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丹道总纲(9) 《口诀钩玄录》




编者按:《口诀钩玄录(全集)又名《乐育堂语录德经精义分类合编》,系陈撄宁授意缪德俊依清朝光绪时代江西丰城黄元吉先生所撰《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二书为根据编著。

 

 

吾示诸子,欲求色身久固,离不得保精裕气,筑固基址,然后可得人世天年;欲求法身悠远,又离不得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然后可证神仙之果。二者不容或缺也。若未能了道,须固色身以明道。既已明道,须炼法身以承道。近时吾不责以炼虚合道之功,但责以保精裕气之学,果能久久积累,而法身自可成焉。

 

吾常言下手兴功,莫如人之眼目。盖目者,神之光也。学人每每好贪外光显呈于双眸之前,以为金光焕发即修真之效验。岂知天道贵收而不贵发,人道又何独不然?古仙云:“太阳流珠,尝欲去人,逆而纳之,则金华内蕴矣。”苟不知逆而喜顺,常将神光发越在外,驰于视听言动之妄、贪嗔痴爱之非,日殒日销,即欲长有此身犹且不能,而况身外有身,为千万年不朽者乎?惟有垂帘塞兑,常将我一点灵光收入虚无窟里,不出不人,无虑无思,久之金光养足,自可化为阳神,而为我身主宰,且可以化数千百万阳神,充满于虚空上下,而为至玄至妙之神仙焉,岂特一灵炯炯、洞见如来已哉!但恐太阳流珠有欲去人之意,而我即随其流而逐之,则元神日耗,元气无存,生机遂绝矣。此件功法,浑无难事,只须稍有意思,将目光收敛之足矣。

 

再示生炼心之道。夫人之心,本自虚灵洞达,只因有心无心二字着之,所以不明而昏,不虚而窒也。人能存诚以立其体,随缘以应其机,即程子所谓“心普万物而无心,情顺万物而无情”是也。生能如此,即一刻中万事应酬,俱如山中习静一般。若不如此,即闭门静坐,亦如万马营中扰攘不休。故庄子云:“不制其心,心不得其正;强制其心,心亦不得其正。”惟有存其心而不使之纵,宽其心而不使之忘,如此动静惟一,隐显无分矣。是岂易得者哉?生须从此审定玄关一窍,常常采取,不失其时,进退火符,不违其制,沐浴封固,不愆于度,则神气打成一片,真机常在目前,自然天然,一任外缘纷集,此心直与太虚同体,毫不动心焉。

 

吾言玄关一窍,是虚而灵者之一物,才能了生死、脱轮回,为亿万年不朽之法身。从此体会出来,务令干干净净,晶莹如玉,不使纤芥微尘染而坏之,即是仙家。若有一毫染着,算不得自在无为、逍遥快乐仙子。自此一想,不但酒色财气与一切富贵骄淫,一毫染着不得,即功满人寰、德周沙界,亦须一空所有,名立而退,功成不居,才得“灵光独耀,迥脱尘根”。夫以本来物事无形无影,不可捉摸,是色是空,难于拟议,惟养以虚无之气,宰以虚无之神,斯虚与虚合,而大丹可成矣。他如才智聪明,所为一切文章技艺,极奇尽变,皆是身外之物,当不得生死,抵不倒轮回。不惟于我无干,且心系于此物之中,神牵于此物之内,适为我害道种子。

 

就是立功立德立言,功参造化,德并乾坤,只算一点仁心慈悲济世,可以为民父母,若欲卓越成仙,则犹未也。盖以德事在外,而非关乎己之修炼、尽性立命、堪为后世规模也。尔等得闻此诀,亦是人间第一稀有之缘。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明道之得闻,亦大幸事、大快事也。何况尔等得闻诀后,吾师更加十分提携,十分校正,其成真作圣有可毕者。

 

总之,此诀均由天授,必其人功德有加,心性不改,遇魔不退,受谤不辞,一任处之维艰,总是心心在道,方许传诀,使之闻正法眼藏。否则,且却且前,私心自用,莫说神天不许、吾师不传,即使传授亲切,有时不免魔鬼阻滞心灵。故古仙云:“此道至神至妙,忧君分薄难消。”足见能消受得此诀者,皆是有道德仙根者也。尔等既闻此诀,莫看容易,皆由十余年辛苦,历试诸艰,在在无辞,然后得闻,且以其为载道法器,异日可成,然后得语。尔等要想十余年日夜系怀,都为此道,今日幸闻正法,不加功,不前进,不惟无以对我,扪心自问,其何心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岂不可惜?尔等从此加功,不过百日之久即可筑基,而我命由我,不由神与天也。否则,难矣!就说阴骘可以延年,然亦主之在天,非我可毕。又况自古神圣断无不死,以气数之命,尚且难傲,何况凡民哉!尔等既闻此诀,莫大洪福,赶紧将基筑成,长生可必矣。

 

吾教生缉熙之法。熙者何?光明也。人心之明,发于眼目,心光与目光相射,而缉续不已,自然胸怀浩荡,无一物一事扰我心头,据我灵府。久久涵养,一片灵光普照,不啻日月之在天,无微而不昭著焉。只怕一念之明,复因一念之肆,而明者不常明矣。犹养目然,必外慎风寒,内养神气,不使一芥尘埃介于其间,而目自然长明,一见山河人物,无不周知。苟平日未曾善养,则目暗神昏,虽有好歹妍媸昭然在即,亦不能辨。

 

人之养心,又何异是?夫心非血肉团子之谓也,其中最虚最灵者为心。昔孟子言养心在于寡欲,而独《牛山》与《动心》章,一由平旦以存夜气,一由集义以生浩气,亦何重夫气而略于心哉?盖以心乃气之灵,气为心之辅,人能气不动,则神自宁,神一宁,则心自泰,所以不曰养心,而曰养气,良以此也。是养气不诚养心之要诀欤?倘不于气养之深深,而徒于心求之切切,无惑乎终日言养心,而不得其心之宁者多矣。请观之鱼,心犹鱼也,气犹水也,鱼得水则安,心得气则养,一定理也。诸子从学有年,亦知养气之道乎?吾言收摄黄庭,温养锻炼,即养气之功也。尔生亦曾知之否?

 

再示静坐修持之事,人所共知,而动中修炼,人多或昧。如孟子养浩然气,是从集义而生。但集义之道所赅甚广,非特静中有义,动中亦有义。如孟子乍见孺子人井发恻隐心,此非义乎?推之敬老尊贤,济人利物,与夫排难解纷等等,非谓义耶?他如见人有善则欣羡之,见人有恶则愧耻之,无非义也。至云恻隐之心为仁,羞恶之心为义,辞让恭敬之心为礼,是非好恶之心为智也。

 

此四端之发,其机甚微,世人忽略者多,即尔等亦往往错过。虽有知之,亦只明得慈爱之良是尔天真,当其微动,犹少知纳人丹田者。今为生道破,自此以往,举凡日用云为,一切喜怒哀乐之生,皆我真机发动,我须收之养之,回光返照足矣。要之,四端发动之初,出于无思无为者为真,有思有为者为伪。尔等一日之内,如此四端萌动,不知凡几。若能乘得此机采而取之,饵而服之,正所谓遍地黄金,满堂金玉,无在非炼丹之所,无时非药生之候也。故曰:“大道在人类求之,同类中取之。”所以古人修道大隐市廛,不栖岩谷,以道在人伦日用,不在深山穷谷也。果能随时知觉,随时采取,则红尘中随在皆道机发见,亦随在皆修炼功夫,特患人不返而求之耳。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道语录》
道经箴言之明道篇
乐育堂语录黄元吉
净明全真
以睡做功,以功为睡,致虚极,守静笃,为现代人开创了一个大方便法门
丹道养生秘法口诀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