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

《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讲到: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其令速,其谷苍丹,间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
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
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
去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胕肿。
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
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 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按五运六气的说法,去年冬天是个暖冬,因为客气为少阳相火之气,客气说明这段时间出现反常的气候状态,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冬行夏令”。另外,主气“寒水”克客气“相火”,为不相得。“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疾”,所以年的暖冬,是比较容易生病的。

暖冬会发生什么不正常的现象?即上文所述:蛰虫来见(本应冬眠蛰伏的动物,却蛰伏得晚),流水不冰(中原地带河流结冰的时间比较晚,甚至冰很薄),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天地间的阳气在冬季应潜藏于地底下,温煦作物的根茎,等春天气候一到就生长出土。但暖冬异常的气候,会造成天地间的阳气潜藏不够,阳气外泄,就出现作物提前发芽、开发等异常现象。这一异常现象,就会造成次年作物收成大幅减产。天地间万物同理,如果在暖冬,不注意呵护自己的阳气,阳气本身就封藏下好,又过度消耗,自然抵抗力就差了,所以人会生病。“舒”是一种向外的、扩展的状态,这和冬天应闭藏、静养之道相违背。闭藏不足,人体不能养精蓄锐、气机散浮,人就容易得温病),最终感到热病行于下(肾中元阳亏虚)、风病行于上(肾中元阳应天时而上浮)的局面。

对这种气候格局,我再啰嗦几句。《荀子.王制》讲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是说,天地万物遵照此法,自然丰收。但去年冬天是暖冬,阳气不得潜藏,自然外泄(草木提前发芽、开花就是应此理)。这与人体何干?直白地说,就是中医所说有的肾(非解剖学中的肾脏,是人体的一个潜阳藏精的封藏系统)中元阳不固,阳气外泄。肾中元阳为人身之根本,根本一动摇,自然就会生病。为什么会生病?肾中元阳,好比锅底的火,人体脾胃需要这锅底火的温煦来腐熟五谷。火弱,五谷就难以腐熟。此次疫情,很多脾胃病的症状,就是胀,泻,不想吃东西,痰湿多,即是此理。五谷难消化,五脏就会失养,没有营养物质保障,所以首先表现的肺气虚(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同气,表现出咳喘),即而心脏功能受损(胸口憋气,紧缩)。虽然各有侧重,但五脏是一气相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关键还是要肾中收藏的元阴元阳充足,自然五脏得养、百体安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识别人体阴阳?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四
黄帝内经-五脏与四时的对应及其应用
以古籍论中医养生:解析《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名中医教您春节养生六大招
少阴病篇:概要(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