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鲜银耳更有营养?我来给你说说30年前的那些惨案!

作者简介


缩微不动脑筋版

1、变质银耳中毒凶险,无解药,死亡率高。

2、鲜银耳污染率较高,干银耳无中毒事件发生。

3、毒素耐热,蒸煮不易破坏。

4、鲜银耳的营养并不比干制银耳好多少。

5、不建议购买鲜银耳,如要买,注意手感和气味。

6、泡发银耳时间不宜过长,勤换水。


(800字,阅读需3分钟)

总有些人对隔夜的食物不放心,比如就有人说隔夜银耳不能吃,因为有大量的亚硝酸盐。

实际上,这个说法完全是胡扯,亚硝酸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产生。

不过,银耳中毒确有其事。

【无药可解】

银耳导致中毒的原因是一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它来自一种细菌,叫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

在所有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里,它可能是最凶险的。

因为这种毒素没有特效解药,可以导致肝肾损伤,引发器官衰竭和死亡,死亡率很高。

详情可以查阅之前关于汤圆中毒的文章哈。(后台回复汤圆即可)

【变质银耳惨案】

在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人工种植银耳的规模越来越大,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陆续出现了一些集体中毒事件。

1984年,山东东平县和河南郑州附近连续出现两次银耳中毒,共有110人中毒,死亡9人。

1988年河北省巨鹿县19人中毒,死亡5人。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经过实验室人员的确认,这些中毒事件全部是因为变质银耳产生毒素。

变质的主要原因有的是在种植环节就有污染,产生“塌耳”现象,也有的是在储藏环节的污染导致变质。

此外,银耳罐头也曾导致类似中毒。

【鲜银耳不要买】

由于变质银耳中毒时有发生,各地经常有死亡病例出现,这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此,一些地方和部门专门有规定,鲜银耳不允许售卖!(我想找这些文件来着,但没找到,年代久远,很多资料还没有电子版)

在那之后,鲜银耳中毒越来越少,90年代后期和2000年以后已经很少听说中毒事件,人们已经习惯了买干制银耳。

但最近有不少读者在向我询问鲜银耳的问题,比如菜场、农贸市场看到的鲜银耳能不能吃?

不知道这方面的管理规定是否有松动,或者是因为年代久远,变质银耳吃死人的事情大家已经忘了?

很多时候,读者问我,有什么是你不吃的?我一般会说,我什么都吃。

但这一次,我要非常认真、严肃、郑重的跟你说一句:鲜银耳不要买、不要吃!

有的人会说,你别吓唬人了,我吃了好久了,没事的。

也会有卖银耳的告诉你,我这个质量好得很,买的人很多,没事的。

我要说的是,建议你不买不吃,并不是因为它一定有毒,而是因为没有必要。

首先,干制银耳保留了银耳中的绝大多数营养,包括多糖、维生素、矿物质等,鲜银耳并不会比干银耳好多少。

其次,银耳干制过程中,即使原先有少量毒素污染,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也会降解不少。

数据显示,鲜银耳中米酵菌酸的检出率远远大于干制银耳,目前并没有出现干制银耳中毒的。

如果你一定要买,要注意银耳的手感和气味,是否有发粘、发软,是否有霉变、腐败的异味。

自己在家泡发银耳,记住要勤换水,不要泡太久。

其实炖银耳并不需要泡发,稍微清洗一下就行了,无非是炖的时间长一点而已。

最后再次强调,很多微生物引起的严重疾病或并发症都是小概率事件,包括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格林巴利空弯、李斯特菌、肉毒、椰毒、三硝基丙酸(霉甘蔗)等等,你没见过不等于它不存在,等它真的降临到你头上,后悔都来不及。鲜银耳只是一个例子,告诉你不必要的风险还是规避一下为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心米酵菌酸中毒 | 食用木耳银耳注意这几点
酸汤子事件里的致命毒素,汤圆河粉里也有?
【原创】浅谈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黑龙江食物中毒事件再升级,致死原因并非黄曲霉素,而是米酵菌酸
防止食用木耳、银耳引发的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一盘炒木耳制造全家团灭惨案,急救医生无可奈何!原来凶手是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