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证券分析师解密:行业前三名引导6000亿资金流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1日 14:5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孙健芳 黄利明

  实习记者 吉亚楠 北京报道

  现在,在买卖某只股票的时候,你也许得看看分析师的“脸色”了。

  据预测,顶尖分析师背后平均跟随有五六十亿元的资金,相当于一个中型基金的规模,对目标股票能起到极大的助涨作用。

  相应的,分析师的考核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内部的工作量考核与市场排名成为决定分析师薪酬的两大因素,特别是市场排名。隐含的荐股准确性的要求成为一大重点。

  股价推手

  调研——撰写报告——路演……中投证券分析师刘文超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过程。

  就为一个分析报告,刘文超曾经历不下20场左右的路演,既要自圆其说,又要令人信服。

  事实上,由于分析的专业性,以及行业的熟悉程度,机构投资者也越来越信服来自证券分析师,特别是行业内顶尖分析师对某只股票的评级和目标定价。

  刘文超说,行业内排名前三甲的分析师背后都有不少资金跟随,一些顶尖分析师的市场影响力甚至能达到“只要想推某只股票,则一定有大量资金跟进,没有推不上的”。

  正因为如此,私募与公募基金在挑选分仓的时候,多将券商的分析报告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普遍预测,在各个行业内排名前三的分析师引导着 资本市场中主流机构投资者累计高达6000多亿元的资金流向。

  “以此计算,每个顶尖分析师平均拥有五六十亿元的资金跟随其身后,相当于一个中型基金的规模,对目标股票拉几个涨停没问题。”中信证券(

37.96,-0.04,-0.11%)研究部高级副总裁于新力这样认为。

  据了解,从2006年初到现在,某研究部只要在晨会报告上将某只股票定为首次评级为买入,当天该股一般都能上涨5%。该券商营业部一些拥有千万资金的大户更是对这些报告深信不疑。

  在机构投资者盛行的时代,分析师越来越在左右着这个市场,涨与跌也许就在分析师的一念之间。

  新的考核

  “市场的声音,成为决定分析师评价的主要标准。”于新力表示。

  在许多证券公司中,内部的工作量考核与市场排名成为决定分析师薪酬的两大因素,特别是市场排名。

  一般而言,获取《新财富》分析师排名的分析师会在内部提升,例如中信建投目前研究员级别划分为资深、高级、中级、助理,如果你的排名被提高,则会被评选为中级;如果上榜,则会被评选为资深。

  2007年,不少券商调整了分析师的考核体制,隐含的荐股准确性的要求成为一大重点,这也是券商逐利的结果。越来越多的券商认为,需要建立高水准的研究队伍以对其他业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这对股票经纪和股票销售交易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券商研究部不再是封闭独立的部门,主要为股票交易部、投资银行部、自营部门服务。

  以前分析师考核体制中也隐藏着对趋势的判断要求,但现在一些券商对此已经有明确要求。

  例如,分析师如果对趋势判断好,基金投票就会多,被提名和上榜的机会就大些,这样收入就会高一些;而如果对趋势判断失误,其收入和职称都会受到影响。

  这也令券商分析师开始从独立研究员转变成疯狂的拉票人。分析师不得不在推荐股票之后,就建议基金经理和私募去买,“如果你不忽悠,你推荐的股票趋势就可能走错,你当年的排名和收入就会受到影响。”一位券商分析师解释说。

  于是,一些分析师在对股票评级以后形成一条逻辑:报告推荐——忽悠——扩大影响——股价趋势与判断一致——研究员影响加大——影响更大……

  比拼

  当考核越来越量化,公开的比拼也越来越明显。

  据了解,已拿到开业执照的银河证券正准备大量招兵买马,在招聘的80多个名额中研究员就占据了40多人。

  而中信证券在2004年底率先成立了股票销售交易部,之后各大券商纷纷成立自己的股票交易部。

  “简而言之,股票销售交易主要是把客户拉进来,然后让他们买卖股票,我们获取佣金。”中信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表示,股票销售交易部的销售业绩与券商研究部的实力关联度极大。

  “目前股票销售交易部营业额大小取决于分析师研究报告质量,而基金经理主要决定分析师报告质量,他们评选决定了分析师的优劣,也反映了整体券商研究实力的优劣,这直接与券商报告的销售业绩挂钩。”上述人士说。

  基金经理的评价标准主要看分析师推荐股票的上涨程度,这时候,每个行业前已经形成一个定式,那就是盯住行业中前三名或者前五名的分析师,他们的判断会影响到市场。

  所以,名牌分析师因为本身的实力和对市场的影响力,成为各家券商争相挖掘的对象。

  2006年中信证券就展开对名牌分析师的“挖人战争”,结果,中信研究部去年分析师业内排名第一,其股票交易部的业绩也随之得以提升。

  实际上,“挖墙脚”仅仅是券商研究部相互竞争的开始,国内最顶尖的两大券商展开了引人瞩目的中国定价权之争,PK焦点是中国联通,业内最优秀的两个分析师——中信证券的张兵与国泰君安的陈亮产生了分歧,“中信证券把中国联通比喻成黄金,国泰说成垃圾。”其他分析师说。

  PK的结果以张兵获胜,不仅扩大了中信证券的影响力,也对其将来投行系统的定价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如果下次发行通讯行业股票,获胜的投行可以定更高的价格,而中国联通也愿意把这种业务让给获胜的投行做。”业内人士说。

  多重身份的转换

  王先生,一个券商行业的分析师,有着另外两个身份:一家咨询公司的负责人,一个私募基金公司的合伙人。

  分析行情、咨询运作、兼顾私募基金运作,王在股票市场显得更加如鱼得水。

  兼有多种身份的分析师并不是2006年才有的现象。金通证券的于步越称,2002年他离开证券公司时就做过咨询公司,当时公司有30多人。

  事实是,除了基金经理外,分析师成为民间私募群体中主要构成部分。

  这也导致2006年发生过分析师纵容私募挂名出报告的事件。

  不容忽视的是,券商研究机构因为拥有极大的信息优势确实比较容易被“老鼠仓”跟随。而在国内,大部分券商分析师都或多或少为自己、亲人或者朋友、客户做一部分股票。

  现有的监管状态下,总是有许多分析师管不住自己的“嘴”。

  “分析师就是半个私募。”一些券商研究部人士说,在职分析师后面都跟着一大群“老鼠仓”,这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由于有了券商研究员的身份,分析师可以把证券公司的客户发展成自己私募基金的客户,通过签订协议,在这些账户上运作,约定好提成和分成比例,形成私募基金初级形态。

  在行情不好时,初级私募们每半年、一年从客户当年获取的利润中分成。如果行情好,分析师提成则转换为一个季度、一个月、甚至一周一次和一周两次。只是,他们管理的资金规模会随着行情的波动而大幅波动。

  运作一段时间后,分析师手中积聚了稳定的客户资源,并赢取了部分客户的信任,这时,部分客户就把资金完全移交给分析师操作,分析师身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有些人离开券商,完全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而多重身份的存在,不得不使市场怀疑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何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融证券行业频现英年早逝 调查从业人员典型的一天
2010证券分析师谁最靠谱
谈谈我对证券公司一些部门的理解[清洁版]
券商资管最新规模排名来了!中信证券还是绝对老大 但比去年少了2500多亿
中信证券涨停!证券板块能投了吗?
券商股票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