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评】从《琅琊榜》到《芈月传》,国产历史剧开始理性回归


编者按

  从《北平无战事》到《琅琊榜》再到眼下热播的《芈月传》,这些别具一格的历史剧,既拒绝前些年流行的戏说套路,也摆脱了教科书式的说教模式,开始让剧作回归艺术本质,在保证娱乐性的同时,着重提高审美功能。


  历史上到底有无芈月、黄歇这些人?商鞅被车裂是死后受刑还是生前受刑?楚王等佩戴的冕旒冠上的串珠数量应该是12串还是9串?近日,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战国历史的种种细节,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国人对历史向来抱有崇敬之情,历史剧也一直是观众喜爱的题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IP改编的大热,历史剧在数量井喷的同时,也一度出现戏说历史、架空历史的不良创作倾向。

  随着市场的自我修复以及创作者水平、观众审美趣味的提高,历史剧创作中的不良倾向得以扭转,出现了《琅琊榜》《芈月传》等别具一格的作品。这些优秀的历史剧,既拒绝前些年流行的戏说套路,也摆脱了教科书式的说教模式,开始让剧作回归艺术的本质,在保证作品娱乐属性的同时,着重提高作品的审美功能。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还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观剧之余愿意对历史知识和历史细节争一争、辩一辩,甚至重新翻开历史书。所有这些,标志着国产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开始理性回归。


戏说消解了历史意义

  1986年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努尔哈赤》开播,标志着国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我国历史剧创作步入快速发展时期,陆续出现了根据二十四史和其他可靠史料编排的《唐明皇》《孔子》《武则天》《雍正王朝》等历史正剧。20世纪90年代初的《戏说乾隆》和《戏说慈禧》,开了戏说历史的创作风气。随后,《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等取材于民间传说或野史的戏说剧大量出现。

  进入21世纪,历史剧热度不减,既有《大明王朝1566》《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大秦帝国》《贞观之治》等历史正剧,也有《铁齿铜牙纪晓岚》《少年包青天》《神医喜来乐》等戏说剧。由于收视的不断走高和创作上相对容易,戏说历史剧逐渐成为历史剧创作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戏说剧故事十分精彩,人物塑造也比较成功,最为重要的是在价值导向上基本都宣扬正面、向上的价值观,所以虽然戏说历史但也无伤大雅。

  近四五年来,历史剧受众群开始变化,90后、00后成为主要观剧人群,又因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风潮渐起,女性观众成为观剧中坚力量。为迎合观众口味,历史剧逐步脱离历史真实,出现了架空历史、解构历史甚至颠覆历史的不良倾向。

  以《步步惊心》《美人心计》《宫锁连城》《花千骨》为代表的架空历史的作品,叙事内容从宏大的家国叙事转变为对个人成长的呈现;叙事格局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胸怀转变为“相思相望不相亲”的小情感;对历史事件的应用,从真实呈现转变为借用历史外壳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意愿和价值观。这些剧作,深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过于注重观赏性,对思想性与历史真实用力不够,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观众对历史的认知。


用厚重深刻完成转型

  经过戏说、穿越、宫斗的野蛮生长阶段,历史剧开始理性回归,近两三年出现了《北平无战事》《琅琊榜》《芈月传》等别具一格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同样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但在娱乐与审美、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国产历史剧开始理性回归。对这些作品进行归纳总结,可探寻到一些规律性的创作经验。

  虽然不能还原真实的历史环境,但上述作品无不摒弃了历史剧创作中杜撰和篡改历史的恶习。这些作品在创作中根据“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依据史实进行合理想象,在场景、器具、着装、礼仪等多方面都尽可能做到有史可依,有迹可循,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琅琊榜》为表现隐士的“魏晋风骨”,画面采用冷色调,有意去除华贵的金银铜器,而以线装书、竹简、纱帘取代。《甄嬛传》演员衣服上的所有图案,都是在参考清服饰宝典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个性、品阶、爱好进行设计的。《芈月传》在服装造型上则根据楚国尚红、秦国尚黑、燕国尚白的历史记录,对不同国家的角色设计了不同颜色的服饰。

  历史是厚重和多面的,要求历史剧要比一般电视剧的主题更丰富,更深入,要有人性的东西在里面,如导演孔笙曾撰文阐述《琅琊榜》创作目的:“在这个执着了12年的信念终于达成的悲怆故事里,友情、忠诚、正义、坚忍、成长等挣脱了重重苦痛晦暗的种种美好所传递出的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让观众感受到了珍贵的、有价值的情感和精神。”观众观看历史剧多少有些猎奇的目的,好的历史剧作品在满足观众猎奇欲望的时候,还要把现实与历史勾连起来,让观众与历史人物对话,品味历史的意义,吸取历史的经验,共享历史的荣光。唯有如此,观众与历史剧才能“相看两不厌”。


找到审美与娱乐的平衡

  历史剧天然地具有传承文化与历史的作用。但正如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所说:“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高兴。”历史剧在大众文化的洗礼下,呈现出泛娱乐化倾向,这种倾向积极的一面在于历史知识更易普及,缺点在于观众只是被娱乐,可能会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成熟的历史剧必须处理好娱乐与审美、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梅长苏和萧景琰


  历史剧的审美观与传统审美文化要一致,要承接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家国一体的观念、“善”与“美”的品质。正如《雍正王朝》对雍正皇帝的一生风雨的真实再现,讲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观。《琅琊榜》中梅长苏和萧景琰的兄弟情,何尝不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甄嬛传》中甄嬛和果郡王的爱情,何尝不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历史剧是个时光机,观众可以借它在现实和历史之间来回穿梭。高质量的历史剧作品,要让观众深入了解一段历史,包括其思想潮流、社会风俗、衣着服饰、人情交往、代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并从中获得历史反思、人生启示和审美享受。当下越来越多的历史剧改编自网络小说,这更要求改编后的文学剧本基础牢固,脉络清晰,逻辑合理,不仅总体框架和脉络要清晰,具体到小的故事线索、历史细节以及配角的生命轨迹,也都需要精心组织。

  中国历史上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剧创作的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展前景广阔。当下的历史剧发展与大众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发展趋势偏向娱乐化、消费化、快餐化,但这并不是说历史剧除了娱乐别无他用。历史剧正在经历“快餐”的深加工,创作人员将历史剧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统一起来,使其成为某段历史通俗版的百科全书。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9日 09版)

本期编辑:周梦爽、王远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P剧制作模式能否成就历史剧
漫谈《琅琊榜》(上):“王子复仇”经典模式的中国化
给“《琅琊榜》热”泼点冷水
琅琊榜、伪装者要拍续集啦
电视剧类型
从《琅琊榜》到《清平乐》,正午阳光的古装IP剧方法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