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遗世独立

王明政

王安石的言谈、诗文、举动在千年之前的北宋显得很前卫,具备出落凡尘、并世无双,超俗而出众.不与浊世为伍的情操。

欧阳修初读王安石的文章,便惊叹他的才情,赠诗有“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之句,称赞这位后起之秀有李白、韩愈的功力和风骨。这要在当时的一班青年士子,肯定受宠若惊,感激涕零。谁料王安石志在答诗中却写道“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他坦率的表明了自己要学孟子经世治国的志向,而不以李诗韩文为努力目标。已经表现出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正如他后来在《游褒禅山记》中借题发挥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做学问与同时代儒生截然不同,不拘泥于正统观念,喜欢博采众长,注重向生活实践学习。他在《答曾子固书》中说“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

同时代的和尚惠洪在《冷斋夜话》卷六中记载:舒王(王安石)曰:“善学者读其书,惟理之求,有合吾心者,则樵牧之言犹不废,言而无理,周、孔所不敢从。”

青年时代的王安石就已经看不惯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官僚,他说:“庆历中,为仁宗计事者,皆全躯保妻子、妨功害能之臣,如公孙弘之徒觽而如汲黯者寡,此中国所以不强而契丹敢侮也。”他耻于和这些人为伍,立下了抑制兼并,解民于倒悬的志向。

他在《兼并》一诗中说:“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民”在他心中“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他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萌芽了民本思想。基于此,他又写道:“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王安石以“宽济贫弱”、“抑民豪夺”相号召,对“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等现象他早就看到了,曾沉痛地呼喊:“我尝不忍此,愿见井地平”。他的募役法就是抑制兼并的强有力措施,他也预见到推行募役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王安石当政后所推出的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皆本于执政为民之初衷。他在熙宁三年《答手诏慰抚札子》表白:“窃观天锡陛下聪明睿智,诚不难兴尧舜之治,故不量才力之分,时事之宜,敢以不肖之身任天下怨诽,欲以奉承圣志。自与闻政事以来,遂及期年,未能有所施为,而内外交构,合为沮议,专欲诬民以惑圣听,流俗波荡,一至如此!陛下又若不能无惑,恐臣区区,终不克胜。”他还对宋神宗说:“凡欲成大功立大事,必须能见众人所不见,乃能成立。”能想众人所不能想,言众人所不能言,做众人所不能做正是他“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遗世独立的人格写照。

马永卿在其《元城语录》中记载了旧党刘安世的一段话,“(金陵)得君之初,与人主若朋友,一言不合己,必面折之,反复诘难,使人主伏弱乃已。”这正从反面说明王安石不像其他官僚那样对皇帝俯首帖耳诚惶诚恐,而往往是坚持真理犯言直谏。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嘉祐“七年十月,知制诰王安石同勾当三班院。先是,安石纠察在京刑狱,有少年得斗鹑,其同侪借观之,因就乞之,鹑主不许,借者恃与之狎昵,遂携去。鹑主追及之,踢其胁下立死。开封府按其人罪当偿死,安石驳之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强携以去,乃盗也。此追而欧之,乃捕盗也。虽死,当勿论。’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详定,以府断为是。有诏安石放罪。旧制:放罪者皆诣殿门谢。安石自言:‘我无罪,不谢。’御史台及閤门累移牒趣之,终不肯谢,台司因劾奏之。执政以其名重,释不问,但徙安石他官。”王安石特立独行,执政官也无可奈何。

魏泰《东轩笔录》记载了王安石另一件不按常理出牌的事:“熙宁庚戌冬,荆公自参知政事拜同平章事。是日百官造门奔贺者无虑数百人,荆公以未谢恩不见,独与余坐西庑小阁,荆公忽颦蹙久之,取笔书窗曰:‘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放笔揖余而入。后三年,公罢相知金陵,又乞宫观。元丰癸丑春,余谒公于第,公邀余同游钟山,憩法云寺,坐于僧房。余因为公道平昔之事,及书窗之诗,公怃然曰:‘有是哉。’微笑而已。”几百同僚来祝贺他荣升宰相这一大喜事,他居然找借口一概不见。

王安石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远见卓识,往往一鸣惊人,出人意表。1072九月王安石针对当时官僚鄙视少数民族的现象说:“羌夷之性虽不可猝化,若抚劝得术,其用之也,犹可胜中国之人。”他认为对少数民族只要教化得法,用起他们来甚至会超过中原汉人。

1074年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迷信地认为这是上天对变法的惩戒,“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天变不足畏”的思想在王安石的脑海中早就存在了,而这在当时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的。

王安石罢相后,有两件事做得更是惊世骇俗,让同时代的人觉得不可理解。《续建康志》记载:“荆公再罢政,以使相判金陵,筑第于白下门外,去城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寺,欲入城则乘小航泛湖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辄不答。元丰之末,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赐名报宁。既而疾愈,税城中屋以居,不复造宅。父老曰:‘今江宁县治后废惠民药局,即公城中所税之宅也。’”当时的官僚私宅都是深宅大院,跟百姓隔着鸿沟、高墙,而王安石的半山园却不筑围墙,被士大夫视为另类。

魏泰《东轩笔录》卷七载,王安石次子王旁“娶同郡庞氏女,逾年生一子。旁以貌不类己,百计欲杀之,竟以悸死。又与其妻日相斗鬨,荆公知其失心,念其妇无罪,欲离异之,则恐其误被恶声,遂与择壻而嫁之。是时工部员外侯叔献者,荆公门人也,娶魏氏女,少悍,叔献死而帏薄不肃。荆公奏逐魏氏妇,归本家。京师有谚语曰:‘王太祝生前嫁妇,侯工部死后休妻’。”

王安石不在乎当时人对他超前做法的不理解,他赋诗说: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诗的意思是反对变法的流俗对我议论纷纭有什么值得计较,我不会因这些高兴或生气,王莽篡汉前不少人交口称赞,但他能算贤者吗?周公尽管遭到四国诸侯的流言攻击,他却仍然是圣人。只有品行高洁的人才能正确衡量人,不会把铢两之轻当成千钧之重。一个人的优劣高低,并不在于众人的评头论足,关键在于自己本身的言行。

王安石之所以能超凡脱俗、鹤立鸡群是因为他身上有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之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牛弹琴(诗0285):咏史(八六、王安石)
唐宋诗词趣话(78)
王安石《将次相州》赏析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1298
知而后识
腾讯看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