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13个人中 就有1名精神疾病患者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小林最近被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深深震撼了,“一位中层领导竟然在我们面前精神失常了,在我们眼里他不仅事业成功而且家庭也很幸福,40多岁的年龄前途一片光明,可没想到竟然会精神方面出了问题”。虽然小林和同事之前也曾感觉这位领导的某些行为有些怪异,但却从来没把这些小的异常与精神障碍联系在一起,“发病当天这位领导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谁敲门都不开,一边哭泣还一边念着有人要来迫害他,最后是他的家人和医生把他带走了,看着特别让人难受。”事后小林得知,这位领导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病,且病情已经发展得比较严重,至今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仅在中国,目前精神疾病已成为较大的全球性疾病负担,患病率不容小觑。而在中国,受文化氛围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在认识和观念上普遍存在误区,不能正确理解和应对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经常讳疾忌医,忽视和回避对自身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积极求治,普遍的焦虑和不幸福感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心病”。

  2009年6月,世界著名医学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名为“2001-2005年中国四个省精神障碍患病率、治疗及相关残疾: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的论文报告,这份由WHO自杀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Michael Phillips)及其团队合作的报告中所披露的调查数据,也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国内首次大样本调查研究精神障碍患病的范本。

  据介绍,这份论文报告所进行的数据采集被称为是世界上在一个国家进行的最大样本的精神卫生流调,调研由美国中华医学会赞助,北京回龙观医院和协和医科大学合作,并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省天水市精神病医院和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完成,调研小组对中国四省96个城市和267个农村抽样点的6万余人调查显示,国人多种精神疾病现患率高达17.5%,推测全国有1.73亿成人有精神疾病,其中1.58亿从未接受过任何医疗服务,而全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

  由这组数据推算每13个中国人中就有1名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引起的疾病负担已经远大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这类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最重要的“元凶”。

  报告中还指出,中国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女性要高于男性,40岁及其以上的人要多于低于40岁的人。男性使用酒精所致障碍的患病率是女性的48倍。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抑郁障碍和酒依赖。在这些可以诊断为精神病的人中,24%由于疾病已经中度或重度残疾,仅有8%的曾经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5%曾经找过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典型案例

  家庭不和缺乏温情导致厌食症

  今年25岁的小孙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父亲脾气暴躁,经常与母亲打架。小孙小学时父母分居,父亲在河北又成立一个家庭,育有一个女孩,偶尔回到北京的家,回来后几乎每次都是以夫妻吵架收场,偶尔给不多的赡养费。母亲没有太多文化,没有具体工作,每天打三四处零工,勉强养家糊口。

  由于母亲对父亲有太多怨恨,经常在小孙面前抱怨述说父亲的不是,有时言语还十分过激,但是内心里母亲又觉得孩子可怜,因此对小孙生活里百依百顺。小孙在中专期间,交了一个男朋友,两人感情很好,尤其男友对她很照顾,但是因为男友没有固定工作,而且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他们的交往遭到了小孙父母的强烈反对。

  小孙中专毕业后,两人不顾家庭的反对在外租房子住,男孩在超市做促销并开网店,收入很好。22岁时,由于感情破裂,男友和小孙提出分手并不辞而别。后来在母亲的要求下,小孙回到母亲身边居住,因上网费、电话费很多引起母亲抱怨,小孙便与母亲发生了多次言语的冲突,而且从来不肯向母亲认错,并称“我现在恨你,因为你,我失去了很多”。

  2010年年初,小孙开始担心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并在上班期间频繁给母亲打电话,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母亲带其到医院就医并未查出具体病症。2010年下半年,小孙开始在自己的房间背着家人暴饮暴食,吃完以后再自己催吐。其间体重骤减,不少周围邻居甚至认为小孙吸毒,她的母亲也想了各种办法,父亲也打骂过小孙,均不能解决问题。

  最终小孙与父母关系越来越差,辞职在家并发展到生活不能自理,自己的小屋乱七八糟,1.65米的身高体重只剩50斤,每天只喝一点牛奶,外貌看上去像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严重营养不良。

  此时小孙的父母已意识到问题严重,并带其前往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但治疗效果不佳。后经调整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与家庭干预和心理治疗相结合,去年11月小孙已经停止服药,并重新参加工作,能做到正常饮食,体重已经恢复到100斤左右。

  疑病导致体重骤降20斤

  武女士四十多岁,自己经营一家电脑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收入颇丰;爱人在政府机关上班,工作稳定;孩子就读于重点高中,学习成绩优异。在一般人看来,武女士的生活非常幸福温馨。

  可是一天晚饭后她随手翻阅了一本有关心脏病的科普读物,上面提到“活动后胸闷憋气”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而冠心病又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猝死。武女士联想到自己夜间有时会出现胸闷、喘气,甚至从睡眠中憋醒,武女士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胸闷,觉得自己一定是得了冠心病,当晚就从家开车到医院看急诊。接诊医生经过取血化验、心电图检查后,并未发现她身体有任何异常,于是建议她先回家,门诊再复查。

  武女士回家后思前想后,想到自己大学时能一口气爬上鬼见愁,为什么现在夜间会胸闷?万一得了冠心病,发展为猝死,孩子和丈夫怎么办?一夜辗转反侧,第二天连班都没上,直接开车又奔了医院。这次接诊医生再次做了化验、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仍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就告诉她心脏病可能性不大。武女士还是不放心,又先后去了安贞医院、阜外医院等专科医院,仍然没有查出任何问题。可她还是不信,自己找来一大堆心脏病专业书籍,越看越害怕,越看越认定自己得了心脏病,最后缠着大夫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大夫开始不同意,可武女士声泪俱下要求做,最终的检查结果是阴性,武女士仍然不相信,认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也不是100%准确。

  随后,武女士又一轮地去各大医院看门诊,不思茶饭,体重下降了20斤,身体也越来越虚弱。最后一位医生根据武女士的情况,给她开了两种维生素,但让家人没有告诉她是维生素,只说是最好的药,一个月包好。武女士回家连服了3天就觉得胸闷减轻,两周后症状就消失了。后来武女士还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了心理咨询,疑心自己生病的情况没有再发生。

  案例

  点评

  点评人: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

  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朝阳区第三医院

  副院长马良

  神经性厌食以长期原因不明的厌食、显著的体重减轻为特征。其发病以女性青少年为多见,产生原因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这类患者多是完美主义、自我批判者,且有明显不安全感、敏感、害羞和体力不足。患者多有体象障碍,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乏正确认识,虽然已经很瘦了仍然觉得偏胖,要求进一步减肥。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身心健康与发育,严重时极度衰竭,危及生命。

  小孙是个典型的例子,早年家庭的不和谐,暴力、缺乏关爱,引起自卑和自我形象贬低,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偏激,做事极端。当遇到挫折后,她无法改变现实时,能够采取的方式便是折磨自己,用控制自身的饮食来获取认可和关注,报复父母。神经性厌食症用药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更主要的是靠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等综合手段。而心理治疗不能只针对患者本人,还要动员家庭每一个成员,进行全面的综合干预。

  事实上,三分之一的冠心病患者同时伴有抑郁和焦虑障碍,他们是“双心”病患者。在心内科门诊,类似于武女士的患者很多,很多都伴有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焦虑、抑郁,这些患者往往反复求医,走遍各个医院,虽经多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类似的问题更多见于一些有一定事业基础,工作或家庭压力较大的中年男性。他们很多是家里的顶梁柱,家庭的责任、工作的压力、情感失去寄托、缺乏安全感,一点点问题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担心患病,而又以患“病”的形式来回避现实,缓解早已经存在的压力,渴望理解与同情。

  武女士幸亏最后遇到了明白医生,通过诱导暗示、心理治疗治愈了她的疾病。然而,还有很多患者至今仍辗转于各大综合医院得不到治疗。因此,白领人士应该尽量避免“压力山大”,减少对自己和生活过高的期望,学会放松、发泄,寻求心理平衡。


左  颖J17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眠的五大误区
一天跑20多趟厕所怎么也治不好,其实是它在作祟!
精神病人,为什么有时候正常?变得正常是好事吗?
中医康复技术 让瘫痪患者重获新生
国家基本公卫宣传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脑心日记丨预防痴呆早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