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載人航天:历史之最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由“神舟”號載人飛船係統、“長征”運載火箭係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飛船發射場係統、飛船測控與通信係統、航天員係統、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係統等組成,是我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複雜的航天工程。

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淩晨3時41分,我國發射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完成了空間飛行試驗後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圖為技術人員正在對飛船返回艙進行現場技術處理。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圖為發射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的“神舟二號”飛船正與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長征2號F”大推力運載火箭對接。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號飛船於下午4時許準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我國載人航天第三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圖為飛船在預定地域著陸。


楊利偉,中國第一太空人

萬眾矚目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10月12日至15日間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升空。現特發此貼回顧一下激動人心的人類航天史。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我國載人航天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飛船飛行成功。新建成的北京航天指揮控製中心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通過高速計算機網絡,組織了飛船發射試驗的跟蹤、測量、控製,取得圓滿成功。圖為北京航天指揮控製中心大廳。


2003年10月15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長征”係列運載火箭



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中國2002年12月30日淩晨發射升空的“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技術人員現場處置。

2003年10月15日9時,“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中國航空航天工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迎來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這是載有“神舟”五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正被轉運往發射區。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實際著陸點與理論著陸點相差4.8公裏。返回艙完好無損。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這是楊利偉出艙。


1992年的10月中旬,中國航空航天工業部在北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所新落成的展覽廳裏舉辦了“中華航天博物館”預展,這是展出的“長征一號”(左),“長征二號丙”(右),“長征三號”(中)運載火箭(均為實體)。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矗立在塔架上(攝於1987年12月)。


上海航天部門工程技術人員正在測試第二節“長征三號”火箭發動機的液位傳感器(攝於1987年12月)。



1992年10月6日下午2時2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一枚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兩顆衛星??中國的第十四顆返回式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和瑞典的“弗利亞”科學試驗衛星。這次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是“長征二號丙”進行局部改進後的一種新運載工具。火箭全長34米,最大直徑3.35米。這是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豎立在發射塔上。

1994年7月21日18時31分,“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起飛,成功地把亞太通信衛星有限公司的第一顆通信衛星“亞太一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第9次升空,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的第13次發射。這次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商業衛星發射開始了新階段。

“長征”運載火箭直刺藍天。



自1970年4月中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科學試驗衛星以來,中國長征係列運載火箭已飛行87次,火箭發射成功率已超過90%,達到了國際一流火箭發射成功率的標準。目前,中國已形成12個型號的“長征”係列運載火箭。這是2003年10月15日9時,載有“神舟”五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正被轉運往發射區。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圖為發射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的“神舟二號”飛船正與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長征二號F”大推力運載火箭對接。

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新型長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1日3時41分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圖為“神舟”號飛船發射升空。



阿利塞·列昂洛夫是進行太空活動的第一人。1965年3月,他與俄國宇航員帕維爾·別列耶夫(1925-1970)一起乘坐 上升2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飛行中,列昂洛夫在艙外停留20多分鍾──這比預計時間長,因為他宇航服中的壓力過大,使他很難返回上升2號的艙口。10年後,列昂洛夫又進行了第2次飛行,他的聯合號宇宙飛船與美國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對接,兩國宇航員在太空中的會合,他因此在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如圖)和尼爾·阿姆斯特朗(頭盔中影像)乘“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涼而沉寂的土地,並說出了此後在無數場合常被引用的名言:“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

首位繞地球飛行的美國宇航員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在太空晝夜不停地向全球播放“東方紅”樂曲和遙測信號,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已進入宇宙空間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我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這是參觀者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參觀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圖中左邊的鍋形物就是返回艙

1979年, “遠望”1號航天測量船建成並投入使用,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圖為在海上執行測量任務的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1號


進行太空活動第一人:列昂洛夫




“長征三號”火箭在出廠前作最後的總體測試(攝於1986年)。


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

這是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從1999年到2005年,已經5次成功放飛神舟飛船的發射塔,靜靜地期待著幾天後又一聲“驚天轟響”。這是地處大漠戈壁深處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世界大型載人航天發射場之一。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首位華裔職業宇航員:張福林

第一位美籍華裔職業宇航員——張福林:1950年出生於哥斯達黎加。祖籍廣東寶安。1980年被美國宇航局選為宇航員。1986年1月12日曾乘“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進入太空,進行了5天的科學試驗。他是美國宇航局首位美籍華裔職業宇航員。


美國第一位黑人宇航員:布盧福德


首位上太空的華裔宇航員:王贛駿

1984年6月王贛駿被選為第一位到太空操作自己設計的實驗載荷專家。1985年 4月29日至5月6日,乘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進入太空,主持“失重狀態下的流體力學情況”實驗且獲得成功,並參與了其它14項實驗工作

在太空連續工作時間最長的人

1995年3月22日,宇航員波利亞科夫創造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連續工作了437天17小時58分17秒。也就是說,他在太空“居住”了一年多——14個半月,創下了人類曆史上宇宙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波利亞科夫繞地球飛行了7000多周,航程達2億9000萬公裏,飛行最大高度(遠地點)400公裏。


首位繞地球飛行的美國宇航員

1998年10月29日,美國77歲的約翰·格倫乘航天飛機上天並成功返回地球,成為迄今為止人類曆史上年齡最大的太空人。格倫是美國的第一批太空人,1962年曾進入過太空。格倫此次航行使人們相信,人類去月球度假是完全可能的事。

約翰·格倫同時也是第一位圍繞地球軌道飛行的美國宇航員。1962年2月20日,他進行了成功的飛行,這標誌著美國在太空領域中一係列領先業績的開始。作為最初兩次水星飛行任務的預備飛行員,他差點就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位美國人。他最後一次乘坐友誼7號水星艙的飛行,用了不到5個小時圍繞地球飛行了3周,這是格倫唯一的一次太空飛行,但是其意義之重大,足以使他在史書中占據一席之地。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雖然這顆衛星隻會在太空劈啪作響,但它標誌著人類的活動疆域已經從陸地、海洋、大氣層擴大到了宇宙空間,人類從此打開天門,放眼宇宙。 

太空旅行的第一人:尤裏?加加林

前蘇聯宇航員尤裏·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宇宙飛船載著他圍繞地球 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軌道飛行。在這次長達108分鍾的旅行中,他飛越 了40,000千米,但這是他進入太空的唯一一次旅行。這次飛行之後,加加林便名揚四海,並成為一位世界英雄。他得到許多榮譽,包括將他靠近莫斯科的家鄉格紮茨克重新命名為加加林市。不幸的是他於1968年為另一次飛行作訓練時因墜機而死亡。 



航行次數最多的宇航員

美國宇航員斯托裏·馬斯格雷夫1983年至1996年共完成太空飛行6次,合計53天。

第一位太空遊客

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遊客、美國人蒂托(中)快樂地進入國際空間站,開始了他為期一周的太空觀光生活。太空旅遊的開辟使得普通人也能夠像宇航員一樣暢遊星際之間。

無航天機對接人類首次太空行走

2002年2月20日,國際空間站第四長期考察組的美國宇航員伯施對高壓氮氧艙進行了檢查。這是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首次在沒有航天飛機對接的情況下實施太空行走。


人類首次無安全索太空行走

1984年6月7日,美國航天飛機“挑戰者”號宇航員布魯斯·麥坎德利斯使用載人機動裝置,離開航天飛機320英尺,完成了人類首次無安全索太空行走。

進太空的首位匈牙利宇航員

法爾卡什·拜爾陶隆 (Farkas Bertalan)1949年8月2日生於久拉哈村。航空技校畢業後在防空部隊殲擊航空兵中服役,是一級軍事飛行員。1976年加入社會主義工人黨。1978年3月起在蘇聯加加林宇航員訓練中心接受有人駕駛飛行訓練。1980年5月,和蘇聯宇航員庫巴索夫乘蘇聯宇宙飛船“聯盟-36”號,在航天站工作一周,成為第一個進行宇宙飛行的匈牙利人

首位阿拉伯民族宇航員:薩勒曼

蘇丹·薩勒曼 (Sultan Salman) 1957年出生,沙特阿拉伯宇航員。法赫德國王之侄。

美國丹佛爾大學畢業。有上千小時飛行經驗,曾駕駛過多種型號的噴氣式飛機,獲商業飛機駕駛合格執照。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於1985年6月17日至24日進行第五次飛行時,他是七名機組人員之一,從而成為阿拉伯民族的第一個宇航員。在那次飛行中,他的主要任務是觀察和監督“發現”號為阿拉伯衛星通訊組織發射一顆通訊衛星。後任沙特阿拉伯新聞部對外新聞司司長

進太空的首位以色列宇航員:拉蒙

1997年4月29日,他成了全世界猶太人心目中的英雄,因為在那一天他被選拔為美國宇航局的宇航員。 他於1998年開始在美國宇航局下屬的約翰遜航天中心接受訓練。拉蒙於美國東部時間2003年1月16日上午隨美“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升空,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員。在為期16天的飛行期間,拉蒙與另外6名美國同行一道進行了80多項科學實驗。

  拉蒙的升空使以色列成為第30個將公民送入太空的國家,並在以色列掀起了一股“航天熱”。

2003年2月1日在“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返回途中因飛機失事罹難。


進入太空的首位婦女:特瑞什科夫

瓦侖第娜·特瑞什科夫是前蘇聯宇航員,1963年 6月16日,她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位婦女。她乘坐東方 6號宇宙飛船飛行了近3天。進入軌道後,她測試了太空船的控製係統,拍攝了地球、月球和一些恒星的照片。她 能夠通過無線電與瓦列裏·拜可夫斯基(1934-)對話。瓦列裏·拜可夫斯基是東方5號宇宙飛船的導航員,東方5號 比她早2天進入軌道。特瑞什科夫繞地球運行48圈後,於6月19日返回。19年之後,才有另一位女宇航員飛進太空。

飛行時間最長的女宇航員:盧西德

女宇航員所創造的最長飛行時間紀錄是188天4小時14秒,這位宇航員是美國的香農·盧西德。1996年3月22日,她乘坐美國的“亞特蘭蒂斯STS76”號宇宙飛船抵達“和平”號空間站,同年9月26日乘“亞特蘭特蒂斯STS79”號返回地麵。她在空間站停留時間超過任何其他美國宇航員。返回地麵後,她即被克林頓總統授予國會太空榮譽勳章。

  香農·盧西德1943年10月14日出生於中國上海。1963年獲得俄克拉荷馬大學的化學學士學位,1970年與1973年分別取得該校的生物化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她的個人愛好包括飛行、露營、徒步旅行、閱讀。

  1978年通過選拔進入NASA,1979年8月成為一名宇航員,曾五上太空,在太空的總時間達到了223天2小時50分。


第一位女航天飛機指令長:柯林斯

艾琳·瑪麗·柯林斯 (Eileen Marie Collins) 1956年11月19日出生於紐約州的埃爾邁拉。1999年7月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航天飛機指令長,她駕駛“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完成了7月23日-27日的飛行。



美國第一架實用航天飛機

1981年4月12日,當地時間淩晨7點整,美國第一架實用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從卡納維拉爾角起飛,曆時54.5小時,繞地球36圈後安全返回。

  航天飛機是現代火箭、飛機、飛船三者結合的產物,它象火箭一樣垂直起飛,像飛船一樣繞地球運行,又象飛機一樣水平著陸。它的成功飛行標誌著可重複使用運載工具的誕生。按設計要求,航天飛機軌道器可重複使用100次,軌道器上的3台主發動機可重複使用55次 ,固體助推器可重複使用20次。

歐盟國家首位女宇航員

歐盟國家首位女宇航員、法國負責科學與新技術的部長級代表克洛迪·艾涅爾

進太空的首位美國女宇航員:賴德

薩利·克裏斯滕·賴德 (Sally Kristen Ride) 1951年5月26日生於洛杉磯。1973年獲斯坦福大學英語係文學士學位,同年獲物理學學士學位,197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78-1979年任斯坦福大學助教、物理部研究人員、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後補宇航員,並接受宇航訓練。1979年起為宇航員。1983年6月18日成為“挑戰者”號第二次飛行的宇航員之一,是美國進入太空的第一名女宇航員和美國最年輕的宇航員,也是世界上第三名進入宇宙的女宇航員。1986年1月任美國調查航天飛機事故的總統委員會成員。1999年9月任美國科學網站space.com的董事長。

前夫史蒂夫·霍利也是宇航員,他們曾被稱為“美國第一對太空夫婦”,後離異。

首位在太空行走的婦女、首位進行過兩次太空旅行的婦女

1984年7月30日,蘇聯宇航員斯韋特蘭娜·薩維茨卡婭返回地麵,從“聯盟T?12”號飛船的宇宙密封艙走出,結束了13天的太空飛行。在這次飛行中,薩維茨卡婭成為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婦女,她也是第一個進行過兩次太空旅行的婦女。

國際空間站的首批長住"居民"、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人

2000年10月31日,俄羅斯和美國的3名宇航員搭乘“聯盟TM-31”號宇宙飛船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飛向國際空間站,成為國際空間站的首批長住“居民”。圖為即將升空的俄羅斯宇航員謝爾蓋·克裏卡廖夫(上)、尤裏·吉德律科(下)和美國宇航員威廉·謝潑德(中)。截至2005年8月16日,宇航員克裏卡廖夫已經累計在太空飛行了748天,成為世界上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人。

歐洲發射第一枚月球探測器

法國巴黎時間2003年9月28日淩晨,阿麗亞娜-5型火箭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將歐洲第一枚月球探測器“SMART-1”號和兩顆通信衛星送上太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科技館(三)
神舟十一號擬10月17日發射
中國空間站2014年發射
中國首名女太空人曝光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
【你知道吗】宇航科学与载人航天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