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恶性肿瘤疾病的7个治疗法则及禁忌

结合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为正虚邪实、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毒热内结、脏腑失调,其中以正虚邪实为主。针对病因病机,治疗恶性肿瘤疾病的具体方法共有七法,现归纳如下:

一、扶正培本法

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扶正培本法源于内经“虚则补之”。

在肿瘤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属本虚标实之候,故治之大法,当于扶正培本、抗癌祛邪为务,通常而言,肿瘤早期尚小,机体正气尚盛,多属正盛邪轻之候,治当以攻为主,或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即祛邪以扶正之法;肿瘤中期正气受损,但尚能与邪抗争,治以攻补兼施;晚期肿瘤多正气衰弱,正虚邪盛,治以扶正为主,或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即扶正以祛邪。

扶正培本治法包括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肾益精等,本法在肿瘤防治中应用广泛,效果较好,目的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

本法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①抑癌抗癌作用;②提高机体免疫力;③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④提高手术效果;⑤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⑥治疗癌前病变;⑦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

临床常用的中药有:人参、党参、黄芪、黄精、白术、山药、熟地、天冬、麦冬、沙参、龟板、鳖甲、女贞子、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锁阳、肉苁蓉、补骨脂、巴戟天等。

二、理气活血法

肿瘤的发病原因多与气滞和血瘀有关,气机不畅,则津、液、血运行代谢障碍,积而成块以一肿瘤,肿瘤多有形,历代医家多认为积症、石瘕、痞癖及肚腹结块等皆与瘀相关。现代医学认为,某些肿瘤形成与局部外伤瘀血有关。如骨肉瘤多有外伤史,多产妇宫颈撕裂伤,易患宫颈癌等,癌细胞周围有大量纤维蛋白的堆聚和血小板的凝集,这与瘀血理论相符合,故肿瘤之实质多有瘀血,常见有肿块、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脉涩等瘀血症,所以活血化瘀法是肿瘤防治的重要大法之一。

活血化瘀抗肿瘤的作用可概括为:①活血化瘀可以增强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的疗效:活血化瘀药主要是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减轻病理损害,促进增生或变性的结缔组织复原。肿瘤术后在扶正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治疗,可以促进创口提前愈合,减少手术后遗症,降低手术过程中瘤细胞转移和种植的机会。放疗同时配合活血化瘀可改善癌病周围组织及瘤体的微循环,增加血液的灌注量。改善癌细胞的缺氧状况,从而提高放疗的效果。在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同时,在使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佐以活血化瘀,有利于抗癌药物、免疫制剂及机体淋巴细胞作用于瘤体,从而提高疗效。②调整机体的免疫能力:活血化瘀药物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又有免疫增强作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方剂能显著增强实验动物巨噬细胞百分率,如当归补血汤等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和非特异免疫功能。③预防放射纤维化,减少副反应:通过活血化瘀药物对前列腺素的影响观察表明此类药物有抗炎效应,从而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包括胶原纤维的生成合成。④杀灭肿瘤细胞:活血化瘀药物中具有灭癌抑癌作用的药物,如莪术不仅对癌细胞有直接抑制和破坏作用,而且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使肿瘤消退。

在肿瘤防治中,较少单独使用理气活血法在病程的某些发展阶段,使用本法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用药过程中要适当掌握此类药物的用量,切记不可大过,以免损伤正气。

常用的理气药有:柴胡、木香、陈皮、青皮、枳壳、枳实、砂仁、沉香、苏梗、厚朴、川楝子、延胡索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丹参、五灵脂、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蒲黄、水蛭、穿山甲、土鳖、归尾、泽兰、虎杖、全蝎、王不留行、蜈蚣等。

三、清热解毒法

恶性肿瘤的中晚期阶段,患者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均属于邪热瘀毒证候,当以清热解毒法治疗。

清热解毒药可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和水肿,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作用,同时清热解毒药又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为肿瘤防治的常用药物。

清热解毒药的抗肿瘤药理作用有以下方面:①直接抑制肿瘤的作用:经抗癌活性筛选,清热解毒药的抗癌活性最强,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半枝莲,穿心莲、青黛、龙葵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如鸦胆子油能渗入 EAC 瘤细胞中,从而干扰 DNA 生物合成,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而加强。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许多清热解毒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穿心莲、黄连等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激发和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或调整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骨髓造血功能。③抗炎作用:清热解毒药如白头翁、鱼腥草、穿心莲、大青叶等均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并能对抗多种微生物毒素及其他毒素,抑制炎性渗出、炎性增生,从而控制和消除肿块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缓解症状。④调节内分泌功能:清热解毒药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影响的发生和发展。⑤阻断致癌和反突变作用:某些清热解毒药具有对诱发小鼠胃鳞癌前病变及癌变有明显抑制作用,如夏枯草、山豆根等。

清热解毒法是防治肿瘤的常用治法,但属于攻邪治法范围,在辨证时应分清邪正盛衰,如辨证准确,使用清热解毒之品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常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蒲公英、败酱草、野菊花、金银花、板蓝根、苦参、黄芩、黄柏、山豆根、七叶一枝花、黄药子、紫花地丁、连翘等。

四、软坚散结法

肿瘤多为有形之肿块,中医肿瘤之命名如乳岩、肾岩、石疽、石瘕等说明有坚硬之意,经曰:“坚者削之”“结者散之”,软坚散结法即为治疗肿瘤有形之物治本之法。软坚散结法虽较少单独运用于肿瘤,但在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中经常使用软坚散法药物,故软坚散结法又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治法之一。

软坚散结药物抗肿瘤作用在于直接杀伤癌细胞,据报道:土鳖对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疗效;软坚散结法常在扶正培本和攻逐邪气时兼顾使用,可增强治疗肿瘤效果。

常用软坚散药有:鳖甲、莪术、地龙、牡蛎、土鳖虫、瓜蒌、海藻、昆布、山慈菇、浙贝、猫爪草等。

五、以毒攻毒法

肿瘤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癌毒内侵有关,正如汉·华佗《中藏经·卷中·论痈疽癌肿》谓:“痈疽痰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宋代《仁斋直指方》谓:“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重,毒根深藏,说明肿瘤乃痼恶之痰,邪毒深结,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肿瘤常用的“以毒攻毒法”。

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抗癌抑癌的功效,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由于肿瘤病人正气多已受伤,其治不能一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应用,应适可而止,要根据病者的体质状况,和耐攻承受能力,把握用量、用法及用药时间、本法多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佐以毒攻毒,或在肿瘤的某一阶段病情而用之,在许多有效抗癌方中常不乏以毒攻毒之品。刘伟胜教授认为以毒攻毒法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用的以毒攻毒药物有:斑蝥、蜂房、全蝎、水蛭、蜣螂、蟾蜍、土鳖虫、守宫、生半夏、生南星、马钱子、巴豆、洋金花、生附子、芫花、大戟、雄黄、砒石、轻粉等。而不同的肿瘤,其病邪也各不相同,故肺癌多以痰瘀毒邪为主,治宜蠲痰活血解毒,多用全蝎、蜈蚣、半枝莲、三棱。

以毒攻毒法药物的应用时机:以毒攻毒的药物均属于逐瘀攻邪峻药,且有毒副作用,而肿瘤病人正气多已受伤,其治不能一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应用应适可而止,要根据病者的体质状况和耐受能力,把握用量、用法及用药时间。

在临床运用时,对于手术、放疗、化疗后患者,正虚较甚,不宜攻毒,需待正气稍复后再用。

以毒攻毒法当重视药物配伍:本法多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佐以毒攻毒之品。与扶正健脾补肾等之品同用,故长时间使用后经临床验证无副作用。

六、化痰祛湿法

痰、湿两者即为人体患病之病因之一,又是人体的病理产物。大多数肿瘤都是由痰湿凝聚所致,痰又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有形之痰视之可见,如肺结核引起颈淋巴结结核破溃则流稀的脓液。无形之痰,有痰湿为病的症状无痰之实质,无处不到,流注在体内脏腑或体表形各种各样痰证。湿有内外之分,外湿是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多由脾失健运,水湿停滞而生,久成湿毒,浸淫生疮,肿物包块流脓流水,经久不愈,或致浮肿,胸腹水等。

故对某些肿瘤发展到某些阶段,治疗当以化湿化痰为主,化痰祛湿法为肿瘤常用治法之一,根据证之夹杂轻重,又常与理气、清热、软坚、通络、健脾、利水等法相结合而用。

常用的化痰祛湿药物有:瓜蒌、半夏、山慈菇、象贝母、生苡仁、苍术、猪苓、泽泻、茯苓、藿香、佩兰、秦艽等。

七、养阴清热法

热毒是肿瘤的致病原因之一,此外肿瘤生长迅速易引起阻塞导致引流不畅(如中央型肺癌引起支气管管腔阻塞)引起阻塞性炎症,肿瘤膨胀性生长易引起局部供血不良,导致中央坏死发热,常见不规范发热及高热。发热易损伤阴液,所以阴虚内热为肿瘤常见的病因病理之一,故此养阴清热法亦是肿瘤防治常用方法之一,对肿瘤的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有较好的效果。

养阴清热法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①能提高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作用;②养阴清热药可以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实验表明,女贞子、山茱萸等对环鳞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提升作用;③养阴清热药能减轻放疗引起的口干,厌食,烦躁不安,放疗局部灼热症状。

常用的养阴清热药有太子参、麦冬、生地、玉竹、沙参、知母、桑椹子、贝母等。


中医治疗癌症有7禁忌

一、忌活血药用得太过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癌瘤的一种方法,但是必须注意其适应症,如果肿瘤尚未切除,或确有血瘀之象,且患者身体尚实,这时才可用行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品。如果患者肿瘤已经切除,或已发生多处转移,体质较虚者,则尽量少用活血之品。因长期应用活血之品,可使病体更虚,并有可能激活癌细胞,极易造成血行转移加速或复发。有的因活血太过,还可造成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吐血、咳血、尿血、便血等失血倾向。

二、忌以毒攻毒药量过大

治疗癌症的中药有许多种,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利湿、理气和血等等。以毒攻毒之法,要根据病情、病位、病程及体质的强弱来决定使用何种药物,既辨证又辨病,不可一味地相信只有以毒攻毒才能治病。如果过多过量地应用其大毒的药品,而不采取用其它药佐之,那么后果是严重的。常听说,有的癌症患者误服“偏方”和毒性剧烈的中药而导致不应该的死亡。如果已经做完手术,体内肿瘤病灶全部摘除了,就不宜用此法,而应该用清热解毒等疗法较为稳妥。

三、忌泻下攻伐过猛

癌症是一种全身性消耗疾病。癌细胞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大量消耗着机体内的能量和营养物质,造成体内空虚,同时又带来一系列的营养障碍和代谢紊乱。此时治疗,当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切忌使用泻下药攻伐太过。

如大量使用泻下药攻伐过猛,则使患者体质更加虚弱,正气大伤,免疫功能和抵抗力急剧下降,尤其是手术后的病人,一旦倒下则很难恢复元气,这无疑会造成“雪上加霜”的结局。

四、忌补药用之不当

由于癌症造成的消耗,以至病人表现出相应脏器的虚损及全身体质的下降。这时医生及家属就会嘱咐病人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可是有的病人因缺乏常识,盲目服用一些补药,如人参、鹿茸、胎盘、蜂王浆等,这不但不起好作用,反而使病情加重,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对症。因为中药的补养药临床上分为四大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在药性上又有寒、热、温、凉之区别。具体治法上又有补心、补脾、补肺、补肝、补肾之不同。所以临床上要根据病人具体虚损程度及脏腑状况来有的放矢用药。如果不加区分,乱补一气,不但不能起到补虚扶正之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如有的病人本来就阴虚内热,结果过量服用人参、鹿茸等,造成咽干舌燥、口鼻出血、嘴唇起泡,简直是“火上浇油”。

补药和保健品都不可滥用,一定要有针对性才行。注意除了病情需要外,一般在夏季应少用补品,冬季才可适当进补,切记这一原则。

五、忌饮食上或服药时忌口不严

中医治疗癌症,比较强调忌口。对癌肿病人的“忌口”,主张食谱不宜太窄,忌口不宜太严,要看脾胃功能以及病情的寒热虚实给予必要的食补和食疗,一般来说应注意避免肿瘤发病因素的继续使用,也就是说别火上浇油,如进食脂肪过量,因肥甘厚味而痰湿凝聚,可导致直肠癌、乳腺癌的发展或复发。

另外,某些病需要禁忌一些食品,如疔疮忌食荤腥发物,肺病忌食辛辣,水肿病人禁食盐,黄疸病人忌食油腻,温热病忌食一切辛辣热性食物,寒病忌食生冷瓜果,癌症病人也一样,如口腔癌、舌癌、咽喉部肿痛、食管癌、胃癌等应忌食肥厚荤味、油炸食物及难以消化、质地坚硬类食物。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服药期间,应忌烟酒、辛辣之品。还有喜食豆制品的肿瘤患者请注意,因豆制品解药,也就是降低中药的性能,所以在食豆制品(尤其是黄豆类、大豆腐、干豆腐等)蔬菜时,服药最好与其隔开一小时左右为佳。

六、忌隐瞒病情不配合用药

癌症患者一经确诊,作为医生或家属均应策略地通知本人,以便配合治疗。尤其是中医看病,强调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段,不见病人不行,见了病人不把注意事项说透还是不行,也不利于心理和精神治疗。所以隐瞒病情,是治疗中的一大障碍。

癌症不是吃几付中药就能好的病,而需要长期的治疗过程,一旦病人觉得短期内效果不明显,自然会产生怀疑,甚至拒绝治疗或要求换医院,换医生和换药等,这就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对预后相当不利。

七、忌不遵医嘱随意停药

癌症治疗切勿“见好就收”。不少癌症患者在发病之初曾进行积极的治疗,而且花多少钱都认可,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当癌瘤切除或放、化疗后病灶消退,便以为完事大吉了,不想继续用药了,以至巩固性治疗没跟上,造成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肿瘤专家朴炳奎谈抗癌中药
中医肿瘤治疗学“补”“攻”六法辨析
简释“中医治疗肿瘤六大治则”
传统医学治肿瘤
中医治疗肿瘤的原则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