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锦记家族的传奇创业经历(值得一读)

一百多年前,在珠海一个叫新会的小渔村里,有一个幼年丧父、与母亲靠农耕为生的小男孩。因为无人撑掌门户,他们孤儿寡母受尽了村中豪强的欺凌,不得已,他们从新会迁至南水定居,并开设一家小食品店来谋生。


在小男孩17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有一种叫蚝的海产品煮出的味道十分鲜美,这激发出了他的灵感:如果将如此鲜美的汁液制成产品出售,一定会大受欢迎。于是,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蚝油诞生了。这个小男孩就是李锦记的创始人——李锦裳。

此后,李锦裳白天向蚝民收蚝,晚上熬制蚝油出售。南水历来以产蚝出名,而使用炼制的蚝油用来烹调食品,味道鲜美可口,增强人的食欲,一时间,村里的人纷纷登门订购。

渐渐地,当人们知道熬制蚝油的“秘密”后,一窝蜂地开始制售蚝油并以此为生。因为李锦裳的蚝油煎熬火候得当,浓度适中,加之他为人热情豪爽,人缘极好,所以除附近百姓外,江门、石岐、广州、澳门也有很多客商光顾。

1888年,李锦裳请人在店铺上书写“李锦记”招牌。自此,“李锦记”蚝油的名声开始四处流传。没有几年的工夫,“李锦记”的招牌便闻名于广东沿海一带。此时的李锦裳早已长大成人并娶妻生子。

1902年南水发生火灾,半条南水街连同李锦记蚝油庄化为灰烬。李锦记只好携妻带子到澳门谋生,但仍然以经营“李锦记”蚝油为业,并兼营小杂货。

在20世纪初,蚝油在澳门还属较高档的调味品,一般消费者买不起,但是那里有很多华侨,其中大多都是富裕人士,蚝油倍受他们青睐。这为李锦记带来了生存的机遇。

1922年12月,李锦裳在澳门逝世,终年60岁。其子李兆南、李兆登继承父业后,不断开辟货源,改进制作技术,发展并扩大“李锦记蚝油”的经营。他们在精心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及时更新产品的包装,使李锦记在市场上初步形成质优高档的形象。

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1932年李兆南把李锦记蚝油庄又迁到香港。当时香港的经济渐渐开始繁荣,老百姓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随着超级市场的出现,李锦记蚝油等产品在香港逐渐打开了市场。在香港的顺利发展为李锦记蚝油日后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

1936年两兄弟抓住时机开拓海外市场,不久就成功地打开了第一个海外市场——北美洲华人市场。海外市场的兴起,使李锦记的规模骤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并为李锦记的长远发展拓展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在此之前,从广东南水起家的李锦记公司已走过八十多年的历程,从起家到衰落,从生意红火到火灾战乱,几经风雨,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但产品单一,制作方法也较落后。虽然有了扩大再发展的希望,但当时社会很不稳定,香港的整个经济时起时落,工商业的前途仍然黯淡。李兆南兄弟两人又开始苦苦思索李锦记明天的出路。

就在此时,李锦记家族的内部矛盾开始萌发。因为家族的其他成员大都占有一定的股份,而他们看不到李锦记未来发展的希望,为了能够尽早保全自己的利益,家族内部的纷争时有发生。此后不久,家族兄弟和亲戚们将股份全部退出,李锦记公司面临生存与死亡的抉择。

1970年,李文达先生的父亲李兆南为了平息矛盾买下了“李锦记”的全部股份,从澳门召回李文达并任命他为公司主席。

最初,李文达是抱着不失祖业的信念上任的,上任之后他才感到撑起一个企业的分量。凭着从父辈身上继承的一股百折不挠的倔劲,李文达开始将百年老企业进行革新和扩展。

生于澳门长于香港的李文达在李锦记公司既煮过油,又当过送货工,做过记账员。他不怕吃苦受累,而且思维敏捷,颇具商业头脑。当时他冷静地看到李锦记产品虽然驰名港澳、远销世界各地,但只有特级蚝油这个单一产品,已很难在市场上竞争,企业也难以做大。

掌握了公司的决策权之后,针对市场所需,他改变了李锦记过去只卖高档蚝油的经营方针,以生产多档次的蚝油去占领各阶层的市场。此后,李文达感受到了经营这个品牌的使命感和压力,他知道,要发展一定要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另外,他考虑更多的是李锦记如何从香港品牌变成世界品牌。

机会终于来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政府送给美国的礼物是一对大熊猫。熊猫送到美国后,引起举国轰动。李文达抓住这一机会,乘机推出了“熊猫”牌食用油打入美国市场,立即受到当地市场追捧。

自“熊猫”牌食用油打入美国市场后,李锦记在拉长了产品线的同时也使李锦记蚝油与“熊猫”牌食用油这两大品牌产品完成了北美市场上的整合。

“熊猫”牌产品美国首战告捷,愈加坚定了李文达走多元化之路的决心和勇气。10年之后,李锦记公司符合欧美人口味的“House of lee”酱汁宣告诞生。

70年代末,香港已经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大都市,一个国际化的商贸中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习惯也进入了中西交融时期,中餐烹制的复杂无法适应这一现实。在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后李文达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使中餐更方便快捷,调味料是关键环节。

商机总是隐藏在细节之中。李文达在生活节奏细微的变动中及早地发现了李锦记走向产品多元化的契机,不久,辣椒酱、酸甜酱、豉油鸡汁、蒜蜜、排骨酱、咖喱汁等,一款又一款新奇美味的酱料从李锦记实验室里走上了超市货架。

1980年,看准市场的李文达开始放手大干。他引进先进设备,实行现代化管理,一下子使企业达到了规模化生产。从此,李锦记的产品由单一的特级蚝油发展到100个品种的系列调味品。

由于能准确、果断地把握市场脉搏,不断进取,李文达使这个老企业重新焕发出了青春。如今,李锦记迅速崛起,成为亚洲食品品牌的“大哥大”,而且一直引领调味品市场的潮流。

得益于父辈的荫庇,李文达的五个子女都有机会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分别攻读食品工业、市场营销、化学工程以及财务管理等专业。1980年,当他们完成学业后都相继回到李锦记继续其祖业。

目前,李文达已将大部分生意交由子女管理,大儿子李惠民任公司主席,次子李惠雄主管财务及房地产,三子李惠中主管生产、物流和中国市场,四子李惠森主力发展中国传统中药,女儿李美瑜主管质量及食品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蚝油大王”李文达借熊猫外交打开美国市场
谢文达:百年李锦记背后的传奇“战略家”
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历经四代人奋斗,家族财富高达1200亿
中国最低调豪门:富了135年,秘诀只有5个字
传承135年,用血的教训总结出,富过四代的5字秘诀
“蚝油大王”李文达离世,曾带领李锦记走向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