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兰铁路的修建和初期运营

天兰铁路的修建和初期运营

(纪念天兰铁路通车,兰新铁路开工70周年专稿)

1952年的天水车站)

天兰铁路是陇海铁路的西段,东起天水,六跨渭河进至陇西,过赤山口后,沿碱水河西北行,越大营梁分水岭至定西,改沿苦水河,越曲儿岔分水岭入宛川河谷,上溯黄河而达兰州,全长354.25公里。该线东接宝天线、西连兰新线、兰青线北通包兰线,为陇海铁路的最西段。修建后,使陇海铁路全线贯通,实现了西北人民数十年的热切愿望。陇海、兰新两线为我国东西两极绵亘四千余公里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天兰线举行通车典礼时,毛主席亲为题词志贺,并指示继续努力修筑兰新铁路。

天兰铁路沿线地形、地质复杂,有花岗岩、辉长岩、片麻岩、片岩、大理岩、蛇纹岩、砂岩、砾岩及粘性土壤、卵石土壤等。线路大部分以深堑、高填或隧道通过,傍河路基时遭冲刷,深堑边坡经常落石、坍塌,黄土地区路基多陷穴、开裂。全线属大陆性气候,最高气温39℃,最低零下26;历年最大降水量689毫米;夏季多暴雨,洪水夹带泥沙淤塞桥涵,漫溢路基,危害甚大;最大风力10;最大冻结深度1.5米。地震烈度,天水至盘安鎭9级,盘安鎭至景家店8级,景家店至兰州7级。陇西至高崖间属苦水区,供水亦困难。

天兰铁路于1941年即进行测量,1944年完成定测,19465月开始兴筑。直至1949年解放前夕,该线所完成的零星土石方和隧道工程约及全部建筑安装工程的3.6%。解放初期,郑州铁路管理局设天兰工程处,于1950415日由人民解放军部队开始续建,计划19536月通车。19505月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成立,负责勘测设计和施工。当时根据全线工程情况。提出于1952年底提前通车至兰州东站方案,经铁道部转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批准。因工期紧迫,基本上是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下进行的。施工中设计标准迭有变更。因而变更设计亦多。

 195181日,由天水(原名北道埠)车站开始向兰州方向铺轨,并举行了铺轨仪式。同年121日铺轨到达甘谷(65公里),提前完成年度计划任务,1224日铺轨到达武山(120公里),提前完成追加的年度铺轨任务,并于年前超额铺轨到达谢家坡(132 公里)195223日铺轨到达陇西车站,54日铺轨到达定西车站,823日铺轨到达兰州车站(原名兰州东站)101日正式通车。较原计划提前3个月。同年121日兰州东站至兰州西站开始铺轨,19日到达该线终点--兰州西站东闸口。1953年由第一工程局继续进行未完工程的施工。

(第一列客车从天水开往兰州)

天兰路的铺轨工程由原天兰钉道工程队担任。19511123日,钉道工程队改为西干局局辖工程队。铺轨铺岔施工全为人工作业,钢轨、枕木采用人工抬运,人工打锤钉道。当时尤其是打锤班的工人,以娴熟的技术和巧妙的配合,每颗钉只需34锤便被嵌进枕木,保证一节节钢轨迅速向前延伸,300余公里的线路都是钉道工人一锤一锤钉出来的。

该线技术标准一般在原有基础上按二级干线标准设计,限制坡度天水至定西12%0),其中通安驿至寒水岔间越大营梁分水岭用双机坡20%0,定西至兰州12.5%0;最小曲线径300米,到发线有效长度,中间站400米,给水站580650;通过能力为12对列车。

在线路选择方面,天水至陇西间采用六跨渭河方案,避免了大量工程和地质不良地带。陇西至兰州间曾考虑经临洮的方案,但以线路增长,坡度陡峻,工程费比经定西增加40%,所以采用经定西的方案。在大营梁附近选线中也有两个方案,其一为12%0限坡的展线方案,另一为20%0的双机坡度方案,当时研究讨论,颇有争论,卒以双机牵引方案可以缩短线路,经铁道部决定采用。

 (第一套人民币上的天兰铁路渭河三号桥)

陇西以北,线路所经黄土地区,有75处深达1536米的陡壁深沟。这些深沟平时无水,遇暴雨则成急流。如在原沟设涵、建桥,不仅工程浩大,且沟底土质松软承载力不足,施工运料也很困难。后经决定,迴头沟、刁家川采用钢塔架桥,西岔沟用管塔架桥(塔架高30);47处深沟在上游建筑不透水土坝以堵截沟水,另挖沟道顺接上游,以提高涵洞位置缩短涵身,此项措施节省了投资,缩短了工期。通车后,因上游积水渗浸路基造成陷穴,有些路堤竟被渗水冲空,曾发生195484日严重的列车颠覆重大伤亡事故,和数起冲断路基中断行车事故。

 (第一列客车开行在天水的送别情形)

全线曾使用钢筋混凝土薄板梁66孔,因设计错误,少用了钢筋,架设后均发生裂纹,临时用枕木垛支顶通车,至1953年始全部更换新梁。

全线49座隧道中以大营梁和曲儿岔两隧道为最长。大营梁隧道长881,19515月开工,西端580米土质不良,施工时普遍出水,流泥坍塌,经采取导坑用封闭式支撑,扩大用重叠式钢轨纵梁等措施,于19524月完成铺轨通车。曲儿岔隧道长1,973米,于19514月开工,隧道土质坚硬,施工中导坑曾采用了两层三节开挖、扩大用四部开挖、挖底用五部开挖等方法,洞外高坡用双层滑梯、溜斗、溜槽等运输方法,提高了工效,于19525月完成,7月铺轨通车。

施工初期,参加筑路的单位除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所属段、队外,还有铁道兵团第一工程处、铁道部机械筑路队等单位。自195011月起,曾先后将天水至甘谷间27座隧道和路基土石方及部分中、小桥涵工程发包给52家包商施工,此外还有小包工等共约90余家。这些包商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低劣,工程进度迟缓。于19515月取消包商制度,并整顿了施工队伍,将所有各施工单位划归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成立联合作业队。总结了过去缺乏总体设计,未严格遵守施工规则,重“快”而不重“好”等经验教训,提高了职工政治思想与业务水平,并实行了检查制度,力求提高设计与施工质量。全线所需大量器材和给养均从天水方向供应,铁路与公路相距甚远,依靠人力驮运极为困难。为此采取“先通后备”的办法,增建一些便线、便桥,先通工程列车,对解决材料运输困难、降低修建费用、加快施工进度起了作用。同时还建立了预制成品工厂,使钢筋混凝土和木结构均能集中大量生产,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减轻了体力劳动,也缩短了工期。

新建工程实际投资15,440.40万元。于195481日与宝天线同时由宝兰线验收交接委员会验收交接,总评是:“……尤其是甘谷至兰州间工程比较良好,通车后,经过两年的临管,并陆续兴建了各种设备,为正式运营创造了条件,是可以移交接管的。”接管单位为郑州铁路管理局天水铁路分局。

 1952101日在兰州举行的庆祝天兰路通车的万人大会)

天兰线系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修建的,受当时财力、物力及技术条件的限制,以致设备不齐全、标准过低,路基桥涵未彻底防护,病害多未根治。在正式交付运营后经常出现坍方落石、路基变形,陷穴丛生,桥涵时遭水害,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和安全。1956年铁道部决定在严格控制运量及不间断行车的情况下进行全线改建。勘测设计任务由第一设计院担任,是继宝天线大改建设计之后进行的。于19568月完成一次勘测,11月完成初步设计,改建总概算为5.926.8万元。在初步设计送铁道部鉴定的同时,即作施工设计,由基建、施工和设计三方组成的现场鉴定小组审查同意后,即交付施工,缺总预算。主要技术条件,除到发线有效长度改为650米,预留850米外,余多未变。

改建工程由铁道部第六工程局负责施工,并有天水铁路局、兰州铁路管理局等单位先后参加,于1955年第二季度开始改建。发包单位先为天水铁路局,1956年以后改为兰州铁路管理局。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将改建工程按性质分为三类,在边通车、边改建的情况下进行。

第一类为以提高运能为主的工程,优先施工,主要为车站扩建、桥梁加固、增加临时会让站。第二类以整治病害为主,主要为河岸防护、路基防护、修建御坍棚、接长明洞、桥涵基础防护,以及淤塞桥孔和冲毁路基地段的桥涵改建和加固工程,以保证雨季行车畅通。第三类为与电气化有关的及一般工程,主要是桥隧衬砌、铺砟、刷坡等工程。铺碴、刷坡工程,1958年基本结束,共使用投资6158.82万元。19591961两年进行营业线加强工程的施工,使用投资142.31万元。改建工程部分做完后,即先后交付使用,未办总的验收交接手续。

通安驿至唐家堡间新建时,系以20%0度通过大营梁分水岭,成为全线通过能力的控制区段。为了消灭三机牵引及长期欠轴,19572月铁道部鉴定天兰线改建初步设计时指出:“通唐段应进行改线降坡。”第一设计院于19578月完成该段改线降坡的勘测,1958年编制初步设计、综合概算为1420.7万元,同年12月提出大部分技术设计,但未提出详细预算。

初步设计原有两个方案,定测时采用第二方案。改线线路由通安驿站西端跨过碱水河、沿左岸高地至马河镇附近穿过旧线,绕行旧线外侧,与旧线立交(旧线在上)后,穿大营梁分水岭,沿松树沟左岸,经石晶湾跨寒水沟再与旧线相接,全段降低拔起高度42米。改建后将达到1级铁路标准,其技术条件为:限制坡度12.5%0,最小曲线半径300米,到发有效长度初期720米,远期850米,桥梁载重中-26级。运输能力在使用电气路签时达到28对。在使用自动闭塞时达到38.5(原有旧线陇西定西间只达到20.5对,其他地区3031)

通唐段改建工程,初由兰州铁路局负责施工,路基土石方则分包给甘肃省公安厅第二筑路支队,于195811月开工,19593月改由西宁铁路局负责施工,但路基土石方仍由兰州铁路局继续负责完成。改建工程于1960年底结束,共使用投资1,498.76万元。由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西宁铁路局、兰州铁路局及第一设计院组成验收交接委员会进行验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于196111日按每小时40公里的行车速度先行转线通车,并要求抓紧完成未完工程,以期在短期内正式办理交接。1961年至1962年由兰州铁路局协助西宁铁路局进行营业线加强工程施工,继续使用投资57.05万元。

大营梁新隧道长2,210米,由西宁铁路局负责施工,于19594月开工,8月即取得月进成洞125.6米的成绩,12月份又创造了220.66米的新纪录。19604月隧道主体工程即告完成。在施工中,将原设计斜井改为横洞出土,又在出口处增建明洞18米,既保证了隧道内出土安全,又减少了深堑挖方15万立方米。开挖隧道全部采用上下导坑先拱后牆的施工方法,认真做到随挖、随支撑、随衬砌,加快了土质隧道的施工进度,并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在主体工程完成后,对尾工有些放松,并减少了劳动力,以致附属工程进度很慢,延至12月底才正式转线通车。

新建大营梁隧道设计时,因考虑天兰线即将进行电气化,未作通风、照明设计。改线地段自通安驿起即用足了限制坡度,机车在峒内运转时间达78分钟之久,在开通运行初期15天内,连续发生司机被烟熏倒事故达12次之多。同时,马河镇至荣家湾线路所间新线工程质量较差,有些桥涵附属工程未竣工,有些地段路基发生下沉,路堤边坡坍塌,不能保证雨季安全行车。于1961710日铁道部决定暂时封闭马河镇至荣家湾段新线,仍走旧线。自马河镇至通安驿间新旧线同时使用,按复线办理行车。马河镇至荣家湾段新线自封闭后,无人养护,破坏日剧,将来如恢复新线通车,还需彻底整修,另做补强设计。旧线行车地段,由于受马河镇站外避难线的影响,通过能力只能达20.5对,较其他控制地段的3031对小得很多,将来运量增加仍需要开放新线,方能适应运输需要。

1954年的黄河河口大桥)

自交付运营以来,沿线桥涵曾有41处被堵塞,其中7处较严重,主要是设计时计算流量缺乏根据,对泥石流淤塞问题考虑不足。黄土地区桥涵的导流、护坡和基础工程一般发现下沉开裂现象,所有用红粘土夯坝的绉纹水管基础均因遇水变软,承载力降低而下沉。有些地段岩石风化破碎,经刷方与剥山皮后,造成严重的坍方、落石,如鸳鸯镇至土店子间,改建前落石并不严重,刷方后反而滑坍不止,台于1957122日造成客车脱轨事故。很多地段因路基下有泉水,施工中未作处理,经常发生坍陷,影响行车。天水、定西、马河镇、桑园子等站场,有的排水系统不良,有的几乎无排水系统,站内线路难以保持稳定,冬季冻害严重,危及行车,天水站19627月曾因大雨使站内建筑物被淹。隧道渗水、漏水者共有34座,以蚰蜓咀、安尔杜、大营梁等隧道为最严重。截至1962年底止,全线尚有114公里轻、老、杂钢轨未更换,南河川至三阳川有一段长370米的线路,因半径小及有反向曲线,长期以50公里/小时限速行车,不能提高速度;机务、通信、信号、给水、电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布置不当和设备不足等问题。

截至1962年底止,天兰线在12年中,经过新建、改建、通唐段改建和营业线加强四次施工,共使用投资23845.59万元(内营业线加强投资199.36万元)

本文参考资料:

1铁路修建史料(铁道部1964

2第一铁路工程局志

3兰州铁路局志

4兰州铁路分局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开工业化大门!甘肃仅仅做了这样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车道
路基工程桥涵背回填施工技术要求
1952年建成的天兰铁路
铁路工程之工程测量(修正)
艺海风||王长华:东瀛来客 十访天水
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目录,最新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