾液满口时再吮吞下咽。会吮吞者,唾液直入任脉,不会吮吞则直入肠胃。入任脉则利阳精,久而久之能使肾机能强壮,使身体越来越棒。以五行相生而论:肾属水,肾脏无病,肾水足,水可生木;肝在五行中属木,肾无病利于养肝脏,肝属木,木又生火;心在五行中属火,肝气足又利于心,心属火,火又生土;心脏无病又利于脾胃,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土又生金;在五行中肺属金,脾胃无病又利于肺腑,肺属金,金生水,肺腑无病又利于肾脏。此谓五行相生之理,有相生就有相克,这是辩证的关系。五行相生是顺理,而五行相克呢?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以五行相克之理言之:金克木,金在人身内属肺,肺腑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木肝之病,木在人身之内属肝,肝脏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土脾胃之病,土在人身内属脾胃,脾胃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肾水之病,肾属水,肾脏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心火之病,火在人身内属心,心脏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金肺之病。如此相生相克,循环往来,何病之有?此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就是阴阳辩证之理,此理就是典型的道家文化。它充塞宇宙,充塞大地,充塞人身,充塞万物,也充塞太极、形意、八卦,此理虽简明,然也不是一个对道家文化思想无知的人可理解的。所以,我断定太极、形意、八卦出自道家,不属哪门哪派,要说派就是道家武当派。
    
七、肩部功夫
    
练太极拳不论做什么动作,或起或落,肩是一直下沉的。这种沉不是僵硬之沉,而是自然松沉。不会练拳的人,却往往认为沉肩没什么作用。肩为胳膊之根节,肩能松沉,则一般人绝对抬不起你的胳膊来。放人亦然,如果对方身上较沉,那么自己的肩稍微一端,便立即使不上劲。因为肩一端,则使胳膊和周身脱节,和肘腕脱节,所以没有劲力。只有肩一松,使胳膊和全身成为紧锁在一起的整体,和肘腕成为一家,劲力方可好用。先辈把肩称为胳膊之根节,而肘为中节,腕为梢节,可见沉肩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练太极拳除下势等个别动作外,不论练多难的动作,两肩始终要在一个水平线上。在推手中,肩靠是很有威力的技击动作。如对方捋我,那正好借对方的捋劲,往对方中部靠去,轻者靠出丈外,重者立即休克,可见沉肩肩靠威力之大。但如今练太极拳者,尤其是专业运动员和公园晨练者,一万个中也没见一个会沉肩的,这样下去太极拳岂不危险。
    
八、肘部功夫
    
练太极拳强调沉肩、坠肘。如果肩松沉了,但肘却微外掀和里瘪,会立即破坏了沉肩的作用,使劲立散。肘为胳膊之中节,中节出了问题,根节和梢节都会受到影响,使劲不能完整。所以不论野马分鬃、搂膝拗步还是其他动作,肘都不能外掀和里扣,就是四角穿梭也不允许掀肘。在推手中,肘的杀伤力太过威猛,所以高手往往不愿用肘去击对方。这肘要是顶上,如顶在肋上,就得顶断几根肋骨,轻者也得吐血,故推手比赛严禁用肘。立肘更厉害,就是砸在对方后背上,也能使对方受不了,何况顶在砸在要害之处。如今的专业运动员和公园晨练者,肘部的问题都比较严重,尤其那些不会推手的教太极拳者,根本就不知肘有什么作用。
    
九、腕部功夫和指尖功夫
    
练太极拳讲腕坐、指展,这样使肩、肘、腕成为一致的整体。如果肩沉了,肘坠了,腕却不坐,则使胳膊之劲不能成为一家,肩肘之劲也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胳膊作为上身的两扇大门,肩、肘、腕必须成为统一的整体才能运用自如。肩肘腕统一了,指不展劲力也同样发挥不出来,所以指展的问题也不能小看。发人放人,指在最前方,把人发出去没有腕滚不行(如挤之势,腕不滚则不奏效),没有指尖的抖弹劲也不行。指不展从表演上看也没有可观性。太极推手时,指尖应如中医搭脉一样,稍一接触对方,便将对方的劲路、功力大小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我们今天的专业运动员和公园晨练者,都是或出手娇无力,或出手不见形。更有甚者,把手搞成唱戏演员的兰花指,使人不懂,这手型究竟意味着什么?太极的指,同样是太软了不行(无力),太硬了也不行(劲僵),应是可软可硬,也就是软中有硬,硬中有软。
    
十、两胳膊之劲
    
练太极拳处处体现圆运动,先辈武术家谓之抱元守一。这个,我在耳部功夫中已作了说明,这里再强调一句,这就是先天一气,先天一气就是无念的真阳。孙禄堂先生说,太极皮球也,形意铁球也。而今天的许多专业太极拳运动员、专家教授们,别说懂什么抱元守一,就是两只胳膊抱圆都做不好。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哪一个不是瘪瘪楞楞。孙老先生说太极皮球也,指的可不是没有气的皮球,而是打足气的皮球,处处是圆的,让对方无处下手。如推手时两只胳膊棚得很圆,如同皮球,那对方在哪里下手呢?对方无从下手,没有任何缺陷,这就是抱球应达到的效果。以肩论,肩是圆的,肩下腋内可容一个拳头;以腰论,腰似车轴,处处运用自如;以背论,背是圆的,背如弓则劲无穷;以裆论,提肛、裹裆,裆是圆的;以腿论,后支撑腿(如弓步)是圆的;以手论,虎口是圆的;以起手落手论,起手是圆弧,落手也是圆弧,用行话说就是起手要轻灵,落手要沉着。所谓起手轻灵,落手沉着,即练者并没着意用劲,却让行家看来处处有种内含的暗劲。而如今的太极拳专业运动员,起手飘忽忽,落手忽忽飘,手没有准星,没有定向,不知落在什么地方合适,出手娇无力,脚下软绵绵,这能叫上乘功夫的太极拳吗?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练太极拳嘛,随便练练,一点劲也不用使。此言谬矣。如果严格按照太极拳的规范去练,不挺胸,不提肚,不撅臀,就是一趟二十四式练下来,一般人腿也会发抖。常见太极拳参赛者,腰不会动,或者说腰和四肢配合不上,只是耍胳膊耍腿,虽然练得很慢,但也不是太极拳,只能说是长拳慢练,没有太极拳的味道,更没有太极拳的内在之劲。太极味、太极劲比较难练。说软嘛,软中有硬;说硬嘛,硬中有软。软不是软绵绵,硬不是硬梆梆。不在明师指导下言传口授,休想练出太极劲、太极味来。
    
十一、胸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胸部的要求极严。头顶了,肘坠了,腕坐了,指展了,但胸一挺就又破坏了上面所说的整体。上面所要求的肩、肘、腕都是劲力下沉的要求,而一挺胸,则气往上涌停于胸。太极拳要求周身一家,劲一松到脚。气往上涌,就不可能一松到脚。只有胸微收,气才能下降丹田。胸微收,又能使背撑圆,使气贴于背。太极、形意、八卦都要求收胸,就连西洋拳击,也要求收胸。只有收胸,两肩之劲才能向前、向左、向右放远。而挺着胸,劲力就被胸肢解、阻住,不可能放远。太极拳讲神气收敛入骨,气贴于背,就必须收胸。所以不收胸不仅使劲力受阻,而且气不可能沉于丹田。因此不论男女,练太极拳都必须收胸。那么男的较容易检查胸部收没收,女的怎么检查呢?检查女子收胸否,主要看后背是否撑圆。先辈讲含蓄在胸,又讲胸微收,心窝微收,都是根据道家祖师老子讲虚其心,实其腹而来的。因此,我认为,挺胸练太极,就不是太极。谁能收胸,谁才能练对了太极拳。请看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在练太极拳时能真正做到收胸呢?可惜包括那些专家教授、七八九段,会收胸者绝少。不会收胸,则上身劲力不能一致向下,而受阻于胸,永远练不成周身一家。
    
十二、腹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腹部的要求,讲的是气沉丹田。丹田者,在脐下一寸三。气沉于丹田,表现出来是腹部圆,气充于腹。如果提着肚子,说气沉丹田了,可能吗?提肚,腹是瘪的,瘪的就说明气没沉于丹田,气没沉于丹田,必然上涌于胸,所以提肚、收腹都是练好太极拳的大忌。一个有功夫的太极拳师,气沉于丹田,腹部被人打上几拳、踹上几脚都可以承受。我自己在四十多岁教太极、形意、八卦时,就让不相信的学生在我腹上打几拳踹几脚试试。今后学练太极、形意、八卦者,也可以问问你们的教练、教授、老师,腹上敢不敢让人打几拳踹几脚,没功夫的就不敢让你打让你踹。太极推手更讲腹部充实,太极推手高手,如郝家俊先生,用腹部打人,比一般人用手的劲力还大得多。往往他向里一带,腹部一弹就能把人击出丈外,腹部放人的威力,比别人用推和挤还高。
    
十三、腰部功夫
    
腰和腹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分开谈呢,因为先辈武术家们多谈腰,所以我把腰和腹分开谈,为的是刚才能着重谈谈腹。练太极拳是腰带动四肢,腰是一身之主宰。先辈们说,腰似车轴。练太极拳时是腰的左右旋转带动手和脚,腰不动则手臂也几乎没什么动作。太极高手由于能合理用腰,故动作常使一般人不觉。须知腰左右旋转,不是左右摆动、左右扭腰。如果是摆动、扭腰就大错特错了。所以说练太极拳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无不动体现在腰,无不静体现在心、在脑。还是以左野马分鬃为例,左脚迈出着地,脚尖上翘,脚跟着地,两手左右慢慢分开,表面上看是手在动,而实际是腰在向左慢慢旋转。如果腰不动,动作立止。又如云手,表面上看是手在左右运行,而实际是腰在左右旋转,只是在腰转到左右时手腕坐腕翻转了一下而已。如果只是手在运行,腰不会左右旋转,那只能说是初学太极拳。常见比赛场上的太极拳运动员,只是在耍胳膊耍腿,而不会用腰,实际那不是在练太极拳,那是在瞎比划。推手更强调腰的功力。如果和人推手,腰痛推得了吗?腰部没有功夫,不会前后左右旋转,对方推来,接得住吗?因此,我认为,练太极拳不会用腰带动四肢运动,就等于不会练太极拳;练太极推手不会用腰发人放人,就等于不会推手。可见腰在练太极拳和太极推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十四、臀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敛臀的要求极严。从人的全身来看,臀部占了相当关键的位置。如果撅臀,就会使全身的劲力在臀部断开,上下不能相合,以致于周身处处劲力脱节。臀部以下的部位大概要占到全身体重60%以上的比重,如果这么大的一部分功力练不出来,用不上,那能算把拳练好了吗?如果撅了臀,周身之功力,被臀肢解,分去了60%以上的比重,那不等于江山损失了60%以上吗?这剩余的40%,也不能相合,其中上身又占了30%,两只胳膊还能占多少呢?10%。那手放在别人身上,还能有用吗?从力学的角度看,臀尖相当于箭头,决定了上身劲力的走向。撅臀则箭头向后向下,劲力也就向后向下,那么对手向后推你,不是恰好帮助对手打你自己吗?内力外力相加,十个有十个就得仰身后倒。相反如果敛住臀,箭头向前,就能使周身劲力上下相合成为整体,那么就能撑住截住对方的推打之力。上面说了,对方如果端肩、挺胸、提肚、撅臀的话,反映到手上的劲就只有10%了,能推动敛臀后周身一体的重量吗?回答是肯定推不动。如果敛臀后周身完整的劲力再反过去攻击对方,加上腹部的弹力,就可以轻松把对手扔出丈外。前面讲了,从头到腰劲力协调一致向下,臀一敛则周身之劲能一松到脚,使周身上下的劲都成一家,统一落于两脚,那么放人、发人时周身统一之劲就能通过合理运用,由脚跟传到腿,到臀,到腹,到腰,到胸,到肩,到肘,到腕,到手,上下协调一致,由此周身之劲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是臀部收敛的重要性。那么请看参加比赛的专业运动员,个个动作蹲得很低,不知道的以为他们很有功夫,但实际都在撅着屁股,因为收住臀,就蹲不了那么低。那么不会敛臀的是在练太极拳吗?不是,是在练长拳。近日又加上什么高难度,完全背离了太极拳的宗旨,练的根本就不是太极拳。为什么会出现长拳慢练太极呢?就是因为那些掌管着各大体育院校、各专业队的专家教授、七八九段,都是练长拳出身,而长拳的技术要求就是仰脸、挺胸、提肚、撅臀、出手出腿平直。让他们搞太极拳,只能是要求太极拳向长拳看齐。所以现在凡是不按照这种长拳慢练的打法去参加比赛,根本拿不上分。有人为了追求名利,只好放弃原则。也有的根本不知什么是太极,只会跟着跑。不敛臀的所谓太极拳,只能得逞一时,早晚众人都会知道练太极拳要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肛提、功架取中,练起来起手轻灵、落手沉着,刚中寓柔,柔中寓刚,才是太极拳的风格品味。那时练长拳慢练太极的人就无地自容了。我坚信有这么一天,而这一天不会很远。
    
十五、腿部功夫
    
前面已经谈了桩,这里讲腿,主要是讲讲弓步的腿功。前面说了撅臀的问题,由于臀敛不住,反映到弓步上就是拔腰。所以如今专业太极拳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拔腰,公园晨练者就更不用说了。太极拳的弓步要求是:敛住臀,后腿形成自然的活弯儿,而后膝尽量向外撑,膝和后脚尖成一条线,前弓膝不过脚尖。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是太极拳的弓步,否则就不是太极拳的弓步。
    
十六、脚部功夫
    
练新杨式太极拳,对脚也有极严格的要求。以八十八式为主的体委系统太极拳,包括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八式、四十二式、六十六式等等,都是新杨式的太极拳。而新杨式和老杨式在脚的要求上有严格的区别。新杨式向前迈步是脚跟先着地,随着重心的前移,两手和前脚三家一齐到位。而老杨式是迈步落平脚;新杨式向前迈步是欲进先退,重心后移,前脚尖翘起,脚跟着地,随着身体的向前运行,前脚外摆约45度落地,而后上后脚。老杨式是原地转动重心,而后上步;新杨式分脚、蹬脚,是直接提腿分出或蹬出。老杨式是划弧线分出或蹬出。新杨式无论向前迈步、向后撤步都不允许抬高脚,而是脚经踝关节前进、后撤。解放后国家体委主编的套路,凡属杨式,均以新架为主。而今天的参赛运动员根本分不出新架、老架的区别,而是想新就新,想老就老,没有定向。
    
十七、镜子
    
镜子是我的恩师李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教我们练简化太极拳时,教给我的检查自己或检查别人太极拳的动作正确与否的一面镜子(地点:劳动人民文化宫体育场)。这面镜子的作用是自己的太极拳动作,别人的太极拳动作,时时刻刻用它来照一照,以免出偏,不论谁练太极拳用这面镜子一照立刻现原形。这面镜子是什么呢?就是还原法。还原法就是不加丝毫调整地把动作还原,此还原法除下势和海底针等个别动作可以略有前倾外,其它任何动作都是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例如起式,如动作前俯了,那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立即现出动作前倾的丑态;如起式后仰了,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就立即现出后仰、挺肚、挺胸的丑态;如起式一肩高一肩低,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就立即现出一肩高一肩低的丑态;如起式撅臀了,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就立即现出撅屁股练拳的丑态。今天我把这面镜子说给大家,你们用这面镜子照我,照你自己,照你的老师,照专业太极拳运动员、教练员,照专家、教授,七、八、九段权威。不论谁一还原就丑态百出,他就是假专家、假权威。今天先简谈至此,今后,我在之三、之四中还要详论这面镜子的作用,我要让那些假专家、假教授、假教练、假太极拳运动员在这面镜子中现出假太极之原形。
    
十八、综述
    
我今天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杨式新架太极拳的规矩。我根据个人练拳58年的体会,分析了太极拳对头、眼、耳、鼻、舌、肩、肘、腕、指、胸、腹、臀、腿、脚等等部位的要求,参考了太极拳和道家功的书籍,提出太极拳出于道家,属于道家,而不属于别的哪家哪派。太极拳只有一派,那就是道家武当派。以前各种书籍对张三丰祖师以前的师承都说不清楚,我根据手上的资料总结清楚了张三丰祖师的师承,并在我写的《张三丰祖师简介》一文中,较全面地介绍了张三丰祖师,此处不再重复。我引用恩师的话,大声疾呼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指的就是以新杨式为主的国家体委系统的太极拳。新杨式的楷模,先是恩师的父亲,解放后则是我的恩师。目前国内国外的太极拳热,就象当年的气功热一样,给了不少投机商钻空子、卖假药的机会。我赞成全民健身,但我不赞成下里巴式的太极拳。既然是练太极拳,就起码应懂得并做到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腰松这些太极拳最基本的规矩,否则即使只为健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更反对以假太极当真太极堂而皇之地兜售,明明是长拳慢练,却硬说是太极拳。我写《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之一、之二,就是针对假太极去的,这就是我的目的。
    
先辈太极拳家们一再提醒我们,练太极拳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仰脸、端肩、掀肘、直腕、指无形、挺胸、提肚、撅臀、拔腰的假太极,与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腰松的真太极,何止是差之毫厘,而是根本没有丝毫共同之处,所以谬之也不止千里,而是天壤之别。这种太极拳即使全国都在练,全世界都在练,有一个不练的,那就是我。如果这种情况不改,我就继续之三、之四地写下去,直至假太极全部消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的17种功夫你懂吗?
太极松功
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
太极拳部分知识汇总
太极拳解读
王培生先生和您谈太极推手跟拳架基础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