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瑗珲历史博物馆

瑗珲历史陈列馆,一个记载耻辱历史的地方,坐落于东北边陲黑龙江中游右岸,瑷珲新城遗址内。1858年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瑗珲条约),割让了黑龙江以北包括海兰泡在内的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1900年7月16日至21日,沙俄悍然出动10多万侵略军在海兰泡共进行了4次大屠杀,夺去近7000中国人的生命,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惨案”,瑗珲这座200多年的历史古城也付之一炬。黑龙江这条中国的内河,一夜之间也成了中俄两国的界河。

1900年7月17日,沙俄阿穆尔当局在对海兰泡大屠杀的同时,又吞噬了江东六十四屯。惨绝人寰的沙侵略军把男女老幼逼入江中,浮水得生者仅六七十人,其余都被逼溺死江中,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又夺去了二千余名中国人的生命。

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两次大屠杀,共有7000多中国人被杀害。江东六十四屯,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左右,因地处瑗珲江东,有六十四个村庄,故称江东六十四屯,这里最终也和海兰泡一样,被沙俄掠夺去了。

两年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了包括海参崴以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瑗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共1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俄夺去了中国近十分之一的国土。

海兰泡被沙俄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俄语为“报喜城”,海参崴被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控制东方”。中俄瑗珲条约,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惨痛,瑗珲悲歌,奇耻大辱,千古遗恨……

走进瑗珲古城,斑驳的城墙,参天的树木仿佛都在诉说着历史的伤痛,悬挂着1858个铜铃的风铃墙,被风吹动的响声似不幸的冤魂在哀嚎。“1858”风铃墙寓1858年瑗珲条约签订之意,也寓意为警钟长鸣,提醒后人勿忘(瑗珲条约)割地之耻。

风铃墙下的小广场矗立着一座大型铜雕,一位母亲抱着已逝的女儿,寓意祖国失去了儿女,失去了国土。

展览中最触动心弦的是(海兰泡惨案)半景画,地下仿真的半景画真实的还原了“海兰泡惨案”悲壮的历史场景。再现了1900年海兰泡中国同胞被砍杀,被推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的惊世悲剧。凄惨之感给人以強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憾。

画长68.6米,高19.1米,绘有一千多个不同神态的人物,以逼真的声,光,电效果的巧妙结合,把观众带到了一百多年前那段“血与火” 的大屠杀现场,令参观者与画中人同悲同泣,视觉的冲击,让人义愤填膺,到场者无一不为之动容……

我国初中历史教材清楚的记载着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这段屈辱的历史早已深入人心。黑龙江对面近在咫尺的 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已成为国人心中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令人不忍直视。

列宁都说:“他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政策”。

瑗珲历史陈列馆,是一本百看不厌的教科书,客观,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历史,从(尼布楚条约)到(瑗珲条约)到(北京条约)三百年间中国版图的扩缩,黑龙江如何成为国界,我都从中找到了答案。

黑龙江水滚滚向东,低吟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屈辱和悲哀。“牢记历史,振兴中华”,我也牢牢记住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

(图文 福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遗恨(10):豺狼虎豹,强力可制服之,善意不可驯服之
故土」1900年7月,沙俄在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犯了哪些不可饶恕之罪
散文||一路向北(二)
1858年,将军背着皇帝签条约,60多万领土易手,中国为铭记改名
近代中国边界变迁与边疆问题:持续百年的危机图(2)
外东北,中国为什么念念不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