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无雨人有泪

4年前的旧帖。清明即将来临再贴上,藉以怀念妈妈的音容笑貌。大恸

====================

2005年4月3日下午我在母亲家给她老人家拍的照片

父母1948年的结婚照


清明无雨人有泪

——怀念去世不久的妈妈

 

毛牧青

是夜。月如水时空静,息灯后我独自躺在床上,聆听那喜欢了四十余年的前苏联电影《青年时代》插曲《我亲爱的母亲》。优美旋律也像歌词那样忧伤:“当年我的母亲,通夜没合上眼睛;伴我走遍家乡,为我一路送行。在那拂晓的时分,她送我踏上遥远的路程;给了我一条手巾,她祝我一路顺风。……”我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想起去世的妈妈,任眼泪无声无息在脸庞肆虐。

我想,此刻妈妈在天之灵,或许现正慈爱地凝视着我。是的,亲爱的妈妈!您的儿子也正在思念您!为什么一向爱叨叨的您,今夜却不发一声呢?

妈妈走了快三个月了。1月9日那天早晨,既是母子生死离别的无奈的恨,又是难以割舍的永久的痛!此去一别,阴阳两界“生死两茫茫”,我无法再看到养育我几十年那熟悉的面孔。“不思量,自难忘”,再望着她老人家生前慈祥笑容的照片,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追忆了……

我永远难忘妈妈临走的那个拂晓,曾声声唤过我,喃喃道“我没有白养了你”。我知道那是对我侍侯她的肯定,但这何尝不是我们一个沐浴她呵护了几十年恩泽儿女应尽的责任?临去时妈妈神志很清醒,没有喊,没有说,没有一分停留就像通常睡前准备那样,最后的一句话就是对小妹说“我想喝点水”。在第三口水未咽下便无声无息地撒手尘寰。我想,妈妈肯定还有不少挂牵来不及表达,只是没料想走的那样匆匆,终成她和我们姊妹的彼此遗憾。是的!妈妈去了!但我却有难以谅解的自责,因为在妈妈咽气那一刻我没有在场——当时我看母亲正依坐着熟睡,便悄悄出门去抽颗烟提提神。就在快吸完时小妹哭着出来呼喊我“妈不行了”。当我进病房医生护士在场,妈妈心率已成水平线——她撒手永远地去了。我真该死!我永远不会原谅我失去与妈妈最后一次会面机会的不孝。

妈妈去世的那天上午,我与侄子回去拿户口簿。一进妈妈房间,妈妈使用过的物品依然熟悉地摆放在各自的位置上,然而妈妈却不能再使用它们了。念到此我泣不成声。打那之后,妈妈的家我再也没有勇气独自迈进去,我已承受不了人去楼空、见物思人的触景生情折磨了……

一生平凡的妈妈生前曾表示不愿意过早离世。在她前一次住院时常常执意要回家,说“我知道我的病治不好了,你们姊妹也不宽裕,别抛洒钱了”。那时,妈妈对儿女关爱的慈祥内心表露淋漓致尽,眼神里透露着对生的欲望和对病的无奈。她也有做祖辈对孙辈的殷殷牵挂,她曾不止一次念叨“我得好好活,我得看我的孙子孙女外甥们结婚呢”。她也是凡人也关心柴米油盐钱,她多次重念让自己“过了年我又能长退休钱了,我要好好多活几年,给孩子们攒点结婚礼钱”。当她病重还没住院时,悄悄把平日省吃俭用积攒的一万元分成五份,作为对五个孙辈孩子的结婚贺礼(一个在海外已结婚),当她自感已经不行了时,便将这些钱交给了我们,喃喃道出“我每次住院都好了出院,这次住了那么长时间一直不好,我知道,我活不到过年了,也看不到那些孩子结婚了”的哀叹。当她看到我们难过,又强打笑容说:“我不怕死,已经活了80岁了,够本了,该是喜葬了。我死了你们也该歇歇了,看把你们累的……”这些令人伤感催人泪下的话总让我梦魂牵绕,久久不能挥去……

往事如烟。妈妈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她的的离去,对这个世界丝毫不会造成任何涟漪。但她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远比任何人都重。

妈妈操劳一辈子,从三十几岁就落下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等疾病,随着年事增高,又患有糖尿病、肾病、腰脊椎盘凸出等折磨人的疑难病症。她常年吃药打针和住院,尤其是近几年她的退休金几乎不够医疗费用,但她知道感恩和满足,这种很传统的朴素情感时常表露出来:她常叨叨“还是毛主席好,像我这样旧社会就干童工的人,长了那么多病,要是旧社会早就死了”;她对自己一生养育了5个儿女感到满意,在病榻和医院,她时常深情望着团团围着她转的我们自足地说:“幸亏有你们5个孩子伺候我,我真知足”。2006年9月,妈妈又查出乳腺癌。在当年的后半段时间,几乎每天去做放疗。每当我抱她上放疗机时,她总是心疼地说:“你也是快60岁的人了,别累着!”。这些情景,至今我一想起来就唏嘘不已……

妈妈勤俭持家里外“一把手”,心地善良处事大方,待人接物热情又不卑不亢,最为他人所称道。妈妈曾怜悯生活拮据的同事和邻居,经常送他们钱物帮他们度难关;妈妈也很同情乞讨者,经常给乞讨的人一些钱和衣物,甚至还把他们带到家中吃饭。当年我们姊妹还小,妈妈既要料理我们姊妹生活,还有侍侯我年迈的奶奶,还要上班工作(当年大跃进时还加班加点干“包活”),爸爸是单位车间主任和技术人员,起早贪黑忙于工作,无暇管家,所有重担几乎全部压在妈妈一人肩上,但始终没有压垮妈妈的意志,使我们家庭的生活井井有条。我一岁时长了个大病,是妈妈省吃俭用四处借钱为我治病,用她的话说“那时花的钱可以摞起来比我都高”;妈妈当时上三班,我无人照料,她常常抱着上班,一次晚上急于赶点,被马路电线竿拉揽线绊倒,自己受了伤还将我摔出很远;我永远不会忘记1956年那场罕见的大雨,妈妈挽着裤脚背着我趟着深水深一脚浅一脚去小学报名的情景……平日,她饭菜吃不好的、剩下的,活干最重最脏最累的。每年刷房子妈妈都是主力,自己还砌锅台、盘土炕,垒鸡窝,买煤买粮买菜洗涮做饭,几乎全部她一人承担。后来我们长大了,才逐渐为她分担了部分压力。妈妈还是个外场人,很会协调关系,当年我们大院房屋修缮,别人办不到的事情,她一出面就水到渠成。30多年前我分配在外地,妈妈为了将我调回身边(当时对调特困难),四处打听、天天托人找合适对调人员,她经常夜间醒来想办法。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还是依仗妈妈的努力将我调回青岛,当时爸爸和亲友极为佩服妈妈的办事能力。妈妈没上过学(外祖父当年重男轻女旧意识导致),但极聪明。她自学裁减缝纫,不但保证了我们和爸爸奶奶的穿戴,还经常帮助朋友邻里做衣服,从不索取什么报答。当年妈妈为人处事往往有求必应,人缘极好。

妈妈年轻是个极漂亮、极要好的人儿。白皙的皮肤、长长的睫毛和干净利落的外表,总给人一种很有教养和身份的印象,其实妈妈只是一个从13岁当童工、没有读过书的老工人。60年前,年长妈妈9岁的爸爸一眼就看上了美丽的妈妈。爸爸过早离世,50出头的妈妈守寡,许多人登门说亲,有介绍教授的,有介绍老干部的,但都被妈妈一一拒绝。她始终很传统,怕新这样做会冲击了这个家,对不起我的爸爸。我们曾多次动员也无用。

妈妈性格刚烈要强。这种性格使她没有不服气的事情不能办,并执意要独居,直到临去世的一个月前还自己料理家务。但她的这种性格也曾无意中伤害过亲戚朋友。妈妈有时对自己儿女几近苛刻,苛刻的有时让我们不能接受。但如今回想起来终于理解到,那是妈妈老了对儿女的一种亲情依赖心态——爸爸去世过早,妈妈不享烦她自己的孩子还能享烦谁呢?妈妈很期望我们经常回家,我们一回家,她异常高兴,唠唠叨叨没有个完。我知道,那是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女的最好的亲情表达。

妈妈走了。她二十多年皈依基督,她同大多数信徒一样,虽然没文化难以理喻《圣经》教义,但她有颗善良的心。每次早晨我看到妈妈对着耶酥像,很虔诚地叨念一些她自己编的“祷文”,我就觉得好笑,但我看出那是她美好祝愿的虔诚流露。虽然有时也露出凡夫俗子的利欲有悖上帝教诲,但她总还是的努力悔过认真忏悔。我想,上帝是通情达理的,不会因为这些而阻挡她去天堂的。

我在陪同母亲居住的日日夜夜里,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我时常在家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妈妈这经常絮叨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别冻着!”……我常常清晨推着轮椅带妈妈上榉林公园、海泊河公园等地,还推她常到电视塔下鸟瞰青岛风光;晚上,我常推她去啤酒街、东镇商业步行街和当代广场看夜景。此刻行动不便不能出门的妈妈异常兴奋,为周遍的巨大变化而感叹而惊奇。当妈妈看到许多老太太老大爷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推她,或直接对她啧啧称道“有福”时,妈妈的眼里放射出难以掩饰的骄傲和自足表情。这一切,也都曾增强妈妈要“好好活”的勇气,然而如今,这一切都成为过去的追忆……

妈妈临去前曾望着我不止一次地说:“把你累得这样,我真难受,唉!我走了你也好歇歇了”。我宁可多辛劳也不愿意妈妈走。如今不再有时时处处考虑侍侯妈妈的辛劳了,但我始终感觉没有那种忙碌似乎缺点什么——一种没有妈妈的空虚使一切都变的黯淡。由此想起《常回家看看》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当面对双亲垂垂老矣时,作为后辈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抽空常回家与老人侍侯、唠嗑、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心境?我们固守这份亲情是真正的感恩,不光局限在清明节祭奠过世亲人的那份真实情感寄托形式上——即需要的是厚养薄葬、重孝轻祭对生前双亲的回报态度。妈妈病重期间经常对我们叨念“你们就一个孩子,又不在身边,将来你们老了怎么办啊?” 是的。我们老了,我们也会像去世的双亲那样回归土地销声匿迹,如今孩子独苗,工作、家境等巨大压力对未来如何承担还是个未知数,这些岂止仅是我们一方的后怕?如今我们早已没有当年父母多子养老的优势,倘若我们对双亲生前无微不至关怀,是行报答“舔犊”之情的话,那这种感恩情结不正是对我们唯一后代们做出身体力行表率的无声潜移默化教育么?——要知道,不管将来社保制度如何完善,但骨肉亲情的传统是任何金钱、权力和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妈妈的离世,使原本视官场、名利如粪土的我来说,不啻对人生又有新的认识。我曾不信来世报应之说,妈妈病故却使我突然对阴阳两界是否存在持怀疑态度了。我最近在想:在科学没有确凿证实灵魂存在的现实下,与其说无,倒不如信有。唯物唯心两种哲学观争论了20多个世纪,如今也是公婆各执其理。我倒认为这只是看待问题不同的两个角度的对立统一。无唯心,何来唯物?这使我想起美国大片《人鬼情未了》来。《情未了》是杜撰,但其感人的并非只是黛米·摩尔和帕特里克·斯维兹大牌演员的精彩投入演出,反映的曲折爱情故事也是一方面,但我总认为人们把两界的“人”“鬼”不能直接交流而痛心的无奈化作一种迫切的心灵沟通,客观上反映了人类对故去的亲人的呼唤和怀念。这种潜在自发的情感,恰恰不是人间欢乐或悲伤所能解释了的。《人鬼情未了》说的是爱情两界的无奈,而其它诸如亲情、友情留下可想不可及的终生遗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清明是个节气,清明节却是追思先人中国所独特的节日(周边几个国家也有,是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和沿袭)。清明节原本与“寒食”相关,是曾落魄晋国公子重耳登基后,为纪念被自己误烧死的忠心食客介子推“割股充腹”之恩推出的忌日,后引申为体恤百姓的“清明”词汇。但为什么却最终演变成国人祭奠祖先和先烈的忧伤节日?可见在国人眼中,骨肉亲情家庭和睦身体健康远比政通人和来得实在。无论烧香焚纸言必称“迷信愚昧”也罢,献花圈公祭言必称“科学文明”也罢,还不是不同层次人们异曲同工与故人心灵沟通的同一情感表达?或许有人认为我是妄谈疯话。是吗?还是各自思考罢!

春天终于来了,柳儿绿了花儿含苞;清明已经到了,思念心情油然而生。“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花开柳青、落英絮飘自是规律和生命延续,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便突然想起陶潜几句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诗句。悲痛缅怀妈妈之余,更感受人生苦短和生老病死交替的无奈。

近三个月来,妈妈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经常回忆妈妈的身影和过去的事情。我知道,妈妈已深深锩刻在我的心中。——妈妈哺育并看着我成长59年了。59岁,在人生的小河流淌中已不是短暂时刻。记得妈妈生前常说“一亩地要个场,八十岁要个娘”。是的,只要老人在,自己再大,在娘的眼里还是个孩子。如今我的双亲都已逝去,我也即将步入“耳顺之年”逐渐垂垂老矣,将来也会变成一掊泥土回归大地,然而亲情——血浓于水的骨肉情,却不是光华年轮所能随意撼动的永久。将来我会随风而去追随爸爸妈妈的灵魂去同一个世界团聚,但愿那时我们还是亲密的一家永远的一家。

今年清明时节没有雨,我没有外出踏青的丝毫心境;没有阴霾衬托的天地尽管充满生机,但对妈妈的思绪之情挡不住我祭奠的泪水——妈妈,您的儿子愿您与爸爸在那边一切都好!

“河边落英缤纷,岸边露珠儿滚滚;牧场芳草青青,夜莺整夜啼鸣。无论我去到哪里,最难忘母亲慈祥的笑容;最最忘不了母亲,她那双关怀的眼睛……”《我亲爱的母亲》忧伤曲子仍在绕缭。——突然妈妈熟悉亲切的声音在耳际响起,像穿越时空隧道如梦似真依旧栩栩如生,却总是抹不掉的镶嵌:“孩子,你别冻着!”

我顿时情感溃堤不能自己……

                                       2008年4月2日

附录:难忘《我亲爱的母亲》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人永别,追思无限
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一切全靠你了!--写给爸爸妈妈
【丁俊贵之《清明吟》】
敬一丹谈双亲:现实版的“父母爱情”让我泪奔
清明念亲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