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路:怎样消业?

有人问:怎样消业?诵什么经能消业?


这可能,对消业到底是什么还不太明确。


说白了,消业就是受苦。


有人喜欢说:随缘消业。如果告诉他,随缘消业,就是随缘受苦,他就不喜欢了。——我为什么要受苦?


唯一的消业方法,就是受苦。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有人就问:不是说诵经、持咒,都可以消业吗?


是的。只是,这是把两个过程合起来说。


就像你欠人家的钱,还上,就叫消业。不还可不可以?也可以。只是帐仍然记着,不会消失,该多少利息还是多少利息。而布施、诵经等,作用是培植福报,相当于通过别的手段挣钱,把新挣到的钱,拿来还旧债。但不会因为挣钱,旧债就不用还了。


佛教讲因果。因果广说,就是“十二因缘”。略说,就是“惑、业、苦”。


惑,就是烦恼。因为烦恼,造下业。因为业,要受未来的苦。


未来受了苦,又烦恼。因为烦恼,再造业。因为造业,再受更远未来的苦……


现在为什么烦恼?因为现在受苦。现在受的苦,是以前造下的业的结果,以前造下业,是因为以前烦恼。


这就是三世因果。


“我为什么现在这么苦?”


“那是你以前造下的业。”


这种说法,对于不理解佛教、三世因果的人来说,很政治不正确。很多人不承认,也不能接受,自己现在受的苦,是因为以前做错过什么。


我们就跳开这一环,不说过去与现在,只说现在与未来。


未来的苦,是怎么产生的呢?


是你于现在的境界上起了烦恼。举例子,老婆背叛了你,兄弟出卖了你,你生气。——你说:老婆背叛我,兄弟出卖我,这是我的错吗?不是我的错,却要我承担,我为什么不生气?难道我不该生气吗?


没有人说你不该生气。只是需要注意,你的生气,是止于生气了,还是会带来下一步的造作呢?


你生气,会不会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会不会气病?


如果不会,你该吃吃,该睡睡,甚至连开车时油门都不会因为生气而猛踩一脚,生气不影响你的任何生理心理状态和抉择,你不会因为生气去报复谁,那么,你生气也没有什么过患。


这就相当于,你有了烦恼,但是,你不造业。这是斩断链条的第一个办法。


如果你气得吃不下饭,你就造业了。你本来笑眯眯的,听到什么消息,气得耷拉下脸,你就造业了。


也许有人想跟你合作,一看你耷拉着脸,觉得你大概不好相处,走了。


因为造业,你未来会感得苦报。(由于是在“惑业苦”的框架下讨论,所以只说不善业、等流果。)


你气病了,身体就要受苦。气得睡不着觉,第二天就会没精神。你本来不想伤害别人,但因为自己受了伤害,转身就想让别人也痛苦。并不是当你实施了对别人的伤害时才有烦恼,当你感到不舒服,就是烦恼,当你想摆脱这种不舒服而去做点什么时,就是造作。这就埋下了未来的苦的种子。


斩断链条的另一个办法是:你虽然苦,但并不于苦的境界上起烦恼。


这就叫消业。


受苦就是消业,就是把以前欠的一屁股债还了。


只是,你要保证,不是借了高利贷来还债。如果你在受苦的同时,又起新的烦恼,就是在消业的同时,继续造下新业。旧债虽然还了,新债欠下更多了。


总之,灭苦的途径有两种:受苦时不起烦恼;起烦恼时不造作。


这两个链条,斩断哪一个,都可以。


有人有疑问了:是不是应该三个链条?是不是还有一种途径:造作了但是不苦?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造作本身就是苦。造作等于苦,造作,就是“行苦”。


所以说,消业,就是受苦。受苦,就是消业。它们是完全一样的意思,只是不同的表达。没有任何受苦不是消业的,只要你受苦,业一定在消。至于有没有消完,消多消少,就要看你受的苦大苦小,以及以前造下的业多业少。就像你只要还钱,欠债一定减少。同时,也没有任何消业是不需要受苦的。就像你想让欠债变少,唯一的办法是还钱。


比如,“带业往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消业就往生了,换言之,没有受苦就往生了。消业能不能往生呢?也可以往生,就是你受了很多苦,之后往生了。带业往生是,你没有受苦,也往生了。那么,往生之后,业还起不起作用呢?也起作用。它的作用就是菩提。往生的菩萨,乘愿再来,“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就是业的作用。只是,在往生之前,业感得的是烦恼,是苦;往生之后,业感得的是菩提,是悲,慈悲的悲。往生前的苦,是个人遭受的苦;往生后的悲,是拔一切众生的苦。烦恼和菩提,本来是一体的。为了区别于娑婆世界的“业”,就把带到净土的“业”叫做“愿”。从法相宗上讲,叫“留惑润生”;从净土教上讲,叫“带业往生”。从整个大乘菩萨道上讲,叫“因智兴悲”。


如果受苦时不起烦恼,或者起烦恼时不造作,都不会带来新的苦。以前留下来的苦和烦恼,就像洼地上的水,因为不再下雨,总会慢慢干涸掉。


但对常人来讲,这两个链条,想斩断哪个都很难。


不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会体现出来:有人受了很大的苦,虽不能保证完全不起烦恼,但只起很小的烦恼,起烦恼的时候,虽不能保证一点不造作,但只有细微的造作。这样,他下一轮的苦,就会少些。有人是,现在有点小苦,于小苦上起了很大烦恼,于烦恼上起了更大造作。那么,接下来的苦就会更多。有人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人是,小事滚大,大事滚巨。


因此,对一个人来讲,现在欠别人多少钱,以及能挣多少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一刻起,你要能够保证,新挣的钱,比新欠的钱更多。至于已经欠了一百万,还是一个亿,都无所谓。只要挣钱的速度比欠债的速度快,旧债就会一点点减少。


佛教讲三世因果,实际上,佛教并不太关心一个人现在的境况是好是差。因为现在的好坏,都是作为过去的结果而存在的。看起来是现在,实际上,已经过去了。一个人长得丑,不说丑,说那是“先业”。


同时,佛教也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只关心来世。所谓来世,在很多人眼里,是虚无缥缈的。其实,久远的未来是什么,等同于“现在要做什么”、“过去做了什么”。过去的已经过去,对未来的关心,就包含在“现在要做什么”里面了。


可以说,佛教不关心“现在是什么”,只关心“现在要做什么”。除非是对“现在要做什么”有疑惑,才去考察“现在是什么”,但并不纠结于“现在是什么”。


如果相信三世因果,那么,无论现在的境遇有多么困难,都会接受。对于不能如实了知过去的人,佛教会开示说:你现在受的苦越多,就意味着还掉了越多过去的债。对于不能如实了知未来的人,它又包含另一重深意:你越能接纳现在的苦,就越不会给未来造成更多的苦。


实际上,一切苦,都是因为曾经起过烦恼,现在又起烦恼,曾经有过造作,现在更加造作。如果没有烦恼与造作,就不会有苦。


所以,并不需要专门消业。唯一需要的是不再造业。这样,过去造下的业,随着所受的苦,终将一点点消失殆尽;或者,随着所发的愿,终将转化为大悲的菩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成功的秘诀
行相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烦恼----广超法师讲述
细品《心经》五,无苦集灭道,每日一句,易学易懂,悟人生大智慧
人生七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