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福地新常熟 活力名城再出发
  
  距上海不到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地方,十里虞山峰峦起伏,尚湖面山而卧,雅园幽巷点缀其间,红色“沙家浜”韵味独特……常熟——这座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诸多美誉的城市,山、水、城、园融于一体,自古就有“江南福地”之称。
  改革开放至今,从民营经济崛起,到协调发展蝶变,追求卓越的常熟,连年雄踞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纵然地处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常熟也异常耀眼,日渐增长的美誉度,源于其不断增长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城

  常熟既是长三角重要的实体经济高地,也是县域范围内闪亮夺目的外资高地。常熟在推进开发开放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亲商、富商理念,大力营造最佳的创业和投资环境。
  苏州艾科瑞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微组装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在考察市场后,他们发现常熟开发区科创园团队对双创项目高度重视、工作十分投入,为此落户开发区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奋斗之路。没想到原型机做好后,设备的实际性能低于设计性能。面对挫折,团队里有人放弃离开了,公司进入低谷。此时,科创园积极发挥作用,为企业多方争取风投资源,寻找创业导师,组织项目路演,帮助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路上继续发力。通过改进,艾科瑞思的设备有了脱胎换骨的改进,目前设备平均产能比同类型的国外设备高35%,而价格却只有国外设备的60%,在国际招标中,多次战胜来自荷兰和瑞士的竞争对手,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批量进入集成电路封装产线的国产点胶装片机。常熟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开发区经济转型成效显著、科技创新获得全面发展、传统产业得到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开发区已成功引进6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达333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61个,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项目50多个,引进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50多个。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6亿元,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经济开发区“第一方阵”。今年1月到3月,开发区核心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8%,服务业开票销售增长69%,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开了个好头。
    
  如果说开发区的转型是“由重转优”,那么另一架常熟经济引擎——三十多年长盛不衰的常熟服装城,近年来的转型创新,则是“内外兼修”。
  去年8月,NSS新外贸女装城、新东方男装城全新开业。它是服装城产业的又一次优化升级。根据专业市场特色,服装城探索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市场配套设施、管理服务等方面逐步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运营,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商户。
  在推进服装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有江南时尚创意产业园这种由政府扶持,引导企业改造的示范园区外,也有由政府投入建设招商引资的莫城电子商务产业园。莫城电子商务产业园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通过改造原言里村工业坊及周边老厂房,总投资4800万元打造而成,产业园现已入驻企业42家,入驻率达100%。园区经历了最初的众创孵化,通过几年时间成长更迭,基本形成以中型企业为主的成熟园区,既有阿里巴巴、敦煌网这样的电商平台,又有非遗綵衣堂、皇冠卖家猫咪森林等电商企业。常熟希望通过江南时尚创意产业园和莫城电子商务产业园两个比较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功能板块园区,为周边部分民营企业树立改造标杆,为常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样板区。
  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常熟服装城在被纳入国家第三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一年多以来,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区域内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突破12亿美元,拉动市场成交额增长近5个百分点,为常熟市全市外贸出口贡献度约8%。这一年多时间里,为激发市场外贸潜能,常熟服装城组织了20多场以“服装世界常来常熟”为主题的跨境贸易采购对接会、专题推介会,吸引外商5000多人次来市场采购对接,本地数千户商户参与,目前已初步形成官方组织活动、机构市场化活动、商家自发活动三者常态化同步进行的采供对接局面。市场采购数据显示,出口国家和地区80%以上集中在西亚和北非等新兴市场。
    
  不搞大开发的生态之城

  最近,常熟“铁黄沙”成了网络热词。铁黄沙原为常熟长江福山段滩地上的一个洲岛,常熟区域总面积为1.6万亩。原本的定位是航运、物流为主,但为了更好的保护长江,常熟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放弃经济利益的考量,转为生态开发。事实上,在“十二五”时期,常熟就已先后投入16亿元组织实施了铁黄沙及福山水道南岸边滩综合整治工程。2017年7月,常熟出台《常熟市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通过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等十大重点措施保护长江生态环境。2017年9月以来,常熟实施铁黄沙生态种植,现在已完成种植油菜4500亩、小麦1000亩、紫云英900亩。本茬油菜及红花花期结束后将及时灭茬还田、改善土质,计划种植5000亩玉米、1000亩向日葵,并划出一定区域进行花草种植,为生态旅游提供保障。对于常熟的这种做法,南京大学安树青教授认为这将是常熟进一步打造“国际湿地城市”的有力举措,会给这座城市带来巨大的生态财富。
    
  铁黄沙只是常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常熟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省市两级生态保护区域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森林覆盖率17.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2%,常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8%,始终保持了碧水蓝天的生态美景。
  “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是我们一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起点上推动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常熟市委书记、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飏表示,将顺应群众需求,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幸福感、获得感。这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目光,依托出色的山水文化资源优势,常熟正成为长三角首屈一指的休闲旅游名城。
    
  英才汇聚的创新之城

  追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常熟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45%,每年投入超20亿元支持创新创业,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江苏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在常熟,创新正在成为一种深刻的城市自觉,这表现在对人才的尊重、渴求及呵护。早在七年前,常熟就成功创建全国县级市中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区域创新发展引入了“源头活水”。2014年,“中国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常熟)基地”和“海外学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为江苏省首家中国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为了建设成为全市创新人才的集聚地、创新企业的示范区,常熟高新区解放思想,紧密围绕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这一主题做文章,推动创新生态环境、新型研发平台和创业精致服务三方面的大提升,向着集教育、文化、健康、商贸、智慧、生态为一体的精致新城大步迈进。
  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与液晶有关的高科技创新产品,几乎每月都能推出一款。这股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来自于该研究所在体制机制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作为省产研院、薛九枝团队、常熟市政府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创新设立了期权激励机制。一旦有项目研发成功,研发团队就可以从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衍生孵化出与项目相关的企业,所得收益则由研发团队和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平台共享。截至目前,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已衍生孵化出苏州晶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聚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和萃新材料有限公司3家企业。
    
  除了以创新体制机制来孵化创业公司,研究所还注重产业技术创新,并致力于打造开放式国际化平台,广泛吸纳高水准的科研人才。自2016年来,研究所已累计引进博士15人、硕士13人;申报各级科技、人才及企业资质类项目29项,申请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与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外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交流及项目研发上建立合作关系,并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常熟市委主要领导表示,人才是常熟发展的活力之源,更是常熟未来腾飞的希望所在。今天的常熟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形态品质的提升、城市功能的完善,更加渴望对高层次人才的追求。常熟将继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抓住人才这个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进一步加大优秀人才的集聚力度,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即将真正融入上海“同城圈”的便捷之城
    
  常熟在100公里辐射半径内被上海、苏州、无锡等大中型城市紧紧环抱,杭州、宁波、南京等工商业发达城市都在2小时车程之内。境内有四条高速骨干路网8个互通实现了对外交通的快速连接,苏通长江大桥搭建了跨江通道。常熟拥有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常熟港,为全国十大内河港之一,上海航运中心的组合港,已建与在建的万吨级以上码头20个,与全球55个国家地区的265个港口通航。
  常熟紧邻京沪高铁苏州北站,建设中的沪通铁路及连接苏州、无锡的轨道交通均经过境内,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将极大缩短常熟与上海及苏北地区的距离。作为常熟境内第一条铁路,沪通铁路的开通将大大提高常熟的能力,形成“公水铁”联运的立体格局,对常熟接轨上海、连接苏北起到重要作用。高铁的建成将使常熟企业进一步减少物流成本,并将大大改善常熟人的出行条件,更将引发以“点轴开发”为特征的经济辐射,使铁路连接地区成为经济新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从而不断促进常熟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作为上海的近邻,常熟一直积极主动谋划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上世纪80年代的“碧溪之路”“星期六工程师”,可以看作是常熟接轨上海的典型之作。对接上海、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常熟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发展战略,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常熟不断完善对接上海的空间、人才、资源和发展规划,同时苦练内功,补齐短板,发扬特色,做大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水平,汇聚“换挡升级”新优势。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常熟以高端载体承接上海人才创新创业,上海交大常熟科技园、同济(常熟)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先后落户常熟高新区。
  不久前,总投资8000万美元、年产70万套新能源汽车逆变器及车载充电装置的富奥法雷奥西门子项目签约落户常熟高新区。
  “这一项目的源头就在上海。”常熟市委常委、常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沈一平说,法雷奥汽车电机雨刮系统是常熟引进上实交通的第一个项目,在常熟高新区形成了一个150亿元的产业集群。他说:“把自己做得足够优秀,才能承接得了上海的溢出效应,才能吸引更多在上海设立总部的世界500强企业。”
  近年来,常熟以先进制造为主、特色产业为主、骨干企业为主,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做实做强主导产业。在定位“综合性现代化汽车城”后,常熟不断完善汽车及零部件 产业链,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成以整车制造业为核心、配套零部件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汽车服务业为保障的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同时,以“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 群”为目标,突出特色错位发展,重点围绕工程机械、电气机械和纺织机械三大领域,建设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产品智能化示范应用工程,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常熟继续发挥“高颜值”的山水城市禀赋,挖掘“好气质”的历史人文积淀,把虞山尚湖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中央会客厅,尚湖、昆承湖、南湖3个城市湖泊为“生态基石”,在城市周边打造一个120平方公里的核心生态圈,留住“鱼米之乡”的传统风貌,造出功能强大的“城市之肾”。近年来,常熟举办“江南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塑造现代江南文化名城的精致城市品格。依托出色的山水文化资源优势,常熟也成为长三角首屈一指的休闲旅游名城。这里,不仅生态宜居,而且百姓充满幸福感。
  “对接上海就是接轨世界,牵手上海就是融入长三角。”常熟市委书记王飏说,常熟要积极承接上海的辐射,充分用好上海的溢出效应,努力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科创中心的重要辐射区、休闲旅游的美丽“后花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刚刚常熟在上海干了件大事,影响常熟人未来的生产生活,47项目368亿元签约!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一触即发
最强地级市成为综合性全球城市的必由之路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嘉兴国际商务区 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
长三角最具价值投资!宜兴这个板块即将霸屏!
不得了!嘉兴全面接轨上海!上海人能享受哪些民生利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