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大发现:牧原怎么破解猪周期难题
userphoto

2024.02.20 河南

关注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强调:元点发力,底层突破,持续发展,这是牧原三个方面的长期主义。正是依靠这三个“长期主义”,牧原股份破解了猪周期和规模不经济的难题,形成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养猪业务遍及全国24省级行政区100市211县(区)

一、什么是元点发力?

什么是元点?我们认为,“元点”很有哲学的味道,那就是一切归零的焦点,这个归零的焦点,既可以是各种信息、思想以及资源的黑洞,也可以是无限的想象、创意以及幻觉的虚拟平台。每一个“元点”都蕴含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色性以及创意性等的可能,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秉持根源性、基础性以及始元性三项基本原则。表现为“三性”:零维性,零维就是没有维度,没有维度的一个事物是任何维度可以存在的基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指的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显然,零维现象可以说是无限大,也可以说是无限小。

平台性,指为供需各方提供的交流和操作的环境,从而使得供需各方在此环境下各取所需的各得其所。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平台一词有了它更为广泛的内涵。它是一个舞台,是人们进行交流、交易、学习、竞争、博弈以及合作的具有很强互动性质的舞台。无限性,无限性代表着遥遥无限的无限极端的限度,是事物发展永无禁止的无限尽头。即达到了顶点之后有无限向前推进的极致境界。例如:极目楚天舒、极力、极目四望……

秦英林用了“死磕技术”这四个字,可见技术在他心目中的含量。近五年来牧原的研发投入很大,不仅有16000人做研发,而且投入财力266亿元,研发人员的工资支出59亿元。

一是把猪舍做成全空气过滤猪舍。仅猪舍设计人员有290名,这个猪舍,空气分四级过滤,一级过滤挡蚊蝇,二级过滤挡沙尘,三级过滤挡微尘,第四级挡病毒,新冠病毒、猪瘟病毒,猪舍空气经过专业管道进入,之后从顶部抽走,抽走后收集除臭。

二是饲料方面节省豆粕用量。牧原有260人做猪的营养研发,20年来牧原每年的豆粕用量相当于行业平均数的一半。在南昌大会上,这项好技术与全国同行分享。如果全国养猪都像牧原一样节省豆粕用量,全国可节省2000万吨大豆。同时,牵手西湖大学,用生物合成氨基酸,远景是把豆粕的用量从8%降到5%、3%、1%,甚至不用豆粕就可以养猪。

三是猪的健康“天网”。牧原的健康管理团队中,兽医有9000人,实施了“天网工程”,准备建一个把猪病都拦截了的天网,让养猪无病生产、无病养殖,成本更低,猪肉更香,肉食更健康。

四是智能化技术。牧原聚焦养猪32年,已经研发出各类智能装备技术30余项,累计服务猪群规模超6000多万头。在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猪舍内,牧原自主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不停巡逻,持续采集猪的数量、体重等参数。饲喂、粪污清理、控温、控湿等全由机器人完成,用科技更好地保障了猪群的健康。智能环控、养猪机器人等智能系统与装备的投入,不仅提升了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还减少了人与猪的直接接触,降低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牧原生猪养殖正在从工业化、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融合多领域多学科的技术,包括基因选择、疫病防控、节能环保、智能化应用等引以自豪的20项钻尖技术。2023年牧原已累计获得专利1352项,攻克了生物育种、养猪环保、疫病防控等重大难题,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设备与软件技术,已经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创新的环保工艺树立行业环保新标准,极致节水、沼液还田、无供热猪舍、臭气治理等技术实现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

2023年6月份的“牧原开放日”,对标世界养猪最先进国家丹麦,牧原提出了头猪挖潜600元的降本增效目标:饲料浪费方面可降成本37元/头,种猪方面可降成本107元/头,健康管理方面可降成本327元/头,养猪方面可降成本229元/头,技术挖掘潜力很大,愿景宏伟:牧原希望通过开放和行业共创,共享整个养猪行业4000亿的成本空间,实现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什么是底层突破?

“如果把一个企业看作一棵大树,我们更愿意把它分拆分层看。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看到表层,其实下面还有根,这个才是大树能够叶茂的根本。”秦英林说。牧原企业管理,建立了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到经营层的“决策层—组织层—执行层”三层管理架构,从表层的显性、到中层的隐性和底层的元点,不仅要做中层的隐性管理,更重要的是从底层构建牧原的商业逻辑,这是决策的前提,是根本。

什么是商业逻辑?通常指的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和行为的集合,这些决策和行为旨在实现企业的商业目标,包括商业策略、运营模式以及对市场机会的识别和把握等等。这个逻辑分为“表面逻辑”和“深层逻辑”。举例说,从表面逻辑来看,养猪企业做饲料,是为了一定程度降低成本;如果从深层逻辑来看,养猪做饲料,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生产就比购买便宜,而是“自动化喂养”技术的需要,牧原股份早就完成了自动化喂养,现在处于研发“智能化喂养”阶段。

从牧原发展模式分析其商业逻辑:一是产品与服务。表面看,牧原主要从事畜牧养殖业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深层逻辑”则是通过整合全球优秀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畜牧产品,为畜牧行业提供一场全新的商业模式变革。

二是客户与市场。表象上,牧原通过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庞大的销售网络,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的高速;深层思维,牧原以我国畜牧市场为基础,已逐渐拓展至全球市场。

三是竞争与合作。牧原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是价值链与收益模式。牧原通过优化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同时,通过多种收益模式实现盈利。

五是融资结构与风险管理。通过优化融资结构,积极寻求金融资本的支持,实现融资的多元化。同时,牧原集团注重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企业风险的可控性。

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是深层次的。人们一般看到的是业绩、销售、战略,包括商业模式、市场占有率、成本、价值以及到利润;其次是关注这个企业的运营状况怎么样,养猪业要看看猪效、人效、事效、绩效、财效。看到的是战略薪酬、股权激励、共创共享……这些都是显性的表层管理,其它还有外部环境的变化、自然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科技的进步,还有政治、社会、经济、行业、生态、政策,一直到猪周期,一直到整个行业内部的问题。

企业管理,从中层开始做的,强调执行力。其实,单单执行还不够,执行要靠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支撑。牧原研发有智能化业务系统、技术系统、绩效系统、人资系统等等。“信息化、智能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这句话展现了秦英林的前瞻性思考,也是他引领牧原集团走向科技化、现代化的关键决策。除了养殖领域的核心技术外,牧原股份最让人惊奇的是其对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前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搭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平台。

勇于自我否定、自我淘汰,敢于挑战自我,这就是牧原发展的新理念。牧原正是坚持了这一新发展理念,才得以把特殊猪周期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了养殖成本的大幅降低。秦英林强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揭示了秦英林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也是他能够带领牧原集团不断前行的关键。

三、什么是持续发展?

牧原以“创造价值,服务社会”为核心价值体系,以坚守“为社会生产健康食品,提升大众生活品质,让人们享受丰盛人生”为经营宗旨,从食品安全、绿色低碳、社会公益等方面,建立社会责任战略,将环境(E)、社会(S)和治理因素(G)纳入到企业管理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023年,牧原《推进ESG实践,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获评第二届新华信用金兰杯ESG实践优秀案例。

秦英林一直强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反映了秦英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这也是他赢得社会广泛尊重的重要原因。环保曾是制约养殖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秦英林把环保视为企业的生命,在总公司设立后勤环保部作为公司环境管理责任部门,下设区域环保后期部、生态环保技术处和环保监控中心,与之对应实行的环保管理制度29条。在扩张养殖规模的同时,加大环保投资,实行细节把控。同时,利用厌氧发酵专利技术,对干湿分离的猪粪尿进行集中处理后而实施的种养结合、循环生产,实现了零排放,不但给企业带来了再生效益,而且方便了企业所在地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投入而深受百姓欢迎,国家畜牧协会猪业分会前不久还发布报告,称之“实现了环保最佳目标”,是“可供养殖企业复制推广”的经验。

在绿色低碳方面,牧原通过低蛋白日粮和无供热猪舍技术,以及沼气利用、土壤固碳、光伏发电等关键措施,不断减少生产运营活动的碳排放,推进猪肉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同时,牧原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管理,2022年南阳黑猪存栏2639头,为地方优良种质资源南阳黑猪的保护、种群繁衍做出了贡献。2022年,牧原通过各项关键减排技术,累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08.88万吨,相当于167万亩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牧原连续两年发布《绿色低碳行动报告》,制定低碳行动纲领,建立绿色低碳管理架构,披露低碳行动方案,设定低碳管理目标,用行动助力猪肉食品的低碳未来,为国家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牧原将高效养殖和农业发展有机融合,以“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循环”为原则,2010年牧原就开始探索建立“循环生态示范基地”。集团与地方政府合作探索打造'养殖-沼液-绿色农业’为一体的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示范区规划面积6.7万亩,涉及3个乡镇、24个村、10000余户农户和14个养殖场,将养猪生产的粪肥全部资源化利用,重新还田,做到养猪零排放、零污染、全循环。内乡县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主要由县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农民把土地托管给牧原集团下属的牧原农业发展公司经营。

牧原集团按照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循环、就地消纳的要求,对养殖场周边7万余亩耕地,开展沼液管网配置,养殖粪肥的资源利用率达到了100%,实现了'猪养田、田养猪’的生态模式。牧原集团在内乡建有各种类型养猪场26个,产能420万头。其中,项目区内有牧原生态(环保)型养殖场14家,生猪出栏78万头,年产粪肥150万吨左右,集团在各个养殖场安排农艺师对场区周边的土壤多点采样,测土配方,打通作物资源化利用路径。

牧原集团树立了养猪新标杆,引领着行业高质量发展,不但实现了节水、节气、水回用,而且为碳减排、氮减排、减雾霾和养殖臭气治理做出巨大贡献。前不久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案例”,牧原“数字化种养循环”案例成功入选。这个种养循环模式,全程落实“投融建运营”一体化。2023年,牧原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就已覆盖农田487.53万亩;牧原集团累计开展农技服务8059次,覆盖10907个村庄,培训农民24.31万人次,粪污有机肥还田替代化肥14.68万吨,减投增收352.27元/亩,实现直接经济价值14.85亿元,为粮食高产稳产、农民增收贡献了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胡润富豪榜发布,养猪近30年的他成为中国第8大富豪
8年30倍,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2022年达到5600万头出栏量 
猪价探底 河南养猪大佬们如何突围
从养22头猪起家养到全球第四 看他如何念活“猪倌”经
1个饲养员可以养10000头猪
1173.8亿元身家!河南“养猪大户”秦英林家族杀进中国富豪前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