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常见小儿病症病机大讨论(建议收藏多读)

今天晚上,廖老师又召集我们所有研究生开会,讨论关于儿科常见疾病的病机。

廖老师说目前中医的辨证论治在临床上指导意义不大,不能客观化。我们应该根据《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警示,去探寻各个疾病的基本病机。并针对基本病机,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样中医才能够得到创新,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现在我们临床上做小儿推拿每天平均80多个小孩。没有辩证,临床疗效同样非常好。本身就说明了我们的思路与方法正确。老师还说,我们的方法就应该叫“谨守病机小儿推拿”。

可是,怎样才能把握住疾病的病机呢?大伙畅所欲言,进行了深入讨论。下面是我们讨论的初步结果:

1.感冒:

基本病机是外邪侵袭,正邪相争。

感冒具有风、表、侵、争四大特点。

四大特点均要求发散。

故感冒的治疗,除了解表,还是解表。尤其是运用小儿推拿解表,没有副作用。无论寒热,只要表解了,邪去了,感冒就好了。用不着分寒热。

操作可参考推上三关,掐揉二扇门,头面四大手法,点揉风池风府等。

2.咳嗽:

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咳嗽肯定是肺系出了问题。

咳嗽表现形式上是肺气上逆,不信你咳一咳。

咳嗽时气体喷涌而出,呼吸道极度兴奋。膈肌、腹肌、呼吸肌,以及胸、腹、盆腔压力均同时增强。

咳嗽是人类特有的保护性反应。

咳嗽必然有痰。

咳嗽的基本病机应该是各种原因导致肺失清肃。

治则为清肃肺金。

操作:清肺平肝,肺腧,降肺,抱肚法、特殊化痰手法,催咳催吐,镇静安神等。

3.哮证:

古人谓“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内有闭拒之气”。

但这是产生哮喘的基本条件,是病理基础。

但能不能发生哮证的关键并不是非时之感(单纯外感只会感冒、咳嗽)、胶固之痰(单纯的痰只会咳嗽、咯痰、胸痛)和闭拒之气(单一的气机阻塞表现为胸闷、胸痛、呕吐等)而是清代李用粹的最后一句话--“三者相合,阻塞气道”。即只有当外感、痰浊和气闭三者同时存在时才会发生哮喘。

故哮喘的基本病机是痰、气、外邪三者相合。也就是说三者相合了,痰随气乱,痰随气升。气因痰闭,闭则高气压。外邪即可引动内饮,又能阻滞气机。最终导致哮喘发作。

治疗关键应该分解痰、气与外邪。三者不相合,则外邪引起感冒,发烧,鼻塞。痰饮引起咳嗽、流涕、胸痛、喘症。气闭引起胸闷、胸痛、心悸。只有三者相合才引起哮喘。

应该用抱肚法、开璇玑、催吐法、拿列缺,掐左右端正、按缺盆等法

哮喘的预防也在于增强体质、实肺卫、化痰涎和顺气理气。

4.喘证:

总为肺气膹郁。

膹者喷也,言其气逆于上。膹者膨也,言胸部膨胀。郁者闭也。死水则浊,气闭则失其出入。故喘以深呼出(实),或深吸入为快。

实则气喷涌上逆,虚气无根而浮越。总为气逆于上。

治则为降肺气;虚证为肾不纳气,治疗应温肾助阳纳气。

5.发热:

阳盛则热。

发热属阳,体温高属阳。阴阳者水火之征兆也。发热当属全身阳热充斥,或局部阳热闭郁的发散趋势(气虚或阳虚发热)

发热有三大特征:

1.阳盛。

2发散郁闭(《内经》“火郁发之”“体若燔碳,汗出而散”。

3.灼伤津液。

发热属火重。如何灭火?灭火者水也。只有水足了,火才能灭。比如火灾,消防员只有用水灭之。

补水非小儿推拿之所长。故廖老才反复强调西瓜、椰子和梨。作为消防员的小儿推拿,这时应该考虑运用清法,代表穴位为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明月,天柱骨和六腑。

另外,《内经》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有“火郁发之”之说。故发汗类手法是必须的。正发烧,又发汗,如果不补足水就危险了。为此,廖老又将西瓜、椰子和梨说了一遍。

6.滞颐(流口水):

此病传统认为脾胃虚寒与积热。但是大多数小孩,除了流口水并没有其他脾胃方面不适,故传统病机不恰当。

流口水一定是唾液腺和管束嘴角的肌肉出了问题。中医认为管理涎液是廉泉。我们只要将这二者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行。目前治疗几例疗效都不好。

建议基本病机为廉泉失约。治法为约束廉泉。手法以局部处理为主。可以选颊车,廉泉,风池风府等穴位

7.荨麻疹-瘾疹

此病特点为突然发生,此起彼伏,风团块,红赤,瘙痒等特点,符合“风”、“热”特征。西医属过敏无疑。中医应该是:风热浸淫,郁于肌肤。

治则为疏风清热,发散透邪。

推拿手法为推上三关,清天河水,拿血海,擦膈腧,双清肠等。

8湿疹:

湿疹在婴儿很常见。

顾名思义,“湿疹”以水湿为特征。

婴儿出生后,其生活方式与在母体内完全不同(可将呼吸、进食、五官、皮肤、生活环境等一一展开)。

不同的刺激对于小儿来说就叫“新异”

人体对新异刺激必然存在一定反应。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特征。

反应过度,而以皮肤形式表现出来就是湿疹、风瘾疹。以肺系表现出来可以是咳嗽、哮喘。以脾胃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腹泻、呕吐。以肾系表现出来就是尿蛋白、尿血等。上述症状虽然不一,但本质却是相通的。都应该增强机体对新异因子的适应能力。小孩子还小,通过脱敏疗法(即逐步添加引起孩子过敏的物质。如牛奶过敏,我们从1毫升加起。对某种奶粉过敏,我们从一丁点加起。对鸡蛋过敏,我们从蛋白-蛋黄加起,从1/20或30加起。最终,经过1-3个月逐步增量)都是可能使之最终适应的。

新异因子--头回后,二回还生,三回还生吗?,四回熟了了吧,五回呢,一个月呢,半年呢?不熟才怪,肯定能成为好朋友的。这应该是所有过敏类疾病治疗的基本方法,而且是科学的。

湿疹当然以水湿为特征。责之于脾、肺。湿疹色黄与胎毒有关。无水湿为干性,与血虚生风有关。

基本病机可归纳为:水湿(胎毒)壅盛,郁于肌表。

治则化湿利水,清解胎毒。

推拿以清补脾,清补肺,推箕门,推三一,推下七节骨等为主。

9.便秘:

大便总是糟粕,糟粕应当排出。

现在应当排出的糟粕没有排出,阻滞于体内,腑气当然就不通了。

故便秘的基本病机肯定为糟粕内停,腑气不通。

实证好理解。虚证当以便秘为主诉时,急则治标,也是必须要通腑气的。

故治疗便秘以通降腑气为务。

可运用龟尾七节,摩腹揉脐和清大肠。同时加强腹部操作,增强腹腔内压,方有利于大便排出。

10.腹泻:

《内经》“大肠小肠为泻为痢”明确了腹泻脏腑部位。

中医生理认为小肠主分清别浊,大肠主传导。大小肠是形成大便的关键部位。

中医有“利小水以实大便”之经验之谈。说明了大小便的关系。而这一关系正是小肠的功能。

西医认为腹泻为人体保护性反应,有利于肠道不洁之物、感染物和过敏物质等的排除。西医也认为大便的主要形成部位在小肠和大肠。

考明清时期小儿推拿著作,治疗腹泻均以大肠而非脾经为主要穴位。

综上所述,腹泻的基本病机是小肠不能分清别浊,大肠传导失调。

临床治疗分实证和非实证。实证为感染性腹泻,积滞性腹泻和过敏性腹泻。这三种情况不能止,还要通因通用。等到邪去,肠清,才宜止泻。除这三种外,其它腹泻以非实证称呼(比用虚证科学些)都宜收涩止泻。

手法为明清时期谚语“龟尾七节摩腹揉脐”俗称止泻四法。配合大肠穴。

腹泻和便秘都是大小肠的问题。穴位差不多,只是手法要素不同,要掌握好方向。

11.厌食:

临床没有纯粹的脾虚和积滞。二者互为因果,必相互兼挟。

厌食的基本病机为脾虚失运和中焦壅塞混杂。

突出胃肠有无空间去摄纳食物是关键。空间相对不足多因壅滞,可能是食滞,可能是宿便,可能是气体,还可能是水饮。空间狭小,缺少流动交流则与脾之运化有关。

运用益气健脾和化积导滞组方。二法可以结合化裁。化裁的关键是判断虚和实的比例,然后确定二法穴位的多少和时间的分配。

12夜啼:

传统分为心火,惊恐、脾寒和食积四型。

心火与惊恐病位在心肝。

考脾寒,所有古代医家都认为脾寒引起腹痛或心烦才夜啼。认真推敲发现腹痛或心烦所致夜啼恰恰是中医诊断夜啼要排出的病症。即因为心烦和腹痛所致夜啼关键在治疗腹痛而不在止啼(编撰者可以详细收集古代文献,以印证之)。

最欺骗人的是食积所致夜啼。大家都异口同声“胃不和则卧不安”。其实,吃饱了,才睡得安稳,“手中有了粮,心里才不慌”(毛泽东语)。饥肠辘辘才会“胃为上气,为呕为恐”。恐了,就不安了,就夜啼了。结合传统中医形成的年代,缺吃少穿,饥荒遍地,民不聊生,更可以肯定“胃不和则卧不安”指的是胃中空虚之“不和”非饱食也。

病机为阴阳错位,昼夜颠倒。治疗应调节阴阳,宁心安神。

成人有失眠,小儿为夜啼。

所以小儿夜啼其实是小儿睡眠不佳的典型表现!

睡眠不佳,肯定是心和肝出了问题。

因为生理上心藏神,肝藏血。而神的物质基础就是血。中医的气血和神是融为一体的。《内经》说“人卧则血归于肝”,血归于肝的时候,神也就舍于心了。这时候,人体外周没有气血,也没有神。神其实是各种生命活动。外周没有了神和气血,人就同死了一样,这时候当然就睡着了,就需要盖被盖,呼吸和脉博就都慢了。而当人睁开眼睛的时候,肝中的血开始受心主血脉的功能的作用而输注于全身,神这个东西也就开始随血而分布于全身。全身就暖和了,心律和呼吸加快了。此时“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指受血而能摄,掌受血而能握”人也就能做工和思考了。

到了夜晚,人闭眼睛的时候,血又重新回到肝脏贮藏,神又舍于心。

如果夜晚有部分神没有回到心,就叫神不守舍。这些神如果只有少部份在大脑中,就是做梦,就会说梦话(言为心声)。如果很多神在大脑中,就会完全没有睡意而失眠。如果这些神还在肢体之中,就会躁动,就会夜游,就会突然坐起,或抽掣,如果这些神还在牙床颊车之中,就会磨牙。所有这些都是神不守舍的表现。

因此,要促进小儿睡眠,最根本的在于宁心平肝和安神。

可以应用黄蜂出洞法,调五脏,掐揉五指节,掐精威,双点门,振膻中,搓摩胁肋等。

很多人根据中医“胃不和则卧不安”将小儿睡眠不好归于胃肠有积滞。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积滞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睡眠改变。而是因为有积滞之后,肚子胀,或肚子痛,或肚子寒冷或灼热,使心神不宁才间接出现了睡眠不佳。《诸病源候论·夜啼候》说得好!“小儿夜啼者,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可见,藏冷之脾寒引起夜啼其实是因为冷气与心神相并,引起了烦与痛才出现夜啼的。而烦与痛实为心神之感觉啊!

所以,治疗夜啼的首要任务还是宁心平肝和安神。如果因为积滞引起的话,可以在操作上述穴位的同时加入掐四横纹和板门,以及抱肚法、揉腹法,捏脊法等。中医心肝常有余,心肝常常同治,没有必要再去分是肝还是心。

如何鉴别是心源性、肝源性还是胃肠积滞所致之夜啼呢?

笔者长期观察发现:

心肝所致者多哭闹,多尖叫,多坐起,多有无意识的手脚动作。或者说简直就睡不着。而胃肠所致者,多能睡着。多在睡着的情况下频繁翻身,频繁动作。

如果明白了这些理论,当小儿夜啼的时候就用不着辨那么多证,只要心静肝宁就行了。

13惊风:

惊风的基本病机是惊、风、痰、热。四个字均为症状,但也是病因,即惊风的临床表现就是因为这四个字所蕴含的意义所引起的。当然就是病机了。

惊为惊恐状,卒受惊恐也能惊风。

风言其发病突然,言其风邪中人。

热为主要伴随症状--高热,高热却引发惊风,热极生风也。

痰为惊风时口吐痰涎,喉中痰鸣。痰是病理产物,能随气机升降而上蒙清窍,使神明失去运转,又能蒙敝和扰乱心神。

抽搐有力是急惊,抽搐无力为慢惊。不论急惊还是慢惊,只要惊风抽搐发作就责之心肝,就要急则治标,掐惊镇惊。

可运用掐人中,掐精威,掐老龙,掐左右端正等。缓解后,急惊引发者宜清心,清肝,推六腑和化痰。慢惊宜补脾,补心,豁痰开窍,缓则治本。

14急慢性结膜炎:

定位在眼球结膜。

重点研究眼睛结构与结膜炎

研究小儿适应能力与结膜炎

研究人体免疫与病菌的共生态。

病机为各种原因(外感、外伤、用眼不当等)所致眼络发炎。治疗为眼局部操作,消炎明目。

15磨牙:

与虫子无关。属返祖(大脑发育不全,不能控制牙齿)现象,属颊车异动,即控制牙床的肌筋失去控制和约束。无论何种状态治疗都应健脑益智与刹(颊)车。

不少妈妈发现小宝宝经常睡眠中磨牙齿。

关于磨牙目前有许多新的研究进展。

1.人是动物进化而来。于是人类有时会保留进化过程中的一些特征。动物,特别是草食动物,夜晚大都是要将草吐出在口中然后咀嚼。所以,进化论认为,夜晚磨牙是人类的反祖现象。

2.夜晚不应该磨牙。磨牙只应在吃饭的时候发生。而现在夜晚不该发生的事却发生了。说明高级中枢神经的控制力量弱了。小孩子本身的大脑就发育不全,处于快速发育过程中。他控制不了自己的牙床,所以就磨牙了。磨牙对于儿童和老人都是常见。儿童是大脑发育不全,老人是大脑衰退了。反正是大脑失控了,一个道理。

3.磨牙是牙床在运动。运动有位移。位移靠车来完成。古人真还认为牙床是车子。并将其命名为“颊车”。晚上车子该进车库休息了。现在却运动不止。这时候要做的事是刹车,再刹车。由于颊车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所以,中医认为大多是阳明经有热,有冲动,才会刹不了车的。

4.人卧血归于肝,神藏于心。肢体外面没有了血和神,人就熟睡了。就没有了梦,没有了动,没有了声音,没有了咀嚼。现在磨牙了。说明有一部份气血和神气在颊车之中。显然是肝和心没有管好气血和神。特别是中医认为肝主动。所以磨牙主要责之于肝。

5.有人说磨牙是虫子。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找到14个夜晚磨牙,并且大便化验都有虫卵的小孩子。给他们都吃两片驱虫药。然后化验大便,都没有虫卵了。再观察,结果,他们都依然磨牙。可见,磨牙与虫子本身没有关系。但有研究认为,虫子的分泌物和毒素,或肠道中的糟粕被重新吸收入血后,可能对中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于是导致了高级中枢神经的控制力量减弱而不自主的磨牙。所以,磨牙多见于大便秘结,或肠道功能紊乱的小孩子。

根据以上思路,磨牙的治疗。一是健脑益智法,促进大脑发育,增强大脑对颊车的控制能力。一是平肝潜阳法,祛风,镇静,改善睡眠。三是腹部操作,清泻阳明,促进大便和糟粕的排出。减少毒素对中枢的刺激。(以上三法的具体操作请参看本人的相关博文)。值得提出的是,不论何种治疗,都要充分重视局部操作。如颊车、下关、迎香、人中、风府和囟门等穴位一般都离不了。

小儿推拿治疗磨牙有神奇的效果。

16鹅口疮、口疮:

传统认为二者皆是心脾积热或阴虚内热。其实,胃气升腾为舌苔,为口气,为吞咽之津。鹅口疮在口腔有白色黏膜,这个白色黏膜应该为胃中浊气蒸腾。故鹅口疮的病机为心脾积热,胃浊上泛。治疗应清胃化浊,推拿手法有清胃、板门、内八卦。口疮应该是心脾积热,亦清泻心脾。

口腔疾病包括鹅口疮(口腔内覆盖如雪白的鹅毛般的片状斑块)、口腔溃疡(口舌上的溃烂,形成圆形的创面)、口疮(口角及口舌上的疱疹)、口臭、牙龈肿痛等。

目前的教科书都详细区分这些疾病,分别辨证治之。

但治疗的方法却大同小异。

个人认为,口腔疾病有共性。把握住了共性,就能更好的处理和治疗它们。

认识和治疗口腔疾病不能脱离口腔的环境。

口腔内的温度是摄氏37度左右。

口腔内有充足的水分和液体。湿度可宜。

口腔内有食物残渣,有各种维生素,有充足的营养。

口腔内有牙缝、有隐窝、有大大小小黑暗的凹槽。

口腔内还富含有氧气。

所有这一切都是诞生并存活生命的条件啊!!

因此,口腔中的微生物是很多的。据现代观察和检测,正常人口腔中的微生物的种类达到了上千种。其中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约300多种,致病菌更多,约600多种。

600多种致病菌!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我们的口腔天天处在疾病与危险之中。

但是,我们没有病。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口腔看起来是光洁健康的。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两大机制。

一、人体自然的免疫能力与防御机制。

1.口腔中有各种腺体,能分泌多种免疫因子,它们能有效的杀毒灭菌。

2.腺体与唾液的不断分泌,清洗着口腔各处,使病菌无法长期生根(流水不腐啊!)

3.小儿的流涎、吐痰、流鼻涕等生理现象,将口腔中存在的微生物排出体外。小儿吞咽动作与生俱来,将其吞入胃中,同样被排出。

4.口腔内的各种运动,如舌、咽、牙齿等的运动,机械性破坏微生物生存的状态。

二、群落间的相互制约。

上千种病菌各有各的特性,各有各的领地,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和防御手段。你防备我,我限制你。结果大家在矛盾中共存!都不能一方独大。

因此,口腔疾病,一定是上述两大机制出了问题。

一、免疫机制的问题包括

1.先天缺陷。如脑瘫、发育障碍、吞咽无能等。以及爱滋病、肝病等母亲生产过程中对小儿的影响导致小儿免疫缺陷。都将会长期发生口腔疾病。

2.一过性缺陷。人体因感冒、发烧、腹泻、呕吐等损伤免疫机制,一过性免疫功能降低。一遇此种情况就发生口腔疾病。

3.外伤。不要小看了它。尤其是小儿粘膜很嫩,经常因吸吮、咀嚼、食物梗,或食物过冷,过热而损伤。损伤后局部破损,抵抗力低下。

4.过度劳累。小儿因贪玩、过度运动和兴奋致免疫因子耗竭。偶发口腔疾病。

5.心理因素影响。神经与免疫息息相关,构成神经免疫网络。所以,小儿如果生气、忧郁、狂躁等也可损伤免疫功能引发口腔疾病。

二、群落制衡失调。

1.偏食、厌食,导致某种微生物的营养过剩,某种微生物的营养不足。或者食物刺激性太强,杀灭了某种群落。

2.滥用抗生素。将某种微生物灭活。导致另一些微生物失去制约。这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破坏是一回事。

3.严重的感染。其毒素杀灭另一些微生物。

明白了以上机制。在治疗上就应该考虑到:

初期发病时总有诱因(能导致人体致病的病因就是邪气!),总有某种病原微生物堆积。这应该是实证,是热毒,是痰浊之物。因此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但因为部位是口腔,口腔为消化之始端,消化系统属六腑,腑气以通为用,故要考虑化浊和通腑。后期则要考虑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即扶助正气,宜采用温补一类的方法。

为此,我们设立基本方如下:

一、初期:

1.补脾与清脾(顺时针旋推1分钟,逆时针旋推3分钟)。补脾以健运,清脾清腐浊。清肾经,以去胎毒。

2.双清肠(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掐揉小横纹,揉板门,推下七节骨与揉腹。以通腑泻热,引热下行。

3.清天河水。能清热,还能透邪达表。清天柱骨。能清热,还能降浊。

4.推上三关。发表祛邪。

5.抱肚法,从口腔排浊气,减压力。

6.承浆、廉泉和下关。推拿以手操作,具有明显的局部治疗优势。此为局部操作。亦可用棉签沾生理盐水于局部擦洗。

二、后期

1.补脾、补肾以固根本。

2.推上三关与退下六腑(6 :3)攻补兼施。

3.点涌泉。引火归元。

4.捏脊疗法,强脾胃,化积滞。

5.拿肩井,升提气机,发散余邪。

6.局部治疗同初期。

【案例】

妞妞妈妈:七天前孩子受凉之后发热咳嗽,医院直接就用抗生素,三天后热退,咳嗽缓解,但烦躁不安,不愿吃东西,一旦喂东西就啼哭。大便也不好解。今天早晨我给孩子洗脸才发现孩子嘴里长了好多苔癣样的白屑,就像吃完奶留下的奶片一样,一块一块,一条一条紧紧地附着在舌头、上腭、牙银之上。擦不掉,而且一擦,孩子就痛得哭。廖教授,你说孩子不愿意吃东西或啼哭是不是与这层白膜有关啊?嘴里为什么长白膜呀?用推拿的方法能治吗?

【廖教授支招】

“是啊!白膜到底是什么呢?”

在东方的中国,中医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考。

苔癣样的东西是白色的,象洁白的鹅毛一样,又长在口中,就叫鹅口疮吧!

它生长在舌,生长在口腔中。舌是心的苗窍,“脾气通于口”(《内经》),所以是心和脾出了问题。

出了什么问题呢?对了!揩不掉,碰就痛,还出血,孩子烦躁、啼哭、大便难解、口气很重。是热啊!于是就朝心火或脾热方面思考。

这种白膜不是正常小孩应该有的。现在有了。肯定是邪气!邪气的种类很多,但能够生根、经久不愈、发生在口腔,应该属于脾胃的湿毒、痰浊、糟粕之类上犯。

他不患,你不患,就妞妞患。应该是妞妞正气不足。加之患这种病的小儿体质多弱,多早产,更印证了这种观点的正确性。除了气虚外,阴虚也有可能。因为阴虚、口腔失去滋润,局部干裂,才导致了邪气有可乘空间!

于是,中医认为鹅口疮急性期属于心火或脾热(夹湿浊),后期属于气阴两虚。

中医的认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在西方,也碰到了它。

西方人也在问“这是什么啊?”

它就是白膜,就长在那里,它就是它!

弄一块下来研究就行了!于是,西方人取下一块白膜认真看,肉眼没有发现什么,就用显微镜,结果显微镜让白膜显露了原形(镜下图片)。

它们一根根,一簇簇,不断地抖动着。它们要吃、要喝、要排泻,还要繁殖。它们有生命啊!它们是细菌中的一种,最终通过考查,发现它的颜色的白的,它的形状象珠子一串串,从而将它们命名为“白色念珠菌”。

不同的思维导致了不同的治疗方式。

中医重点辨识其为心火,还是脾热夹湿浊,还是气阴两虚。采用泻心火,泻脾浊,或益气养阴的方法对体质和脏腑进行调节。

西医则以开发针对白色念株菌的药物去抑制或杀灭它。

17.呕吐:

呕吐为口中吐出物体。

口腔直接与胃相连。

正常人不呕吐,说明胃气以降为顺。

呕吐了,肯定是胃气上逆!

呕吐也是胃肠道的自洁反应。积食了,醉酒了,中毒了都会表现为呕吐,那是人体自身在排出邪气。

故呕吐的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临床应分清实证还是非实证。实证如感染、中毒、积食,不当止,还应催吐。其它呕吐才宜和胃降逆止吐。

18.腹痛(西医肠系膜淋巴结炎)

不通则痛。

脘腹部疼痛,说明脘腹部气机阻滞。

《内经*举痛论》为心腹疼痛专篇,值得认真阅读。《内经》腹痛机理:

1.受寒,寒则血行迟缓,迟缓则堵塞。这是不通则痛的本意。由此演生成瘀血、痰浊、气滞等导致经络不通而痛。管道内不通则堵塞,管道外不通则壅肿,壅肿则压迫,亦致管道不通。

痛是否为人体自身欲通之征兆?

痛亦为机体自身保护反应,即疼痛也是自身肃洁之特征。

2.外引小络则痛。《举痛论》两处提到外引小络问题。虽然《内经》本意还是寒主收引,但它与堵塞不同,是一类因牵张而引起的疼痛。其机理与不通有本质区别。此类腹痛性质多为绞痛、牵痛,多见于心脏、胆囊、筋膜等疼痛。值得好好捉摸。

3.不荣则痛。我个人不太赞同这一后人总结的观点。不荣了,气血亏虚了,本质上还是脉管、经络萎缩了,其实质还是不通。

治疗应通经络行气血,务使其畅通(不通痛)。应缓急止痛(外引痛)

19疳证:

病机为脾虚积滞,累及五脏。属慢性消耗性病变。

脾虚为本,当有消化道症状。也与厌食、积滞重叠。

累及五脏不如改成影响生长发育。这才是传统疳积之本。

治法宜攻补兼施。

与厌食(中焦壅塞与脾虚失运混杂)治疗基本相同,但要考虑全身情况和其它脏腑病变。

阳阳和彤彤都积食了。积食的发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急性发生,即明显与某餐、某顿伤食有关。另一种没有明显诱因,是逐渐积累发生的。

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积食,都表现为胃肠道内堆积了过量的未被消化的食物或食物残渣。

有了积食,肚子当然就不舒服了。会产生腹胀、腹痛、肠鸣、口臭、夜卧不安等症状。这是阳阳和彤彤共同的表现。

一旦积食形成,胃肠不能很好的排空。脾胃长期处于过度负担之中,久而久之,脾胃的功能就会受损。脾胃就会虚弱。就会出现如彤彤的消瘦、无力、个子矮、水喝得多等情况。形成一种既有积食之实,又有脾胃之虚的状态。这种状态就不单是积食了,病名应该叫“积滞”或“疳积”了

积食了,伤脾胃。脾胃伤,功能差,更容易积食。二者形成恶性循环。这是积滞比单纯积食更难治疗的根本原因。

这个时候还只影响到脾胃,只是消瘦。由于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损伤没有得到及时调理,最终就会影响小孩子的生长与发育,会影响到其它脏腑。如影响到肝会急躁易怒、视物不清,影响到心会睡眠不佳,影响到肺会声音嘶哑和咳嗽,影响到肾会出现头发稀疏和身材矮小等。

中医称这种病叫“疳积”。“疳”指消瘦之干,干瘪之干;指口干之干,干渴也。疳和干谐音啊!“积”就是积食,泛指食物、气体、大便等的堆积不行。

引起疳积的具体原因有某餐吃得太多,吃得太好,化不了。有先天脾胃弱,有运动较少,有长期大便不通,还有长期运用抗生素所致的菌群失调,胀道内产气太多等。

既然积滞是过多的食物或残渣,或过多的气体、大便等停留在胃肠道。同时又存在脾胃的虚弱,甚至因脾胃的虚弱而影响到孩子的生长与发育。所以,治疗的重点既要化积导滞,疏通气机,又要补益脾胃,促进气血的化生。

20.扁桃体炎:

五官科病症建议突出五官局部特征。

本病病机为乳蛾肿胀(扁桃局部炎症)。多与热毒、痰浊、外感有关。热毒无形,痰瘀结之,外感引动,痰热或瘀热互结。

治疗为局部消炎利咽为主。急性发作多伴有发烧,或感冒症状,应参考发热、感冒。手法上除了扁桃局部操作外,还要配合退烧手法。慢性为正虚邪恋,局部操作为主,加强化痰、活血化瘀,顺气手法和增强体质。

【概述】“大扁桃”是民间习俗用语,指一侧或两扁桃体体积明显肿大,同时伴有咽部不适、疼痛、清嗓子等症状。

扁桃体在中医称为“喉核”,是因为其位于咽喉,形如桃核。当其明显肿胀之时,又形似乳头,状如蚕蛾,故而将其称为“乳蛾”。即正常喉核的肿大称为“乳蛾”(如图所示)。

临床上,许多家长常常因为孩子大扁桃而就诊;医生望诊时也的确可见其扁桃增大。但一般而言,这其实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凡小儿只有扁桃增大,而无充血(红赤)、脓点,及缺乏相应的临床症状均不作病态论。

但急、慢性扁桃体炎却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它不仅可造成局部疼痛、化脓、影响发音及吞咽,还可致高热、寒战、头痛等,它也是诸如中耳炎、鼻窦炎、风湿热、肾炎、风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重要的诱因。因此,重视大扁桃,积极防治扁桃体炎对于小儿的生长与发育,对于治未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常伴有发热,传统中医多以发热和感冒论之,可参考相关章节。本节主要针对慢性扁桃体炎和正常情况下的扁桃调护。

【生理特点】

扁桃体的形态为扁卵圆形。是位于喉腔内,咽前柱(舌腭弓)和咽后柱(咽腭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的免疫器官。左右各一。小儿的扁桃体自出生开始发育,4-8岁达到发育高峰,12岁左右停止发育,以后随增龄而逐渐萎缩退化。这是小儿可见大扁桃,成人却难以见到的原因。

扁桃体是呼吸道重要的防卫机关,可以阻挡并过滤病菌;它又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广泛参与多种免疫过程。

人的口腔内温度适宜,温差小、水份足、营养丰富,又有许多死角,适宜于微生物生长与活动。但口腔内却因为有唾液,有舌头运动,有吞咽,有各种腺体分泌抗病物质(激素与抗体等),以及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等而不利于某类微生物过于强大。人的口腔就处于这样一种与微生物之间十分复杂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并且,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能在人的口腔中寄宿并繁殖的微生物大多对人体有益。这是平时不容易患病的原因。

中医认为,人体不病是因为天人合一。而咽喉外候天地之气,内与肺胃相通,是天人阴阳之气相交之处,喉核为咽喉之重要门户。肺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人身之蕃蓠。若肺卫得固,邪气难入,咽喉清爽,气道通畅,则喉核无病。

【病因病机】

肺卫不固,正虚邪恋为慢性扁桃炎的主要病机

一、肺卫不固:可因素体不足,如早产、低体重儿;后天营养不足,气血来源匮乏;脾胃运化失调,呕吐腹泻,土不生金;反复感冒,蕃蓠破碎;以及其它疾病致正气不足等所致。

二、邪气留恋:可因急性乳蛾治不彻底,转而留恋;因风邪入侵,因空气污染,因环境变迁受邪;因痰浊停蓄,因气滞血瘀等而使邪气长期驻足。

链接—扁桃体的作用:

扁桃体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儿童时期,它十分活跃。它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它既具有体液免疫,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细胞免疫的作用。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IgA免疫力很强,可抑制细菌对呼吸道黏膜的粘附,并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扩散,对病毒也有中和与抑制作用。IgA还可通过补体活化,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具有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这些功能在2-5岁时最为活跃。

正常咽喉和扁桃体隐窝内存在大约600余种细菌,除有益菌落外, 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等也寄生于此。但由于扁桃体表面上皮完整,粘液不断分泌,细菌大多随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粘液以痰之形式排出,从而维持机体健康。当机体因疲劳、受凉、食物擦伤、局部刺激(烟、尘、辛辣)等降低其抵抗力时,因上皮防御机能减弱,腺体分泌量少,细菌病毒就会大量繁殖,扁桃体因此而遭受感染发炎。发炎的扁桃体充血、肿胀、化脓。由于扁桃体上的小脓栓,其色乳黄或淡白,其形恰似蚕蛾。如其经常反复发炎则演变形成慢性扁桃体炎。反复炎症使扁桃体增生肥大,两侧扁桃体肿大,不同程度堵住咽部,影响呼吸、吞咽、发音,又因异物感而使小儿咯吐、清嗓不断。

21近视/斜视/弱视:

近视为目力不及。《内经》有勇敢者视远,怯弱者近视之说。

斜视为眼肌失衡,视轴偏移。

弱视为目力虚弱。

均应突出以眼睛局部操作为主。近视重在保健,考虑局部活血。斜视考虑纠偏,考虑如何刺激与影响眼部肌肉平衡。弱视应加强健脑益智(弱视研究者获诺贝尔医学奖就在于提示了大脑与视力的关系。并将其定义为脑病。)

22.胎黄:

胎黄在初生儿即发,那个时候进食很少。现在生产条件又好,因此无论外感和内伤,都不容易与湿热或寒湿沾上边。

唯一正确的解释真是胎毒。

个人认为与脾失健运没有多少关系。从茵枝黄口服液来看也主要是肝而非脾的问题。

病机为胎毒内蕴,胆汁浸淫肌肤。治则为清热解毒,利胆退黄。

23.癫痫:

现在癫痫发作时找中医和推拿的已经很少了。缓解其发作也主要靠西药。

但探讨癫痫真有意思。

癫痫发作时如死人一般。死了,神明不存在。所以,发作时的基本病机为痰气交阻(气乱于先,逆气动痰,痰气交阻,升降紊乱),神志蒙蔽,神机不运(这是王清任的观点)。

治疗的原理是将痰和气分离开来。分则醒,交阻则迷。宜开窍醒神,豁痰顺气。发作时掐人中、四关、十宣。平常镇静安神。

平常调理则应注重顺气、化痰,疏肝解郁。

24抽动秽语综合症:

临床特点为局部抽搐。

病机为大脑约束力弱,局部自控能力差。(此语言还要推敲)

大脑是司令部,具备强有力的治理统摄能力。统帅强盛,下级服帖,各级安稳,自无抽动。现在局部不由自主抽动,显系失控。

中医认为风性动,肝主动。心藏神,神识清明自无抽动。故病位在心肝。实则在大脑。

治则

健脑益智治其本

平肝息风,宁心安神治其标。

局部操作突出特色。即什么部位抽动以什么部位为操作重点。且多用镇静类手法。如按、振、揉等。

25耳鸣、耳聋:

病根不在耳,而在脑。看如何归纳其基本病机。

声音感传障碍?个人觉得还可以。

实证为邪闭耳窍?还是“邪闭脑耳”。虚证为精血不足,耳窍失聪。

实证宜祛风散邪,醒脑开窍。虚证宜补益精血,通窍复聪。

总宜配合耳局部操作。

26多动症:

抽动症为局部动。多动症为整体动。

抽动为局部失去控制,多动为整体失去控制。二者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

以动为特征。要考虑动属风,属肝,属心神不能自持。故病机为心肝偏旺,神魂失守。

治疗宜抑制心肝,镇静安神。手法以头部三振按为主。

多动和抽动病机1、2版教材已经有详细论述。展开就行了。探索性疾病写法。

27肥胖:

不承认肥胖是脂肪太多,或脂肪异常堆积是不科学的。仝小林先生能选为院士,就在于认为肥胖是脂浊。一个“浊”字将脂肪变性与代谢紊乱刻画得惟妙惟肖。

《内经》认为肥胖是脂肪过多。将人按体型分为三大类,肉人,脂人和膏人。后两者都是肥胖的表现形式。《内经》还认为肥胖之肥是吃出来的。有很多过食膏梁肥甘致肥胖的论述。

朱丹溪错误地认为肥胖之脂肪是痰湿。

李东垣《脾胃论》里的一段话很耐人寻味。

“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

能吃,又胖,肯定是脾胃功能超级亢奋。胃主受纳,胃旺能吃,脾主运化,脾旺能化生气血,气血用不完,就以脂肪形式保存。脾胃都虚,当然不能吃而且消瘦。还有一种情况是脾胃虚,不能食,却又肥胖,但伴有四肢不举,即倦怠懒动到了极点。这是肥胖吗?我的天啦!这让我想起了万恶的旧社会,想起了61年62年。这哪里是肥胖,这是低蛋白水肿!是中医称之为黄胖的极度虚弱的虚劳。这个时候,治疗的重点哪里是减肥啊。肯定是补虚,是当归生姜羊肉汤和十全大补汤的适应症,而在61年62年甚至米糠都能治这种肥胖啊!

根据李东恒的认识,也根据以上论述,可见将肥胖归纳为痰湿和气虚肯定是错误的,是不符合现实客观实际的。

况且,你运用以二陈汤为主的健脾燥湿方去治吧?连续服半个月看看,健脾了,燥湿了,患者胃口会更好,我试了多例,结果没有一个体重减下来,反而越补脾胃之气,越燥湿,会越肥!

治疗肥胖应该全身调理与局部消脂相结合。全身调理重在阴阳气血,需要清脾经,需要清泻中焦。局部消脂为推拿之所长。多用摩擦、振动、捏挤一类手法,以局部潮热红赤为度。

28.语言障碍:

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就是发现语言障碍很少是构音器官的问题,而是大脑发育不全。

言为心声,言语在脑。

因此,语言障碍病机为痰、瘀、热毒等壅塞脑髓或脑髓不足。

实证宜豁痰开窍,化瘀通络。虚证宜益髓填精,开心窍。

临床治疗以健脑益智和语言训练为主。

29.五迟五软:

病机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治疗为脾肾双补,促进发育。

五迟五软但见一、二症便是,并非全部显示于同一孩子。

五迟五软有口迟,当为吞咽困难,也表现为食少,难以下咽。易于与疳积混淆。疳积多为后天所致,且先有脾胃损伤,后漫延到全身,影响发育。而五迟五软多为先天所致。常与生俱来。这是二者之间的区别。因此,疳积应该择重后天,五迟五软应该择重先天。但因为先天俱来,先天已经无法弥补,故治疗上以补益脾胃为主,叫后天养先天。

但个人认为,五迟五软先天与生俱来,故应该强调各种训练和学习,让患儿学会各种技能和生存之术。而疳积重在调理脾胃,增进饮食。

30.脑瘫

五迟五软、失语失聪的西医病名。

西医病机为大脑发育障碍。脑瘫脑瘫,本在脑,标在瘫。

以健脑益智法治其本,以康复疗法治其肢体。综合运用疗效杠杠的。

31.水肿:

水为阴,水肿为阴盛。

正常水液经肺脾肾治理与调节,循三焦水道,揆度以为常而不肿。

水肿的实质是过多水液充斥于皮里膜外。

其基本病机为“水溢肌肤”。

水肿的发生有源泉肺的问题,中土脾的问题和下游闸门肾的问题。但关键在肾。

水肿的治疗《内经》谓“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尿为水肿的基本治则

32.鼻炎

肺开窍于鼻。

“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鼻是天人合一的通路之一。

鼻的解剖,小孩的鼻的特征。鼻粘膜的功能与特征。

炎症一般的规律。

在娘胎里,有鼻并不呼吸。出生后开始呼吸,接触各种气味。现实环境不乐观。故邪气易侵。

基本病机为邪气侵袭,鼻窍不利。治疗以局部操作为主。

鼻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鼻炎的治疗小儿推拿是强项。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过去我们以中药为主。主要运用川芎茶调散、苍耳辛荑散,也用过猪胆汁浸泡藿香粉塞鼻和偏方鹅不食草等。但说真的,效果并不好。

鼻子的问题表现形式是鼻子局部的问题。各种药物口服后,通过脾胃的吸收,有效成份要达到鼻子可能都少得可怜了。

鼻炎鼻炎是鼻粘膜发炎。炎症都有充血、肿胀、变性和坏死(修复期)的过程。

传统中医重视病因。分寒热虚实。但如果从炎症来看,则不用分那么复杂(分复杂了,不但妈妈们弄不清楚,医生们也常常似是而非)。

鼻炎的第一期是充血、肿胀期。这时候只要消除了肿胀,症状就缓解了,炎症的过程就阻断了。后期是修复期,需要更多的血液和营养。不论初期和后期,小儿推拿因为用手操作,因为可以在鼻子局部操作,因为可以将局部操作得潮红和发热。鼻子局部潮红和发热了只说明了一点,就是局部血液循环加强了。血液循环加强的最终结果肯定是充血和肿胀减轻,炎性产物被带走,自我修复更快更好的进行。于是,鼻炎可以很快得到控制,可以很快痊愈。

鼻子局部的操作手法主要有:头面四大手法(时间要长些。开天门1分钟,推坎宫1分钟,3揉1按太阳穴2分钟,3揉1掐耳背高骨50次),双点门(囟门和风府),点迎香与鼻通(注意方向斜向上方),振揉攒竹,扳鼻梁,振筛窦,叩额窦,擦鼻旁令热。这是所有鼻炎都要操作的。整个时间大约为10分钟。记住:还要局部潮红和发热喔!

加减:

1.过敏性鼻炎

症状特征:温差大时(常常在早晨)一过性短暂的流涕、喷嚏、咳嗽、头错,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但经常发 作,甚至天天早晨如此。

治法:汗法以增强鼻粘膜的适应能力。

处方:推上三关、拿风池、拿肩井、拿列缺、清肺平肝。

2.肥大性鼻炎

症状特征:鼻塞更加严重,鼻部通气困难,常常张口呼吸,因张口呼吸而刺激咽喉出现咳嗽。鼻部胀痛。特征是症状长期存在。检查发现鼻甲肥大,充血肿胀非常明显,也包括鼻中膈偏歪。

治法:清热消炎与化痰法消除肥大肿胀。

处方:清法有清天河水、清天柱骨、揉板门或鱼际穴、点云门或中府。化痰法有运内八卦、捋中指并掐左右端正、抱肚法、点缺盆。

3.萎缩性鼻炎

症状特征:鼻寒、鼻干燥、鼻痒、嗅觉减退、头昏、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治法:补(阴)法恢复粘膜功能,活血法缓解干痒症状。

处方:补法有清天河水配二人上马,补肾经,补脾经。活血法为纵擦脊柱和横擦头颈之交的风池与风府令热。

4.鼻窦炎

症状特征:长期鼻流浊涕(黄色、粘稠、腥臭)、头昏脑胀、头痛、学习成绩不好。

治法:清热排脓

处方:清肝经,清胆经,搓摩胁肋、点太冲。抱肚法,振脑门。

5.鼻窦炎后期

症状治法与萎缩性鼻炎相同。

疗程一般在1-2周。

这种诊疗方法和技术的最大优势是与现代五官科的检查紧密联系。没有学过中医,不会辨证也可以根据医院的检查和诊断马上就进行推拿。而且,既然是这种鼻炎,就有这种鼻炎的特征。将疾病的特征把握住了,比个人的辨证更有意义(辨证本身是主观的,是说不清楚的东西!)。

各位妈妈和同仁可以按此思路和方法进行治疗。一定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33.汗证:

阳加于阴为汗。阳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阴是津液。

太阳照射到水中,水气蒸腾。阳气、热邪蒸迫体内津液则表现出汗多。

汗从皮肤而出,故腠理的密闭,卫气的固摄对汗的调节亦为重要。

汗也是人体调节体温,排泻废物的重要功能。可从天人合一角度展开论述。

汗症临床分虚实。实为内热重,虚为卫表不固。不建议分自汗和盗汗。

盗汗总还有汗出,说明津液仍存。在儿童无忧。

临床实热居多。属阳热过盛,治则为清热潜阳。少数为卫表不固,治则为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34.遗尿:

此病在身体发育和智力方面可无任何症状。显然与肾虚和脾虚关系不密切。此病白天不遗,晚上遗。明显的天人阴阳关系失调。

传统中医几千年来按肾虚治遗尿是失败的。今天遗尿减少,是因为“尿不湿”

在2版教材中我将遗尿归纳为“脑-脊-膀胱轴”功能失调。治疗以健脑益智+脊柱刺激+小腹和腰骶操作为主。

关于遗尿是否需要补肾的讨论

肾虚就要补肾--这是定论。

遗尿如果属于肾虚就该补肾。

第一阶段 古人从遗出的尿属于水,而治水者为肾(肾主水)出发,认为遗尿当为肾虚,于是以补肾法治疗。

古人又从白天不遗晚上遗,晚上属于阴,阴寒内盛之时遗尿,当然是肾气或肾阳不足,于是以温补肾阳立论,用金匮肾气丸或缩泉丸治疗。

第二阶段 发现单纯用补肾法治疗效果有时并不好,于是增添了补脾法和清热利湿法。补脾法是根据五行规律提出来的。因为制水者土也。湿热则主要根据部份小儿尿色黄确定的。

第三阶段 发现大脑(心神)对小便的控制作用,采用醒脑开窍法治疗遗尿。方中出现了麻黄、菖蒲、白芷等。

第四阶段 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看待只是晚上遗尿,白天正常;是从客观的角度检查小儿,发现除了夜晚遗尿外,其它可以并无症状,可以学习很优秀,智力很发达,素质也好,一点不像肾虚的样子,开始从天人阴阳同步关系失调的角度认识小儿遗尿。白天用助阳的兴奋剂,如参附汤,晚上用益阴收敛的抑制剂,如五味子散。

35.尿频:

此病分虚实,实证病机为湿热下注,治则为清利湿热;虚证病机为膀胱虚寒失约,治则温固下焦,摄泉止淋。

尿频与遗尿都是膀胱不约,水泉不固。但遗尿特发于夜间,故与天人阴阳失调有关。尿频显系尿路问题。

36.性早熟

受林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林主任邀请,将参加国家卫计委“中医儿童性早熟标准及防治方案制定”课题的专家咨询会。我查阅了大量文献,并组织学生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给林主任的信和自己的观点附于后。

林主任好!

昨天我们进行了非常认真激烈的讨论。主要观点怕学生汇报不清楚,特别写给你。这次你担任标准制定的负责人,责任重大。目前中医学术界很无术。很多疾病的分型都很随意,很主观。没有前期的调查和比较。你可以看看最近获得中科院院士称号的仝小林的资料。他的最大贡献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与实际上的重大突破。传统认为糖尿病是消渴,是阴虚内热,一味地运用补阴药如玉竹、玄参、生地、黄精、山药等。结果是越补糖越高。他认为糖尿病是血浊和血毒,并运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取得突破。肥胖,今天所有资料都认为是痰湿和气虚。但他认为是膏浊,开创了清热泻浊的治法,才有可能将肥胖减下去(化痰和补虚只能越治越胖!)。仝小林成功了,大家推崇他。但他潜心研究与提出新的见解的时候同样非常困难。希望林主任能坚持真理,另辟徯径,走出新路子来。

性早熟与性成熟。现在性成熟的标准是否符合中国当前儿童的发育规律。理论上只要确定了性成熟。那么较之提前的性特征与性功能都应视作性早熟。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同。是否可以建立城市、乡村及边远山区三大标准。

根据《内经》,建议中医的标准还是以女子7岁,男子8岁为佳。相信过不了10-20年,现行的女8男9的标准也会改变。制定标准要有前瞻性。

病因方面。在中医建议将女性保胎、男性壮阳和人工授精与试管婴儿作为重点。因为上述三方面中医都以补肾为主,都运用血肉有情之品,很有可能导致儿童的性早熟。

病理方面。真性、假性和单纯性似乎与“下丘脑-垂体-性器官”相对应。真性在中医应该是肾中精气偏旺导致整个轴的活跃与功能旺盛。假性主要与垂体相关,应该是内热或阳亢所致。单纯性是局部的热毒。总之,看不见虚象。

诊断方面。建议提出中医特色的标准。可以用中医的年龄与症状积分的方法。注意寻找具有中医特色又能为现代接受的症状和病理名称(如仝小林提出肥胖是“膏淋”所致一样)。如天癸早至,天癸紊乱等

中医分型。目前的分型虽然有教材蓝本,也有临床文献。但中医的东西和文献很多数据不详实,甚至是编造的。个人觉得不能再走补的路子。应该清泻与疏导。建议分型:

1. 真性属于“肾浊”,是肾的实证,是因为肾中精气过旺,天癸提前所致。

2. 假性属于“脾肾偏旺”是肾和脾的实证。多因内热和阳亢所致。是天癸紊乱的表现。

3. 单纯性与局部热毒和气机阻滞有关。与肝郁气滞、脾胃蕴热沾得上边。

4. 总之,如果再用地黄丸之类去补显然是错误的。既然可以用地黄丸,按中医观点当然也就可以用三鞭,用鹿茸去,或其它药物去补肾。今天中国中医性早熟的现状,完全是在传统“肾无实证”“肾病必虚”,“肾病勿清泻”的错误理论下指导下结出的怪胎。同中医的肥胖由痰湿和气虚所致一样!!

5. 7.治疗上。建议非药物为主。

6. 肾浊型:治法宜清肾泻浊。用清肾经、下推七节骨、关元配三阴交、天河水配二马、双点门、横擦肾俞。

7. 脾肾偏旺型:治宜清热泻火或潜阳。用清脾经、清肾经、揉天枢与中脘、捏脊、清天柱骨、推箕门、肾俞配足三里、双点门。

8. 痞满型(单纯性,暂定名):治宜清热导滞。用清肝经、清心经、搓摩胁肋、涌泉推拿法、腹部操作法、调五脏法。

37.矮身材

人的一生高度的生长有两个高峰。即婴儿期和青春期。婴儿期为出生至3周岁。出生时身长约为 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第2-3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3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7cm。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增长较快,每年男孩约增7-9 cm,女孩约增6-8 cm,其增长速率约为学龄期的2倍,持续2~3年,形成小儿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

身高分上部量和下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长度为上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长度为下部量。上部量与脊柱增长关系密切,下部量与下肢长骨生长关系密切。一般12岁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12岁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12岁时上部量和下部量相等。

根据长高的生理。推拿增高有如下思路。

1.时间:青春期前的时间。尤其是第一个生长高峰---3岁前被称为增高的黄金时段。

2.思路:

(1)促脊柱生长。12岁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说明脊柱生长较快。脊柱共有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椎4,尾椎3-4个。其中,椎骨椎骨之间大多有椎间盘。在整个脊柱的长度中,椎间盘的长度约占整个长度的1/4左右。椎骨的生长较慢,但椎间隙却可通过牵引等方法而增大,其方法为让小儿平卧于床上,一手托下颏,一手扶后枕部,缓缓将其牵引。连续牵10-20次。此法无任何副作用。随着椎间隙的增宽,周围关节囊、韧带、肌肉等受到刺激,加速发育,并适应增宽的椎间隙。然后于脊柱两侧施以揉法、滚法、推法至局部潮红为度。有利于脊柱的增高。

(2)促下肢生长。12岁以后下部量增长较快。下肢的生长主要是骺软骨的生长。推拿多用叩击法,双拳节律性叩击双下肢外侧,从上至下为1遍,叩约30-40遍。后定点于膝关节和髋关节处重点叩击至局部酸麻。再两手环抱大腿和小腿,从上至下推至下肢发热。该有助于下肢的增长。

(3)稍大小孩,或青春期小孩因体重增加,牵引较困难,可以配合补肾的中药。如怀牛膝、当归、鹿茸、红花、鹿角霜、补骨脂等都有促进骨发育的作用。可将其配制成药茶的形式,每天让小儿冲服。我在台湾讲学期间,发现台湾医生推崇“转骨疗法”,即于青春期前,每月月初服一周左右的转骨方。有助于小儿生长。虽然其理论根据很玄幻。他们认为《内经》将女孩子的发育以7(岁)为周期,男孩子以8岁为周期。故女孩服七天,男孩服八天药。但通过药物补肾,促进骨骼生长而使小儿长高却是可行的。值得探讨。

(4)即使采取以上方法,也不能脱离遗传学的轨道。现代认为,小儿的身高70%左右取决于遗传(即男孩为父母身高之和除2加13,女孩为父母身高之和除2减13),30%左右取决于后天。

而推拿是使其在遗传允许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状态的好方法

文章转自廖品东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儿科学资料
【中医】中医内科学全科总结版
中西医解读腺样体肥大的病因病机详解版
国医大师葛琳仪60年从医之道:融辨病、辨证、辨体为一体,正本清源,以致中和
小儿流口水的认识及简便防治方法
郭德尚:癌性腹水的中医病机与治疗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