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空種子炒過頭
 
 
利用太空種子培育出的碩大西紅柿及黃瓜。(
太空育種本是一項有科學價值的實驗,海外有成功先例;每逢神舟飛船上天前後,太空種子跟著水漲船高,民間過度的炒作跡象,讓太空種子魅影重重、真真假假難辨。

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首席科學家劉錄祥手中握有一份「名錄」:中國實施太空育種25年來,大約有120多個品種通過了省級以上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或認定。他說:「那些沒有證書,沒有編號的,100%是假太空種子」。

太空種子不是一個「隨便」的稱呼,有著嚴格的定義。因為太空種子不是簡單「搭載」出來的,而是經過搭載誘變,一代一代篩選培育,並得到種子管理部門審定的優良新品種。這一過程順利的話也至少要6-8年的時間。

太空育種也叫航天育種,是透過返回式衛星或飛船將植物種子帶上太空,再利用空間環境輻射誘變的一種育種方式。

在中國太空育種史上,儘管這些九天攬月的種子是航天搭載的常客,卻也因成本高昂而飽受質疑。

不過,在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雙重驅動下,太空育種已成新的「搖錢樹」——目前共有224個航天育種研究小組分布在各科研院所,各地授牌興建的航天育種基地也已超過60個,廣東深圳、海南文昌等地早已雄心勃勃地興建了太空育種主題公園。

在一片爭議聲中,這些神秘的太空種子最終大規模地走向餐桌,僅剩下時間問題。

網路空口賣種 多達127家

早在神舟發射之前,各級農林類科研院所的傳真機和郵箱裡,就不斷收到各種關於航天搭載的廣告,每克種子的收費在500元-5000元不等。

重慶市大足縣的羅登強被稱為「農民太空育種第一人」。2005年8月,這位大足縣荷花山莊「莊主」培育的190顆荷花種子,先後分兩次乘坐中國發射的第21顆、22顆返回式衛星進入太空。

考慮到是農民個人熱心太空育種,當時搭載方只收取了每粒種子100元的「成本費」。

與上天前大力宣傳相比,種子返回之後,羅登強對「太空荷花」的繁育過程一直諱莫如深。不過,很快「太空荷花茶」就成了這家荷花山莊的主導產品。

幾年前,某公司透過神舟飛船搭載了一批蔬菜種子,飛船返回半年後就生產了若干噸的太空蔬菜,很快就要投向市場,其搭載行為甚至有公證部門提供的公證書。但「這根本不叫太空蔬菜。」劉錄祥說,半年時間不可能完成選育種子的過程。

事實上,更多商家看到了太空種子蘊藏的商機。在淘寶網上,叫賣太空種子的店鋪已多達127個。賣得最好的是來自山東的一種「太空育種超大甜椒」,4粒種子賣兩元錢,這個價錢是尋常甜椒種子的10倍以上。但都拿不出太空育種相關證書。

空間誘變育種 爭議25年

從1987年開始,中國的作物種子先後完成了23次返回式衛星和9次神舟飛船搭載,爭議也如影隨形。

原中國科學院遺傳所研究員蔣興村是這一過程的親歷者。他是原國家「863」高技術航天領域空間誘變育種課題負責人,因其開拓性研究被業界尊為「中國航天育種第一人」。

據蔣興村回憶,1986年,「最初搭載後,我發現種子變異頻率高,變異幅度大,於是我提出進行空間誘變育種。」實行空間誘變育種的前提是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截至目前也僅有中美俄三國具備該技術。相比之下,美俄兩國的空間生命科學研究著眼於「太空裡的人類」--探索空間條件下植物生長發育規律,以解決宇航員的食品供給及生存安全問題,中國選擇太空育種則更多著眼於「地球上的人類」。

正是在中國「糧食緊張」的背景下,當時「863」計畫撥給蔣興村4萬元,以開展空間特殊條件下生物突變類型的研究課題。

1987年7月,在首批搭載的作物種子中,一些蘿蔔出現了抗蟲的特性,有的大蒜則明顯增產。然而等到繁育出第二代種子,這些優勢卻消失了。當時許多科研人員由此質疑,認為美蘇搞了30年空間生物實驗都沒搞太空育種,中國也沒必要搞。

2004年,從事轉基因作物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公開批評太空育種「炒作成分多,科學態度少」。他指出,國內不時推出的「太空育種」成果,往往是先見諸報端,卻很難見到在專業學術刊物上的論文。關鍵問題是「沒有實驗和數據說話」。

兩年後的2006年9月,中國發射「實踐8號」農業育種衛星,這是唯一一次專門為太空育種試驗發射的專業衛星。劉錄祥認為,大量比照實驗在某種程度回答了上述質疑。比如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張建華提出的關於「種子不受失重影響」的問題,當時的實驗結論是「微重力的確改變了種子對宇宙粒子響應的狀態,染色體畸變頻率顯著增加」。

神化又妖魔化 就難科學化

對中國1200多位參與太空育種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說,更苦惱的是,現實對太空育種的誤讀--神化或者妖魔化。

一些企業宣傳太空產品就是「大果型」:大南瓜、大西瓜、西紅柿(大番茄)…劉錄祥指出,凡是突變都是隨機的,永遠不可能是定向的。太空誘變之後,也可能是小果型,甚至不再結果。

至於一些科研人員宣稱,太空育種的誘變比例比傳統核輻射育種要高,有益突變多,劉錄祥認為這更多的只是「經驗統計」。

不可否認,有一些科學家講話是有點過,一些企業也喜歡在媒體面前吹噓,但大多數科研工作者還是埋頭在做探索性的研究。

種子搭載上天不僅僅是多了一個誘變育種的方法,更是為創建新的種質提供新的途徑,獲得的新種質材料可通過各種方式應用於新品種選育中。

不過,劉錄祥也承認「太空育種成本太高」。在他看來,這項研究的最終目標是掌握太空育種的機理性問題,最終人類將實現在地面模擬航天環境要素誘變育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宮一號艙內實景曝光
神舟十一號擬10月17日發射
神舟十三號明日凌晨發射 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挑戰飛行半年
忆江南---神舟13号上天
中國載人航天截至神舟十號任務完成後約投入390億
載人航天:历史之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