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是高血压等慢病高发区,改变生活习惯可降低风险

中风、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慢阻肺、癌症这类慢病患上一种没有控制好,会并发其他慢病。近日,牛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联合开展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显示,我国11%成人患有两种或以上主要慢病。

该研究纳入了超过51万名年龄在3579岁的中国居民,平均年龄为52岁。结果显示,总体共患病率达1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59岁、6069岁、7079岁共患病率分别为11.2%24%33%;男性共患病率略高于女性,分别为11.7%10.9%;城市居民共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分别为12.3%10.2%;仅接受过小学教育的人比受过更高教育的人共患病率高,分别为11.7%10.7%

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做了群体画像:

「相对健康」人群指5种主要慢病流行率较低者,该群体比较年轻,平均年龄50.3岁;

「心脏代谢病为主」人群包括中风、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1.7岁,主要是城市居民;

「心肺病为主」人群包括慢阻肺、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农村居民居多。

男性共患病率高可能与抽烟喝酒等生活方式相关;城乡差异可能与城市地区慢病诊出率更高有关;教育差异可能影响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是否定期体检等,进而影响共患病率。

研究还发现,10个研究地区的共患病率各不相同,其中苏州最低(7%),哈尔滨最高(22%);患三种或三种以上主要慢病的占比,甘肃最低(1%),哈尔滨仍旧最高(6%)。甘肃共患病率较低可能与诊出率低相关,哈尔滨共患病率高,则可能与气候寒冷、吃肉或喝酒多等因素相关。共患病率较高的地区值得关注,尤其东北是高危地区,需要对该区域的居民进行提前干预。

上述研究还统计分析了主要慢病的聚集情况,发现了疾病间的共患关系:

1)中风+缺血性心脏病的共患率最高;

2)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中风,慢阻肺+缺血性心脏病次之;

3)最后是慢阻肺+中风,糖尿病+慢阻肺。

中风、缺血性心脏病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脂质代谢疾病,会先在血管中出现脂质和复合糖类的堆积,继而影响血管功能,并形成血栓。血栓脱落以后就可能进到各个部位的动脉中,血栓出现在心脏处,严重时就会导致缺血性心脏病;血栓出现在脑动脉中,严重时就容易引发中风。

久坐、肥胖、过劳等都是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共同诱因。《国际环境》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与标准工作时间(每周3540小时)相比,每周工作55小时及以上的人患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更高。2016年,工作55小时及以上导致全球约74.5万人死于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其中中风患者39.8万人(53%),缺血性心脏病患者34.7万人(47%)。

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中风这两组疾病的共患几率也比较大,其原因在于,糖尿病是另外两种疾病的诱发因素。糖尿病患者有血糖代谢异常,血糖高则容易血液黏稠,引发冠脉血管弥漫性病变,形成血栓,继而造成冠状动脉、颈动脉、颅内动脉等的多发狭窄或堵塞。冠状动脉阻塞后就会导致心肌缺血,长期心肌缺血或反复心肌梗死就会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引起心力衰竭;颈动脉以及颅内动脉多发狭窄,就会导致脑缺血发作,引发中风。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18%,而血糖水平正常的成年人发生率为11%

慢阻肺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也有共患风险,说明慢阻肺和心脏代谢类疾病有共同的风险因素或生理机制。例如,抽烟、身体活动不足、空气污染暴露等,就是慢阻肺和心脏代谢类疾病的共同风险因素。此外,慢阻肺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缺氧,导致血管内膜巨噬细胞中的脂质含量增多,形成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进展,最终引发心脏代谢类疾病。缺氧还可引发局部乃至全身性炎性反应,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也与慢性炎性反应相关。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还针对全疾病谱系进行了聚集性研究,总结了四种共患病模式,包括心脏代谢共患病(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和高血压)、呼吸共患病(肺结核、哮喘和慢阻肺)、胃肠道和肝肾共患病(胆结石、慢性肾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癌症)、精神和关节炎的共患病(神经衰弱、精神疾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前三种模式都涉及了主要慢病。并且,研究人员还发现,与没有多重疾病的参试者相比,有心脏代谢共患病和呼吸系统共患病显示出较高的死亡风险,且每增加一种疾病,死亡风险都会增加。

改变生活方式是重点

调查研究常见共患疾病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做好健康干预。确诊任意一种慢病,都需要积极干预、提前做好对其他疾病的预防,避免出现共患的情况。慢病属于复杂成因疾病,要想预防共患病,改变生活方式是重点。

关注家族病史,定期体检。上述几种主要共患慢病都受一定遗传因素影响。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有相关慢病家族史的人群要引起重视,格外关注自己的健康,定期体检,保证患病后能及时发现、治疗。

1)戒烟戒酒

抽烟、喝酒是多种慢病的共同诱因,因此,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已经成瘾者要尽早戒除。尤其是在东北等共患病几率较高的地区,不仅个人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社会层面也应采取措施,遏制「社交烟」「人情酒」,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2)积极运动

减少久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是避免肥胖、提高身体肌肉含量、加速代谢、避免各类慢病的重要措施。与欧美人相比,亚洲人的身体肌肉没有先天优势,因此需要通过积极锻炼来降低血脂、减少内脏脂肪、缩小腰臀比,避免「瘦胖子」「中心肥胖」等情况。

3)健康饮食

饮食与慢病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应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安排肉类、鸡蛋、奶制品、蔬果、主食的摄入,尽量减少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高盐食品的摄入。同时,还应做到规律进食。人在不同时间进食对血糖的作用是不同的,规律进食有助维持血糖稳定,是控制糖尿病等慢病的重要举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组合式慢病”,有多伤人吗?
13%有中风,12%有冠心病! CKB调查50万35~79岁国人
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202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发布
糖尿病与脑血管病——您需要了解三方面知识
无肉不欢的朋友注意了,这项涉及40多万人的研究数据你需要看一看!
快节奏下的慢性病——被低估的沉默杀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