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权领袖微子启,如何成为神权掘墓人?

电影《封神》中有一个一出场就死了的人物殷启,他的应的历史原型正是后来的宋国开国国君,同时也是宋姓的得姓始祖微子启,那么他又是如何成为商周神权掘墓人的呢?

在中国神权消亡史的第一期中船夫简要叙述了历代商王对抗神权的经过,尤其是在商纣王时期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包括微子启、比干和箕子在内的代表神权的殷商贵族集体叛逃,勾结周部落里通外国导致商朝灭亡。

在消失的神权第二期中船夫又详细说了周武王如何利用《周易》掌控神权,紧接着又通过自命为周天子,天子代天驭民,成为活在世俗中的神权代表,进而达到将神权和世俗王权合二为一,神权成为王权的信仰外衣的目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为何在商纣王时期还敢跟王权公开叫板的神权,到了周武王这里就变得如此温顺呢?除了《周易》的影响,微子启这个人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大家好,我是瓦尔登的船夫。

《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商始祖偰,为舜之司徒,受封于商,赐姓子”,所以“子”是商朝的国姓,当我们谈到先秦时期的姓氏文化时,相信很多人会有些凌乱,尤其是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往往会有不止一个姓氏,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背后说复杂也复杂,毕竟所谓百家姓实际上要有好几百个,但说简单背后也是有规律的,船夫帮大家总结一下,我们只需要记住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源于母系氏族,用于区分不同部落的血脉,进入父系社会后,基于男性的贵族身份和官职领地又衍生出了不同的氏,一直到春秋战国普遍出现“以氏代姓”,姓与氏之间的区别也逐渐模糊。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后,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与封国相伴生的贵族爵位也失去了其实际意义,姓氏也逐渐平民化,人与人之间再也无法简单的通过姓名来识别高低贵贱了。

让我们回到正题,按照上面的思路再来看微子启,当他出生的时候取名为启,作为王子自然从殷商国姓“子”,合起来就是子启,等到诸皇子长大了一些,他的三弟子受,也就是后来的商纣王被立为太子,作为大哥子启和二哥子衍则在殷商都城附近获得了自己的封地,又因为殷商都城周围的封国被统称为微,所以子启和子衍在史书中又被称为微子启和微子衍,这里的“微”象征的就是这个人对封国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子”则是殷商国姓的高贵身份。

等到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微子启被封宋国后,因为宋国贵族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中最高的“公爵”,所以后世史书中又将微子启称为宋微子,按常理在称呼历史人物时一般会采用代表成就最高的姓氏,比如宋微子,但之所以会出现多个称呼同时使用的情况,往往是因为这个历史人物在史书中的描述占比比较多,戏份多了,因为才会有伴随他人生履历逐渐发展出来的不同姓氏。

我们会发现网上有不少博主将微子启的微错误的解读成殷周时西南夷的一个古国,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解读,基于此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错了,关于这点在后面的内容中会详细说。归回正题,根据《吕氏春秋·季冬纪第十二》中的记载:

武王即位,观周德则王使叔旦就胶禹于四内,而与之盟日:加富三等,就官一列。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

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而与之盟曰: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

从上面两端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周武王在伐纣之前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他不仅派弟弟周公旦去私下和当初由周文王推荐在商朝担任大臣的胶禹联系,许诺诸多好处并立下誓约,又派召公在共头山下与微子启结盟,许诺世世代代让微子启的后人做诸侯之长,并延续殷商祭祀,这里虽然没说获得这些好处的代价,但当我们可以根据后来的历史发展推断是周武王收买这些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商纣王的统治。

其中微子启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关于这点不仅有史书中的佐证,在1976年12月考古专家在周原遗址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的微子家族青铜器史墙盘中的铭文也印证了微子启的卖国行为。

青铜器史墙盘这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盘的主人叫墙,官职是太史,所以命名为史墙盘,盘内铸有铭文284字,前半段叙述从周文王到周恭王的业绩,几乎完全吻合《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后半段写微子家族从高祖到墙这一代的事迹,是现存史料中不曾提到的,我们直接看微子家族的第一段:

青幽高祖,才微霝处。雩武王既殷,微史刺祖廼来见武(王)。王则令周公舍寓 (宇),于周卑 (俾) 处。

这里的“才”通“在”,“霝”即“灵”,雩通粤,类似曰的用法,廼通乃,为“挫伤、击败”的意思,刺既烈,舍寓就是给居住地的意思,卑通俾,是“使”的意思,这里的高祖指的应该就是微子启,大意是说我的高祖居住在微国,在武王克殷的时候我的烈祖(微子启的子辈)来见武王,武王命令周公迁移我们到周地居住。

我们知道历朝历代选定首都都必然是全国顶尖的风水宝地,微子启获封的微国就在殷商京畿之内,所以称之为风水宝地一点也不为过,也正是因为微子启的封地在商朝都城,使其既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商朝军队的动向,同时在商朝的都城中有足够势力,有能力在武王伐纣的时候但当内应。

我们再来捋一下时间顺序,最开始是代表神权的商朝贵族大规模叛逃,并勾结西周,承诺只要周武王起兵,这些贵族就做内应内外夹击,但这件事被商纣王发现并处死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唯独放过了自己的亲大哥微子启。

在孟津集结部队的周武王得知事情败露内应被处理了,便打算退兵,商纣王也认为这次叛乱被基本平定了,可以继续专注平定东夷的战争,也就没有召回在外征战的商朝主力部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微子启再次向周武王通风报信并承诺自己会里应外合,才有了后来的牧野之战。

这也解释了为何牧野之战的最后,商纣王回到朝歌没有继续抵抗,也没有去和主力部队汇合,而是登上鹿台自焚了,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此时的朝歌已经被他的亲大哥微子启给提前端掉了,进而断绝了商纣王的退路。

在微子启的计划中,只要纣王死了,执掌宗庙祭器同时又是神权领袖的他就是商朝百姓和贵族唯一的选项,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下一任商王,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牧野之战中不仅血流漂杵,周武王攻破朝歌后更是俘虏了大量商朝贵族作为战俘送回周部落搞人祭。

如果说前一刻还强大无比的商王朝瞬间土崩瓦解让商朝遗民感到悲伤,那么微子启里通外国的行为就让所有商朝遗民产生了深深的恨意了,商朝正规军明明武力值爆表,商纣王的改革和开疆拓土明明已经让国家逐渐强盛,贵族受到了约束,平民获得了更多的崭露头角的机会,原本充满希望却转瞬幻灭。

如果大家还不太理解当时商朝遗民的心情,不妨参考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百姓对本国犹太人的态度,同样是战斗力明明很强,没有败在外敌之手却毁在了内奸手里。

这就解释了为何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违背了自己之前的承诺,将商朝故地分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而不是立了大功的微子启,不是周武王不想这么干,而是全体商朝遗民不同意,甚至人人都想杀微子启而后快,以至于微子一族在殷商故地都待不下去了,周武王不得不将微子启及其族人迁离故土,在周部落的封地中划出一块供其居住。

呵呵,真是笑了……

这里船夫和大家聊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从2017年开始在自媒体上写关于历史类的文章,不知不觉间已经快七年了,写的历史人物越多越会发现历史的复杂性,以及评判一个历史人物需要考虑到因素。

以微子启为例,从商朝百姓的角度看他背叛了国家里通外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微子启的叛国行为恰恰成为压到神权的最后的稻草,成为商周时期神权的掘墓人,身为神权领袖的他直接将神权在民间的信仰光环打得粉碎,恨死了微子启的商朝遗民对神权信仰也开始崩塌。

失去民间信仰,神权也就是了无根浮萍,和王权斗争上千年的神权不得不交出祭祀器具以及历朝历代记录祭祀内容的典籍,这些都为《易经》的问世奠定的基础,为将神权关进牢笼,进而成为世俗王权的信仰外衣铺平了道路。

明明是个背叛国家的坏人,某种程度上却对历史进程起到了正向推动的作用,也是让人很感慨的一件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孙孔父嘉就是孔子的六世祖,所以微子启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孔子的祖先了,这也解释了为何孔子会在《论语》中说: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日: 殷有三仁焉。

此外,微子启虽然被封在了宋国,但却传位给了弟弟微仲衍,不是他不想自己的儿子继位,而是因为他们直系血脉要在周天子身边担任世袭的太史官职,在先秦时期太史不仅仅是记录并撰写史书那么简单,其还是神权体系中重要的代表。

想象一下周朝八百年微子启家族几乎垄断了太史这个职位,将这个家族看做太史这个职位的代表也不为过,所以我们就会理解为何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太史公司马迁要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对微子启用了那么多赞美的词汇:

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馀民甚戴爱之。

看完孔子和司马迁二人的这两段话,大家会不会和我一样生出一些对历史的感慨呢?不放留言讨论下,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2023.08.11

注释1:《墙盘》追述了微史家族的先祖世系:“……青(静)幽高祖,在微灵处……微史剌(烈)祖迺来见武王,武王则令周公舍宇周,卑(俾)处……”。徐中舒先生认为这里的“青幽高祖”是指微子,“微史剌(烈)祖”是指微子的子辈。参考李学勤《论史墙盘及其意义》,《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徐中舒:《西周墙盘铭文笺释》,《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裘锡圭:《史墙盘铭解释》,《文物》1978年第3期;于省吾《墙盘铭文十二解》,《古文字研究》第五辑等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武王灭商后,为何不杀纣王之子,反封给他土地,不怕养虎为患吗
中国王权何时高于神权,甲骨文破解谜团,难怪微子启会叛商投周
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何就匆匆自尽了?殷墟考古发现真相
孔子最后七天的眼泪:痛哭流涕而死,这是为什么?
【真相】牧野之战非正义!
商朝历史人物 - 殷墟世界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