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腾讯看点

宋神宗的时代,政坛波谲云诡,在新法与旧法的针锋相对中,诞生了无数恩怨情仇,其中尤以苏轼和王安石的友谊最激荡人心。

苏轼与身居相位的王安石在变法问题上政见不合,被排挤出朝廷,外放做地方官,起初任杭州通判,继而改任密州、徐州,不久贬官黄州、常州。

苏轼仕途坎坷,屡遭政敌打击,可他天生豁达,虽然颠沛流离,但不怨天尤人,总以文章和诗词直抒胸臆,心中的块垒,腹内的郁结,借着文字化为长啸,自得一番情趣。

公元1084年7月,苏轼从黄州赴汝州上任,在路过金陵的时候,特意去拜会了因变法失败而赋闲在家的王安石。

在长江岸边,苏轼远望,只见一位老人骑着毛驴在荒山上踽踽独行,他鬓发参差,掣襟露肘,散发出英雄迟暮的悲凉感,这人就是王荆公王安石。

苏轼走上前去,慨然叹道:我还是想看看先生之前英姿勃发的样子啊!

王安石揽缰下驴,执手苏轼,两个人在江边走走停停,说了些半辈子都没有说明的心里话。

本来,两人都是一心为国,虽然政见不合,但互相欣赏,只是碍于身后的势力,始终拿捏着双方的距离,现在王安石远离庙堂,苏轼外地任职,没有了俗务所累,他们百无禁忌,无话不聊。

半生的恩怨,最终化为岸边清风,大袖一甩,消散不见,两个人从对头变成了知己。

王安石劝苏轼:你不如就在金陵买几亩薄田,我们相邻而居,在山水之间忘掉凡尘俗念。

苏轼仰天大笑:先生这话迟了十年,当年要是我们懂得这些,哪有后来的事啊!

苏轼后来将他们的这次会面写成了一首诗,这就是《次荆公韵》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作为后辈,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王安石的倾慕之情,当然,王安石也对苏轼的人品和学识赞赏不已。金陵分手后,苏轼与王安石保持着书信往来,谈诗论文,相互唱和,两个人在后半生变为知己,也算人生一大快事。

东汉刘劭在《人物志》中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苏轼和王安石都可以算英雄,他们文成倚马,技擅雕龙,二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聪明秀出一点不算过誉。

他们在面对困难甚至绝境时,都勇往直前,死不旋踵,比如苏轼在变法派如日中天时,即使被一贬再贬,仍然能守住本心,坚持己见,而王安石在面对各方质疑,甚至功败垂成受天下责难的时候,毅然承担责任,挺起双肩扛千钧之力,这都说明他们胆力过人。

苏轼和王安石是英雄,英雄自然惜英雄,所以他们在金陵一晤,相逢一笑泯恩仇,苏轼借着豪情上涌,写成了《次荆公韵》,他们胸襟坦荡的友谊,正如同《笑傲江湖》中的那句: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公已觉十年迟
苏轼看望荆公,这首绝句语短情长,最后7字蕴含深远
说王安石是“野狐精”,苏轼的笑骂几分真假?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让苏轼也甘拜下风的词作,好在哪里?
从苏轼〈次韵荆公四绝〉谈起。
“凤凰山”诗背后的变法逸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