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未雨绸缪,制定三条家法,防止后代子孙不睦,保千亿家产

香港,一个财团家族屡屡崛起的神奇之地。李嘉诚家族、霍英东家族、李兆基家族、唐翔千家族、曾宪梓家族、郑裕彤家族、罗鹰石家族,李文达家族,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家族,都风起云涌般叱咤于诡谲的商界之中。他们实力之强,财富之厚,根基之深,似乎家族可以代代相传,延续不断。然而,莫测的人心对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形成严峻的考验。有的掌门人,未雨绸缪,有的亡羊补牢,有的纷争不断,有的一蹶不振。其中,李文达就是那位未雨绸缪的家族掌门人。

香港商界风云人物

李文达,香港李锦记的第三代掌门人,人称“蚝油大王”。两年前,李文达凭借家族产业,身家暴涨至171亿美元。此身家使其跻身于香港十大富豪之列,并位列第三。两年后的2021年7月26日,李文达走完了92年的人生之路。为了确保自己的商业帝国能平稳运行,他未雨绸缪制定家法,以此平衡几个孩子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从而使得下一代在纵身商海的同时,各自的心中始终存有亲情。而李文达之所以如此做,因为他始终忘不了那场撕裂兄弟感情的官司。

李文达与李锦记

父子反目,兄弟阋墙

1888年,22岁的孙中山还在香港学医。这一年,他的广东同乡26岁的李锦裳已在新会县南水墟创立了李锦记蚝油庄,专卖酱汁。李锦记蚝油庄规模不大,但生意不错,李锦裳对此非常知足,并充满希望。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熊熊大火让李锦裳的希望走向破灭。1902年,那场发生在南水墟的大火使半条南水街连同李锦记葬身火海。

年轻时的孙中山

李锦裳在南水墟已难以待下去,不得不携带妻子儿女涉足新天地。他们将落脚点选在了澳门。在澳门,环顾一切的营生行当,李锦裳感到生疏,无法找到头绪。因此,他不得不重操旧业,以经营李锦记蚝油为生,并兼营小杂货生意。澳门成为李锦裳事业崛起的福地。在这里,他的生意蒸蒸日上,腰包越来越鼓。随后,李锦裳有心扩大店面规模。但他并未急于下决定,而是先征询三个儿子的意见。大儿子李兆荣与二儿子李兆登都希望稳重求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李锦裳

当李锦裳问道三儿子李兆南时,他却不同意两个哥哥的意见,而是建议扩大经营规模。双方各自阐述意见,大儿子与二儿子主要考虑国内形势不稳定,会对生意有影响,因此不宜急于扩张,稳扎稳打才能避免突如其来的险情。而三儿子却恰恰认为,机会永远存在险情之中,应该险中求胜,动荡也正是赚取大钱的机会。

李锦记

李锦裳虽然隐而未发,但对于与自己心思一致的幼子李兆南格外的器重与偏爱。三个孩子之间,要想一碗水端平,对于父母并不容易,而有意倾斜于一方,亲情就会受到挑战。李兆南虽然年龄小,但智商与情商超高。他明白父亲对自己的偏爱,久而久之会让大哥与二哥感到威胁。于是,他自己尽可能保持低调,即使父亲有意让其参加家族事务,他也多以自己太年轻而拒绝。

大哥李兆荣

此时,大哥与二哥之间渐生矛盾。李兆南虽似局外人,但始终夹在父亲与兄长之间,同时还要合理处理与两个哥哥的关系。对于任何一方,他也不愿多说一句话。因为,一句话就可能将矛头引向自己。因此,他选择低调再低调。这种低调在兄长眼里成为了一种懦弱的表现。他们将三弟晾在一边,一边内斗,一边将自己的儿女安插在公司中。

李兆南意识到自己的低调换来两位兄长的变本加厉与得寸进尺。于是,久积于心的矛盾终于在一场家庭会议上爆发了。李兆南在父亲李锦裳的支持下,指责兄长贪图利益,不念手足之情。两位兄长想要反驳,但看看站在三弟一边的父亲,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但气一直积在心中。最终,大哥李兆荣一气之下,选择脱离家族,自己单干。父子反目,兄弟阋墙,李氏家族第一次分裂。

二哥李兆登

父亲引导,兄弟连心

1922年,驰骋商海34年的李锦裳去世。李兆南与二哥李兆登继承家族产业,继续发展。经过24年的打拼,1946年,兄弟俩合力将“李锦记耗油”总部由澳门迁往经济发达的香港。李氏家族的下一代将在香港抒写人生传奇。

此时,李兆南在家族中的地位已登巅峰。难以与岁月抗衡的他开始寻找各种机会培养自己的儿子李文达。虎父无犬子,1929年出生的李文达如其父一样,极有经商头脑。李兆南一开始并没有像当年父亲李锦裳一样,将儿子李文达带在身边,时刻教导培养。他先是让儿子前往广州,亲自蹬着自行车在城中各大酒店送货。李文达年轻勤奋,聪明能干,不负父命,在这段经历中磨练了自己,充分认识到祖辈们创业的艰辛。

李锦记蚝油庄

一切成熟之后,李兆南又让儿子李文达前往澳门开工厂,一步步沿着祖辈的足迹锻炼儿子。李文达做事认真仔细,将每件事做得妥妥帖帖。打虎亲兄弟。李文达想到了自己的弟弟李文乐。于是,他向父亲李兆南提出让弟弟李文乐学着做生意。由于,当时李文乐年龄还小,正在读书,所以李兆南并没有同意。

李文达又亲自找到弟弟,向他承诺等他大学毕业后就让其参与家族生意的经营管理。然而,李文乐的心思并不在做生意上,而是希望成为一名银行职员。果不其然,大学毕业后,李文乐并没有按照哥哥李文达的意愿进入家族企业,而是在大嫂的帮助下进入恒生银行工作。

李兆南

1954年,在澳门奋斗四年后,25岁的李文达遵从父命从澳门来到香港,正式加入李锦记。很快,事业的不断发展让李文达力不从心,他急于寻找左膀右臂。最让他信任的人莫过于自己的亲弟弟李文乐。李文乐当初之所以不愿插手公司业务,不是自己能力不足,而是唯恐兄弟之间会出现当年父亲与两位伯伯的局面。为了让弟弟李文乐放心,李文达亲自承诺,保证工作中的矛盾绝不会带到日常生活中,更不会在未商量的情况下,把小辈牵扯进来。哥哥李文达的诚心最终打动了弟弟,李文乐只好点头答应。

果然,李文乐不仅成为哥哥得力的助手,还让哥哥放心地将公司的管理权下放到他手中。他通过银行的关系,筹集资金大量收购其他股东手中的股份。这是当初哥哥李文达想做而力不从心的事情。李文达大权在握后,将公司的生产管理权交给弟弟李文乐负责,而他自己则放心大胆地在外扩展公司业务。

霸气十足的李文达

李文达与李文乐兄弟之间的感情之深使两人一度成为香港商界的模范。随后,兄弟俩更是平分了公司的股份,并在年底分红时,李文达主动让弟弟多得。当弟弟李文乐的女儿高中毕业后,李文达更是亲自为侄女联系了一所英国大学留学,两家人简直如一家人一般。

兄弟不睦,对簿公堂

就在别人对两人兄弟情深交口称赞时,一场突发疾病考验这场维持多年的兄弟情。1987年,李文乐被检查出得了鼻咽癌。此病让李文乐心情极其浮躁,与公司的管理层矛盾激增。哥哥李文达一边安抚管理层,一边安慰弟弟。正当李文达将矛盾压下去后。李文乐的妻子又横生枝节。她担心丈夫因病离世,哥哥李文达会侵占全部股份,让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于是,她向丈夫建议,趁着现在身体还可以,干脆将股份卖给大哥。

李锦记耗油庄逐步发展壮大

李文乐知道妻子所说不无道理,但即便将股份全部卖给大哥,他也一时难以拿出那么多钱。因为,现在公司的资金都放在业务扩展上面。妻子知道丈夫是担心一旦提出会影响兄弟感情,但想到自己与女儿的将来,依然对丈夫不依不饶。李文乐拗不过妻子,只好前去找大哥,但他一出口,就被大哥驳回了。李文达对弟弟承诺,你放心,只要有我在,就不会让弟妹和侄女吃亏,公司永远是我们兄弟俩的。李文乐无话可说,回到家,一五一十将大哥的话转告给妻子。

妻子顾虑重重,自然不相信大哥李文达的承诺。在妻子眼里,只有将真金白银攥在手里,才真正属于自己。李文乐在妻子与大哥之间左右为难,最终夫妻之间的爱情战胜了兄弟之间的亲情。他心一横,一纸诉状将大哥李文达告上了法庭,要求大哥收购自己手里的股份。当时李文达正忙于公司其他项目,突然接到弟弟的诉状,整个人彻底蒙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兄弟之间的感情如此脆弱,弟弟竟会不念手足之情,执意对簿公堂。

心情失落的李文达

就在当天晚上,李文达火速赶回香港,苦口婆心地劝弟弟撤销起诉。在李文达心里,兄弟之情重于一切,即使要分割利益,又何必走这条撕裂兄弟感情的路子。不论哥哥怎样劝,弟弟李文乐是铁了心,执意要让哥哥收购自己的股份,尽快拿到钱到美国治病。

虽然弟弟态度如此坚决,但李文达心里还是不想放弃。一是,他不愿因这件事使兄弟之间的感情出现危机,二是,他也没有能力立刻拿出足够的钱收购弟弟手上的股份,三是,弟弟手上的股份一旦出售给别人,李锦记的前途很难预知。因此,在法庭上,李文达与儿子李惠民向李文乐保证,一旦手上资金充裕,一定收购股份,但在这之前不要卖给别人。李文乐在妻子怂恿下,早已不顾兄弟之情,态度依然非常强硬。

李惠民

李文达知道弟弟去意已决,不得不四处拆借到八百万港币买回弟弟手上的股份。这场官司对李锦记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李锦记停产半年,并陷入财政困境,元气大伤。李文达难以应付,急忙将长子李惠民调回公司。父子同心,撸起袖子,改善管理制度,转变经营理念,运用现代营销方式,李锦记逐渐恢复生机,蒸蒸日上。

未雨绸缪,制定家法

二十一世纪初期,李文达的身价已超过千亿港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代蚝油大王。而此时,弟弟李文乐在美国经过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每当想起往事,心里着实不是滋味。除了偶尔回香港探亲外,大部分时间待在国外。虽然,当初他用出售股份从哥哥手中获得的八百万购买了多处产业并升值不少,但相比较哥哥的财富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因此,香港媒体嘲笑他只顾八百万而失去了跻身百亿富豪行列的机会。岁月不能倒流,李文乐没有再次选择的机会。兄弟之情如破镜一般,有了裂痕,再也难以恢复如初。

兄弟不和,最痛心的莫过于两人的父亲李兆南。因为这次风波,李兆南大受打击,于1988年病逝。父亲的去世,弟弟的离去,家族的破裂,让李文达痛定思痛,深思其中的缘由。他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主要源于他与弟弟两人接受教育的差距。自己跟随父亲,学习到父亲的经商才能,继承了父亲儒雅的一面,而弟弟李文乐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把金钱与利益看得更重一些。

李文达与四个儿子

为了不让后代重蹈覆辙,走向破裂家族凝聚力的老路。李文达未雨绸缪,在自己退居二线后,将精力放在教育子孙辈上。他特意将孩子们送到内陆接受传统教育,并带着他们参加葬礼,让孩子们意识到人活一世,最终拥有的只有亲情。

不仅如此,李文达根据孩子们的性格与能力,精心为他们安排任务与职责。长子李惠民挑起家族投资的重担,二子李惠雄主管家族基金,三子李惠中担任酱料集团主席,四子李惠森执掌企业“无限极”,女儿李美瑜负责产品技术和研发,并负责家族学习以及发展中心。

李文达一家人

即使孩子们各有任务,各司其职,李文达还是不放心。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立下“家法”以此防范兄弟阋墙。随后,李文达召开家庭会议决定设立家族委员会,并制定了三条“家法”。第一,家族委员会每三个月举行一次会议,每次会议持续四天来讨论家族内部事务。如若有不同意见,就要投票决定,票数相等则以扔骰子决定;第二,家族成员不准离婚,不准有婚外情,一旦发现,违反者会被踢出委员会;第三,从第五代家族成员开始,必须在外工作至少三年后才能正式加入公司。这三条家法在李氏家族中如铁律一般,人人必须遵守。违反者必受惩罚。

在一次举行家族会议中的休息期间,李文达的妻子李蔡美灵趁着休息前去卫生间。然而,休息过后,会议开始,李蔡美灵却迟到了半分钟。迟到半分钟就要罚款三千元。李蔡美灵认为不是大错,没必要上纲上线,但四子李惠森认为不交钱,此会将难以开下去。最终,作为长辈,身为母亲,李蔡美灵还是不得不交了罚款。

年轻时的李文达与妻子

事后,李蔡美灵向丈夫李文达抱怨,儿子们罚亲娘的钱是不孝。李文达则笑着说:“那不是儿子们罚的,是家法罚的。”李蔡美灵无言以对。为了给孩子们做榜样,李文达与妻子李蔡美灵和睦相处,从未吵过架。每次应酬,都会带上妻子。他曾表示过,自己非常痛心没有和弟弟搞好关系,但这样的事情不希望下一代再遭遇。

李文达深知,男人在外面很难照顾到家中的孩子。女人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为此,他成立了“超级妈妈小组”,家族里的妈妈每个月可以碰面交流对孩子的教育经验,从小对孩子灌输家族的理念与价值观。同时,每年李家都会组织全家族旅游,二十六个家庭成员都要参加,在旅游中互相分享家族的快乐、知识与责任。

家族旅游

在李文达眼里,“家和万事兴,人睦财运旺。没有家族内部的和谐,家族企业的长久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小到家庭,大到国家,以和为贵才是长久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历经四代人奋斗,家族财富高达1200亿
哥哥送一半股份给他,他却逼哥哥分家,哥哥举债买回股份后赚千亿
听信妻子蛊惑,为800万现金,将大哥告上法庭,结果错失千亿家产
传承135年,用血的教训总结出,富过四代的5字秘诀
李锦记家族的传奇创业经历(值得一读)
煮饭忘记关火烧焦了, 却意外熬出一种调味品, 让子孙后代赚2千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