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悲痛!又有13个孩子出事!7死2失联!教育部紧急发布预警!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近期,全国各地高温,再加上暑假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多地先后发生学生溺亡事件,令人痛心。

案例

☞ 6月28日14时许,两名少年在黄河新乡段一黄河坝头附近溺水。截至29日15时,两名溺水少年寻获一人已死亡,另一人仍在搜救。

☞ 6月24日,南阳一水库附近有三名儿童在玩水,两名儿童不慎溺水。附近多位市民发现后下水施救,施救者中包括一名休假回家的武警。目前,获救儿童已无大碍。

☞ 6月24日,山东鄄城县,4个孩子在一处灌溉水渠里玩水,其中三个孩子不慎溺水,经村民积极营救,一人被救上岸脱离危险,另两人不幸溺亡!

☞ 6月22日,海南澄迈县一码头海边,小男孩因溺水口吐白沫,脸色青紫,失去意识。在民警和救援队员的合力帮助下,小男孩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目前,小男孩已脱离生命危险,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 6月18日,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万全镇,两名中学生溺水,其中一人死亡一人失联。据溺水学生堂哥称,其中一个学生在水边洗脚时不慎滑入水中,堂弟见状,立刻脱下衣服鞋子下水救人,但被漩涡卷入水底......

☞ 6月17日,据重庆天天630报道,重庆涪陵区龙潭镇,一名15岁初三毕业生与几个同学相约溪边捉螃蟹,不慎落水溺亡。

☞ 6月13日,山东一学生考完试后,来到海边游玩,不慎落水,被救上岸后,还是未能挽回生命。

☞ 6月4日,广东梅州,4名儿童在公园玩水,其中一名9岁儿童不慎溺水,尽管医务人员全力抢救,但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

类似的悲剧,也许在此刻,还在发生......

教育部特发布预防学生溺水工作预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提请属地党委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教育、公安、民政、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职责分工,压实责任,落细举措,形成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风险排查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公安、水利等有关部门,以农村地区学校、村庄周边和学生上下学沿途水域为重点,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安全警示标识,配置安全防护设施,推动明确危险水域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逐一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宣传等有关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宣传标语等多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溺水安全专题教育,介绍预防溺水安全常识,强化溺水警示教育。学校要在放学、放假前等关键时间节点,做好预防溺水“六不”宣传,介绍预防溺水安全常识,确保预防溺水教育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四是密切家校联系

各地中小学校要建立家校常态化联动机制,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反复提醒家长加强对子女预防溺水教育管理,督促家长增强安全意识、履行监护职责,切实做好学生放学后、周末、节假日的安全管护。

严防溺水!严防溺水!严防溺水!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防溺水警钟一定要

敲起来!!!

请各位家长朋友们提升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监护,时刻关注孩子的去向,经常对孩子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下面请和我们一起来重温防溺水安全知识!

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如何预防溺水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以下四知8要点,家长们要牢记!

儿童溺水防护8要点:

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孩子外出时家长要做到“四知”:

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如何辨别溺水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儿童溺水者?牢记这7种迹象。

7种迹象辨别溺水者:

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如何施救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6点要知道。

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万一溺水如何自救

不会游泳者,溺水后如何自救

1.不能惊慌。不会游泳者,对水有极大的恐惧,拼命挣扎或将手上举会使身体下沉;

溺水后需冷静,首先要把鞋蹬掉,等待救援,不要慌乱;

若身边有漂浮物则一定要抓紧,同时如果周围有人应立即求救。

2.放松身体。如果周围无人,要尽量放松全身,尝试让自己采取仰卧位,使头部向后、口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拂水,不要惊慌,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会游泳者,溺水后如何自救

1.同样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要心平气静,及时呼人援救。

2.若是发生抽筋情况导致的溺水,请参考以下方法:(1)大小腿抽筋时,手握住抽筋的腿的脚趾,用力地向上拉,反复几次直至恢复;(2)手指抽筋时,迅速握紧拳头,用力伸直,反复几次直至恢复。

3.若是被水草缠住导致的溺水:(1)吸气后屏气钻入水中,睁眼观察被缠绕之处,同时用双手帮助慢慢解脱被缠绕之处,切勿挣扎;

(2)摆脱水草后轻轻踢腿而游,尽快离开水草丛生的地方。

4.若是陷入漩涡导致的溺水:前方若有漩涡,我们无法躲避时,要将身体伸展到最大,增加在水中的漂浮面积,经过漩涡边缘时爬泳,快速地离开漩涡。

未成年人及缺乏专业知识的人该如何救援

1.立即拨打119、110,呼叫专业人员救援,同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援;

2.向周围大声呼救,寻求有专业能力的人救援;

3.将身边的竹竿伸递给溺水者,在保证自己位置安全的基础上拉回溺水者,在身边没有竹竿的情况下也可就地取材,伸递衣物、木板等;

4.将救生圈、救生衣、气球、书包、饮料瓶等漂浮物抛出,或者将绳索的一端固定好,另一端绕好后从下面向前抛给溺水者,等待救援;

5.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不推荐跳水救人,将头扎进水中。

未成年人切不可徒手跳入水中施救,也不可手拉手试图将落水者拉上岸!

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

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

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野外水域为什么危险

1.野外水域的未知因素多,游泳者往往对所在水域情况并不了解,有些水域看似平静,但水下经常会有漩涡、暗流,容易发生意外。

2.野外人员稀少,一旦出现体力不支等意外情况,很难在第一时间被施救。

3.野外水质污染也比较多,游泳难免会喝水,对身体难免有害处,有过敏体质的人也不适宜到这样的水域游泳。

珍爱生命 严防溺水各位家长一定要常提醒常教育、常关注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才能减少安全隐患!

我倡议,我接力

当您经过水库、池塘、河流等危险水域时,看到有孩子在水边,请您停下脚步劝说孩子离开,您的这一善举或许在无形中救了孩子的性命、挽救某个家庭的幸福!防溺水从你我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各位家长一定记住

多向孩子

传授防溺水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断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提高自救能力,严防事故发生

来源:新父母在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应注意!孩子暑期如何远离五大安全隐患
防溺水安全教育最全手册!务必让每个家长孩子都看到!
儿童溺水可预防 家长看护需谨慎
不是所有溺水都会大声挣扎,这些知识可救命
中秋国庆假期防溺水安全提醒
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致家长一封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