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参考答案与命题意图
userphoto

2023.06.21 江西

关注
社会

命题意图

宁波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在材料选用、问题编制、形式呈现、命题立意、情境建构等方面体现了浓郁的学科特色,同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关键能力”“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品卷如品山水画,试卷呈现出“平远、深远、高远”三大意蕴。

一、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观平远之意象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本卷在试题命制中积极创设真实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由近及远地构建“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等真实生活情境,让问题生长在真实情境之中。

用与时俱进的方式打开时代之韵。全卷共26题,其中有18题的材料选自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如“中央一号文件”“世界人口达80亿”“甬舟铁路”“学雷锋60周年”“银发知播”“沙伊和解”“金顶刻字案”“第19届亚运会”等时政热点都成为了命题素材的来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增强试卷的时效性,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的素养。

用沉浸体验的方式打开学习之道。本卷坚持“以评促学”,采用直观的、立体的、多元的呈现方式,建立起教学评之间的有效链接。例如,22题“在宁波遇见宋韵”主题研学活动、24题“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项目化学习、25题“惩治陋习 文明旅游”主题班会等,增强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的情境性。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与日常学习生活真实而具体的连接,让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自然而然地发生。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悟深远之意味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本卷坚持“依标命题”,在情境任务、评分方式的设置中积极探索素养导向的命题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涵养学生的价值取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素养生长在解决真实问题和任务之中。

用聚焦问题的方式打开思维之门。设问是命题者架起的一座“桥梁”:引学生从学习的“此岸”走向解答问题的“彼岸”;设问也是命题者搭起的一架“梯子”,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本卷通过合理设置问题和答案梯度,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提炼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等,体现思维水平的螺旋上升。如第24题,以“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驱动性问题,创设三个任务:基于任务一,学生根据梳理绘制的现代化进程示意图写出两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在了解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落实时空观念;基于任务二,学生根据提炼的“等式”和“不等式”分析英国与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探索的史实,在提炼现代化内涵中进一步落实“历史解释”;基于任务三,学生根据学习探究,聚焦如何推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在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中进一步树立“唯物史观”和“政治认同”。又如第25题第(2)问,需要学生就“助力文明旅游”发表观点,本小题运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将学生表现分为观点与论述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四个水平等级,并提供了答案示例,为具体衡量学生通过答题所表现的“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达成度提供了量规和标尺,有利于评价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

用综合开放的方式打开“双减”之策。本卷坚持“以评促教”,难易适中、适度开放、兼顾选拔甄别功能,在考试评价的改革方向中为“双减”政策的落地赋能。

一是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本卷中有6道选择题、行为判析题和材料题的材料或图片直接来自于教材,85%的答案直接指向教材,体现了对教材的回归与尊重。同时,试卷还整合了漫画、示意图、文物、浮雕、图表、结构图等,力图站位学生视角去思考、去设计、去创制试题,图文并茂,减轻学生阅读压力。例如26题通过“小帆船”和“老渔船”拟人对话的形式,让亚运会和开渔节在9月的象山碰撞出生态和科技的火花,让学生在趣味形式中增进认知体验。

二是注重对开放创新能力的考查。例如22题第(3)问设计宋韵文化体验活动、26题第(3)问续写“老渔船”畅想,加强学生的知行体验,通过捕捉、欣赏、尊重学生有创意的、独特的表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又如22题第(2)问、第26题第(2)问均设置了“可选择”的答题任务,让学生在答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问题作答,充分“扬长避短”,关注并鼓励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展示自己的学业优长。

三是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选择题第3、4题,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周年为契机,通过对区域图的判读,落实地理学科“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素养,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第10、14题分别以饮食习惯变化和中国货币演进为线索,通过对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的把握,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等素养,有助于学生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第15题“银发知播”、17题“睡眠改善行动”以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为切入,通过对网络、生命、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等典型案例的分析,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健全人格”等素养,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以“立德树人”为旨归,赏高远之意境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本卷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在试题的创设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力图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自省内化,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图示和潜移默化的情境导引实现知行合一,增进对祖国、对民族、对文化、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用小中见大的方式打开家国之情。本卷在空间区域上采用“经纬交错”的方式,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历史、文化资源,并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跨学科的主题探索。例如22题通过一地、一城、一次研学,打开千年宋韵。在“寻·宋时明州”中,以全地域的视角“跳出杭州、浙江看宋韵文化”(引自陈野著《宋韵文化简读》),通过观察“宋代海外贸易图”这一历史地图中所反映的史事发生与变化的时空环境,寻找宁波的“海派”渊源,感知当时的海外贸易、中外交流以及由此带来的开放包容、海洋文明要素等宋韵文化的重要特质。在“探·宋韵甬存”中,以全领域的视角“跳出文学艺术看宋韵文化”(引自陈野著《宋韵文化简读》),通过探索宁波宋韵文化研学打卡点上的宋代历史遗存,解密宋韵线索,进一步感知宋代各领域的物质之韵、匠心之韵、智识之韵、审美之韵等,充分感知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厚植家国情怀。在“助·宋韵流芳”中,以全视域视角“跳出两宋时期看宋韵文化”,通过设计宁波宋韵文化体验活动助力宋韵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延续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中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用以史鉴今的方式打开信仰之力。本卷从时间上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使试题内容依照一定的人类历史发展时序,循序渐进,徐徐展开,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联系。如第8题秦的统治印记,在把握不同领域的横向联系中明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所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第11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把握不同史事的因果联系中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意义;第13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同合作,在把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第14题中国货币演进从秦半两到宋“交子”再到今天的数字人民币,在把握历史发展的古今联系中认识货币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试卷还运用大概念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提炼,第23题从18世纪末中英“失之交臂”,到20世纪的中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再到新世纪在中国斡旋下促使沙伊两国“握手言和”,跨越两个多世纪的外交风云,展现出中国外交从被动到主动,从封闭到全方位外交的变化特点,在感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感受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大国形象。

“平远”代表着广度,“深远”意味着深度,“高远”决定着高度。整卷寄托着命题组的思考与希冀。希望命题与答题的过程,是一场有温度、有情感、有灵魂的旅程,是师生见识、智慧和价值观的生成和传递,是建构知识、提升情感、发展能力、获得智慧、生成意义的自觉践行。(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价值引领 素养立意 稳中求新 与时俱进
“双减”后首次中考,“指挥棒”导向何方
重磅 | 2016年宁波市中考数学命题意图、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与答案、命题意图
我省学科专家权威解析学考选考命题特点(物理、历史、地理...
2012浙江温州中考科学试卷评析:重视基础关注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