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皇尚在,战犯未除,二战日本是如何从无条件投降变成有条件投降的?
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日本天皇宣布接受盟国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然而,在其后的国际行动中,却出现了诸多反常之事......

比如美蒋利用侵华日军当“守备队”,日本并未改变原有政府,最重要的战犯也未受追究,拆除可供军事所用的重工业、对受害国赔偿等更被美国一笔勾销,这与德国无条件投降可谓是有天壤之别!
此外,战后日本进步史学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书中更是有这样的一句概括说:“日本投降实际上是以天皇为首的上层在入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同美国进行的一场交易。”那么,这个“交易”和“无条件”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其实,在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前首相近卫等人鉴于德国的先例,向天皇建议应尽快与盟军之首的美国谈条件,牺牲军部一班人来结束战争,以保存元气。但是,按照国际反法西斯盟国的约定,德、日这两大侵略策源地必须彻底铲除,不能与之谈条件。
这里的约定便是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召开的由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等苏美英三大国首脑会议,其中心议题是如何分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以及对战后世界和平战略格局的安排等问题。

关于处理德国和欧洲战后问题,苏联和美英之间只在原则性事项上达成一致意见,具体问题分歧意见难以统一。关于日本问题的处置,7月26日,波茨坦公告以宣言的形式发表了<美英中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全文共13条内容。
第1条至第5条是前言,指出日本只有投降一途,如继续抵抗,军队及日本本土将完全毁灭。
第6条至第11条是指给日本的投降条件。第6条为铲除军国主义的权力和势力;第7条规定同盟国军占领日本本土;第8条规定必须实施开罗宣言条款,即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的四个岛屿及其附属岛屿;第9条规定完全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第10条规定惩办战犯、政治民主化和确立基本人权;第11条规定废除军需工业和维护和平工业。
第12、第13条为结束语,指出无条件投降是向“所有日本武装部队”要求的,并不是向日本国家要求的。

开罗会议中的蒋介石
然而,日本政府对此公告竞采取所谓的“默杀”政策。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在7月28日接见记者时竞发表谈话说:“我认为那份公告不过开罗宣言的翻版。政府认为并无任何重要价值,只有对它置之不理,我们只能为战争到底向前迈进。”
为迫使日本投降, 8月6日,美国陆军战略航空队遵照杜鲁门总统下达的命令,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7日,斯大林即签署命令,要求苏联红军于8月9日开始进攻,对日作战。8月9日,美军在长崎再次投下一颗原子弹。

随着原子弹的爆炸和苏联的参战,日本不得不认真考虑同盟国的受降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9日晨 ,外相东乡茂德紧急求见首相铃木贯太郎和海相米内光政,陈述接受公告理由。当天上午,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召开,研究接受波茨坦公告问题。
至8月10日凌晨2时30分,天皇采纳了外相的一个条件方案即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作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附带条件。紧张而又重大的御前会议终于以日本天皇的决断作出了结论。3时左右,日本临时内阁会议再次复会通过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议。会后,日本外务省用加急电报发出请中立国瑞士、瑞典政府转美、英、中、苏四国政府的乞降照会。
于是,9月2日,在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不过由美方准备的文件中并没有“日本无条件投降”字样,只有日本武装力量缴械投降的规定。对美国的这一态度,盟国虽有不同意见,然而实力是最大的发言权。

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之所以出现日本有条件投降的结局,是有其复杂的国际背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1945年后,形势完全明朗化,德日法西斯的灭亡基本已成定局。因此,美英苏同盟国的战略重心逐渐发生变化,开始转向争夺势力范围,抢占胜利果实方面。
早在1943年11月30日举行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就提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问题。1944年10月14日,丘吉尔访问莫斯科时,斯大林明确提出在打败德国三个月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两个条件:一、美国必须在西伯利亚建立一个巨大的物资供应站,作后勤支援;二、苏联应在远东地区取得某些权益。

德黑兰会议中的美苏英三巨头
而当时的罗斯福政府,更是完全支持斯大林的想法,因为美国的原子弹在什么时候制造成功尚难预卜。据美国军方估计,如果仅靠美军单独对日作战,大概将有100万美国人为此丧失生命。
于是,1945 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具体提出了除在西伯利亚建立一个大物资供应站外,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问题”:将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归还苏联;使用中国的南满铁路及其终止站不冻港大连。
欧洲战争结束后,美国可以调集优势兵力对付日本,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可以利用新近获得的军事基地,对日本本岛进行连续轰炸。因此,美国方面产生了放弃利用西伯利亚作为空军基地,不想请苏联出兵日本,分享远东战争胜利果实,加强战后苏联在远东的影响的想法。
此外,在波茨坦会议开幕的前一天即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此时的杜鲁门政府认为,美国已经不象以前那样迫切需要苏联参战了。竭力反共的杜鲁门为了对抗苏联在远东的影响,此时出现了在某种程度上保存日本势力的企图。

“太上皇”麦克阿瑟和“儿皇帝”裕仁
于是,杜鲁门采纳了贝尔纳斯等人的意见,在波茨坦公告这个涉及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极为重要的国际权威性文中,没有把废除日本天皇制的条款写进去。
所以,杜鲁门政府同意保留天皇制统治与日本军国统治集团顽固坚持要维护天皇国体,在政治上不谋而合,成了日本有条件投降的最终结果。与日本相比,德国首都柏林被攻克,国土被全部占领,这才是真正的无条件投降。战后德国(包括东、西德)也由反法西斯人士组建了历届政府,由其彻底清算其纳粹的罪行。



 [ 地史馆 ] 

地理历史不分家

用地理解释历史,用历史记录地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战败投降真是无条件的吗?
日本投降的真实原因,并不是因为原子弹,而是这张“致命传单”
日本专家:投降不是因为美国两颗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的一个公告
日本专家:投降不是因为美国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的一个公告
赌徒心态:1945年,日本明知自己必败,为何还坚持不投降?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有条件的,而且是一个极具阴谋的条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