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幸生:沈小霞︱一场饭局引发的冤案



1、混沌浊流中喷涌的清泉


在明末宫廷那一股混沌浊流如同山洪暴发那般喷涌时,不时有一缕清泉般的活水从深涧奔腾而出,准确地说是带着一股热血和泪泉,以磅礴的气势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他们冲决道道关隘面对层层顽石的阻力,也是背负青天,面朝大海,绝不回头,显示了超凡的勇气和胆识。这就是执著追求儒家理想的朝野文官和儒林士子的合流,犹如铁马冰河那般先声夺人,尽管有可能折戟沙场,蹄陷深渊,然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如同地火喷发,掀起一股股灼热的巨浪,染红了中华民族的天际,显示出最值得称赞的人文品格和理想追求,这就是“士志于道”而又殉之于道的可贵大丈夫精神。


道义的追求支撑着他们的风骨宁折不弯,最终玉碎于血染的祭坛。此刻,那些有着相同信仰的民间知识分子就会运用自己的笔墨和着血泪记载下这悲壮的一幕。大幕开启,靓丽照眼,绚丽夺目,使得晦暗的历史喷薄出一线曙光,牺牲的先贤们在历史舞台华丽转身,光照千秋。尽管他们生前历经磨难,死后却百世流芳。


冯梦龙在那个溷秽污浊的年代以他的如槫大笔在《喻世明言》中写下了《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这篇传奇小说,以明代嘉靖年间被严嵩父子迫害,几乎满门被害的沈炼家族遭遇为素材,用艺术夸张的笔法,以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为精神支撑,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毅勇升华了整个小说的主题、贯穿于小说的整体结构、写尽了明末政治的黑暗、奸佞集团的残酷无耻、沈炼的狷介慷慨勇毅、民间义士的任侠仗义、沈小霞小妾的智慧胆略以及两位公差作为助纣为虐鹰犬被牺牲的悲哀。其中不泛凄呛泪水中浸泡出的幽默,令人心情黯然中平添一丝悲壮,诚如鲁迅所言“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将萎之花惨于槁木”,蠹虫的啃噬,江山已经朽木难支,王朝没落已然无可挽回了。这就是冯梦龙小说主题深刻和艺术语言的张力在巧妙的小说艺术结构的魅力所在了。其实冯梦龙提供的还不仅仅是他对事件本身的艺术描绘,其中的背景所显示的却是明末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的离奇光谱,折射出末世王朝的诸多微言大义很耐人寻味。


沈炼《明史》有传,较为简单。这些原始素材应当也是当年在民间文本中流传的记载,仅为故事提供了一些梗概。冯梦龙在这些梗概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使得忠奸两股势力中的主要人物在性格刻画上更加丰满,这些人物在小说前半部分的表演中,显得更具有戏剧性和趣味性。而小说后半部分的主要人物却是沈炼的儿子沈小霞的小妾闻氏,此妾贤淑聪慧,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有胆有识,很有点当年俄国十二月党人妻子追随自己获罪丈夫同赴流放地西伯利亚的豪气,也算是闺阁中的佼佼女侠。


她要追随丈夫同去千里之外的宣州府,而在途中闻氏将两个蠢笨如猪的解差玩弄于股掌之上,既解救了丈夫,自己也机智脱险。这段故事读来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而作者对于此段文字的创作也情有独钟。他所创作的素材来之于楚人江近之《沈小霞妾传》。冯梦龙在他的《智囊》和《情史》两书中均收入此传,《智囊》收在“妇智”篇、《情史》收在“情侠”篇中,也算是闺阁中的智者,情场中的侠女,邪恶世道中升腾出的一股凛然正气。冯梦龙在这篇故事结尾评论道:

严氏将要襄(指沈炼的儿子沈襄,字小霞)杀之,事之有无,不可知。然襄此去,实大便宜,大干净。得此妾一番耍赖,则上官亦疑真有其事,而襄始安然亡命无患矣。顺、凯辈死,肉不足喂狗,而此妾与沈氏父子并传,忠智出于一门,盛矣。


要理解这段话,请看冯梦龙根据当时流传的沈氏父子三传创作的小说,人物性格丰满,情节一波三折,事件峰回路转,很有可读性。


2、任侠仗义的狂狷之徒


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昏庸,久处深宫,沉迷斋醮,不理朝政,重用奸臣严嵩。此人诗文出众,外表谦恭,为人圆滑,内实尖刻,对上柔顺至极,尤其擅长写作青词,因此很受世宗皇帝信任,他的儿子严世蕃比起老子更加阴毒尖刻,父子把持朝政,狼狈为奸,被称为“大丞相”、“小丞相”,无人敢与之较量。


这时有一位抱读诗书,秉性刚直,嫉恶如仇,笑傲王侯,颇具侠义之风的狂狷之士出现在他们面前。这个人物就是后来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人物——沈炼。


沈炼,浙江会稽人(绍兴),会稽自古就有报仇雪恨之乡的称谓,古越民风崇文尚武,诗酒风流,剑侠生风。《汉书·地理志》载曰:“吴越之民皆尚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易发。”刚柔相济的古越绍兴,更体现在深厚的人文内涵里。大禹为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而卧薪尝胆、嵇康桀骜不驯、视死如归之名士风范……,皆令后人敬仰不已。他曾经有诗言志:

 男儿从来通六艺,不分尘沙杂边骑。剑磨流出射斗光,赋成常有凌云气。


由此可见其慷慨悲壮任侠仗义的狷介之气,这种狂狷人格和严氏父子媚上压下的臣妾心态是完全对立的。因此,他们之间的冲突既是价值观的对立,也是不同性格之间的冲突。孔子所言“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不得中道,也必狂狷”也就是说,狂者的本质是有进取心的,血气方刚,言谈举止无所顾忌,刚强好胜,固然有失偏执,但那是进取心强的表现,因而不但可以原谅,甚至有几分可爱可敬可佩之处,夫子是乐于和他们做朋友的。而狷者的有所不为,也就是所有的言行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而孔夫子最讨厌的却是那些口是心非的“乡愿之徒”“乡愿,德之贼也。”孟子这样描绘乡愿:媚世,表面看上去忠信、廉洁得很,骨子里却不是那么回事,往往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如同阮籍诗中描绘的那样“外历贞素谈,户内灭贞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严嵩父子就是这种官场的两面派,口诵道义,行若狗彘的伪君子。


《明史》有传:沈炼(1507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嘉靖十七年进士,幼聪敏能攻古文,汪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得其文惊绝,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始补府学生。历任溧阳、茌平、清丰县令,为官清廉,颇著政绩,为百姓所称道。但因其不阿谀奉迎,而秉性耿直,每每龇龉权贵,被贬职为锦衣卫经历。


可见其人学养深厚,不善巴结权贵,虽然政绩卓著,却在官场命运踟躇,去京城担任锦衣卫经历并非提拔,而是左迁,当然京城的正处级调研员和知县的权重方面是有差别的。知县和经历也许都是七品,但是一为官,一为吏,实际权力和地位还是有差别的。好在他和锦衣卫的督师陆柄关系很好。这陆柄在明代嘉靖、天启年间一直是个权势熏天的人物。明史载:

陆炳(1510-1560),字文孚,浙江平湖县人。祖陆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陆松,袭职,从兴献王驻守安陆,为仪卫司典杖,累官后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事。母为世宗乳媪。陆炳幼即从母入宫中。嘉靖八年(1529)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其父死,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嘉靖十八年,从世宗南巡至卫辉,入夜行宫起火,从官仓猝不知世宗所在,陆炳从大火中救出世宗,自是益得宠,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陆炳骤贵,又得阁臣夏言、严嵩欢心,以故权益重。后夏言劾其不法事,遂严嵩陷夏言至死。不久进左都督,加太子太保。又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复加太保兼少傅。明代三公无兼三孤者,仅陆炳而已。陆炳势倾天下,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世宗数起大狱,陆炳多所保全。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病死于官,年五十一,赠忠诚伯,谥武惠。

也就是说陆柄的母亲是朱厚熜的奶妈,他和皇帝是吃同一个人的奶长大,两人从小还是玩伴。按照明代祖宗陈例世家子弟不得参加文科科举考试,但是可以参加吏部举办的武举考试。武举考试也颇不容易先也得考试军事论文,然后展示武艺,可见此公也是文武全才之人。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一贯持才傲物目中无人,却说:“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


也许是才子之间的惺惺相惜,这位当年的锦衣卫大帅,相当于今天的中纪委书记兼国家安全部长和武警总司令对于他手下这位文武全才耿怀剑胆琴心的沈经历十分器重,也经常带着他参加高层的一些吃吃喝喝。这就有了沈炼和严世蕃的交集,也埋下了他后来遭遇杀身之祸累及全家的地雷。


起因是沈炼参加了一次官方的聚会。宫内宴请文武百官,席间自持有权有势严世蕃旁若无人,俨然以席间主人自居,这厮长得白白胖胖,脖子短头大,还有一只眼睛半瞎,是当朝内阁首辅严嵩的独子,虽然并非科班出身,却是国子监恩荫的贡生,也就是说就是和冯梦龙老先生一样的身份,但是两人的官阶却要相差许多,他已经是官居工部左侍郎的三品大员了,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副部长。不要以为这位靠着老子官大恩荫的出来的衙内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那就完全错了,他可是饱读诗书,很有见解的衙内,堪称其父的得力助手,还是一个有些真才实学的家伙。


《明史》载:严嵩再任首辅时,已经年近七旬,逐渐有些年迈体衰,精神倦怠。这时,他还要日夜随侍在皇帝左右,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政务。如遇事需要裁决,多依靠其子。他总是说“等我与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甚至私下让世蕃直接入值,代其票拟。票拟就是内阁在接到奏章后作出批答,再由皇帝审定,是阁臣权力的重要体现。世蕃的票拟多能迎合世宗的心意,因此多次得到世宗的嘉奖。严嵩干脆就将政务都交给其子,世蕃一时“权倾天下”。


3、一场饭局引发的血案


严世蕃因为家世显赫加上有些才学,其气焰就十分之嚣张,这就反映在群僚聚会餐饮时就有些以我为中心地狂呼乱叫,其实这种状态在当下也很常见。这叫权大仗势,财大气粗,两者独占,自然先声夺人。


此刻,锦衣卫经历沈炼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心中对这个肥头大耳的家伙已经十分不满。这时的严世蕃竟然吩咐侍从拿来一个可以盛酒一斤多的巨型酒杯(巨觥),斟满后轮番让文武官们喝,喝不完的加倍处罚,这哪里是喝酒取乐呢,分明是权势的滥用,拿群臣们取乐消遣。众官员因为惧怕世藩威势不得不喝。这就是大家的沉默,弄得痞子的气焰越发嚣张。一位马给事本不善饮酒,严世蕃故意将大酒杯放在他面前,马给事再三告饶,严世蕃不依不饶,竟然揪着马给事的耳朵给强行灌了下去。马给事当场给灌得面红耳赤头昏脑涨,醉倒在地。严世蕃见状拍手大笑乐不可支。


这边沈经历实在看不下去,一股热血气冲大脑,愤怒之火难以压抑,他拂袖而起,抢过大杯,将酒斟得满满,走到严世蕃面前,要替马给事回敬严侍郎。严世蕃当即感到十分愕然,瞪着一只眼睛奇怪地看着沈经历,大概是从没有遇到过这种不知大小的小官,竟然敢于以上凌下,逼迫上司喝酒。于是推辞不喝。谁知沈经历怒目圆睁声色俱历地吼叫道:“此杯别人吃得,你也吃得。”未等世藩反应过来,世藩一只耳朵就被沈经历拎了起来,一杯酒就这样在严世蕃的嗷嗷怪叫中被灌了下去,然后沈经历当众将巨觥扔在桌子上。看着世藩揉着耳朵怪像,拍手哈哈大笑,在座众文武却是吓得面色如土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说话。严世蕃假装喝醉,先行离席。沈炼也不相送,只是坐在椅子上长叹道:“哎,汉贼不两立”一连说了七八遍,取酒又连饮数杯,尽醉而归。


一般官场聚会,连坐位安排都是严格按照等级秩序尊卑有序排次座,酒场只能以职务高者为中心,职务高者可以谈笑自如旁若无人,这是权势的气场,其他陪客只能围绕气场转圈,看着高管脸色来决定自己的面部表情,自然长官可以命令部下多喝酒,那是某种荣誉和抬举,哪里有部下揪着长官耳朵灌酒的。这就是叛逆,是完全反传统的。偏偏沈炼就是这种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狂狷之士,这类人士一般都是性情中人,是不大讲究等级尊卑的。他们很自我很任性,追求个性的张扬,对那些仗势欺人权贵子女极其鄙视,如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之流,那当然名士自有名士的本钱,那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沈炼就是这样有名士气的狂狷之徒,恰恰叫严世蕃遇上了,那只能自取其辱。沈炼所体现的就是历来为文人们提倡的魏晋风骨。


沈炼回到家中,倒头便睡,五更醒来,反复思忖,昨晚使性,逼着严世蕃喝酒,他必然记恨来暗算我,干脆先下手为强,上书状告严家父子。于是焚香盥手,提笔濡墨,竟写出一疏弹劾严嵩父子罪行,疏言:

“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奏疏一共列举了严嵩父子的十大罪状:大学士严嵩,贪婪之性的毛病已达膏肓,笨拙浅陋之心顽如铁石。在皇上忧虑臣民受外寇之辱的时候,没有听说他延访贤豪,咨询方略,只与他的儿子严世蕃规划图谋自己的私利。多方阻止忠诚谋略的上告,而曲意引荐谀谄之小人。索贿卖官,沽恩结客。朝廷赏赐一人,他说'由我赏他’;朝廷罚一人,他说'由我罚他’。人们都窥伺严嵩的爱恶,而不知朝廷的恩威,哪个敢议论他?现在姑且列举他罪状中大的来说吧。收纳将帅的贿赂,破坏边陲的安宁,这是第一点。接受诸王的馈赠,每事都暗中予以庇护,这是第二点。收揽吏部之权,虽然是州县的小官吏也要以贿赂获得,致使做官应守的常道大受破坏,这是第三点。每年向抚按索取成为惯例,致使有司递相承奉,而闾阎百姓之财一天天减少,这是第四点。暗中制抑谏官,使人不敢直言,这是第五点。嫉妒贤能,只要有人一忤逆他的意思,必定被致之死地,这是第六点。纵容儿子接受财物,使天下人怨恨,这是第七点。运财物回到家乡,无日不有,致使道途驿站骚扰,这是第八点。久居政府,擅宠害政,这是第九点。不能协助谋图讨伐敌贼,致贻害君父忧虑,这是第十点。”


这道奏疏在朝堂无疑是石破天惊,对严嵩父子无疑是虎口捋须。因为此刻嘉靖皇帝正宠着这对父子。读罢奏章,不但不可能诛伐严氏父子,反而定沈炼沽名钓誉、诽谤大臣之罪,令锦衣卫重责100大板,发配关外保安(陕西延安)劳动教养。严世蕃差人吩咐锦衣卫务必在行刑时将沈炼活活揍死。好在锦衣卫是沈经历任职的衙门,从上到下都是自己弟兄。锦衣卫一把手左都督陆炳就是上级兼好朋友,行刑的哥们更是部下,陆炳一个眼色,弟兄们只是在屁股上象征性地敲了一百下,保全了沈炼的性命。


4、忠烈之士的悲剧命运


沈炼即日即带了妻儿告别京城,向保安进发。途中又遇到仕宦子弟贾石,贾公听说是弹劾严嵩父子的沈经历来到保安,立即表示对沈公的仰慕之情,相见恨晚,酒肉款待,两人席间相谈,竟然英雄所见略同,对奸臣当道,十分不满,于是遂结成兄弟,贾石慷慨赠送院落,沈炼一家也就在关外安顿下来。谁知保安州父老乡亲得知沈炼被贬斥到此,慕名而来,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地方父老还将子弟相托,拜沈炼为师。沈炼每日与他们讲论忠孝大节及古往今来的忠臣义士的事迹,说到动情之处,有时毛发倒竖,拍案大叫,有时悲歌长叹,涕泪交流。弟子们得知沈炼文武全才,邀他去射箭。沈炼让人用稻草扎成箭靶,上写“唐奸相李林甫”、“宋奸相秦桧”,此类性情中人绝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感,可谓禀性难移,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他竟然毫不吸取教训,竟然将当朝首辅写上“明奸相严嵩”当成靶子,射出一箭高喊一声“贼人看箭”。如此恶毒攻击当朝首辅的言行当然有好事之徒报告给严氏父子。


严氏父子对沈炼恨之入骨,商议要寻一理由务必杀死沈炼。当时宣州总督出缺,严嵩就派自己的干儿子杨顺补缺。临行前严世藩置酒践行,密令杨顺务必将沈炼置于死地,以绝后患。


杨顺怀揣密令到任,只等时机对沈炼下手。沈炼不知一张大网正静悄悄地向他撒来,他的言行依然不知道收敛。此时鞑坦入侵,连破我四十余城。掳去百姓无数,杨顺不敢出击,在鞑虏撤退时,才发兵追击,密令将士搜索避兵平民,刺死斩首杀良冒功。沈炼闻之写诗讽刺:

云中一片虏烽高,出塞将军已著劳。

不斩单于诛百姓,可怜冤血染弓刀。


又修书一封,谴责杨顺杀平民以冒功,其恶更甚于鞑虏……,他还亲自等候在总督府,杨顺接信看后大怒,将信撕碎。他手下将沈炼的诗抄上,密呈杨顺。杨都督将诗进行篡改后上报严世蕃,诡称沈炼怨恨相国父子,想借鞑虏之手,趁机报仇,意在不轨,改过的诗如下:

云中一片虏烽高,出塞将军枉著劳。

何以借他除佞贼,不须奏请上方刀。


严世蕃见书大惊,即请心腹御史路凯商议。路凯自请前往宣州清除沈炼,路凯出任宣州巡按御史开始与杨顺合谋陷害沈炼。次日中军报告做拿到两名勾结鞑虏的叛贼白莲教党徒,杨顺一听喜上眉梢,正好借此类涉及邪教造反案件将沈炼此贼一并牵扯其中,他深知朝廷最恨这种内外勾结谋反逆案,沈炼此次难逃死罪。果然此案报上,嘉靖皇帝大怒,下旨将沈炼处死,冤案就此铸成。


阴谋还远不至此,罗网张开势必株连家属,所谓斩草除根的行动也开始实施。贾石闻讯劝沈夫人携子逃走,以保血脉宗祀,沈夫人不忍抛弃沈炼,即使死于狱中也无人收尸。沈炼被诬陷入狱,大骂不止。杨顺自知理亏,秘密派人在狱中结果了沈炼生命。尸体由贾石出资买通狱卒,悄悄安葬。


贾石告知沈家噩耗,非常欣赏沈家墙上悬挂的由沈炼亲笔书写的两幅工楷《前后出师表》,沈家见赠。他匆匆告辞,连夜带着家人远走河南避祸而去。


果然杨、路二贼开始对沈炼家属下手,家人尽行被拘拿,两个儿子当堂被杖杀。沈炼的那些学生均定为同谋之罪被拘捕,唯贾石一家成为漏网之鱼,逃过一劫。幼子沈帙尚在襁褓之中,被判随母亲徐夫人迁徙云州边境。


至此,杨路二贼仍不死心,密谋杀害沈炼长子沈小霞。两人亲拟行文,以钦犯之名将沈小霞从绍兴老家提到宣州问罪。派出张千、李万两名能干的解差,一路押解沈小霞,密嘱两位警察途中加害。

(未完待续)

原标题:一场饭局引发的冤案——冯梦龙《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解读一


    

陆幸生,《独立作家》专栏作家。一九五三年生,江苏海门人。出版有长篇小说《银色诱惑》、《银豹花园》(获第五届金陵文学奖)、《银狐之劫》、《扫黄打非风云录》、《村官》、《兵团梦引》、《军旅画魂》,纪实文学集《画册迷案》,文集《书海波澜》,随笔集《拒绝诱惑》、《秋风沉醉的夜晚》、《笔底明珠终璀璨》诗集《剑胆琴心》、《松风梅影》、《岁月远去》等。


独立作家

投稿信箱: 自由写作精神,无所顾忌。来稿请注明“独立作家” 字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沈炼之死
《绣春刀》:沈炼真有其人,他奏响了帝国盛世的挽歌
一位低情商锦衣卫的非常死亡!
绣春刀何在?历史上的锦衣卫经历沈炼武功不精,但仍宁折不弯
赠光禄少卿沈公传(明)徐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