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晋帝国风云录(一):除三害的周处战死关中

前言

西晋末年,司马懿的子孙为了争夺权力,发动了长达16年的大混战,并引发了神州陆沉的永嘉之乱,中国由此进入了漫长的南北大分裂时代:胡人占据北方,先后建立十六国(成汉帝国特殊,在南方);西晋皇室退守南方,建立东晋帝国。

南北大分裂时代,政权更替频繁,大江南北几乎出现了无年不战、无月不战的局面,山川大河沸腾动荡,如同火海炼狱,政变、兵变、暴乱、起义纷至沓来,政客、军阀、英雄、刺客、间谍穿梭如织,出场人物成百上千。如果采用多线叙事手法,同时讲述十六国与东晋的往事,视野不停地在这十几个政权之间往来移动,难免会让人眼花缭乱。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我们不妨分开讲述,先把政权传递比较稳定的东晋作为叙述主体,再说五胡十六国。

东晋的一大特色是门阀当道,一手遮天;皇帝受制于门阀,形同虚设。自东晋开国(317)到亡国(420)的103年里,主弱臣强的局面一直没有多大的改观。对此,《晋书·忠义传》可以作为一个很有意思的佐证。按照字面意义,其中记载的是忠臣烈士,仔细咂摸所谓忠臣烈士的一生行迹,却会发现很多人实际上是不忠不义之人。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就是因为东晋的皇帝实权衰微,往往被各大门阀玩弄于股掌之上,能稍微把皇帝放在眼里就可以勉强称为忠义。

简而言之,103年的东晋历史,只是门阀大族的家族史。如果在这里一一说明是哪几个门阀,估计我们一时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所以暂时不提,随着内容的慢慢铺开再把它们一个个引出来,等到所有的故事都说完了,最后再对门阀政治的衰亡史进行总体陈述。

王座上的龙被铁索缠身,牙齿被拔,利爪被剪,痛苦而无奈地低声咆哮着。宫灯摇曳的大殿上,几头狼引颈长嚎,它们凶猛壮硕,皮毛油光水亮,目光锋利,牙齿和利爪寒光森森。随着烛火的摇曳,它们的巨大黑影扭曲着、跳动着,严严实实地笼罩着王座和被铁索缠身的龙。在这个大殿上,它们才是真正的主角......

(一)最后一战

元康七年(297),正月初四。

从空中俯瞰,浩瀚无垠的关中平原积雪皑皑,像一块巨大而洁白的裹尸布。在梁山(陕西乾县附近)脚下的空旷地带,散布着一些呈圆圈状分布的黑色斑点,这是一支军队的宿营地。

东方的地平线上刚刚露出一丝鱼肚白,六十一岁的老将军周处就已经披挂完毕,面色凝重地走出军帐,命令传令兵下达军令:全军即刻埋锅造饭,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这个老将军早年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他出身于江东大族,父亲周鲂是孙吴帝国的重臣,当年曾因“断发赚曹休”的事迹而扬名魏吴两国。每当回忆起青少年时代,这个老将军总是有些怅然,那段风华正茂的岁月里,他虚掷光阴,依仗勇力为祸乡里,横暴凶蛮,被父老乡亲视为当地一害,幸亏他后来迷途知返,向名将陆逊的儿子虚心求教,痛改前非,才成为文武兼资的栋梁之才。孙吴灭亡之后,他被西晋朝廷征调入京,此次来到关中,是为了剿灭氐人齐万年发动的一次民变。

关中居住着很多内迁的胡人,胡汉矛盾向来棘手,镇守关中的长官原先是赵王司马伦,此公在职期间因为贪婪敛财,处理民族矛盾不当,致使胡人揭竿而起,在氐族人齐万年的领导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暴动。京城方面极为不满,剥夺了他的职务,调他回京候命(司马伦为八王之一,回京之后搞垮了贾南风,具体事迹参见“权力的游戏”),并派遣司马肜(rong)为主将、夏侯骏为副将,入驻关中,负责平乱事务。

孙吴灭亡之后,为了笼络江东的人才,瓦解当地的门阀势力,晋武帝司马炎制定了一些人才引进政策,周处就是被引进的人才之一,抵达京城初期曾出任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御史中丞)。他性格强硬,刚直不阿,屡屡弹劾目无纲纪的王公贵戚,得罪了一大批权贵,司马肜就在他手里吃过苦头。

朝廷高官以北人居多,他们认为南人只是卑贱的亡国奴,并没有跻身朝堂的资格,对周处的破例提升本来就颇为不满,周处雷厉风行的铁面作风更使他们无比忌恨。等到齐万年发动民变,他们就以周处有平乱的能力为借口,建议朝廷把他调到前线,协助司马肜和夏侯骏平乱,表面上是举贤任能,事实上是借刀杀人。

司马肜是司马懿的儿子,夏侯骏是夏侯渊的孙子。一个耿直的官员上了一道奏折,直言不讳地说,司马肜和夏侯骏都是养尊处优的贵戚,并没有统兵的才能,不屑于为了功名而进取,也不担心因为战败而受到责罚,周处与司马肜有过节,此去前线,凶多吉少。可是奏折呈上如泥牛入海,朝廷并没有对此做出回应。

营地上空刚刚腾起袅袅炊烟,夏侯骏就来到了周处的营地,传达司马肜刚刚下达的军令:全军即刻出战,不得延误。

齐万年的兵力多达七万,周处的兵力只有五千,而且,司马肜至今还没有安排后援。听完夏侯骏的聒噪,周处平静地说,“如果没有后援,我今日必死。我死也就罢了,可这也是国家的耻辱。”

夏侯骏见他并没有拔营启程的意思,以为他是贪生怕死,企图抗命不遵,于是气狠狠离去,回去请主帅司马肜亲自来催战。

周处有年迈的高堂,离开京城之前,一个好心的同僚提醒他以供养老母为由拒绝征调。他知道政敌的歹毒用意,明白自己一旦开赴前线,必然会遭到陷害,但他拒绝了同僚的善意提醒,抱着为国效命之心,义无反顾地踏进了陷坑里。

他拒绝听从夏侯骏的命令,没有即刻拔营启程,并不是怕死,而是基于对战局的清醒认识——如果没有后援,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五千对七万的胜算都微乎其微。因此,他按兵不动只是不愿眼睁睁看着麾下的五千士兵有去无回,想等待司马肜安排后援。

不久,司马肜亲自来到了周处的营地,以冷冰冰的官僚式口吻命令他马上、立刻、迅速出战,并且说将会派遣援军。这时候早饭还没有做好,周处和部下依然腹中空空,不过对于周处,能不能吃一顿饱饭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司马肜答应了派遣援军。

与心情沉重的周处相比,十几里地之外的齐万年,却是一副运筹帷幄的姿态,即将打响的会战并没有对他造成任何压力。战前,他派人打探过敌军的动向,得知前锋指挥官是周处,他如释重负,说周处勇猛且有谋略,如果他能独断军机,我就没有胜算可言,可惜他受制于人,此来必然为我所败。

呼啸的寒风如同野鬼的嚎叫,飘飘洒洒的雪花如同飞扬的纸钱。苍黄色的天幕下,周处和齐万年各自率领着军队踏雪前行,赶往会战地点。在这两支军队的身后,被踩踏得泥泞不堪的行军道路,像两条即将发起搏杀的巨龙。

周处所率的前锋的任务,是冲垮敌人的阵势,然后在援军的配合下发动最为猛烈的总攻,彻底剿灭敌人。司马肜答应过派遣援军,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派遣了两个北人将领,命令他们各率一支军队,随同周处一起赶往会战地点,只是他的部署当中有些隐情是周处不知道的。

伴随着沉闷而有节奏的战鼓声,会战开始了。

五千人突入人多势众的敌军,很容易被包围,如果援军不能及时投入战斗,被包围者就面临着被围剿的风险。周处所率的前锋很勇猛,一进入作战状态就成功地突入到了敌军的大阵当中。在人仰马翻、金铁交鸣的战场上,他的视野范围极其有限,并不清楚战场外围的情况,只能凭借直接承受的战斗压力来判断援军是否已投入战斗——如果包围圈被撕开裂口,敌军大面积地溃退,那说明援军已经出手,反之则说明援军依然按兵不动。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包围圈的缩小,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敌军越来越多,周处忽然意识到一个令人绝望而愤怒的事实:战场外围的援军只是摆设,并没有参战意图;贻误军机是大罪,率领援军的那两个北人将领作壁上观,显然是事先得到了司马肜的授意。

为了报私仇,难道竟要这五千条人命陪葬吗?难道私怨比国家大事还重要?游目四顾,只见晋军尸横遍地,而敌军的合围攻势依然猛烈,周处默然惨笑,用尽最后的力气冲向如同潮水一般汹涌而来的敌军......

喜迎新春的气氛还没有散尽,京城方面接到了关中传来的战报。当然,战报的措辞是经过精心处理的,只呈现了部分的真实,其中说不久前向齐万年发动了一次猛攻,战斗打得很激烈,从清晨一直打到日暮,虽然前锋周处战死,晋军折损了五千兵力,但是杀伤了敌军万余人,战果还是相当可观的。

对于这种避重就轻的的公文游戏,朝廷早已司空见惯,不会完全信以为真。前线战报送达之前,朝廷就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了周处之死的真相,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包藏祸心的司马肜和助纣为虐的夏侯骏会得到严惩:其一,南人官员和北人官员的矛盾一直存在,如果把周处之死的问题扩大化,群情激奋的南人官员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其二,司马肜和夏侯骏都是王公贵戚,享有法外特权。所以,经过综合衡量,朝廷决定只给予司马肜和夏侯骏象征性的惩罚,追赠周处为帝国烈士,并给予他的家人一些财物上的补偿。

在当时的西晋朝廷看来,这样做似乎是最妥当的,但是它似乎没有意识到周处之死对帝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更没有意识到仇恨是会代代传递的。

(下期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晋
三国志孔明传
魏延子午谷奇谋:必败战略
徐晃: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下)——闲聊五子良将之五
东晋帝国风云录(二):江东动乱
公元280年,王浑把东吴给灭了,故意邀请吴国的旧臣来喝酒,还故意问:“诸位都是亡国之人,就不感伤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