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桂荃:梁启超小妾,一生无名无分,养育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小妾|康有为|梁启超|梁思成|梁思永|...

1903年,30岁的梁启超,在妻子的安排下,迎娶了17岁的丫鬟王来喜为小妾,圆房当晚,王来喜大气不敢出,她的命运从来由不得自己做主,也许,嫁给老爷梁启超为妾是对太太最好的报答了。

看着眼前娇羞的新娘,梁启超牵着王来喜的手,对她说道:“我娶了你可以,但是因为我对外一直主张一夫一妻制,所以我不能对外承认你的名分,你还是我的丫鬟,将来你生的孩子得喊夫人为娘,只能称呼你为王姨!”王来喜望着梁启超,点了点头,说道:“我都明白,放心吧!”

那一晚后,来喜果然还是丫鬟,但是她已经不叫来喜,梁启超给她起了个比原先既富贵又有涵养的名字叫王桂荃。

从此,王桂荃心甘情愿为梁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一生无名无分,却养育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身世凄苦,随主入梁家

她没有大名,就叫来喜,王桂荃这个名字还是丈夫后来起的。

王桂荃的身世非常凄苦,她出生于1886年的四川广元,她幼年丧母,母亲去世后,父亲便给她找了个后妈,后妈经常虐待她。

她的父亲开了家小油坊,家里有几亩薄田,一家人勉强度日,可天有不测风云,谁知在王桂荃四岁那年,父亲暴病而亡。

父亲去世后,王桂荃被继母卖给富人家当佣人,但是她年龄太小,什么也做不了,那家只能把她卖给其他人家。

自此以后的几年间,王桂荃被辗转卖了4次,最后到了顺天府尹李朝仪家里,也就是李蕙仙的娘家。

李家将她买来后,看她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于是给李家小姐李蕙仙做了丫鬟。

李蕙仙嫁到广东那年,王桂荃刚刚十岁,这么小的年龄,到哪里也做不了活,王桂荃被留在了李蕙仙娘家。

几年后,李蕙仙和梁启超一同回娘家省亲,此时的王桂荃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于是,李蕙仙决定把王桂荃带到梁家,帮自己料理家务。

王桂荃聪明伶俐,而且识大体,对李蕙仙言听计从,从无二心,在梁家把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受梁家人的喜欢。

闲暇时期,梁启超经常教王桂荃读书识字,王桂荃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学习,后来,王桂荃很快就能读报、写信、记账了。

1898年,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进行改革,慈禧太后下令剥夺了光绪的权力,并镇压维新派,“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不得不带着家人逃亡日本。

王桂荃此时是李蕙仙的得力助手,不仅是李蕙仙各项意图的忠实执行者,还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

李蕙仙是小脚,出门不方便,而且身体羸弱,经常生病,王桂荃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承担了起来,并把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安排得妥妥贴贴。

值得一提的是,王桂荃不仅行动敏捷,还非常聪明,从来没有读过书的王桂荃在此期间竟然学会了日语,由她负责家务方面的对外联络。

王桂荃一直努力处理好生活的琐事,为梁家分忧,梁氏夫妇看她这么聪明能干,也很信任她,便把家中事务甚至财政大权都交由她掌管。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安稳的过着,可不曾想,梁启超从远方寄来的一封信很快打破了梁家的宁静,也左右了王桂荃的命运。

嫁给梁启超为妾

1899年,梁启超在康有为的邀请下,由日本奔赴美国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不曾想,梁启超却在这里遇到了他的红颜知己何惠珍。

在檀香山做演讲的时候,何惠珍为梁启超担任翻译,二人都是才情满怀之人,在默契的配合下,演讲非常精彩,而何惠珍也深深爱上了才华横溢的梁启超。

活动结束后,何惠珍鼓起勇气,对梁启超倾诉了爱慕之情:“今生今世,我之心唯有先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告白,梁启超没有被美色冲昏头脑,他明确拒绝了何惠珍,并告诉她:“不行,我家中已经有妻子了。”

遭到拒绝后,何惠珍并没有丝毫沮丧,相反她觉得梁启超对妻子忠贞不二,反而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好男人。

此后,何惠珍对梁启超的追求更猛烈,为了赢得他的好感,她不惜请父亲捐钱给梁启超和康有为的保皇事业,并且以谈捐款事宜为理由,经常把梁启超约出来,只为了见他一面。

何惠珍真心爱慕梁启超,有一次在约会中,竟主动提出:“我情愿下嫁梁先生做小”。

这让梁启超颇感意外,何惠珍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家世门第都是上等,年轻美貌,却甘愿做自己的小妾,这是令无数男人无法拒绝的事情。

如此优秀的女人,当自己的小妾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梁启超毕竟是个有担当的男人,他还深爱着妻子李蕙仙,左右为难之际,她决定将此事告诉妻子。

梁启超给远在日本的家中贤妻李蕙仙摊了牌:

“余归寓后,愈益思念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爱恋之念来,几不能自持。 明知待人家闺秀,不应起如是念头,然不能制也。 酒阑人散,终久不能寐,心头小鹿,忽上忽落,自顾生平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 不知蕙仙闻此事将笑我乎,抑或恼我乎?”

如果翻译成大白话,大意就是:我现在爱上了别人,她叫何惠珍,明知道她是大家闺秀,不应该有娶她的念头,但是她追我追得太厉害,条件这么好,还情愿当小妾,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不知,您会不会生我气?

读完梁启超的信,李蕙仙气得大拍桌子,可是李蕙仙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为了维持体面,她没有发脾气,更没有哭闹,而是回复给他一首《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李蕙仙看起来非常大度,她在信中还提到:“你如果真的如此,那我禀告父亲大人,为你做主,成全你们”。

梁启超知道父亲绝对不会同意自己这样荒唐的行为,而且,李蕙仙甘愿成全,他也感到万分惭愧,急忙回信给李蕙仙,说自己已经对何惠珍“一言决绝,以妹视之”。

虽然击退了何惠珍,可是李蕙仙内心不免担忧,虽然梁启超内心恪守一夫一妻之念,但他终究是男人,怎么可能没有三妻四妾的心?

况且当时的李蕙仙已经和梁启超结婚多年,但是却只生育了一个女儿梁思顺,李蕙仙不由得忧心忡忡。

1901年,梁思成出生了,这是梁家盼望了多年的子嗣,如今梁思成的出生,使得梁家上下乐开颜。

然而,梁思成出生后,体弱多病,身骨单薄,此时的李蕙仙也每天病恹恹的,她担心不能继续为梁家传承香火,为了梁家香火旺盛,她动了给丈夫纳妾的心思。

沉思中,李蕙仙瞥见了在一旁干活的王来喜,此时的王桂荃亭亭玉立,年方18岁,面如新月,眉清目秀,大方得体,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姑娘。

于是,1903年10月,在李蕙仙的安排下,18岁的王桂荃正式嫁给梁启超为妾,梁家没有给王桂荃准备花轿和盛大的典礼,只是简单举行了纳妾仪式,便和梁启超圆了房。

王桂荃丝毫不感觉委屈,她不仅知足,还是满心欢喜的,因为她是真心仰慕梁启超,当然,她有时候也后悔,她觉得她不该爱上这个比自己强百倍的男人,自己出身如此卑微,怎么能高攀得上呢?

在古代,虽然男子纳妾不足为奇,可是当时的梁启超一直提倡的是“一夫一妻制”,作为维新思想的领袖人物,自然不能在行为上违背自己的主张,所以他从来没有对外宣称自己娶妾的事情。

也就是说,梁启超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给过王桂荃一个名分,即使在家里,梁启超也要求孩子们叫王桂荃为“王姨”或“王姑娘”。

那一晚以后,王桂荃依然还是丫鬟,但此时的她却对李蕙仙感激不尽,更加勤恳地为梁家做事,对她来说,只要留在梁家,就足够了,其他的不敢奢望。

然而,后来她却有了新的使命,使得她不仅仅是梁家的丫鬟。

养儿育女,平凡又伟大的母亲

梁启超有九个孩子,他和李蕙仙生有长女梁思顺、长子梁思成和次女梁思庄,后面的六个孩子梁思永、梁思忠、梁思懿、梁思达、梁思宁和梁思礼,都是梁启超和王桂荃所生。

无论是否亲生,王桂荃对每一个孩子都一视同仁地爱。

在对孩子教育上,李蕙仙和王桂荃时常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李蕙仙对孩子很严格,有着正室夫人的威严,而王桂荃对孩子非常和蔼可亲。

所以孩子们犯了错,都是王桂荃替他们求情,也因为如此,相比李蕙仙,孩子们更喜欢和王桂荃亲近。

为了嫡庶尊卑,梁启超不让孩子们喊王桂荃为“娘”,但是在梁启超所有的孩子们眼里,没有正房和小妾之分,只有亲疏之分,他们都对王桂荃的感情很深,所以他们称呼李蕙仙为“妈”,称呼王桂荃为“娘”。

梁家的每个孩子都很喜欢这个“娘”,他们对“娘”的回忆,总是充满了温馨的感情。

梁思成后来回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时说,有一次他考试没考好,妈妈李蕙仙气急了,用绑了铁丝的鸡毛掸子打他,吓得梁思成缩在墙角。

王桂荃见状吓坏了,她冲过去一把将梁思成搂入怀中,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他,可当时的李蕙仙在气头上,鸡毛掸子一下子抽在了王桂荃身上,王桂荃的背上被打出一道又一道伤痕,但仍护着梁思成不撒手。

李蕙仙消气以后,气呼呼离开,王桂荃并没有埋怨李蕙仙,她知道李蕙仙是为了孩子好,于是拉住梁思成,一边替他擦泪水,一边用温和朴素的话语教育他好好学习:

“成龙上天,成蛇钻草,你看哪样好?不怕笨,就怕懒。看你爹多有学问,还不停地读书。”

王桂荃的话看似朴素,却句句在理,这些朴素的语言让梁思成记了一辈子,梁思成自此后刻苦学习,终成大器。

梁思庄从小胆小,总是牵着“娘”的衣角走路,洗澡一定要“娘”给洗,不然就宁愿脏着。

梁思庄十岁那年,患上了白喉病,王桂荃日日夜夜照料她,为她四处求医,一直到梁思庄的病完全康复。

不幸的是,王桂荃的亲生女儿也生病了,但是由于王桂荃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护理不周,致使女儿早殇。

这是王桂荃人生巨大的刺激,她躲在厕所里暗自流了很多眼泪,却依旧每天承担大量家务,甚至,更加疼爱梁思庄。

梁思庄在广州生女儿难产的时候,王桂荃急火攻心,从天津只身一人坐火车到广州守护,等了十几个小时,直到医生用产钳夹出小外孙女吴荔明。

所以,梁思庄对这位母亲非常感激,直到成年以后,一直孝顺她。

王桂荃非常爱国,梁思礼曾经回忆道,母亲经常以传统的方式来表达爱国情怀,并给他讲了很多爱国的故事,比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

也许是王桂荃这种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潜移默化对梁思礼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梁思礼能在日后艰苦的留学生涯中克服种种苦难,在我国航天事业艰苦的创业阶段不断攻坚克难,取得显著成就,还得归功于生母王桂荃的言传身教。

1912年,梁启超结束了流亡生活,一家人回到了北京。

王桂荃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梁家上下几乎都离不开她,特别是梁启超出门的时候,在生活上的依赖全指望着王桂荃。

平时,王桂荃帮助李蕙仙料理家事,梁启超外出时,她随行照料起居,有时候还担任掩护。

1915年12月16日,梁启超由天津赴上海秘密筹划倒袁护国,住下后,他马上给思顺写信,要王桂荃立即到上海来:

“吾身边事无人照料,深觉不便,可即命来喜前来。”

第二年春,梁启超到香港后,又给思顺写信,要王桂荃尽快到香港来,并说道:“非王姨司我饮食不可。”

1924年,李蕙仙病情加重了,她患的是乳腺癌,而此时,王桂荃恰好又怀上了孩子,也就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

此时的梁家非常窘迫,梁启超给好友蹇季常写信,在信中,他第一次称呼王桂荃为妾:

“思永既行,小妾又临月,现在狼狈万分,望思成归如望岁。”

1924年春天,李蕙仙乳腺癌病情恶化,于同年9月13日病逝于北京,李蕙仙去世的时候,梁启超悲痛欲绝,王桂荃也陪着梁启超默默流泪,

李蕙仙去世以后,梁启超终于肯承认王桂荃的身份,在给朋友或者家人写信的时候,若有提及王桂荃,他称她为“小妾”。

对王桂荃,梁启超虽然不似对李蕙仙那般恩爱有加,但也是非常尊重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梁启超经常对孩子们说:“王姨也是我们家极其重要的人物。”

1928年,经历了恩师康有为去世、国学大师王国维投湖自尽等大悲之事,梁启超的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已经不能伏案工作,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在梁启超最难过的日子,直到他闭上眼睛停止呼吸,都是王桂荃在陪着他。

梁启超临终前,拉住王桂荃的手说:“对不起,让你受苦了,孩子们就拜托给你了。”

王桂荃的眼泪夺眶而出,却坚定地说:“先生放心,孩子们有我呢!”

梁启超死后,并没有给王桂荃留下多少积蓄,梁家经济很快陷入困境,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到了王桂荃一个人的肩上。

当时梁家一共九个孩子,长女梁思顺已经36岁,早已结婚嫁人,长子梁思成刚刚留学回来,和林徽因刚结婚一年,并在东北大学任教。

除了梁思成和梁思顺以外,当时还有6个子女正在读书,而小儿子梁思礼还不满5岁。

李蕙仙走了,梁启超走了,梁家的九个孩子只有王桂荃可依靠了。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王桂荃将梁启超生前居住的天津民族路46号院的旧楼卖给了天津的富商。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家经济上越发紧张,王桂荃又将院内的新楼出租,自己则用卖房和租房子的钱在院内的一块空地上盖起了一座两层小楼自住。

王桂荃自己也经常在外面打工,挣一点零散的收入来贴补家用。就这样,王桂荃克服了无数的苦难,用孱弱的肩膀支撑起了整个家,坚持把每个孩子抚养成人。

1941年,为了送小儿子梁思礼出国留学,王桂荃变卖家产,又向人借钱,终于凑足了学费和路费,顺利送梁思礼出国留学。

梁启超的外孙女吴荔明在回忆起王桂荃时曾经深情地说道:

“婆的性格坚强,富有独立性,在我的印象中,婆从来也没有发愁的时候,她总是勇敢地迎接生活的磨难和考验......”

生活再艰难,王桂荃竟相继帮助儿女完成学业,所幸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含辛茹苦抚养下,九个子女皆成材,个个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且才华出众,道德高尚。

他们分别在文学、建筑学、考古学、经济学、航天科学等领域大放异彩,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3人分别是1948年中研院院士和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的院士,6人是专家。

梁思顺,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诗词研究专家、大学教授。 梁思成,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开创者,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梁思永,毕业于哈佛大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梁思忠,毕业于清华大学和西点军校,在淞沪抗战中英勇就义; 梁思庄,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著名经济学家; 梁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 梁思宁,新四军女战士; 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梁家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一门三院士”“满门俊秀”。

子女们这么大的成就,王桂荃本应该晚年享福,可没成想,在她的晚年还遭受了更大的苦难和痛楚,她走时,她照顾了一生的九个子女没有一人在身边。

儿女个个成材,她却命丧草棚

王桂荃是传统女性的缩影,一辈子都在围着老公和孩子转,但是,她也同样有自我、趣味和眼界。

她七十多岁还曾经兴致勃勃地从北京只身去杭州旅行,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晚年依旧可以和子女自由交谈,一点不落伍。

孙子辈说,从来没有看见王桂荃有发愁的时候,她总是勇敢迎接生活的磨难,可她的最后一个考验,竟然是:

在特殊年代,她82岁了,和孩子们四散分离,作为“保皇党梁启超的老婆”,王桂荃的财产被抄,住房也被侵占。

她被赶到了农村,此时的王桂荃已经和子女失联,在农村一间破旧的牛棚里,蜷缩在一角,忍受着疾病和痛苦的折磨。

1968年,王桂荃就这样在痛苦的呻吟中死去,她辞世时,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没有留下一句遗言,默默地、痛苦地离开了人世间。

她走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孩子最后一眼,不是子女不孝,而是此时她的儿女同样陷入这漩涡中,无一幸免,自身难保,根本没办法来看她以及照顾她。

后来,村民把她葬在了村子附近的小山上,但当她的子女们来找她的时候,遍寻小山,也没有找到她的尸骨。

1995年4月23日,梁家人聚集在位于北京香山植物园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合葬墓旁,种下了一棵白皮松。

这棵树叫“母亲树”,是子女对王桂荃永远的缅怀。他们立碑纪念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也算给了王桂荃一个应有的位置。

有些幸福和认同,只是迟到,并不会缺席。

结语:

梁思成曾说:“娘是个很不寻常的女人”。

梁启超的儿女们在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王桂荃的默默付出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连遭不幸,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女人,总是勇敢地面对,默默撑起梁家。

正是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材,她苦心育儿、教子成才的成功家教,不得不令世人叹服!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母亲,她们为了子女,默默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却不求任何回报,默默撑起一个家,感恩所有的母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启超没有名分的小妾:养育了三个国之栋梁,晚年孤独死在牛棚里
梁启超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是小妾所生,个个都比梁启超优秀
此女丫鬟出身,后成为一名人小妾,却培养出好几个院士儿子
梁启超小妾王桂荃,丫鬟出身无名无分,梁思成:她是不寻常的女人
梁启超主张一夫一妻制,暗地娶丫环生儿子,禁止孩子叫小妾妈
梁启超秘密纳了一名小妾,为什么要外人称她“王姑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