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周时期的矛

中国最早的青铜矛头发现于青海,经过检测,该矛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

出土于西宁市马坊乡小桥村沈那遗址的铜阔叶倒钩矛,通长61.5cm,约前20世纪~前11世纪产物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使用的金属之一,自然界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自然铜(即红铜),原始人在野外进行采集活动时,无意间发现了这种特殊的材料,铜与人类当时认识到的大多数材料都不一样,有着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原始人通过捶打的方式,把红铜加工成各种器皿和装饰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学会了制造合金,青铜被人类发现后,很快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商代出土了大量青铜制成的矛头,但石制的矛头和骨质的矛头并未被淘汰,仍然广泛装备于基层士兵。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二:其一,中国铜矿不多,从古至今,中国长期处于缺铜状态,铜在中国是一种格外珍贵的资源;其二,商代生产力落后,人们无法获得足够的青铜用来制作武器。

出土于安阳市孝民屯南729号墓的商代后期铜矛,通长26.6cm

商代前期,战争还是以步战为主,商代后期,车战渐渐成为主流作战方式,车战的主体是马拉的双轮木制战车,一般来说,一辆战车配有三名士兵,左方士兵携带弓箭,负责远程攻击;居中的士兵驾驭马匹,负责控制车辆的行进方向和速度;右方士兵装备长杆兵器,负责近距离格斗。

负责近战的士兵一般持戈或者矛,两者都是车战中不可缺少的武器,不过相对而言,戈更多一些。

一辆战车配有若干步兵,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作战单位“乘”,战车上的三名士兵都是贵族或者中小奴隶主出身,配备昂贵的青铜武器,是作战的主力,而步兵是由奴隶组成的,他们的武器一般只有木棒。

奴隶步兵的价值在于辅助作战,例如守护战车和追击溃敌便是他们的责任,战斗中,如果战车被击毁,那么这个作战单位也就崩溃了。

出土于安阳市孝民屯917号墓的商代后期铜矛,通长25cm

商代主要的武器就是戈和矛,《尚书·牧誓》中记载,牧野之战前,周武王姬发将大军开至牧野城外,检阅完军队之后,姬发开始战前动员,在他的命令下,戈兵摆正盾牌、举起手中的戈,长矛兵将长矛竖在地上。

周军全体肃立,聆听姬发的讲话,姬发历数纣王的过失,并对战士进行了激励,周军听完姬发的动员之后,拔起武器奔赴战场,牧野之战爆发,商朝灭亡。

商代早期,主要使用的还是矛头呈柳叶型的石矛和骨矛,最早的铜矛出土于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一共三件,亦为柳叶型矛头。

柳叶造型的矛头一直被使用到商代中期,江西清江出土过一具商代中期的柳叶型矛头,长37cm,骹上饰有螺旋纹和云雷纹;陕西城固县也出土过一具商代中期的矛头,矛体呈阔叶型,整体长19.6cm,其中骹占了将近一半的长度,骹的底部有两个半环状的钮。

商代后期,铜矛开始多起来,在殷墟西北岗的侯家庄商王墓中,一次便出土了731件青铜长矛,学者认为这些长矛是商王亲卫队使用过的兵器。

商代矛头的常见形制有两种:双钮式(三角形叶)和双孔式(亚腰尖叶型),1969~1977年,中国对殷墟西区的小型墓葬群进行了发掘,获取青铜长矛70件,其中双孔式长矛占了大约三分之二的比例,这次发掘中,还发现了二百余件戈,从戈和矛的出土比例看,当时戈是更重要的武器。

1953年,安阳大司空村出土长矛十根,与以往不同,这次出土的长矛结构相对完整,它们的矛柄虽然已经腐朽,但还是在墓坑中留下了痕迹,根据人们的测量,这批长矛的矛柄长1.4米左右。

这也是商代矛柄唯一的出土记录,从长度上看,这批长矛应该是步兵使用的武器。

商代出土的鐓不多,有人认为这时还不流行这种部件。

商代还出土了很多玉质矛头的长矛,玉石制成的矛头工艺精美,打磨光滑,有的还刻有花纹。

学界普遍认为这些玉质的矛头是仪仗用的礼器,而非实战用器,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这些玉质的矛头上面都没有使用痕迹,第二,玉器质地偏脆,且加工难度较大,并不适合制造兵器。

出土于安阳市大司空南25号墓的商代后期铜骹嵌绿松石玉矛,通长21cm,柄长12cm

故宫博物院藏商代后期铜骹玉矛,通长18.4cm

西周时期,中国的青铜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西周军队的常规装备中,青铜武器所占的比例相对商朝有很大的提高,石质武器和骨质武器逐渐被边缘化。

中国出土了大量西周时代的青铜戈,但同时期的青铜矛出土实物很少,有人认为这体现了商周作战方式的差异。

《考工记》中说:“有虞氏尊尚制作陶器的技术;夏后氏尊尚建造宫室、开挖沟渠的技术;殷人尊尚制作梓类木棺的技术;周人尊尚制造车舆的技术。”

部分学者认为,由于周人的技术惯性,西周军队比商代军队更加的推崇车战,而车战中,勾兵比刺兵要容易操作一些,因此西周才会出现戈盛矛衰的现象。

商代中期时,矛头普遍不收锋,由侧刃直接前聚成锋,显得比较尖利;商代中晚期,矛头的形制开始发生变化,虽然依旧不收锋,但叶部相比中期的矛变宽了很多,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避免矛头的折断,但宽大的叶同时也降低了矛头的穿刺性能;商末时,矛头在保留宽叶特点的同时,前端开始收锋,这样既提高了穿刺性能,也保证了矛头的坚固度。

由于西周不重视长矛,因此矛在西周的发展相对缓慢,大体来说,西周矛头的形制与商代相仿,但取消了骹上的钮,同时,西周的矛头有收窄的趋势,为了避免损坏,矛头的厚度也增加了,到了西周中晚期,出现了一些与商代形制明显不同的矛头。

《考工记》中说,西周的长矛分为酋矛和夷矛两种,酋矛长394cm,步兵使用,夷矛长483cm,适用于车战。但根据出土文物看,西周时期步战矛的长度一般为165~220cm,车战矛的长度一般在280cm以上。

春秋前期,战术与西周时期基本相似,车战依然是主流作战方式;春秋后期,步兵的地位开始变的重要起来;战国时期,步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战场的主力;在战国中期的时候,骑兵开始出现在战场上。

淅川县下寺楚墓出土的铜矛,通长31cm,上有铭文“倗之用矛”,倗为人名,学者认为可能就是楚国令尹薳子冯,春秋中期产物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青铜兵器加工技术发展到最高峰,春秋时期的矛继续收窄,到了春秋末期,成熟窄矛定型。

春秋时期的窄矛有三个特点:窄体,直刃,筒身(骹延伸到矛叶中部),骹上有孔或钮,春秋晚期,青铜矛上面开始出现血槽。

矛头收窄的原因没有定论,以笔者推测,或许有三个原因:

第一,东周时期列国争雄,导致战争的频率和烈度远大于商代和西周,因此兵器的消耗量非常大,短小的兵器可以节省金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二,商代和西周时期,军队的甲胄还比较原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甲胄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从形状上讲,窄小的矛头比宽大的矛头更有利于破甲。

第三,技术的进步,可以加工出更精巧的兵器。

春秋晚期,南方诸侯国和北方诸侯国的兵器形制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当时已经发展成熟的窄体矛为例,北方的窄体矛更短小,南方的窄体矛则稍长一些,一般来说,北方人喜欢在矛上刻出铭文,而南方人习惯在矛的表面铸造出各种纹饰。春秋晚期的很多青铜矛中脊会凸起两个刃,设计者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增大杀伤力,让长矛刺入人体的时候能够把伤口撕的更大一些。

丹徒市北山顶春秋墓出土的吴王余味矛,上有铭文九字:余昧自作□,工其元用,春秋晚期产物

战国后期,铁制兵器开始出现,和青铜相比,铁的综合性能更好,价格也低廉很多。

钢铁经过热处理后,性能可以有比较大的提升,而青铜热处理后的性能就不是很理想了,从现代工业数据看,锻造青铜的性能不低于低碳钢,但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能否做到这一点,笔者并不清楚,有人认为,最优秀的青铜剑,其综合性能也仅相当于早期的铁剑。

中国铸造青铜器的时候习惯加较多数量的锡,而锡含量的提高会导致青铜变脆,为了避免损坏,青铜矛头往往刃部圆钝,士兵在战斗的时候,要用比较大的力量才能刺穿敌人的盾牌或者铠甲。

铁比青铜坚韧,因此铁矛可以打造的比较锋利,《荀子》中有关于楚国南阳铁矛的记载,称其“像蝎子的尾巴和黄蜂的针”一样可怕,战国时期铁矛头的形制特点是长骹窄叶,易县燕下都遗址曾经出土过一批钢铁长矛,皆为长骹窄叶式样。

谢谢转载 分享 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自丑橘先生)

公司微信号 jianshe____wuyue

作者私人微信号 zy8796h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冷兵器集萃4
横枪跃马荡征尘——矛与枪
秦俑坑中的矛
汉字历史——兵器篇(矛)
浅谈藏族长矛演化
解密以青铜器为主的商代冷兵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