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价值引领 素养立意 稳中求新 与时俱进

核心概念

价值、素养、创新、建议、中考

价值引领  素养立意

稳中求新  与时俱进

-------2021年连云港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分析与建议

连云港市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与前两年相比,总体平稳。试题设计贴近课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试卷结构严谨,比例恰当,布点均衡,立意新颖,图文并茂,难度适中;考查内容合理、考点分布均衡、板块构成有层次、比例分配规范、情境创设有时效性、情感渗透有效、能力考查开放。在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同时,综合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纵观整张试卷,贯彻考试说明,依据课程标准,试题以稳为主,稳中有变,没有超纲题、偏题、怪题;试题难易占比合理,整体难度和考试说明保持一致。以下就试卷特点进行分析并给予教学建议:

一、关注时政热点,注重价值引领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特点,突出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如第18题以我国航天技术创新、 全球抗疫、中国担当等时事热点创设试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富强、科技的进步以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体现出引导考生树立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发展的价值导向。试卷呼应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要求,通过最新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参与法治生活,应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法治意识,涵养法治精神。如以戍边英雄、网络安全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体会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引用国家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等,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医护人员齐心抗疫、志愿者服务等背景材料,让敬业、友善的价值情怀跃然纸上。又如11题,选取连云港2021年民生实事,使学生通过身边事,真切感受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合理呈现情境,注重素养立意

2021年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在素养立意方面向纵深推进,考查学生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题命制上,注重情景化设计,合理呈现情境,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如非选择题第17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18题我国航天技术创新、 全球抗疫、中国担当,根据考查的需要,注重选择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参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了合理的处理来设置问题情境。如第17题设置了

      (1)完成图表,写出相关举措所对应的理论依据。(4分)

(2)综合小玫、小聪两人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18题设置了

(1)从《天问》到“天问一号”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中国航天人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2)结合小诗,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3分)

(3)结合材料,阐释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担当,并举出一个实例加以佐证。(4分)

两题的设问注重考查要求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能力上涉及语言解码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考查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素养的导向。

三、有机衔接高考,注重稳中求新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以教材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依据,同时借鉴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初中命题的启发与过渡。在总体平稳的情况下,为了与高考相适应,在试卷形式和试题考查方式上做了微调,立意上更加强调学科素养。

(一)试卷形式上。在板块组成方面做了些微改动:全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16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24分),两部分共18题,分值为40分;

(二)试题考查方式上。非选择题方面改变以往一段材料后面便呈现设问的方式,集成使用材料,问题情境更具综合性;集中而有层次地设置问题,更加注重情境材料、设问、学科素养之间的联系;强调情境化设计,以表格的形式、漫画形式、小诗的形式呈现问题情景,设置新颖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设问与情境联系更加紧密,体现了“创新性”。

附:

17.中国素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德劝导。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出台,从前只能道德谴责的食品浪费行为,现在或将涉嫌违法。比如,商家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最高可罚1万元,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视频节目最高罚10万元。以下是某位同学学习笔记中记录的问题,请你帮他解答。

    (1)完成图表,写出相关举措所对应的理论依据。(4分)

    (2)综合小玫、小聪两人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8分)

18.【星辰眼中的人类】小诗《卫星眼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节选自新华网,有删减)

    (三)立意上。试卷与试题形式上的变化也会带来其内涵导向的变化,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过渡,衔接初高中,逐渐适应新高考对初中教学的新导向。命题在立意上更加强调素养的导向,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水平。

四、深化双重功能, 注重引导教学

中考是两考合一的考试,具有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升学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必然起到引导教学的作用,有利于理顺教考的关系,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注重价值引领,注重素养立意,注重衔接高考,注重稳中求新。命题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引导师生重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引导师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恰当地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关系,引导教学重视教材,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给学生提供深度学习和思考的空间,改变“教死书、死教书”“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教学现状。

五、教学建议

针对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呈现出的新变化、新导向,我们要转变思想,积极适应新要求新变化。一场考试下来,不要盲目地判断试卷的难易程度,因为难易是相对的,难与易更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状况。我们还要继续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读不懂题,是不会分析,是不会综合运用知识,是知识没有掌握,是答题不规范,还是马虎大意……去寻找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不是信誓旦旦地押宝,结果一个没考?是不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材料还是两三年前的?是不是还教学生不看问题情境便直接答题?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不等不靠的态度。要立足于我们的经验,重新梳理思路,在新的起点上思考“我该做些什么、我能怎样做”。

(一)要挖掘教材,用好教材

   中考既是在考学生,更是在考教师。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教师必须挖掘教材,读通、读懂、读透教材,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课程理念;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学科视野下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的逻辑,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如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选择题第14题考查诉讼的类型,其内容在“相关链接”中;第18题“结合材料,阐释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担当”则考查学生对教材模块知识构建的把握;第17题第2问则要求学生同时运用七、九年级的知识跨年级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些都启示我们要用好教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理解知识,切忌过于主观地浓缩考点——不仅会遗漏知识点,还会割裂知识点在原生态的教材系统中的联系。(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校编写的知识点或知识提纲小册子,选编的考点多具有主观选择性,有舍弃、有强调,但大多忽视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二)要关注生活,关注热点

自连云港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取消纯时政的考查以来,时政材料便担负起了问题情境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发挥考查载体的功能。本次命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情境、设问和答案之间的联系,最直观的例子如第18题第2问和第3问,其情境材料本身就映射了答案。启示我们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只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才能为学生开一扇窗,辟一条路,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只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才能设置出真实的问题情境,避免“照本宣科”,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引导学生由“死记硬背”“机械刷题”向面对问题情景,打开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转变,为提升学科素养打下基础。

(三)要强化教研,关注素养

“死记硬背”一直是本学科教学中难以克服的顽疾,如何运用知识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直制约着学生在本学科的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强化教研来解决。

反对“死记硬背”并不是反对记忆——作为文科,没有记忆是不可想象的,记忆也是智力的重要方面——而是反对机械的记忆方式,反对不加分析地全盘记忆,反对脱离能力与素养提升的单纯记忆。上课划知识点、要求背书,缺少对问题的思考,对知识无取舍,全抛给学生去背,教师做甩手掌柜,看似知识全交给了学生,其实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推脱了自己的责任。学生背完之后,面临不知道背的是什么问题,不知道背的东西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不知道怎样用背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困境。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必须立足教研,扎实地做好教研工作。无论是个人教研,还是集体教研,都要克服教研上的“懒”(等待别人归纳知识点、别人命题、别人传授秘籍)和教研上的形式主义(相聚而言不及义),多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中考命题、研究学生……

素养引领的评价时代已经到来,“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收效将大大降低。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毕业考试,还要关注升学选拔。而往往具有区分度的试题,恰恰是素养导向要求较高的试题。随着学科素养要求的提升,能力要求必须跟进,要求在复杂的情境中解决复杂的问题,在复杂的情境中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进行综合应用。从这一角度而言,教师必须能够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以情境为载体提升学科素养,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必须立足教研,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要优化教学,注重高效

课堂是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要夯实基础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必须立足于建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不仅要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上下功夫,还要在应用性和创新性上有突破,要立足于学科素养的引领。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修炼备课基本功。备课除做到常态下的备学生、备教材、备目标外,还要备情境创设、备流程构建、备学法选择、备活动开展、备问题生成、备资源开发、备语言优化等。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六度”,即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学生心理的调适度、学生思维的有效度、学生情感的内化度、学生语言的鲜活度、学生能力的形成度。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真正做到活用教材,活用方法,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路径探索,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学习潜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五)要强化规范,注重训练

应试技巧本身即关涉学科素养问题,是在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中总结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项等。我们常说,答题方法、技能不是靠学生背出来的,也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平时教学中,老师要精选习题、合理地设置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答题训练,教给学生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前面已述,本次命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情境、设问和答案之间的联系,我们不仅要研究分析中考试卷,更要分析其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告诉我们如何把问题情境和教材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有层次地呈现答案。这都启示我们要做到:(1)语言表达规范和书写有条理,要尽量用术语回答问题;(2)答案要有层次性、全面性。我们已经在做的,如初三学生练习要求使用答题纸、答案要求序列化呈现、强调卷面等都真实而有效。下一步,我们要在引导学生阅读情境材料和设问上下功夫,练习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撰写:曹培亚   审核:王常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下全国Ⅰ卷生物试题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2023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历史、物理、化学试卷点评
广州中考7月12日放榜!7科试题专家解读来了|中考|自主招生|英语
权威专家解读山东省2012年各科高考试题_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化命题探究
评2012年高考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