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材处理的技巧 余映潮

 

就日常教学而言,“教材处理”就是“课文处理”,就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利用。

教材处理的目的,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文,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

下面的一些说法都属于“教材处理”所研究的内容:整体处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精读,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专题研讨,一课多案……

教材处理研究的着眼点,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进行整合并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教材处理研究的着力点,是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

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训练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教材处理的基本理念是,加强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简化头绪,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优化教材处理的终极目的,是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积累、落实语言学用、训练学生技能;是利用课文组织起有训练力度的课堂活动。

教师的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关键;没有教师对课文精细优美的研读,就没有优美得当的教材处理。所以新课标很关注语文教师教材研究与把握能力的提升,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处理”主要综合地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类文章教学的角度。如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长篇课文与精短课文的处理、繁难文章与浅易短文、文体特征不同的各类课文的教学处理等。

第二,单篇课文的剪裁取舍。如全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知识内容的线条式处理、精美之处的板块式处理、突现目标的要点式处理;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难点、美点的选择与突破等。

多篇课文的提炼组合。如比较式教学、联读式教学、穿插式教学、印证式教学的教材处理;与课文阅读有关的单元复习课、期中期末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综合性活动课乃至作文指导课的教材处理等。

教材处理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的教学能力。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些基本的素养。如:能根据课文的篇章特色、文体特色、内容特色以及它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等因素来动态地灵活地确定教材处理的角度。

教材处理的能力,是大面积上语文教师亟待提高的教学能力。

下面我们简说教材处理的几种基本的角度与方法。

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一:整体利用,反复品析

“整体利用,反复品析”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一种课文处理方式,也是最适合一线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手法。

所谓“整体”,是说课文在每一次的阅读品析中都以“全文”的面貌出现;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人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活动。

这种教材处理方式适用于一般的课文,最适合用于精致的短篇。这种教材处理手法的着眼点是:关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话题,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入课文,反复理解课文,反复品析课文,从而学用语言、积累知识、训练技能。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村四月》微型课的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创意:运用“整体反复”的教材处理方式,20分钟内完成此诗的品读教学。

第一次活动:课文读背。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吟读课文,读清楚诗句的节奏,读清楚课文“写景” “写人”的层次,读好一个有情味的“又”字;想象诗中的画面并背读本诗。

第二次活动:趣味填写。

教师出示下面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诗句的内容完成如下填写,每条横线上写一个短语(4个字):

山原青青              

子规声声              

乡村四月              

忙完养蚕              

学生集体活动,每位学生都要写。教师组织课中交流活动

山原青青,水光闪闪。

子规声声,细雨霏霏。

乡村四月,少有闲人。

忙完养蚕,又忙插田。

教师顺势展示本诗译文,同学们朗读: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他们刚做完种桑养蚕的事,又赶着去耕田插秧了。

第三次活动:尝试赏析。

教师出示如下内容,请同学们根据本诗的内容对诗歌进行简单的品析:

《乡村四月》

(  )(  )

(  )(  )

(  )(  )

同学们思考、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进行课中小结:

《乡村四月》

()()

()()

()()

再次读背本诗,结束此次教学。

教师在此诗的教学活动中,三次整体地利用了课文,组织了三次角度不同的品读活动,教学线条简单,课文充分利用。这就是“整体处理,反复品析”的教材处理方式。学生参与了课文读背、诗意理解、内容品析的三次雅致的品读训练活动,有读有背,有读有写,有读有品,积累丰富。

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二:文意把握,片段精读

此种教材处理的思路是,对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先引导学生把握文意,这是着眼于“面” 的教学;然后选取课文中或一两处、或两三处需要着重用力、深人品读的部位,进行精段品读,这是突现出“点”的教学。此称之为“文意把握,片段精读”。

也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前提下,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利用精段品析训练学生能力或者深透理解课文某一方面特点的目的。

“文意把握,片段精读”教材处理手法关注整合教学资源、关注优化教学内容,关注精读课文美段,是一种非常适用于一线教师进行教材处理的基本手法,也是一种能够适用于非常多的课文特别是长篇课文的教材处理方式。

下面我们运用此种方式来设计《海上日出》的教学方案。

海上日出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了,人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教学创意: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文意把握,深入课文美段进行品读训练。

教学思路设计:

第一步:反复朗读,文意把握。

朗读课文三遍以上,朗读之中穿插字词的认读。教师出示讨论话题:课文第一段中,“常常”这个词很重要。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基本上知道本文的大意:作者多次欣赏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描绘了晴朗的天气里和有云的日子里清晨日出的壮观景象。

第二步:片段细读,反复品析。

教师将课文教学的内容切人到课文的第三段。组织起如下细读活动:朗读,给画面命名;朗读,分析其描述的顺序;朗读,体味字词句的表现力;朗读,背诵这个文段。

这就是对课文的精彩段落进行细读。第一,朗读是反复进行的,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内容、体味情感。第二,“给画面命名”其实就是“概括”训练,“分析顺序”其实就是“分析”训练,“体味字词的表现力”其实就是“品析”训练。“背诵”就是语言的积累。这里的教学,充分利用课文的美段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显得深入而扎实。

第三步,学法实践,美段自读。

教师指导学生学用刚才品读课文第三段的方法,自读课文第五段。

此时学生的自读,不仅实践了品读课文美段的一种方法,同时从自我训练的角度指导学生利用课文习练了技能、积累了语言。

运用“文意把握,片段精读”的教材处理方法,我们可以发挥大量课文中精段品读的训练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文阅读训练的价值。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将“片段细读”活动组织得很得体很得法的优秀案例,这也说明教师的教学技能在此方面的欠缺。

运用“美段细读”的手法进行教学,有如下一些“讲究”。讲究教师对课文有精细的阅读,有深刻的理解,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教师自己能对课文的精彩段落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的细读。

2.讲究在整体理解课文之上的选点切人,即教学中的“片段细读”是以整体理解全文作为背景的。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教学的过程大致上是“整体理解,选点切人,细读美段,照应全篇”。

3.讲究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的视点往往集中在“精美的片段”之上,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表现出浓郁的“语文教学”的气息。

4.讲究从不同的角度、调动各种手段,对所选之“点”进行足够的充分的品味,使之作为语言学习的范例,在学生的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在小学语文叙事写人的作品中,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梁衡先生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赵丽宏的《顶碗少年》、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施耐庵的《景阳冈》、契诃夫《凡卡》、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名篇的教学,都可以用“文意把握,片段细读”的方法进行巧妙而深人的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三:语言训练,一课几学

此种教材处理方式的理念是,充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的教学。这是一种非常实在非常实惠的教材处理方式。它要求教师对课文进行精细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提炼,特别是语言训练资源的提炼,然后组织“一学”“二学”“三学”“四学”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有趣有味,可以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成为“饱学之士”。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新型玻璃》“语言训练”的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语言训练,一课五学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

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一:实践一种提取信息的方法。

同学们默读课文,进行“课文概说”的写句活动。

请同学们接着下面句子,提取课文的关键词语,将句子写完整:

这篇文章介绍、说明了……

同学们进行写句活动,所写的句子内容为:

这篇文章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新型玻璃。

教师小结:我们练习了“摘取、组合关键词句概说文意”的读文方法。

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二:知道一种重要的说明方法

教师出示课文说明的基本内容: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新型玻璃。

请同学们概说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分类别说明”的方法。

请同学们就本册课文的类型进行“分类别说明”。

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三:品析一种有趣的开头方法

大家来说说《新型玻璃》这篇课文的开头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讨论的结果是:这里运用了一种“假设情境”的开头方法。

教师指出,这种开头的方法广泛地运用在科学说明文、神话、寓言、故事之中。如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课文《矛和盾的结合》的开头就是这样。

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四:学用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表达,提炼、发现表达的规律:

“夹丝玻璃”,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

大家发现的这种介绍事物的方法是:事物的概念+对其功能进行说明。

请每位同学写出对课文中“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简介文字。

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五:学用一种生动表述的句式

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四段。教师指导同学们提取这一段中的美妙句式并进行写句练习。

这个美妙的句式是:在炎热的夏天,它……;在严寒的冬季,它……。

“语言训练,一课几学”这种教材处理的方式,一线教师尤为生疏,所以需要认真地去尝试,如果用得好,课文阅读教学能够产生极好的效益——因为,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阅读教学中的教材处理,还有“朗读为线,分层品析”“课中设比,精细研读”“一文为主,多文联读”“巧妙穿插,增加厚度”“课文作文,以写带读”“化长为短,变难为易”……等多种角度与方式。这里是一个艺术的世界,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尝试去实践。有了精致有效的教材处理,我们学生就能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学科教育。

《语文教学通讯C》2014-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学习名师,成就自己
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内涵、功能与区别
15、触摸春天
认真学习《小学语文典型课型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努力实现教材向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