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气,生于脾,堵在头!

湿气,生于脾,堵在头!八百年古方,把头上湿气“拽”下来

本文理论依据:《传信适用方》、《中华药海》、《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今天这篇文说,我继续给你聊关于湿气的话题。

说什么呢,说一说湿气“生于脾,堵在头”的道理。

没错。湿气这个东西,就是源于脾,然后往往淤堵在我们的头部。

怎么理解呢?来,听我讲个小故事。

我以前碰上过一个年轻人,在某酒店工作。他看上去就有些肥胖,脸上一层油,头发上一层油。但是,面色比较白,看上去乏力虚疲,典型的“虚胖”。

他来找我,什么毛病呢?就是脑袋迷糊,晕沉沉的,终日不清醒,老想睡觉,但是睡不实惠。

我问,怎么个迷糊法?

他说,一上来那股劲儿,就迷糊、恶心,想吐,犯病的时候身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他是某酒店的电工。这个状态,显然已经影响到他的工作了。

我仔细看,发现舌苔白腻,脉象滑,心中有了定数。

我说,你想喝中药汤剂,还是想用中药代茶饮?

他说,汤药太麻烦,拿中药泡泡水倒还可以。

我就给他写了一个配伍——准备中药干姜5克,甘草3克,红茶3克。两味药,洗净、切细,和红茶一起放入杯中,用250毫升的沸水冲泡片刻即可服用。每日一剂,可以反复续水。调养期间,减少对油腻肥厚食物的摄入,最好能坚持体育锻炼,更不要碰生冷的食物。

一开始,前半个月,他控制得很好,每天服用药茶,效果初显,脑袋不那么晕沉、恶心了。半个月之后,他告诉我,实在是不想喝了,另外自己也实在是馋得受不了了。从那以后,我就没见过他。他以后到底能怎样,我也说不清楚了。但我敢说,如果他把药茶停下来,并且恢复从前的饮食习惯,我觉得他的情况就不容乐观。

我简单给你说说这里的道理吧。

中医里头,内科有一个病,就叫做“眩晕”。眩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不容忽视的一个,乃是痰湿中阻、上犯清阳。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人脾虚有湿,湿邪困积,然后上犯到头部清阳之地,导致眩晕。这个是现代人最多见的眩晕症原因之一了。此类人,往往体胖、乏力、舌苔滑腻、脉象滑濡,伴随头晕目眩、嗜睡,或者睡眠不实。脸上、脑袋上都爱出油。上文中所说的酒店电工,就是此例。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干姜、红茶、甘草的配伍,值得应用。

这个配伍,特别简单,比半夏白术天麻汤这类的专业配伍,省事儿得多。它源于《传信适用方》。《传信适用方》是宋代的一部专著,刊行于1180年,距离现在八百多年了。这部书择选了当时的名医验方和民间效验方,有一定历史意义。

其中的干姜,是中医里头最有名的温里药。它是姜科植物栽培品种药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入脾、胃、肺经,善于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消痰下气、温肺化饮。它的辛温之性,可以化散水湿之气,因此是除湿的常用药。

其中的甘草,能健脾。红茶,可以温中。它们和干姜配合起来,能有效地化散中焦湿气,健脾除湿,对眩晕伴随恶心、苔白腻、脉滑、胃肠有水声漉漉者,十分对症。

当然,这个东西,性味辛温,是容易上火的。因此,不要久用。当症状得到充分缓解,舌苔转为正常以后,就别用了。有些人,证属湿热,更不要用。严格讲,它针对的是寒湿。

总之,我希望我的读者能记住——湿气这个东西,源于脾,但是会上犯清阳,说白了就是堵在我们的头部!这个时候,我们会眩晕、迷糊、恶心,整天昏昏欲睡、没有精神。这个情况,如果不尽快改善,将来容易发为脑梗。这点我们必须注意。

中医泰斗“盘活气血”的方子!气足,血通,化解心梗、脑梗

本文理论依据:《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

有人问我,文老师,研习中医学,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我说,是低头向下、永远谦虚。非这样,难以成大器。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医作为一门经验医学,它的发展离不开一辈又一辈中医人的积累。

而面对前辈的积累,如果我们不去虚心地学习、受教,就无法获得长进。

现在,我给你讲的这一张配伍,乃是我国中医泰斗,山东中医老前辈周师的验方。这个验方,是我的老师当初明确要求我记忆的一张验方。但很遗憾,我有违师命,未能熟练背诵。

但是,我愿意通过文字,和我的读者一起来分享。这也算是我的小小功德。

方见——准备中药黄芪30克,葛根15克,桑寄生15克,丹参20克,生山楂9克,川芎6克。将这些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水煎2次,取药汁大约300毫升,每日一剂,分2到3次温服。

它能够干啥呢?就是应对气虚血瘀所致的脑梗、心梗、心律失常等常见老年病。

我第一次见我老师用这个配伍,还是跟他学习的初期。有一回,一个失眠的老人来看病,说自己曾犯过心梗。自从有了心梗,睡眠就不好。我老师发现,这个人舌头紫暗,有瘀斑,而且气短、乏力,浑身没劲儿,说话声音低微颤抖,脉象细涩。于是,他就开了一个配伍,就是在上面配伍的基础上,加上了炒酸枣仁、夜交藤各15克。

结果,药用3剂,患者反馈感受极好,夜里睡觉香甜。

我问我老师,这个配伍妙在哪里。

我老师说,妙就妙在面对整体,行补气化瘀之法,通过调节整体状态,改善局部病症。

怎么理解呢?你看,这里头黄芪、葛根、桑寄生三味药,是补的,补啥呢?补气。其中黄芪补心肺之气,葛根生脾胃之气,桑寄生补肾气。接下来,丹参、山楂、川芎三味药,是活血的。丹参活心血,山楂化中焦瘀滞,川芎行肝血。你看,补气补的是一身之气,行血行的是一身之血。这就是在针对一个人的整体内环境,来作出调整。

调整的目的是什么?是改善气虚血瘀的状态。你记住,气虚血瘀,是很多老年人的共同状态。这类人,往往乏力、气短、神疲,同时伴随心梗、动脉硬化、脑梗等问题。看舌头,往往是舌发紫暗,有瘀斑。就是说,他们的气不够了,气无法帅血而行,于是血出现了瘀滞。这就是气虚血瘀。

这个时候,我们要调整全身状态。调整全身状态,有利于改变局部病变。这就是周师此方的要义。

我个人体会,通过这样的思路,对缓解心脑缺血性疾病是有帮助的。另外,根据记载,这个配伍有一些加减变化。譬如老年阳虚畏寒肢冷的,加入桂枝、炮附子。口干便干、舌红少苔的,用麦冬和首乌。体倦乏力明显的,加党参、五味子。血瘀作痛明显的,加延胡索、香附。失眠多梦的,加酸枣仁、夜交藤。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有需要的朋友好好借鉴。我再三强调,非专业人士,务必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不要不经辨证而盲目尝试。中医的从业者,不妨收藏此文,对将来的临床作以辅助。我相信,这篇文说,以及这篇文说里的信息,是有价值的。

治疗中风的神奇之药——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等作用,是王清任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著名方剂,有关该方剂的由来,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清朝军机大臣卢荫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小便失禁,经皇上派来的太医久治无效。这时,有人推荐在北京菜市口一带悬壶的王清任。

  王清任应允前往探究,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后,胸有成竹地准备纸墨,铺纸下方。这时,卢荫溥结结巴巴地问:“依你之见,以前服用的药方是否恰当?”王清任边看太医的药方边说:“当归通经活络、赤芍和川芎利血活血,红花和桃仁活血祛瘀,地龙化瘀通络,的确是剂活血通络方剂。”家人又问:“服了这些药,却没有什么效果,原因又何在呢?”王清任不慌不忙地回答:“因这方剂缺君药,方无主药何谈见效,因为人体五脏功能赖气血运行。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调和则人体正常无病。病者属中风之后遗症,多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滞血瘀所致。该方缺一味黄芪,故缺乏补阳之动力药,如果重用黄芪,气行则血行,人体方可复元。”

  一习话,卢荫溥及家人听后连称高明。于是,果断遵王清任改方,加用黄芪,量重,三剂之后,症见好转。服药半个月后,便可下床移步,又通过王清任开方调理。外加功能锻炼,顽疾逐渐趋于康复。

  事后,胡太医对王清任医术精深俩服得五体投地,特地登门求教:“请问你拟的方剂名称?”王清任答:“人体阳气有十成,左右各五成。凡一侧偏废,则已丧失五成之阳。本方意在补还五成之阳,故取名'补阳还五汤’”。胡太医无言以对,甚感学识过浅,羞愧无颜。

  王清任生于乾隆三十三年,曾为武痒生,纳粟得千总衔,性磊落,精歧黄术。约20岁开始行医,曾游历滦州、奉天等地,后寓北京,他的医疗技术“名噪京师”。王氏治学严谨朴实,著《医林改错》之卷,对我国的临床医学和解剖学颇有贡献,特别是他的活血逐瘀法则,多为后世医家所崇。

  王清任善用黄芪,在所制的补气方中,黄芪的应用次数较多、用量亦重。补气方的配伍原则,多用活血药配伍,补阳还五汤是其代表方剂,多为后世医家所沿用,成为治疗中风后遗症之经典名方。直到今天,补阳还五汤仍为治疗中风瘫痪不可多得的有效良方,被国内外医学界予以高度评价

补阳还五汤,治半身不遂,口眼喝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黄芪120克(生) 归尾6克 赤芍4.5克 地龙3克(去土) 川芎3克 桃仁3克 红花3克水煎服。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4-5剂后去之。《医林改错》下卷

在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载有一则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名方,叫做补阳还五汤。此方不仅在当时屡建奇功,就是如今,人们用之仍比较有效。该方由下列药物组成:生黄芪120克,当归尾、赤芍各6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克。水煎服,每天1剂。黄芪乃性味甘温之补气要药,故方中重用黄芪以大补患者元气。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所以首先必须行气,然后才能活血化瘀。当归性味甘辛温,之所以不取整支当归而独取当归尾,是茵为当归身以补血为主,而当归尾则以活血化淤为主。赤芍性味苦凉,能活血祛淤,清热凉血。川芎性味辛温,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桃仁性味甘平,能破血祛淤,润燥滑肠。红花性味辛温,能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地龙即蚯蚓,性味咸寒,能清热止痉,通络除痹。诸药互相配合,可使气旺血行,淤去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经实验研究,本方能够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抗和改善脑缺氧;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其微循环,促进侧肢循环。

将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效果较好黄芪40~120g,当归6~10g,赤芍6~9g,川芎3~6g,桃仁3~6g,红花3~6g,地龙6~9g,丹参20~30g,路路通10~15g,泽兰10~15g。兼阴虚风动加天麻10g,钩藤20g(后下),痰浊加胆南星10g,菖蒲15g,半夏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服用或鼻饲。

补阳还五汤予以加减化裁内服,再加外敷鳝鱼血,用于治疗中风面瘫有良效。其具体组方如下:黄芪50克,桃仁、白附子、赤芍各15克,全蝎5克,蜈蚣2条。水煎服,每天1剂。10天为1个疗程。面肌痉挛者,可加钩藤、白芍;兼肝肾阴虚者,加生地、玄参;夹有内热者,可以加黄芩。取活鳝鱼尾部鲜血适量,晚上外敷患侧面部(从耳前至下颌),白天洗去。采取内外治两法相结合治疗面瘫,效果更为显著,快的一个疗程见效,一般二三个疗程见效。疗效最佳者,可使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眼歪斜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疗效较好者,面肌功能基本恢复,口眼歪斜基本消失,但患侧尚有轻度麻木感;疗效一般者,面肌功能部分е复,口眼歪斜症状减轻,其他症状亦有一定改善。

                   补阳还五汤的配方及功用

补阳还五汤第一次改良:就补阳还五汤而论,《医林改错》剂量为:黄芪50~100克,当归10克,赤芍7.5克,地龙5克,川芎7克,桃仁5克,红花5克,同样用于中风(CT诊断脑血栓形成),中老年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通过剂量改良为:黄芪500克,当归20克,赤芍20克,地龙25克,川芎20克,桃仁20克,红花50克,陈皮20克,用药5剂后大有成效。

  补阳还五汤第二次改良:通过大量的(近100例同类病人)临床应用,经改良后的补阳还五汤尚有不足之处。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病人,均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所以,又改良为:黄芪500克,当归20克,赤芍20克,地龙25克,川芎20克,桃仁20克,红花50克,陈皮20克,僵蚕20克,蝉衣5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半夏10克,而后又用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甚至无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第二次改良再加上搜风祛痰之药,效果更是显著。笔者仅仅把补阳还五场的个人应用体会介绍给大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迪广大医务人员能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妙方,服务于广大患者

八旬老父脑出血康复纪实——另一个中医粉女儿的责任和担当

     我的父亲是今年80岁,家住湖南洪江的雪峰山下,由于我远嫁江西,对父亲的身体状况不甚了解,只知父亲有几十年的老毛病——肺气肿,以前长期吃抗生素,经常咳嗽。只是见父亲平常在家还天天干农活,总认为父亲虽然身体瘦弱,总体还是挺好的。 

     自己学习郭老的《本能论》后,运用本能养生产品多年,从小体弱多病的我也因此受益良多,身体很多的问题都通过本能养生产品调理好了,因此也想把父亲的肺气肿好好调理调理。 

    今年3月,远程了解父亲情况:长期咳嗽,爬山后或者体力劳动强度过大就会喘,下雨天有尿频尿急,漏尿等现象,后请李师兄帮忙开了方子吃了不到一个月。父亲跟我反馈:

咳嗽明显好转,下雨天不再有尿频尿急,漏尿现象。父亲还告诉我,他特意去爬山,发现爬山也不喘了。 

    父亲看到几十年西医无法解决的肺气肿,花了三百多块钱吃了不到一个月的药,效果这么好,也非常高兴,我趁机跟他说用郭老的产品给调理调理身体吧,但是不能吃肥肉(父亲爱吃肉,还就喜欢肥肉,因此一直没有调理)。 

     世事无常,4月8日,父亲还躺在床上,忽然头痛欲裂,冷汗淋漓,万幸的是,父亲头脑清醒,四肢都能动,还给给哥哥姐姐们打了电话,姐姐急忙叫了救护车把父亲带到医院。检查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我接到消息,一边订高铁票,一边了解情况,请郭老师和白院长研究后给了引血下行的方子:

栀子30   牛膝30   川芎20   桃仁30

当归30   牡丹皮20 大黄15克

中药先用温水浸泡1小时,小火煎两次,每次30分钟,两次煎好药液倒出混合。分两次服用,早饭前晚饭后各一次。

(注意:大黄单独用开水冲泡取液。不要和其他药一起煎。大黄不宜久用,服用两天后,及时沟通情况。) 

     当日晚上,赶到医院,哥哥姐姐们说医生不让用中药,说中药不能解决这种急症。哥哥姐姐也不敢擅自使用中药。

     4月9日,第二天,我与主治医生沟通,了解治疗方案,医生只能用些溶血的药物,一天24小时输液,期望脑部淤血能够自己吸收,我跟医生说用中药可以让脑部出血通过大小便排出来,更有利于恢复健康,但医生说,住院期间不可以用医院以外的药物。 

     我不再多说,跟父亲及家人商量,咱们自己偷偷用中药好了,为了让父亲及家人有信心,我把梅师兄母亲脑出血用中药治疗的案例说给大家听,并且告诉父亲,老太太的情况更严重,当时人已经头脑不清楚了,年龄也更大,现在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都能骑上三轮车去赶集呢,父亲听了,也很愿意用上中药。于是,开始服用中药,同时每天吃一次本能粥(由于我们家乡没有喝粥的习惯,所以父亲不愿意喝粥,只想吃饭)。

     下午,又去做了CT检查:头部淤血已有所减少,肺部有少许感染,胸腔有少量积液。哥哥看了检查报告,说爸爸吃了你给的方子,肺部问题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一天到晚老是听到咳嗽,现在都只是偶尔咳嗽了,这句话,在陪护父亲的日子里,哥哥说了好几次.我非常担心,父亲肺部问题原本还没彻底解决,这么天天24小时输液,抗生素这么用下去,压制本能排异趋势,肺部问题岂不是会变得更严重?

4月10日,第三天,父亲说颈椎僵硬,于是方子里加上了葛根。

4月11日,第四天,头痛是父亲最难捱的问题。这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症状。

4月12日,第五天,父亲说今天颈椎僵硬感觉好转,有时候感觉轻松些了。

4月13日,第6天,今天又做了CT脑部出血已经明显改善,然而,肺部问题却不出所料变的更为严重:双肺内感染性病变较前稍增多;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稍增多。

     于是,我跟医生要求是否减少输液量,第二天,输液果然少了不少。父亲目前头部还有残余淤血,颈椎僵硬,肺部感染,胃胀,我依然请了解我父亲肺部问题的李师兄帮忙开了方子如下: 

甘草7g   茯苓20g   丹皮10g   白芍15   丹参10g   

桃仁10g  川芎10g   桂枝10g   干姜10g  制首乌10g

党参10g  黄芪10g   麻黄5g    杏仁10g  瓜蒌5g

薤白5g   葛根20      5剂。

思路:脑部出血,有瘀血残留,需要活血化瘀,方用破瘀汤加减。

破瘀汤:甘草、茯苓、丹皮、丹参、桃仁、桂枝、干姜、制首乌、党参、黄芪。

       考虑到肺部积液及胸闷问题,需要祛水,加强肺的宣发与肃降能力,用麻黄、杏仁宣降肺气、用瓜蒌薤白去积液。葛根生津液,去浊水后补充津液。 

      5剂药后,父亲的情况一天天好转,慢慢能够自己坐起来了,几天后检查(检查报告被医生收走了,忘记拍照了,未能提供)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已有明显好转。虽然依然还是会头痛,但精神状态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颈椎僵硬的现象也已经很大缓解,胃口也变好了些。由于药太苦了,父亲说歇歇再喝吧,不肯再喝。 

     4月25日,由于需要回家处理工作,我从湖南回到江西,父亲已经能自己坐起来吃饭了,头痛情况也慢慢好起来了。父亲想出院,可是医生还是说得再观察几天,不让出院。 

      我担心父亲可能生活无法自理,乡下上厕所也不方便,叫姐姐买了便桶,准备放家里给父亲用,结果发现,根本用不上,父亲走路稳健,跟健康时没有什么区别。想起父亲隔壁床病友,出院时还是坐轮椅上,再次庆幸自己有幸学习郭老的本能系统医学,让父亲能够恢复健康如初。

      如今父亲已经康复出院,作为儿女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通过这次父亲住院,切身感受到,也看到许多病友的生老病死,生病了在医院就是砧板上的肉,两三天一次CT检查,无止无休的输液,抗生素,医生还时不时来推荐各种方法,开始几天每天天几千元的费用,后期而是每天一千多元的费用,一般人真的看不起病。 

     我们自己懂中医的尚且如此,即使有好的方法,只能偷偷的用,对于对治病一无所知的人,更是无可奈何。 

    感恩郭老,感恩本能养生路上的一切遇见!

    非常期待中医能够普及,在治病救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医已经护佑华夏人民几千年了,是我们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而郭生白先生的本能系统医学把中医简单化,更利于中医的学习和传承!

新郎悔婚,新娘抑郁症:中医用一碗粥救了她

导读:抑郁症的治疗除了方药之外,还需要耐心和慧心,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

宜遂其性以遣其情

昔年曾对郁证研究,略有心得,认为精神病源多因情志受影响所致,情志抑郁则精神状态失常,遵《内经》治郁方法“乃遂其性”之旨,以及“情病当以情遗”之理,运用此意治愈本病多例,兹选其较著者一例以证明之。
1969年,梅县松东谢姓,女,年20余,在婚期前一月,闻男家悔约罢娶,自后,神态日渐失常。
其母代诉:女有时清醒,有时昏乱,醒则能料理家务,昏则或歌或哭,自语自笑,夜不安寐,将房中陈设,搬弄不停,半年不断延医,均为女对医指脊大骂,说骗子又来害人。故医不能近,近则女狂奔逸去,无从诊视。
其间虽替试行遥诊处方,但药煎成予服,未及入唇,一闻药气,即泼于地,纵强灌之,则碗亦被打破,屡施吓、恐、骗,仍未能使其就范。
家人焦急之至,坚请余治。余曰:病者见医即逃,必先设法接近。
乃教其母向女声称,来者为回乡休养之老伯,知你被人欺负,饱受委屈,故来探问,应以礼相待。
女闻而首肯。握其手亦不却。
余即抉其隐衷,说明对方退婚,毫无可憾,从长远看,反为好事,倘因此苦恼损坏身体,就是自甘失败,至于恐怕传闻不利,引人错觉,更不足虑,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女子,只要坚强下去,天下之大,何愁无理想对象。

女边听边动容,旋称已无病。

余乘机曰:“汝能让我诊查,始可证明无病。”女点头默许。
乃察其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两寸沉弱,左关细涩,显属情怀郁结,肺阴已损,心营暗伤,脾精亦耗,尚喜胃纳仍佳,经期无阻,倘得怡情悦性,调治非难。
但恐其不肯服药,遂佯告辞,后于别室书方:浮小麦60克,甘草9克,大枣四枚,淮山药30克,先将浮小麦先煎水4碗,再入余药煮成稀粥样假称是粥。
用百合每次30克,冰糖适量,水煎成一碗,调鸡蛋黄一个,以充点心
用鲜藕作膳
女果然肯服。
如是者连服3日,夜卧得安,歌哭渐,照方服到半月,神志已逐渐复常。
继以温胆汤合枕中丹加柏子仁、石决明、龙骨、白芍、郁金出入为方,以善其后,一年后结婚,随夫工作于福建,生一女,特来函致谢。
本例中所用甘麦大枣汤原方后有“补脾气”句,本治脏躁,方义是补脾精,充肺阴
肺气得充,则内以注百脉,外以输精皮毛。内外调达,气机舒畅,抑郁自解,诸恙自平。
更佐以百合鸡蛋黄汤增强宁睡之效。
盖脏躁及百合病,其实均属精神病,亦均为郁证范畴。由于善用仲景方,又熟谙治郁,故对此棘手之病,竟如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而获愈。

中医前辈治“脑梗后遗症”的方子!化解浑身哆嗦、流口水、反应慢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今天这篇文说,我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给您聊一张化解脑梗后遗症的配伍。

这个配伍,是我老师收藏,然后又传授给我的。

我老师跟我讲,这个配伍,是我们国家第一批中医教授职称获得者,巴蜀杏林前辈李师的验方。李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旧称成都中医学院)的首届院长。老先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去世了。

我老师跟我说,这个配伍,对很多脑梗后遗症患者,尤其是当代的脑梗后遗症患者适合。他告诉我,我必须把这个配伍背下来,背得滚瓜烂熟,熟练到血液里。

可惜的是,老师的话,我并没有做到。这是我天资驽钝、学习不勤所致。

这个配伍是——

丹参、玉竹、女贞子、生牡蛎、钩藤、竹茹各12克。白芍15克,麦冬、茯神、柏子仁、知母各9克,远志,石菖蒲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配伍里的所有药材,都是常用的。所有的用量,都几乎在教科书上的规定范围内。这个配伍十分周正,中规中矩,看起来让人放心。

我见我老师,用此法调治过一个脑梗后遗症患者。

我记得,那个人也就是50多岁,有高血压。早在患病之前,他就爱喝酒,而且手哆嗦。患病之后,一侧身体哆嗦更明显了,而且神志不清,反应慢,口角流口水,面色发红。

他患的其实就是脑梗。经过治疗,命保下来了,但是后遗症却落下来了。

恰巧,这个人的儿子要结婚。他爱人寻思,能不能用中医药调一调,只要在婚礼上看上去顺眼一点,就行。

我老师想了想,看脉象属于浮而滑数,舌苔黄腻,就给他用了这个配伍。

结果怎样?7剂之后,这个人脸红、哆嗦、流口水的现象大大减轻,而且对家人的交流也变得多起来。身体活动虽然依然受限,但是在婚礼上一动不动地摆摆样子,应该说是露不出马脚了。

能有这样的结果,他们家里人已经非常满意了。

到后来,据说,这个病人一直在我老师那里调,到最后言语清晰可闻,生活中有些事儿可以自理。

我把这个配伍写出来,供朋友们来参考。你要清楚,这个配伍,不见得适合所有人,不见得就适合你。如果你想借鉴,必须有专业人士来指导你。不过,我现在把这里头的门道给你讲清楚。门道讲清楚了,你对病的了解就深了,以后在治疗时就不至于当睁眼瞎。

这个人的问题,属于肝阳上亢、风痰阻窍。

什么意思啊?你看这个人,最初的时候爱喝酒,而且手哆嗦、高血压。这说明什么?肝阳上亢,有肝风啊。哆嗦,就是肝风在动。肝阳上扰,他就脸红。常常饮酒,舌苔黄腻,脉滑数,这都说明有湿热,有痰热。痰热之邪随肝风上扰于清窍,于是脑袋就脑梗、中风。患病后依然哆嗦,和后遗症有关系,当然也可以看做是肝风不止的体现。

这个时候怎么办?清热、滋阴、化痰、开窍、平肝。丹参、玉竹、女贞子、生牡蛎、钩藤、玉竹、白芍、麦冬、茯神、柏子仁、知母、远志、石菖蒲、甘草的配伍,就比较科学。总体来看,就是丹参、麦冬、玉竹、女贞子、白芍来养阴清热,牡蛎和钩藤来平肝潜阳。茯神、柏子仁来养心安神。知母滋阴降虚火。竹茹、远志、石菖蒲能涤痰开窍。

这就是基本意图。

现在,我把这里的问题给你说清楚了。你应该对这个病的形成有个大致了解。我这么一说你也就明白了,现在很多人的脑梗,属于这个问题。他们的特点是,平时有高血压,在劳累、情绪波动、生气的时候发作,以往可能喜欢喝酒,素喜肥甘厚味,舌苔黄腻,脾气不好,脸上总是发红,甚至是醉醺醺的。你可以回想下,这样的人为数不少。

我衷心地希望,这类朋友能很好地改善生活状态。前文所述的配伍,你收藏好,做个参考,以后有机会,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加减下科学应用。如果有一天,因为我的文说,你的身体能有所改善,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了。

治记忆力“越来越差”的小方子!一味药,打破我对中医的疑虑

本文理论依据:《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中华药海》、《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

有很多人看了我的文章,说,文老师,你真是一位铁杆中医!

其实,坦白地讲,最初接触中医的时候,我也充满疑虑。

记得有一回,我们中药学的老师上课时就讲。人到了中年以后啊,记忆力是越来越不好。怎么办啊?取石菖蒲9克,用水煎着喝。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如果觉得没效果,就加点人参、茯苓、远志。用一段时间,效果就会出来。

  


   当时,我就想,你一个小小的石菖蒲,9克煎水喝,就能改善记忆力吗?

   说实话,我不相信。

   直到后来,我的一个老同学,跟我特别要好,有一回就跟我说,他要准备一次考试,但是明显感觉人到中年,记忆力不行了。从前看什么东西一遍就记住。现在是转身就忘。

   忽地,我想起了从前关于石菖蒲的经验。我说,要不你就试试这个石菖蒲煎水代茶饮。都说好使,但到底好不好用,你得看效果。

   结果,他就回去用了。

   后来,他那一年的考试顺利通过了。后来他和我说起这个事儿,觉得石菖蒲水煎代茶饮,确实是有点效果。最起码,到后期,脑袋不那么犯困了,似乎清醒了不少。复习备考的效率明显比提高。

   对此,我觉得新奇,不由得开始仔细研究石菖蒲这味药。

   后来,我才知道,我之前对此的怀疑,实在是井底之蛙的浅见。

   石菖蒲这个药,在《神农本草经》里头列为上品,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这个东西性味辛、苦、温,入心、胃、肝三经,一般是取饮片3到9克水煎服,也有的泡水喝。它是除痰开窍、化湿和胃的一味药。《名医别录》说它可以益心智。《证治准绳》里头的不忘散,《千金方》里头的开心散,这都是用到它来治疗健忘的。

   那么,这个石菖蒲到底为什么能治健忘、记忆力差啊?从中医理论角度看,就是这东西辛散化痰湿,能改善痰湿浊邪蒙蔽清阳,从而令人聪明。不过后来,我在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上,找到了确切答案。原来,通过动物实验,人们发现石菖蒲的水提液可以让小鼠跳台错误次数减少,能提高小鼠迷宫训练正确率,能提高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所以总地来看,它确实可以益智。

   另外,这个东西还有一定的镇静、抗抑郁、抗脑缺血损伤、抗疲劳以及降脂的功效。这就难怪它可以有“促智”作用了。

   那问题是,古人是如何发现石菖蒲这方面的功效呢?这就不得而知了。我觉得,肯定还是源于实践,源于观察。中医在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靠的就是不断观察、总结、提炼。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就都是确切的精华了。

   所以我觉得,人到中年,用点石菖蒲改善记忆力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伴随有高血脂的人,更合适。如果伴随脾肺气虚,乏力懒言的,可以加点白术、党参什么的,如果伴随心血不足,失眠心慌的,可以加点龙眼肉、远志什么的。总之,它比较实用。

   但是,石菖蒲也不是谁都能用。阴虚阳亢、多汗精滑者最好不要用。气血两虚,身体薄弱者不要久用。有严重心脏病的人不要用。尤其是平时比较爱上火的人,务必慎用。过敏体质、肝肾功能不全、经期、孕期等人群不要用。

老中医分享的80对常见中药配伍,什么病搭什么药,一看就懂!

中药、附子、中医、芍药、黄连、羌活、当归、苍术、甘草、丹参、款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布答案:更年期,浑身“爬小虫”,通窍活血汤拿下!恭喜六位
中药绝学:一味石菖蒲,竟有这么神奇的功效!
清代名医王清任,4大活血化瘀药对,化解一切疑难杂症,大有奇效
L-中药方配伍原则—君臣佐使-中风治疗
​中医常用三药列举
中医常用三药列举颈三药:葛根25克,丹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