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0年国宝电影《孔夫子》重见天日!

1940年电影《孔夫子》民华影业公司摄制

导演:费穆;音乐设计:黄贻钧、秦鹏章;

主演:唐槐秋(孔子)、张翼(子路)、裴冲(子贡)、钱毅(子思)、司马英才(颜回)、葛鑫(少正卯)、慕容婉儿(南子)

 

剧情梗概


孔夫子出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励精图治。齐景公怕鲁国强盛,遂以武力相逼。孔夫子责以大义,迫使景公谢过归国。然鲁定公贪图美色不理朝政,孔夫子终只得弃官而去,周游列国,其学说虽不为天下所用,却终不改其正气。


《孔夫子》片段:孔子讲学


电影《孔夫子》(1940)海报


电影《孔夫子》(1940)报纸版广告


最早的唐槐秋版孔子


孔夫子偕弟子出任官职


孔夫子被困于陈国与蔡国间


孔夫子杏坛讲学


孔夫子晚年孑然一身


孔夫子也有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孔夫子与弟子们


大师费穆《孔夫子》出土胜《孔子》

来源:大公报


一百多年用菲林拍摄的电影史充满了失而复得的故事,今天某个神秘捐赠者送来失踪已久的名作,明天在某冲印厂的角落发现十本被遗忘的电影,是影迷不时听到的新闻。这些出土文物要发行DVD,往往是由各国电影资料馆负责。像韩国的电影资料馆,近年就大批推出该国经典电影的光盘,甚至放上网络任人免费欣赏。香港电影资料馆最近也推出了该馆的第一只DVD,就是中国电影大师费穆摄于孤岛时期上海的《孔夫子》。

  电影的故事是本于《史记》、《论语》、《孔子家语》等书的记载,重要情节「夹谷会盟」、「子见南子」、「厄于陈蔡」等等,和二○一○年上映的《孔子》可说是大同小异。当然,廿一世纪的《孔子》在远为优越的制作环境和电影技术的支持下,「大场面」更多更壮观是很正常。但要说到影像的剧力,却往往比不上今天看来条件简陋的老片《孔夫子》。更有趣的是,对于一些较为争议性的历史人物,费穆的处理更加大方直接,像卫灵公这位着名的「出柜」历史人物,《孔夫子》就明白告诉观众他要和男宠亲近,又大方地请来南子的旧情人……反倒是今人拍摄的《孔子》在这个话题完全避而不谈。

  师生问学手法多变

  费穆《孔夫子》最可观的,还是片中孔子与一众弟子间的互动,每一场师生间问学的戏都有不同的场景设计,教学手法多变,把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的形象抬到很高的位置。相比起来,新时代的《孔子》片中,一众孔门弟子倒象是参加了会考补习班般排排呆坐。《孔夫子》可以说是香港电影资料馆成立十多年来最重要的发现,把零碎片断接上的数码修复,亦是香港电影修复工作的大手笔。修复完成之际,正好碰上周润发主演的大片《孔子》上映,两相比较之下,可能还是这部早七十年的残本比较耐看。

电影《孔夫子》片段




继《阿凡达》之后,胡玫导演的文化大片《孔子》高调上映。影片勇敢争胜,要正面迎击《阿凡达》,效果如何,不去说它。不过,胡玫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大家设身处地去想一想,为什么一百年没有拍孔子?如果好拍,别人早拍了。”这是弄错了。早在七十年前,就有人将孔子搬上了银幕。这便是电影大师费穆和他在“孤岛”时期的代表作《孔夫子》。

 
费穆,字敬庐,号辑止,1906年生于上海。 1916年费家迁居北京,因长年苦读,致左眼失明。后开始接触电影,撰写影评,翻译英文字幕和撰写说明书。1932年至上海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同年执导了《城市之夜》。之后,他又陆续导演了《人生》、《香雪海》、《天伦》。 1936年由他导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记》,被认为是国防电影的代表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费穆拍摄了《北战场精忠录》。“孤岛”时期,导演了《孔夫子》等影片。
 
把孔子这样的以思想家、教育家和永恒的圣者形象搬上银幕,面临巨大的挑战。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个文化明灯,在导演费穆等人的努力之下,被成功地搬上银幕。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拍摄孔子传记片。
 
1938年,导演费穆和民华电影公司老板金信民以及演员张翼,因为战事被困香港。期间,他们产生了拍摄《孔夫子》的想法。影片于1940年在上海完成,并于圣诞节前在上海公映,一周内天天票房爆满。《孔夫子》的上映,引起世人再一次对孔子这位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的广泛关注。 40年代战后时期,该片曾被输入到国外。1948年6月6日“教师节”,还被特别拿出来重映。此后下落不明。但在大半个世纪之后,有匿名人士将该影片的硝酸底片捐给香港电影资料馆,随后资料馆将底片送往意大利做精心修复,终于在2009年4月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期间,修复版影片得以重现。
 
费穆编导创作的这部《孔夫子》,情节系据《论语》而来,以孔子的生平的主要事迹作为表现对象。创作者阅世既深,又具真实的文化体味,故乃有其自得之解。正如费穆自己所说:“你不能期待现代的中国青年再用老学究的看法去看孔子。至少,我自己不是学究,因此根本不会用学究头脑去制造一个'智识的神秘偶像’!”“我得坦白地承认,我拍《孔夫子》多少是用着'升华’方法。” 这部人物传记片,把孔子作为有血有肉的人来写,表现孔子从青年到老年的一生,融合了丰富的现实的感喟与文化的理解。影片前半部分主要是以孔子和少正卯、阳货等人的政治冲突为主线,重点对其“行道”的努力和路途,进行细致描绘。长路漫漫,但他坚定不移,坚持脚下的实践,坚持“行者”“用世”的道的理想,而且在现实政治前线、在宫庭斗争和沙场之上,固守立身处世之道,实践自己的理想,弘毅、坚忍,不动摇。
 
费穆着意表现和展示了孔子卓尔不群的人格精神和正人心、救中国的奋斗理想。影片中的孔子可谓圣之时者。他广收贤弟子,提倡以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为立身之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行事准则;他痛感天下变乱,在见鲁定公时,力陈他的政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他出仕行道,见鲁定公太过昏庸,知其不可为,乃辞去鲁相,周游列国,为天下人讲说信义。天下无道,孔夫子颠沛流离,现实的世界让孔子无法救世弘道,他为着要实现他的理想,是抱着百折不回、奋斗到底的意志。他四处奔走,却到处碰壁,并没有得到充分实施他理想的机会,甚至绝粮于蔡。可是他依旧不灰心,他觉得还可以改用别的方法来奋斗。他回到家,更广泛地教育门生,扩大自己的影响,并删《诗》《书》,订《礼》《乐》,作《春秋》。
 
影片拍摄当年,不少电影公司迎合观众竞拍所谓民间故事的才子佳人影片,《孔夫子》完全不同。当时阿英(魏如晦)在评论这部影片时赞道:“费穆先生独能不为重重恶劣的环境所左右,艰辛刻苦,丝毫不苟,以年余的时光(约当50部快速度民间故事拍摄的时间),来摄制这电影商认为没有'生意眼’,事实上却具有极伟大教育意义的影片,这样的精神,也真是孔子教育精神的实践。” 该片由唐槐秋演孔子,张翼饰子路,裴冲饰子贡,钱毅饰子思,葛饰少正卯,慕容婉儿饰南子。影片人物造型非常讲究。专门请来了化装及美术专家陈绍周担任,主要为唐槐秋饰演的孔子造型。当时唐槐秋晚上在璇宫剧场演话剧,散戏后即赶去片场,躺在理发椅子上仰面睡觉,听任陈绍周在他脸上敷贴石膏、油灰。
 
在费穆电影《孔夫子》一片中饰演重要人物少正卯的葛鑫,后来也曾回忆起有关费穆电影创作的情况:“拍片时没有剧本,(费穆)事先跟演员分析人物,不是讲戏,而是让你掌握人物基调,分析人物的位置,而不是情节。……没有分镜头剧本,台词、结构我们都不知道。到拍摄现场把词抄给你,让演员念熟了再对,他提要求很讲究方式,平易近人,不主张多排戏,很能发挥演员的作用,工作严谨、细致。他自己做的准备工作很多。”
 
为了强化影片的主题,费穆以较大的段落,表现了孔子在陈蔡边境绝粮七日而弦歌不缀、抚琴而不为饥饿所困的场景,从而突现了作为历史上永恒圣者的情操。费穆曾自言:“孔子只有道,没有术……自己是一个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却做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的牺牲。”《孔夫子》以孔子和子路、师与徒为故事主线(影片后半部分,较多地用力刻画子路单枪匹马杀上高楼慷慨就义),线索清楚,情节较为集中,但是,和胡玫导演版《孔子》相类,《孔夫子》似乎同样源于一种“意识形态的冲动”。《孔夫子》摄于1940年“孤岛”时期的上海,“围城氛围弥漫一切,危机、颓废、焦虑、无奈……夹杂一气,前景悲观的大有人在,对国家失去信心的比比皆是。一向代表中国传统光辉的儒家和圣人理想有望在意识形态上提供某种出路,搭起一道让心灵得以凭依、寄托的桥梁。” (《费穆版本<孔夫子>:作为神话来阅读》)
 
影片一开始,在齐伐鲁的动荡世事背景之下,“杏坛讲学”的孔子对他的门生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看,生灵涂炭,拯救天下之重任,全在尔等每个人身上!” 孔子的施政理想与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的苦行僧生活与时代精神层面联系了起来。影片结尾,年逾七十的孔子又在杏坛为子思讲学,子贡一行赶来。临终前,孔子对他们说:“这混乱的天下,全仗你们来收拾了。”当孔子讲到“只要正气长存,这天下……”之后,接着是季氏邸中“八佾舞于庭”的画面。八八六十四人,正在排着“天下太平”四个字。但排了三个字之后,那个“平”字却无论如何排不出来。天下还是大乱。
 
看来,“古为今用”,一部影片宣传自己的时代与国家主流价值,并没有错。但是,如果让这样的一部表现中国思想史上的“行者”、“流浪的君子”,负载过浓的政治味和过高的经济上的要求,那就不是它所应有的。
 
金信民曾经在《孔夫子》的特刊上说,“人类走在向上向善的道路上,而电影就是令人向上向善的工具之一”,这样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高度难能可贵。在当时,拍一部普通的电影,需要8000元,而《孔夫子》拍摄整整花了16万,时间跨度更是长达一整年。 “孤岛”时期,除了这部故事片《孔夫子》外,费穆还拍摄了影片《世界儿女》和戏曲集锦片《古中国之歌》。同时他还以华年影片公司的名义导演了由阿英编剧的影片《洪宣娇》。日军进占“孤岛”后,费穆拒不和日本人合作,退出电影界,掉转身,先是加入天风剧团,继之又组织了“上海艺术剧社”,开始话剧生涯。等到战后,费穆重返影坛,为观众奉献出了一部永恒的《小城之春》,在电影史上更具重要的人文意义和艺术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夫子》突显永恒圣者的情操 费穆“升华”传记片
一位香港影评人去世了,为什么我们这么怀念她
中国电影史资料片《孔夫子》1940年/导演费穆。97'12''
秦统一凭什么?
为什么称孔夫子是“圣人”?
香港电影资料馆:100部不可不看的香港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