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失踪是种恐怖主义行为
“被失踪”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公权力在历史上的恶行。它不仅让民众对公权力失去信任,而且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反感
《网络报》记者关键在山西采访时神秘失踪,家人报警求助,山西警方立案调查,初步认定为“失踪”,并声称“人命关天,我们会全力查明真相”。14天后,家人却接到河北警方电话,被告知关键涉嫌受贿被刑拘。随后,山西警方表示他们事前就已经知道情况。
抓人而不及时通知家人,知道还要假装立案调查,两地警察唱双簧,伪造了一起为时半个月的失踪案。法律专家指出,没有程序就没有正义,把刑拘办成失踪是一种侵权。事实上,它对普通民众的影响,远远大过这些法律术语的定义,是一种由暴力和愚弄混合而成的恐怖行为。
这类恐怖行为,被网民们创造性地命名为“被失踪”、“被自杀”、“被和谐”,等等。“失踪”、“自杀”、“和谐”等是不及物动词或者形容词,表示人们主动地、自行地采取的行动或者达到的状态,前面加上“被”字是一个语法错误。然而,正是这种语法错误,揭示了社会中的荒谬现象:一个人并非失踪,却被宣布为失踪;一个人并非自杀,而被认定为自杀;人和人之间并不和谐,而被强制伪装和谐。
公权力本来应该让人感到安全,但是它也常常让人感到恐惧,这是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悲剧。在这些悲剧中,“被失踪”等荒谬行为反复出现。比如,在1930年代的苏联“大清洗”中,一个人因政见不同,就可能被秘密警察带走,突然从亲人和朋友的眼中消失,遭到处决或者送往西伯利亚劳改,亲朋不知道也不敢追问他的下落,就说他失踪了。
记者关键一案的性质,并非属于这种情况,但是“被失踪”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公权力在历史上的恶行。它不仅让民众对公权力失去信任,而且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反感。它抹杀了警察的正义行为和黑帮的非法绑架之间的界线,它使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来搞的法制建设,看起来像一个笑话。
因此,为了维护政府形象,安抚民众心理,稳定社会秩序,河北警方和山西警方应该立即出来道歉,尽快释放以错误程序刑拘的关键并予以赔偿,对他涉嫌受贿的案件另行申请合法程序处理。同时,政府和警方应该杜绝再玩这种危险的游戏。
 

 

  失踪?

  80多天没有更新博客,许多观众纷纷在网上发帖询问:央视主持人柴静到哪里去了?

  亮相

  前晚,柴静带着新节目《看见》亮相央视一套,首期嘉宾是微博女王姚晨。

  真相

  昨天,华西都市报记者也独家对话《看见》制片人李伦,她称《看见》是柴静成熟期的新节目:“她一直在做接近事实的节目,不管是关于人或物,《看见》让她的发挥空间更大。”

  近来微博有一个热门话题:央视知名女记者柴静到哪里去了?一时间众说纷纭,甚至引发各种猜测。借着央视一套最近大改版,由柴静和邱启明主持的新节目《看见》前晚正式与观众见面,柴静也在博客上发表博文《道路不易,小步徐行》。柴静终于回归观众视线。

  “我们知道观众都在问,但这三个多月她都在准备这个新节目。”昨天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看见》制片人李伦说柴静从来没有“失踪”。

  博客发声

  柴静:我没有在任何网站开微博

  昨日,柴静发表最新博文《道路不易,小步徐行》,首度回应“失踪”。

  1、消失的几个月在干啥?

  这两三个月,因为准备新节目,改书稿,耍,一直没有更新博客,让大家惦记,信件电话很多,谢谢关切,不能不在这里回复一下。节目昨晚已经开播,每周日晚十点二十八,CCTV-1《看见》,我的专栏是人物访问。从本周起在博客里恢复以前的节目回应,这些年我受益最深的,就是每期节目播出后大家的意见。

  2、柴静的微博是真的吗?

  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在国内任何网站开微博,没有以“动车记者”的身份注册过,也不会写那么悲情的话,记者这个工种,干什么活之前不必要宣扬,更不会挟以自重。大家的关切与期望我是知道的,但不用相信这类的话,《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曾说过,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下笔切忌嬉笑怒骂,要出自公心与诚意。所以,我们做这个工作,报道事情不论大小,不求轰动,但愿事事能践行这一条,才算是配得上自己期望的世界。

  3、为什么第一期嘉宾选择姚晨?我对她最深的印象是因为她在微博发布了家人强拆的事后,又删除了这个帖子,当中流露的无力感很真实。后来看了一些她的微博,一些比较敏感的公共事件她也转发及表达意见,这对明星来说是鲜见的,更重要的是她在表达意见的时候的自律和诚意。

  微博是新型媒体,边界与规则要靠大家的摸索,公众人物影响越大,越要背负责任,她是一个比较内在和含蓄,讲话时不会顺嘴说一些浮滑话的人,这在公众人物中不多见,我很喜欢她偶尔的“不知道怎么说”的状态,她说“宁可无趣,也不说假话”,这是一个人的信条,也应该是公众人物的信条,就像胡适在办《独立评论》时引论语中的话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幕后对话

  制片人:换节目属正常工作调动

  《看见》是央视一套改版后推出的重点节目,两位主持人一刚一柔,柴静主要负责人物专访,而邱启明则主要采访新闻事件。首期节目,柴静对话的第一位嘉宾居然是微博女王姚晨,或许是看惯了在《新闻调查》、《面对面》中采访社会新闻,对于柴静采访明星,许多人还一时不习惯。不过柴静一如既往冷静、平和依然获得观众支持,“这真是一段温馨的女人对话”、“柴静虽然平和,但问题依旧犀利,对离婚等八卦点到为止,很舒服的采访”……

  为何独选姚晨专访打头阵,李伦解释说:“因为姚晨最近很火,她的微博粉丝破千万,全球第三,而且也被联合国难民署选为代言人,这是相当有时效性的事件,而且我们想这也是观众肯定会关心的。”

  难道《看见》会经常关注明星?李伦笑着说:“我们是做人物专访,不分行业的。”

  在《新闻调查》栏目时,柴静冷静、犀利的采访风格赢得观众认可。为何会加盟《看见》?网上曾有多种传言,但李伦却给出了一个超级简单的答案:

  “其实这就是正常的工作调动,新栏目需要柴静这样的记者,那领导就把她调过来了。”对于网上曾传言柴静被其他节目组开除,李伦哈哈大笑:“当然不可能,请大家放心,柴静是非常顺利调到我们节目组的。”李伦确认,柴静为做好《看见》已退出其他新闻节目。

  柴静在央视已经工作了10年,一直在新闻中心,参与的节目有《东方时空》、《新闻调查》、《面对面》等。“她就是想做接近事实的节目。”李伦说得挺严肃,“这是她一直想做,也一直在做的节目类型。不管是关于人、物、或是一件事,真相如何就是她想知道的。当然我觉得在《看见》她的发挥空间可以更大,因为对话的人物会更多,我们不去分类,就是话题的人物,就是我们需要去采访的。”

  不管是对于工作,或是在生活中,李伦称柴静并不强势,反而更喜欢聆听:“柴静就是一个很真实的人,没有焦虑,也没有被动,好像没有弱点。比如讨论选题,她不会努力去说服你,她更多是听同事们的选题和意见,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完了回去自己做功课。”

  柴静其人

  1994至1998年: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任主持人,主持《夜色温柔》成为大学宿舍的必修课

  1998年:北京广播电视学院进修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1998至2001年:湖南卫视《新青年》节目主持人

  2001年:加盟《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担任主持人(10月)

  2003年: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同时也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4月)

  2009年:离开《新闻调查》,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与网友漫谈“深度”
邱启明:新闻“莽夫”的中年智慧
看见:一个温暖的卤蛋
范铭
邱启明:转的是型不是心
【星光灿烂】盘点央视美女主播(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