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是只告诉他:“你要好好读书。”

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被很多人用来自嘲。

而放在一些孩子身上也同样适用:听过很多要好好学习的道理,依然学不好。

许多家长都给孩子分享过关于努力读书、刻苦学习的鸡汤,比如我们也推送过的《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世界本不公平,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之类的文章。

无论孩子听没听进去,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上总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孩子不爱学习,也有那么一部分孩子明白学习很重要却怎么也学不好。

01

学习是孩子的事

却并非与父母无关

在给孩子灌输要好好学习的观念时,不少家长把郎朗当成正面例子来说服孩子。表达的观点诸如“我现在这么逼你学,都是为你好”此类。

要想孩子成才,一定要狠心逼他一把。

我们不能说这种观点有错,然而大部分家长只看到郎朗的父亲逼郎朗练琴,却不知道:

从郎朗学琴的那天起,爸爸就设计、安排了时间表,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把整个客厅都腾出来,创造合适的环境供郎朗练琴;

在北京学琴的时候,父亲每天都要了解郎朗的学习成果,下课回家后,父子俩一边吃饭一边还在讨论老师教的课;

父亲一直陪在郎朗的身边督促他练习,陪伴他坚守梦想。

学习的确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告诉孩子好好读书的重要性也没有错。

但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有义务为花朵的成长提供养料与阳光。

不播种,不灌溉施肥,哪有健康的花苗来让你静待花开?

02

教育不是灌输

问题需要发掘

邻居家的孩子,数学一直不好,每天回家做作业花大量时间在数学上,错误率依然很高。

孩子跟邻居诉苦:“妈妈,数学太难了,我学不会。”

邻居不甚在意,特别轻巧地说了一句:“没关系,再仔细想想,一定能解出来的。”

她说完之后,孩子一下情绪崩溃,烦躁地说:“我永远解不出来,我讨厌数学,我再也不想学,我不要去学校了!”

家长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只给孩子强调学习很重要,孩子却生出了抵触心理,长此以往,他的情绪就不止是抵触做不出的难题,而是根本不想学。

而且家长越逼迫,孩子越是跟家长对着干。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

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对于孩子而言,表现出来的厌学情绪只是表面的部分,孩子的真实需求其实隐藏在“冰山”之下,需要家长去挖掘出来。

挖掘孩子的真实需求即是交流,交流的第一步,是要学会倾听。

倾听不止是打开耳朵听这么简单的事,正确的倾听方式是:积极倾听

首先选择正确的时机,鼓励孩子打开话匣子;

为确保能够和孩子继续交流下去,要适时表达自己对于孩子情绪的接纳和尊重

把自己的理解反馈给孩子,避免对孩子的真实需要产生误解;

在倾听过程中先不发出自己的信息例如评论、意见、建议、推论、分析或质疑;

鼓励孩子敞开胸怀说,释放心中的情绪。

这样的积极倾听伴随着“共情”,会让孩子对父母(倾听者)产生温暖和亲密的情感。

当孩子发现你是带着一种全新的欣赏与尊重、一种更深的关怀来与他交流的,作为回报,他也会对你报以同样的情感,会更愿意倾听父母的想法和主意。

03

看到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

当了解了孩子的真正想法和需求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跨越难题。

比如就孩子说“我不想学习,不想去学校”这件事,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可能得到不同的原因,比如是与老师或同学有矛盾、孩子自身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有问题等。

面对问题,首先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孩子保持信任。

如果是孩子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协助孩子发现根源所在,疏通他的情绪,引导他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孩子无法自己解决的时候,就需要家长提供援手了,了解孩子难在何处、孩子原本的行事习惯,帮助他做出改变。

前面说到的与孩子“共情”,产生同理心,不止是情感上的理解孩子那么简单,而是真正落实到行为上,看到孩子的困难,帮助他搭建桥梁,渡过难关。

但世界上总会存在一些孩子无论怎样都跨不过的“河流”。

当孩子尝试后,做不到,多次尝试,依然失败,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要求孩子不罢休地去重复失败?

孩子从第三十名进步到第二十名,再进步到第十名,虽然无论怎么努力都考不到第一名,或许再进一名也十分艰难。

但在他进步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

他不甘于落人后,这是上进心;

他付出了连续的努力,这是坚持;

他改善学习方法,这是思维成长;

他爱上向老师提问,和同学交流,这是社交收获;

……

有的时候,结果是否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孩子能力的增长,他是不是有新的发现、认识。

真正让孩子不断成长的,可能恰恰就是他经历的那些“不成功”。

儿童心理专家田宏杰教授分享了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

一个年轻人问智者:我心中有两匹狼一直在争斗,一匹狼贪婪、凶猛、自私,另一匹狼勇敢、友爱、真诚,他们两个每天都争斗不休,你觉得谁会赢? 智者说:你喂食的那匹会赢。 孩子也一样,身上总会有两种力量,一个是好的力量,一个是不好的力量,

你看到哪个力量,哪个力量就会赢。

所有人都天生喜欢表扬和鼓励,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好的力量”,适时适度地表扬肯定孩子,以帮助他建立内在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有更好的状态面对后面的困难和挑战。

文学家、教育家南怀瑾先生曾说: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

教育是否有效的评判标准不是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考了多少的分数。

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真正立足于社会,真正能够成为有用之人。

孩子人格和能力的完善或许比最后试卷上那个分数更重要。

而且,重视孩子的人格教育与孩子取得好的成绩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有的时候,前者做好了,成绩会水到渠成。

辩手陈铭在《奇葩说》中说过一段话: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他一方花园,给他养料和空间。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养育孩子,家长的实践比灌输理念更重要,播下种子,用心浇灌,再静待花开,无论是什么样的花,都自有他的芬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3方面家长要“强权控制”,别放任自由,孩子未来更容易成功
靠父母拿奖,他真是个天才
致家长:不逼孩子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优秀!(转给爸妈)
想对所有送孩子学艺术的家长说一些真心话!
如何避开棍棒的同时,培养孩子成为下一个钢琴家郎朗
吉娜回忆儿时练琴经历崩溃大哭!家长的做法决定孩子的未来(内含福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