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离开“道”,中国文化就失去了灵魂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具备“有形”和“无形”两个层面,或者说“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中国人称之为“艺”和“道”。

  《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具的“器”,就是具体可见、可操作的“艺”。

  在中国文化中,这两者统一而不可分,并且着重强调要“以道统艺,由艺臻道”,把“求道”作为一个最根本的旨归。

  “道”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甚至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某种意义上将之称为"道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明道、行道、传道,其人生境界以求道、悟道、证道为根本。

  生活中的各种技艺,也都以“载道”为内涵,以达到这种“道”作为它的最终究竟。

  中国文化中,把“道”和“艺”这两个层次,称之为“本”和“末”。

  因为,人们做什么事情都首先要“知本”,然后“求本”,再以“本”为最终归宿。

  “道”是形而上之学,“艺”是形而下之学,所以“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艺”是可见、可操作的。

  中国古代典籍中,对“道”的描述很多,儒家就非常强调凡事要“下学”和“上达”。

  “下学”者,学人伦日用、日常生活的礼仪规范;上达者,达天道、运命等抽象道理。

  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

  一切探讨和研究都是围绕“天、地、人”来做,研究“天、地”是为了让人能够与天地达到最和谐状态,让人的生命能够生生不息。

  人们常说“以人为本”,提倡人本主义、人本精神,这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论语》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易》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论语》道:“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在中国文化里“艺”这个概念非常宽泛,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

  于生活中可操作的、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有象的所有的方面都属于“艺”。

  "艺"既能够提供享受,亦能够为害于人,应用不好便适得其反。过度的"艺"是一种诱惑,会给我们带来反面作用。

  所以中国文化强调"艺"要有"道"来统摄,由一个指导思想或者价值观念来陶冶性情。

  《论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故:求"道",立志是第一位的,玩物容易丧志;"艺"若无"道"则没有灵魂,就只能沦为技艺。

  欧阳修在《黄庭经》前言中说:世上无仙而人人求仙,世上有道而人人不修道。

  全然不知,"道"不远人,"道"就在事物变化之中。

  天出其阳、地出其阴,阴阳和合方有万物。生命因阴阳之气而诞生,又因阴阳和谐得以维持。

  若"艺"不能上升为"道",便不能使人回味,不能达到启发人的层面,就只能算是复制品而不是创造。

  没有"道"的"艺"是没有意义的,也就失去了"艺"的灵魂。

  现代"艺"的层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诸多变化,而只有"道"与"艺"相结合,才能将中国文化真正延续下来。

  "道""艺"的结合,要以"道"为主,以"道"统率"艺",再由"艺"上升到"道",完成下学上达。

  两者都不能孤立,离开了下学、离开了"艺","道"便空了;脱离了"道"、脱离了上达,"艺"便没有了灵魂。

  中国文化现在处于一种失魂落魄的境地,正在逐渐失去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

  中国原本在世界上被称做“礼仪之邦”,可是现在人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谈……却不知道什么才是规矩。

  只有从"艺"入手,把它放到整体文化当中去,我们才可以领会"艺"所包含的"道"究竟在什么地方。

  中国文化的传承,就在于它的"道""艺"结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论远古老子的道、仙学
论语15.40
读这三本书,养大格局,成大境界
【传统文化】于丹《论语》心得3:《处世之道》
心境读“论语心得”(一)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