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的法则
爱的法则作者:周湘峻

              

 

这几天在看海灵格的《爱的序位》,隔了几年再看这本书,再次唤起了巨大的心灵震动。 

在2003、04、05年曾迷恋上了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参加了海灵格所有的工作坊,在台上围坐在海灵格身边做了无数次代表,也是他主持的最早一期也是唯一一期的导师班成员,一本《谁在我家》看了许多遍,也和朋友一起在深圳开过多次系统排列工作坊。2005年以后我主要是学习海文的课程,慢慢就放下了系统排列。然而,今天我看着这本《爱的序位》还是感觉远远没有吃透和掌握其中关于爱的法则,同时也对海文和系统排列的融合有了感触。

 

海灵格认为,在家庭中有一股强大的系统动力引领着每一个活在系统中的成员,这份动力来自亲族多代成员之间的联系,并受着对平衡的原始需求的支配。我们的情感动向便会为着达至系统平衡而做出一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不合情理的行为。“爱的序位”便指出支持着这份爱存续下去的一项恒常铁序。


   人类关系中的一些秩序,而这些秩序往往早已被爱所排定。唯有当我们洞察这些秩序,爱才能成功。我们经常困惑于盲目的、没有了解的爱,并且没有领悟这些秩序。但是当真正的爱使我们知道并且尊重这些秩序时,便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不论是对我们或是对我们调遭的人,爱会散发着安祥的气息并具有治疗的效果。

 

当家族的每一成员都遵循这些法则,成员就能和谐相处。而当家族中有人违反法则,对整个家族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也会导致某些成员在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生涯规划、工作、身体健康或个人成长方面发生困扰。

 

在早年,海灵格的个案都是惊世骇俗的,让所有参加者都体会到巨大的人类深层情感的冲击,而且有绯思所夷的故事性。到了最近几年,海灵格强调“最小的介入”,个案做得越来越简单,弱化了家族秘密的情节,点到即止,对个案人的冲击性减小了很多。

 

如果对海灵格的思想做一个总结,我们会很快整理出一套爱的法则。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源于爱,而如果不懂得爱的法则,爱就很盲目,自己和家人都不幸福,家族的爱就流动不起来,也就发展不起来,也许好几代人都在轮回中重复度过。而一旦了解和学习到了这些爱的法则,如果去做,就会促进了爱的流动,疾病就被治疗,问题就被解决。

 

只是,光知道爱的法则还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些方法来实现,而且是全面实现。我们作为初学者常常会出现遵照了一项“爱的法则”去做,却不自觉地又违反了另外几条法则,结果只是换了一个问题的到来。

 

例如,在海灵格系统排列中讲求“新系统优先”,一个男人结婚以后成立了新家,那么重心就要放在新家的建设上,否则家族就会大乱。这个法则解决了中国传统的“老婆和妈同时掉进河里,该先救谁”的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有那么强的动力去做只救老婆而不救妈的事,因为人还需要遵守另一个法则“要充分尊重老系统,不能排除家庭成员”,这似乎就还是进入了一个两难。怎么做才能“优先”、“尊重”、“不排除”并举呢?这在海灵格的系统排列中就难以找到答案了。

 

而这一部分,恰好是海文的课程里解决的问题,运用“呼吸、觉察、承认、接纳、行动”的步骤,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沟通中,一点一滴都按照爱的法则去传播爱,老婆充分地尊重老妈,老妈也充分地支持老婆,当她们之间的爱流动时,老妈就会出于对儿子的爱,而让儿子去首先去救他老婆,儿子不再陷入两难,每个人都各得其所,都得到幸福,这个家族将得到兴旺发展。

 

如果完全在海文的课程里,没有学习海灵格的“爱的序位”,就会面临很大的无力感,因为没有方向。海文的核心沟通模式里就是讲“没有对错”,因此,常常除了通过沟通对双方增进了了解、满足了好奇、增进了爱的力量以外,好象没有别的助益,爱的能量增大了却没有引导,容易成为盲目的爱。这一点在我和海文的几期三年文凭班的学员交流时感受非常深,有一些同学有很好的领悟和区分,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运用一部分海文也运用其它的思想从而获得很大的成功,而有一些同学则常常陷入更大的苦恼。而海文和海灵格这两者都是很大的学习系统,都需要很多的学习和实践。

 

只是有爱是不够的,需要有爱的智慧。只是“懂得”也是不够的,需要在生命中真实地去穿越。

 

因为爱是有秩序的,爱是需要生命去实践的,遵照爱的秩序去运转,才是在道上,才会顺之则昌。

 

 

附录1:

 

时空中的自由选择 (作者:郭怀慈)

 

家族系统排列的基本看法是:基于对家庭的忠诚和爱,是我们自愿跟随前人的脚步。当爱被彰显,我们发现祖先其实并不希望我们受苦,而我们也不会因为离开先人的颠簸道路而被排拒于家庭的归属之外;我们开始可以带着爱和敬意为这个家走出一个新典范;受惠的不只是自己和下一代,祖先们也因着得到解脱和自由,不需要继续受到我们的情绪牵连。

海灵格最近又提出了“与道同行”的新理念,他提醒系统排列师们,不要以自己的心灵深度,去衡量他人的心灵状态。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过往仍难免自以为是的暗示当事人解决之道。而现在,他则倾向让超越了你我的、更大的宇宙灵性(他认为中国人称之为“道”)来作为。工作中,他的介入更少,更精简;并信任灵性移动的结果。

依“与道同行”来看,海灵格带着对人“自由选择权”的敬意,把新的、可能性的光亮,带进一个不断反复重复的模式里,让其中所有相关的人们(不管是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人们),都有机会在当下作新的选择。因为,当时间和空间失去了比较点,时间和空间歧视就不存在了;此时,透过其中蕴含的活生生、创发性的能量,所有都可以发生在此时此刻的这个点上。

系统排列工作,到底是如何对人产生影响?其力量从何而来?一位在此领域工作二十多年的资深老师Jakob Schneider,认为是:“事实Fact  → 爱Love  → 力量Power  → 序位Order  → 心灵Soul  → 灵性Spirit”。

这是这个工作的发展历程、学习脉络,也是工作中的力量来源和治疗要素。

 

附录2:

 

家庭和谐爱的“序位法则”

发布: 2009-1-10 00:38

 

如同天上的星系,人类的家族其实也有其运作的规则与次序,这就是所谓“爱的序位”。

当家族的每一个人都能够遵循这些法则,家庭成员就能够倾向于和谐相处;当有人违反这些法则,对于整个家族将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爱的“序位法则”

 

“夹心饼”“双面胶”,是我们给很多游走于婆媳矛盾之中的丈夫们的别号。其实“倒霉” 的何止这些男人们,家庭内部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曾被亲人们“烦恼”。

因为每个人对亲密程度的理念是不一样的。在亲密关系中,一旦自己所崇仰的信念受到挑战,委屈、怨恨便一股脑涌现出来,“情感保卫战”随时爆发。比如有人觉得父母是自己最亲的人,但他和一个认定夫妻关系胜过一切的女性结了婚,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冲突,甚至会给彼此带来深深的伤害。

心理学家海宁格认为,在家庭系统中,有一些隐藏着的、不易被人们意识或觉察到的动力操控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爱的序位。它并不跟随社会及文化的标准或规则运行,而是在这些标准或规则之上运行。

家庭和谐的关键,就是遵从爱的序位法则,在乱麻中理出头绪,达到各种亲密关系的共赢。


二元一次方程:先解y后解x——如果两个亲密关系系统是相对独立的新的亲密关系优先于旧的亲密关系

 

Case1:王勤的儿子都10岁了,可王勤感觉自己还没有从一个女儿的角色里面走出来。从恋爱开始,她就隔三差五地往娘家跑,帮助父母做饭收拾。逢年过节更不必说,单位发的所有年货,一定是拿出大半孝敬父母。丈夫对此非常不满,他觉得这么多年来,王勤忽视公婆也就罢了,对自己和儿子也很不在意。经常是爷俩自己将就着吃饭,王勤则一直为娘家忙前忙后的。连儿子也对妈妈冷淡起来,觉得妈妈不在意自己。对此王勤的解释是,父母总要先走,自己和丈夫、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还长着呢,所以要多分给父母些时间。

渐渐的,丈夫开始也带着孩子回奶奶家,每到周末,夫妻兵分两路各自奔向童年父母的怀抱。终于有一天,王勤感觉到丈夫的心离自己很远了,她的注意力才回到自己疏于打理的小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Case2:Sandy的“敌人”不是婆婆,而是丈夫的前妻。结婚的时候,她就知道丈夫和前妻有个女儿,

跟着前妻生活。但Sandy信心满满,相信自己不会介意丈夫和女儿亲近,能够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婚后她也确实做到了。她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Sandy都鼓励丈夫带着女儿出去游玩,让孩子享有正常的父爱。

然而事情不像她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问题偏偏出在前妻身上。在Sandy婚后,丈夫的前妻三天两头给丈夫打电话,讨论孩子的事情。有时候前妻还约丈夫单独在外面见面。一次前妻发烧了,居然半夜第一个向丈夫求助,而丈夫接到电话就立即赶到前妻那里,送她去医院。Sandy再也无法容忍丈夫的行为,不禁质问丈夫,到底她和前妻谁更重要?

 

亲密关系原则之一是:如果两个亲密关系系统是相对独立的,那么新的亲密关系优先于旧的亲密关系。

 

一般来说,子女结婚并独立生活后,相对于原生家庭,小夫妻就建立了新的关系系统。同样,再婚家庭相对于原来解体的家庭来说,也属于新关系的范畴。那么按照上述原则,小家庭的夫妻关系要优先于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同样,第二次婚姻关系也要比第一次婚姻关系优先。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要先解Y后解X,就是以新的亲密关系为主体来考虑问题。

王勤、Sandy的丈夫应该把自己的小家庭放在优先的位置。否则就像他们遇到的困境一样,必然增加解题的难度和错误几率。

成立了新的家庭意味着一个新亲密关系的诞生,它是有别于老关系的独立组织。中国的传统观念是以大家庭的利益为重,小家庭从属于大家庭的一部分,直到老一辈相继离世,多年“媳妇”才熬成“婆”。

而现今社会,小家庭一开始的存在就是独立的,形式上的更新与老的“大家庭”意识形成了矛盾。具体表现在孩子和父母分离的时候有内疚感;或者父母怕孤独,不愿意让孩子独立,通过某种方式牵绊住孩子离开的脚步;或者失婚者利用双方的孩子继续控制先前的配偶等。

除了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以外,心理上的纠结也造成了关系方程式解题顺序的混乱。对分离有恐惧会导致对旧的亲密关系的依赖:父母在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后,内心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害怕空巢的孤独感,要挽留住过去的岁月;子女要么在父母的呵护下没有独立起来,要么对于不希望自己离开的父母有深深的内疚,于是要继续做父母的“好孩子”。而前一次婚姻中的一方,也许还怀念着那份逝去的情感,不愿意从另一方的生命中轻易消失,于是要紧紧抓住这份联结。

因此,那些在这一类方程式里周旋的朋友,需要学会尊重新的亲密关系的优先地位,理性处理好内心一些没有完成的情结,接受分离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解开这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式,让我们的亲密关系健康发展。

 

一元二次方程:x优先于y——在同一家庭系统内,先来的比后来的有优先权

 

Case3:子彤申请移民国外的最直接考虑,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虽然丈夫不愿意过两地分居的生活,但在子彤的坚持下也就同意了。为此,子彤在走出学校近10年后,又再次拿起书本,攻读雅思。功夫不负苦心人,子彤经过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在一年前顺利地拿到了加拿大移民局的落地批准。随后,她带着女儿住到温哥华。而丈夫为了国内的生意,变成“空中飞人”,每个月去看她们一次。

女儿在加拿大适应很快,子彤非常欣慰。她经常兴高采烈地在电话中和丈夫汇报孩子的成长,憧憬着丈夫尽快和她们团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似乎工作越来越忙,不能保证每月都来看望子彤母女。到最近已经连续3个月没见到丈夫的身影了,而且他在电话那边也有些敷衍。直到有一天朋友来电话,告诉她丈夫有了其他女人。对此丈夫的解释是,他的工作压力很大,亲人又远在他乡,他需要现实的支持。

子彤在痛苦之余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了。

子彤遇到的情况也是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共同境遇。独生子女的现实造成了父母们过于关注孩子教育,忽视了夫妻间的经营。“以孩子为中心”成为了不少家庭的潜在口号,导致子彤们以孩子为圆心,以爱和关心为半径,整天围着孩子转。有些家庭尽管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但对于孩子的过度关注,同样使夫妻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

为此,我们需要学习亲密关系的第二条原则:在同一家庭系统内,先来的比后来的有优先权,就是x优先于y。比如夫妻是先结婚后有孩子,那么夫妻之间的关系对于亲子关系来说在家庭系统内更为重要,需要优先顾及。同样,老二比老大晚进入家庭,那么他自然需要尊重老大的优先地位。时间在家庭里建立了一个自然阶层,如果前后倒错,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子彤的问题就在于她把女儿的事情看得最重要,夫妻的关系似乎是从属的。丈夫虽然嘴上不说,但是他的行动已经表明了他对于婚姻的失望。结果子彤不但没有给女儿带来想象中的快乐,还在她幼小的记忆里留下父母战争的阴影。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关系的和谐是她健康成长的最坚实基础。如果一个家庭疏忽了夫妻关系的建设,把做好爸爸或者好妈妈优先于做好夫妻来考虑,其结果是孩子得到两份分裂的爱,她会终其一生地尝试整合它们。有些孩子会下意识的去帮助维系父母之间的关系,有时候甚至以产生心理问题为代价。

在咨询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为了报答其中一方给与自己的爱,主动承担了父母的罪责和负疚,试图补偿父母一方带给另外一方的痛苦。于是孩子变成了现实中父母的“家长”,这种关系的违背也常常是家庭悲剧的重要因素,甚至会使孩子不堪重负,造成心源性精神疾病甚至自杀。

 

亲密关系内部的黄金法则是:夫妻要先成为好夫妻,之后他们才能成为好父母,那么孩子也才能是真正幸福的孩子。

 

混合方程:解Y的同时尊重X的存在——当两个关系系统混合时,新的关系要尊重原有的爱的连结

 Case4:娜娜庆幸在第二次婚姻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结婚一年多了,她和丈夫还沉浸在新婚的幸福里时,偏偏儿子出现状况——闷闷不乐,没精打采。听儿子小朋友的家长说,儿子经常和同学讲,妈妈只喜欢叔叔,不爱自己了。娜娜这才意识到,自己和丈夫的亲密对孩子产生了影响,让孩子误以为自己被排斥在外了。

娜娜开始调整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只要儿子在家,她就尽量避免和丈夫的过于亲近。双休日娜娜也把大部分时间用来陪伴孩子,她还和丈夫商量多带儿子出去踢球。幸好丈夫理解自己的处境,在两人的努力下,儿子脸上又露出笑容。

Hers解析:

像娜娜这样的混合家庭情况还有夫妻和寡居的老人一起过,或者再婚一方带着孩子,而双方又有了共同的孩子等。不同系统的再度融合,关系方程会更为复杂,需要认真处理。

所以,我们给出亲密关系原则之三:当两个关系系统混合时,新的关系要尊重原有的爱的连结。例如当父母带着原来婚姻中的孩子进入新的婚姻关系时,他们的夫妻之爱,不能超越他们对于孩子的爱。而和长辈共同生活的夫妇,也要尊重和长辈原有的那份爱的连结。否则的话,婚姻中会有沟坎。

爱是具有独占性的,很多人爱自己配偶的同时,无法接受对方先前存在的亲密关系,或者想领先于那份亲密关系。事实证明,这样的期望都会以家庭成员的矛盾和痛苦告终。其原因在于,一个人无法割裂掉他过去的种种,包括经历与血缘,因为那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你越是希望他远离那分情感,他的内心会越发的感到缺失。其结果是他要用全部的力量挣脱所有阻碍,去和属于自己一部分的那些人融合,求得生命的完整。

和配偶一方寡居的老人共处一室,确实不是一件易事,而既然选择了自己的爱,也要接受他生活中的一切发生。不然的话,那种所谓的爱情也不过是自恋的一种投射,不能帮助关系中的当事人获得满足。

带着孩子结婚的夫妻也是一样,这样的家庭里,要让爱圆满和继续,就需要把他们和原来婚姻中的孩子的爱优先于夫妻之间的爱,他们共有孩子的爱则要后于他们之间的爱。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时间在家庭系统内建立了一个自然的阶层,我们一定要尊重。尽管这样会给当事人带来一些不适,但其他的选择会造成更大的伤痛。

 

该文章转载自<哎哟家-家庭网> 原文地址:http://www.iujia.com/html/66/n-4466-3.html

 

附录3:

 

爱的序位->灵魂的移动->灵性的移动
http://akhaldan.cn/forum/archiver/tid-496.html


   「爱的序位」是海宁格最早提出的想法,大约在2002年时,他提出「灵魂的移动」代替了「爱的序位」,2006年,他再提出「灵性的移动」代替了「灵魂的移动」。

以「爱的序位」而言,海宁格认为,每个系统都有它应归属涵纳的成员,而每个成员基本上以他先来后到等因素,有他们应有的序位。所以当一个家庭的爱有机会被重新看到和流动,没有人被排斥在外,同时也以先来后到的序位被尊重时,这个家庭的个别成员就不需要再被纠结在过去的未完成事件中,可以带着爱,真正面对自己的人生。

以「灵魂的移动」的概念来说,海宁格发现,爱是否流动、序位是否能够被重新归属应有的位置,这个决定不在个人,当然更不在治疗师。冥冥中有一巨大的力量,对于谁应属于这个系统,序位应被如何排列,有它自己的坚持。虽然眼前的案主是因无知或纯然的、盲目的爱,而违背了这些原则,这股力量的坚持仍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且不带任何怜悯。同时,这股力量是希望被看到、被尊重、希望事件被解决。所以当时机对的时候,在被尊重接纳的氛围里,同样的,这股力量也会带着我们寻求最终的和解。

2006年,海宁格提出「灵性的移动」代替「灵魂的移动」,他的描述非常简单,他只是提醒治疗师们不要以自己的灵性深度去衡量他人的灵性。也就是在系统排列的过程中,他认为自己过往仍难免以自己认为的对的态度,暗示案主可以朝向的解决之道。而现在他则倾向作最少的介入,让超越了你和我的更大的宇宙性/灵性(或以中国人熟悉之称谓名曰“道”)来作为。

从外显可以看到的观察来说,他的介入更少、更精简;工作范围不局限在谁应归属、不应归属;至于灵性要在此时如何移动,不予任何干涉,完全信任其移动的结果。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马丢了,是好是坏,很难说。腿断了,是好是坏,也很难说。……

无论我们的自我愿意相信自己是多么聪明伶俐,英明神武,最终我们只能谦卑地,恭敬地,对命运/灵魂的呼唤深深地鞠躬,带着必须承担的爱的伤痛和/或负疚。

 

 

附录4:

 

海灵格的经典语录

 

一、当你让爱表达出来,你会得到自由。
    二、我甚至不想尝试去解释它。那只是我所观察到的。
    三、现在我不想做过于琐碎的分析。 重要的是要辨识那些起作用的力量。 细节部分应该加以确认。
    四、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透过爱。
    五、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六、处理伴侣关系中施与受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伴侣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七、压力要得到疏导。
    八、唯有罪人才能够宽大仁慈。 清白者是不原谅人的。 清白与罪恶并不等同于善良与邪恶,事实上,往往是相反的。
    九、不,不,不。你的描述只会强化问题。 讲完了最重要的事之后,便要马上停止。
    十、没有什么固定而快速的法则,但你就是可以感觉到是否正确。

 

十一、压抑是一种比较容易活下去的方法。试着用你的双眼正视,就像正式挑战一样。
    十二、当每一个属于家庭系统的人在你心中都有一个位置时,一种圆满的感觉便会涌现。
    十三、我们不需要知道细节。 而你只要知道这些人属于你的家族系统,然后在你心里给予他们一个尊敬的位置,这样就足够了。
    十四、唯有当我们与命运保持和谐一致时,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取力量,从而改变命运。
    十五、等待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结果,要带着专注来等候。 

 

16、孩子的成绩不好,你(父母)要对他说,“我以前也是一样。”

17、过度亲密是对成长的拒绝。

18、紧挨着父亲站立的男人会吸引女人;但是如果他是紧挨着母亲站立,女人会为他感到难过。

19、(关于分手时的愤怒)“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错事,使得我对你如此地愤怒。”愤怒有时被用来作为一种防卫,以对抗必须承认的罪恶。

20、对于那满怀爱意的付出,我们有责任要同样满怀爱意地接受。

21、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他们(伴侣)之间的爱重要得多,爱的法则就会被扰乱,家庭就会面临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危险。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夫妻之间的爱要享有优先权。

22、承认世界的本来面貌,没有意图去改变它;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泰然镇定的心态和清晰的洞察力。

23、如果人们在原生家庭中曾经被伤害过,那么他会不知不觉地把这个伤害和疑惑带进新的关系里。

24、所有的亲密关系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飘向终点,为接踵而至的一切腾出空间。

 

海灵格谈自由

 

听海灵格谈自由,他说:人有一点点自由。
他的言下之意,似乎那自由不是很多。
“人有一点点什么自由呢?”
他说:“改变的自由而已。” 接着,他拐弯了:
“但是,对于改变之后的结果呢,人们是不自由的。”
他还慢条斯理地说:
“所谓的自由只不过是臣服而已,——一个人懂得臣服自己的命运,那会是最大的自由。很多人喜欢去追求,追求这个,追求那个,但到头来结果未必是好的,臣服就是不用去追求,把结果是什么交给比你大的那个整体去做。”

 

海灵格论生命和死亡

 

每一个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死亡是我们的朋友。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支持力量。
我们每天都向着死亡走去。

 

海灵格论爱与秩序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
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爱常常是有代价的,常常让人感到愧疚。
爱只是一颗种子,并不能改变土壤。
悲剧中的英雄是盲目的。
人要回归秩序,面对真相。

 

海灵格论人生

 

人是有那么一点点自由。
每个人都有资格决定他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明天。
要用全新的眼光去面对每个不同的情况。
危机唯有到达高峰时才能够解决。
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人在幸福中会体验到危险与不安。

 

海灵格论伴侣关系

 

关系其实也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伴侣之间发生的事,别人绝对不能干涉。
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
每一种关系会设下不同的界限。
连结既是爱的奖赏,又是爱的代价。

 

海灵格论分手

 

不负责任地分手常常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伴侣分手也许是必须的。
要么分手,要么强留,两种痛苦必选其一。
伴侣分手往往是无可避免的。
在分手当中,愤怒通常是替代悲痛的工具。
离婚是父母双方的事。

 

海灵格论父母和孩子

 

父母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
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你的父母有权插手你的人生。
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是无限的。
孩子要跟随父亲。
荣耀自己的父亲。
即使父母有罪过,他们仍然是父母。
荣耀自己的父母便是荣耀大地。
孩子的心灵无法容忍任何对父母的贬抑。
子女必须尊敬并且荣耀自己的父母。

 

海灵格论疾病

 

信念促成疾病,醒悟便得康复。
疾病乃是拒绝荣耀自己父母的结果。
疾病乃是企图为他人赎罪。
和解比赎罪更好。
癌症由恨生成,却远远地回避着爱。
有时癌症是一种赎罪的形式。
头痛的问题可能是来自被堵塞的爱。
多数情绪的痛苦都是中断了的爱。
心痛和头痛常常是堵塞了的爱的一种表达。

 

海灵格论清白与罪恶

 

清白者往往是较危险的人。
忠诚应以爱为出发点。
愧疚和无愧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与罪恶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者是不原谅人的。
如果某人正视他的罪恶感,便可获得力量。
罪过是不可挽回,也不能补偿的。
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是一种高技巧的报复。
赎罪是一种补偿行为。
唯有罪人才能够宽大仁慈。
人世间的罪恶是会消逝的。

 

海灵格论原谅与尊敬

 

人不能要求别人原谅。
人没有权力去宽恕别人。
慈悲需要勇气面对全部的伤痛。
原谅其实是一种僭越。
我知道你所赐给我的,我十分敬重它。
感恩之心便是不带傲慢的接受。
尊敬必须来自内心深处。
无聊的好奇心表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

 

海灵格论付出与接受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决定有权利。
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回报的责任,我会体验为罪恶。
没有亏欠的压力,我会感到轻松和自由。
当他们要帮助你的时候,你要小心。
带着爱从别人那儿接受的人是谦卑的。
吸入是接受,呼出是付出。
鞠躬也是一种付出。
深深地吐气!那是一种让爱流动的方法。
多一点爱意,少一点恐惧。

 

海灵格论问题与行动

 

问题本身往往是解决的方法和动力。
如果描述是正确的,问题应该早已解决。
只要发生了,我们都要客观面对。
我们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每一个行为后面都有其正面动机。
爱是一切行为后面的动力。
事实往往与人们所说的相反。
所有的情绪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
我们只有在必须行动之前才是自由的。
每个人都有力量面对他的难题。

——摘自《爱的序位》/《谁在我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灵格·成功的序位和法则
学习海灵格什么(转自星火 婚姻家庭生活)
家庭中“爱的序位”
什么是家排?
海灵格之核心洞见:爱的基本序位
浩然箴言 真正的幸福是从尊重父母如是的样子而来,希望父母变成另外样子的孩子是无法真正快乐的。尊重父母的互动方式,退出父母的战争,回到孩子的序位。不再盲目“忠诚”,如海灵格老师所说:“罪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