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抱热情赞叹生命

 

我所倡导的生命教育有两个重要观念:一是每个人的生命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幸运还是不幸都很重要;二是每个人都负有使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的特殊责任。

 

怀抱热情赞叹生命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一是把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的教育,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二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三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是地方课程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主题和领域。

生命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设计:

首先是生存教育。父母和教师应该让孩子学会爱惜生命,保护生命。生存教育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如: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教会孩子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的教育;教会孩子有效逃离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技巧;使孩子能够具有救护和自我救护的能力等。

其次是发展生命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再次是死亡教育。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和接纳死亡,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并通过认识死亡来感悟人之有限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珍惜生命。

生命教育不同于其他一般学科,它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手段,这意味着它具有更加广阔的实践舞台。例如,它可以通过一个文本性的载体,让学生了解到一些生命现象,熟识有关生命的具体知识;也可以通过其他资料,如组织学生看一场有关宣扬生命价值的电影,组织学生去野外感受自然生命的神奇与美好,也可以通过学校文体活动体现教育对师生生命的关爱等。

希望学校能够尽可能开设《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学校课程应该部分由教师和学生所面对的问题所构成。这些问题是他们在为获得更高生命质量的生活而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营造幸福人生的知识是人类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知识。

同时,让生命教育走进教师和学生的教育生涯。对教师的生命教育是当前社会各界研究的课题。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能使他们不光知道“教什么”,还知道“怎么教”,这些也是他们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组成内容。“教什么”,是让学校教育能使教师和学生将各种教学内容和信息与社会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让教师有思辨和创新的意识,能够将知识运用到自己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学校教育就不会变成一种步入成年期所必经的,但却没有多少实质意义的“仪式”了。而“怎么教”,就是要让教师对教育和学生生命个体充满温情和敬意,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为真切和细腻地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方向,并从这种关注中获得自身成长的动力。

学校要做好学生的生命教育,必须好好开展教师的生命教育。我提倡教师在生命教育中要做好一名“研究者”。从实践角度讲,教师作为研究者,我认为他们应该具备问题意识、文献意识、对话意识和反思意识。在教育中渗透浓厚的研究和探索,会使课堂更厚重,也会更有深度和内涵。

 参与生命教育研究和探索的教师,首先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受益人,能够沉醉于怦然心动的感觉,回味凝神屏息的瞬间,享受生命刹那间的喜悦;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御风雨的侵袭,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以赤子之心面对美,都能怀抱热情赞叹生命,讴歌人生。

我们真诚期待教师们能够把教学研究当作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由此提高思考能力,让研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条认知世界的途径。希望教师们时刻让自己置身于一种成长与进步的状态之中,感受教育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师是生命教育的引路人

 

□台湾铭传大学教授  钮则诚

 

   

无论在内陆,还是在台湾,生命教育都蕴涵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以宇宙和生命为中心”的圆融和豁达思想,也都不约而同地吸收了西方文化精髓里的“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创新和思辨思想。其中,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在生命教育的推动、理论建构、机构参与和实践等过程中起到了很多的作用。

据学者的观点,内陆的生命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发展有很多的关联;同时它也和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课程和课堂实践活动、轻负担高质量等教育进程有着很大的联系。在这些至今仍在发展中的教育理念里,我们倡导:德育要放在智力教育的前面,让德育引领教师和学生进行每个生命的个体发展。我们要摒弃这样的“跛足”教育,教师和学生在各自的网络里言谈甚欢,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太多的联络,这在校园里和他们的生活中,都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再看看生命教育在台湾的发展过程,它以中学德育起步。1997年,一所中学的一套伦理教育教材被重新编写,成为初高中的生命教育课程,并于次年开始实践。后来,它逐步发展为共8科的高中生命教育类正式课程,所有学生均需修习至少其中一科。这套教案将在未来一些年里逐步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体验课程中推广,也将到高校的通识教育中和大学生见面。它的内涵包括了终极关怀与实践、伦理思考与反省、人格统整和灵性发展等三方面。

这些年,生命教育的研究对象逐渐从学生发展到了教师。内陆和台湾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生命教育的成败关键是教师。将生命内涵融入教师教育中,师生双方始得比生命教育更为广阔的“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延续和发展,未来或许可以成为教育实践的方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为专业人员,教师其实比医师和律师有更多机会可以切近人心。人们对医师和律师常基于一时需求而产生关联,教师跟学生的关系却往往是经年累月,朝夕相伴的。所以,虽同为“师”级专业,教师在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知识传授中承担了更多德育和人文关怀的责任,生命教育的根本理念和精神就是人文性质的教育。从这个层面上说,教师不光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做孩子心中的人格典范的心理准备。只有教师体验到了生命教育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生命教育中去。

这些年来,各地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不断地拓展。2008年,在云南,生命教育被扩充为包含生命、生活、生存的“三生教育”。也有学者提出上面说到的“全人教育”,它倡导科技与人文、专业与德育无所偏废,也希望使纷杂的教育思想得以汇整和发展。同时,生命教育也在延续着至今不断发展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原本在中小学生中推行,后来拓展到大学生和成人教育中,有学者研究,素质的特性有三:它是一种人的稳定、潜在且经常起作用的内在结构和要素;它不等于知识;知识可以转化为素质。这和生命教育本是一脉相承,相互融合。

教师的生命教育,可以将教师内在的生命潜能充分开发,能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和为人师表中能有思辨精神,也能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话题式讨论,做到教师以教为乐,学生以学为乐,乘着生命教育这艘船,在知识的海洋里,把握方向,学会“把事情做对”和“选择对的事情做”。

 

 

 

感受校园里的生命教育

 

□本报记者  徐凯伦 本报通讯员  柳彬扬

   

   

“守护童年”、“童文化思考”、“尊重生命”、“让生命更灿烂”、“为了学生的人生幸福”……近日,在杭召开的全国生命教育2013年年会上,这些话题成了会上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次年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主办,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采荷一小教育集团、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曾有一场关于生命教育理念的争论

会议中,有个学校代表讲了一个插曲,石家庄一中在2002年召开的“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论坛”中关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的讲座上,提出了“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的核心观点,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些校长和该校代表辩论起来,认为如果考不上大学,学生的生命价值如何体现?他们的生命还有没有“实际意义”?如果学校的高考升学率上不去,校长还怎么当?教师的生命价值又如何体现?这些校长的思想在当时也代表了许多人的观点。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回想当初的争论,该校的校长和教师心中依然感觉到非常沉重。这些观点至今仍然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现在,我们又该怎么把握好教育的方向和分寸?

不少代表认为,生命教育应重在塑造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能让学生拥有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文化底蕴、心理能量、精神气质。

正如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张丽颖所倡导的,要让生命教育逐渐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高品质教育。她始终认为,学校要带着一种身心灵统合的全人教育去和学生们在一起。上海师范大学吴国平和无锡市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特别强调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万变不离其宗,生命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是一种正在探索和研究中的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界来说,这是能让教师和学生深受鼓舞的。

 

生命教育推进校园“童”文化

“一有空,我便会拿起一把剪刀,快速地飞舞着,‘咔嚓,咔嚓’,不一会儿,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物、人物、山水‘画’便呈现在眼前,这些皆为一把小剪刀所完成。”杭州采荷一小教育集团的学生黄海容说,她喜欢这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生命教育已在学校形成了“诗情、笛韵、纸趣、墨香、棋乐、竹舞、机智”等学科特色品牌。

“儿童对所有美好的事物、对艺术,有一种天然的喜好,它非常自然而然,不需要任何人的提醒、引导。”该校在生命教育下进行国家校本课程改造,提出了这样的理念。除了校本课程,该校的节日课程也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倒倒节”让师生互换角色:早晨由教师在门口站岗欢迎学生,国旗由教师升起,国旗下的讲话让学生发言、教师宣誓,课堂上教师坐后排,学生站在讲台上组织课堂。

其实,这些不仅仅是让他们体验不同的身份互换,更多的是让他们彼此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让师生之间多一份理解和思考。

和杭州采荷一小教育集团的“守护童年”的教育遥相呼应,广东省佛山市同济小学开展了生命教育理念下的“童”文化思考与实践校园活动。学校实施了“童心育人、童趣导人、童梦励人、童真做人”的育人策略,通过童年故事、童真课堂、童趣课程、童乐活动、童梦舞台、童享阳光、童心教师等活动推进生命教育后,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在校园里充满了阳光般的童心生活。

 

生命教育培养了学生的优良素质

“做最美中学生”是重庆江北中学生命教育的主题。该校推进了“做有理想的、勤奋的、文明的、诚信的、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有学识的中学生”等活动,很有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新疆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的生命教育活动中推出了“引领珍惜生命”的实践活动。学校通过文化橱窗、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增强学生应对洪水、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学生每天都可以看到彩色的宣传海报上的各种自救自护知识,有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展示。“必须知道的地震逃生知识”、“避灾自救,洪水灾害”、“消防安全知识”、“常用应急号码及使用方法”、“交通安全知识”等主题海报常常让学生停下脚步,驻足观看阅读。“如何拨打110119120122电话”,“这些电话分别是什么”,这些细节性的介绍,不但让学生增长了生活常识,更让他们知道面对紧急情况时的正确态度。学校还通过科技节、体育节、社团节、读书节、感恩节、文化艺术节等每年的“六节”让学生学会享受生命,感悟生命教育。

杭州江干区自2009年开始尝试区域性生命教育,坚持以关爱生命、提升师生生活品质为目标,整体构建了区域层面的生命教育德育品牌群,2011年正式成立了江干区生命教育工作室,形成了由行政部门主管、研究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组织网络,以“生命课堂,活动体验”为载体,以“科研引领,课程建设”为手段,全面启动了全区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现场为专家和教师画像

 

  

 

我与城市共成长

 

——记杭州茅以升实验学校的一堂公开课

 

□本报通讯员  柳彬扬  本报记者  徐凯伦 

 

   

“同学们,你们可曾了解近十年来杭州各方面的可喜变化,感受城市丰富多样的‘美丽’吗?”“你们能否畅谈我们的生活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美好变化?”“我们对城市未来有更美好发展的期待是什么?”

在全国生命教育2013年年会上,一堂由杭州茅以升实验学校李安霞执教的公开课引发了“生命教育能否引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的讨论话题。在课堂上,笔者看到了李老师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关于“我与城市共成长”的课堂讨论。

李老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数据图。这是杭州2000年人口和2010年人口的比较图。接着,李老师提出了关于人口变化比率的问题。“老师,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了正确的数字。李老师高兴地表扬了学生,但她需要的还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正确应用。“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这幅图表上展现的变化吗?”“对这个图表,你们有什么看法?”当学生纷纷用自己生活里的例子来阐述这类问题时,李老师的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李老师展示了一些风景名胜区的图片。她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选择在杭州扎根?杭州的魅力何在呢?”学生们开始小组讨论,李老师走近学生,分别指导他们的讨论。有的学生说,他和爸爸妈妈喜欢在双休日去西湖边游玩,那里很美。也有的学生说,因为杭州有很多免费开放的图书馆。还有学生说,因为杭州的交通非常方便,现在地铁也开通了,出行更方便了。小组讨论后,李老师也讲了她自己的感受,在这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所有的问题都以讨论的形式展开。

随着话题的深入,李老师问大家:“杭州的公共自行车你们骑过吗?”“你去过哪些免费的博物馆?”“你对杭州的未来有哪些实实在在的期许?”答案是多样化的,李老师随后给大家看了一段关于杭州未来发展的视频。学生们在观看后兴高采烈地提出了自己对杭州未来发展的美好设想。他们有的说,他看到他家的小区在发展,小区里的河水被清理过了,干净了很多,河边还新开了很多超市,买日常用品也更方便了。未来,他家的小区会建设得越来越清洁、方便和舒适的。小区建设得好,杭州也会发展得更好。

公开课后,采荷一小教育集团的师生作了精彩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展示,包括学生竹笛组的吹奏、剪纸组的舞蹈表演,以及青年教师的综合声乐舞蹈类表演等。

活动结束后,来自全国教育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对公开课作了生动的点评。他们说,看了这堂公开课和课后采荷一小教育集团师生的生命教育才艺表演,感受到了师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里,都散发着一种生命的活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宽松和谐,他们彼此都感受到了对方的关爱。教师照亮别人,心中要有阳光,教师点燃别人,心中要有火种。因此,我们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生命成长教育。教师和孩子的生命是相互陪伴的,包括茅以升实验学校和采荷一小教育集团在内的很多孩子都是幸运的、幸福的,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在教师的陪伴下,更好地感受生活。

 


李安霞老师指导学生小组讨论

 

 

生命教育是教育走向“生命关怀”的起点和突破口,是提升受教育者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基础和根本保证。

实施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多次提到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并明确指出: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人力资源的载体和基础是鲜活生命的存在,生命成长是人力资源强国的保证。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培育成为“身心健康、聪明智慧、道德高尚,富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公民,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国内教育研究领域开始关注“生命教育”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从1992年起,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连续发文倡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她的系列论述揭开了当代教育研究关注学生生命意识、生命尊严、生命价值、生命诉求的序幕,此后,国内众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和观点。

20089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教育部要求全国2.2亿中小学生收看这一特殊的公益课,并倡议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与此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生命教育更加重视,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步伐也有所加快。

20104月,肖川教授发起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这是国内部属院校第一家专门从事生命教育研究和推广的学术机构,也是国内唯一拥有教育部规划项目“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综合性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是慢的艺术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教育新理念:理想课堂三境界
[原创]浅谈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及评价
生本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研究
生命·智慧·文化——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三维思考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