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

在西方医学流入中国后,相对于西医的称谓,出现了中医。中医自从出现以来,始终是—个模糊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中医呢,也就是说中医的定义是什么?没有人能够给中医下—个定义。西医通过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化学等知识来认知疾病,认知人体,认知自然。中医也是中国人对疾病、对人、对自然的独特认识,这种认识包含着中国的哲学思想。

然而,从西医进入中国的那—刻起,就出现了关于“中医是否科学”之争,并引发了中医存废之争和中医如何发展之争。“废止中医论者”往往从中医不科学这—前提出发,进而得出了废除中医这—结论。所以,究竟如何看待中医的科学性是关系到中医发展前途的大问题。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中医往往有神奇的效果,这点西医往往不及。但是,医生们更习惯于用西医的知识来看病,因为,体征检查、生化检查、 B超和X光影像检查,让我们对疾病很快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中医的望、闻、问、切,往往使我很难—下子诊断。从这—点上看,西医似乎比中医根据科学性。

但是,另—个现象又使我们感到迷惑。

西医真的能够治愈所有疾病吗?除了外伤急诊抢救,和细菌外侵抗生素杀菌外,92%的疾病无法根治,最终变成慢病。高血压患者若不服用药物,其血压就会上升;糖尿病患者不服用药物或不使用胰岛素,其血糖无法控制;胆结石病人切除胆然后,其还会有肝管结石和胆管结石的可能,因为,胆汁是由肝脏产生;心脏血管梗阻,需要搭桥手术或放支架,其实,并没有治愈心脏疾患,等等。西医的科学性—目了然,但,它真的认知疾病,认知人体吗?


中医是科学

西方物理学经过百年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凝聚态(固态和液态)物理学、粒子物理学(高能物理)等等。虽然物理学的研究范图非常广阔,但从它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和其他自然科学—样,它们都拥有—个共性:即通过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来达到认识自然现象的成因这一根本目的。如经典力学通过研究通常尺寸的物体在受力下的形变,以及速度远低于光速的运动过程,以寻找物质机城运动的规律;又如热学是通过研究物质处千热状态时的有关性质和规律,以理解自然界的冷热现象。从以上对以物理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发展的认识出发,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三点: 

01

判断—门学科或者研究是否具有自然科学属性,更主要的是取决千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即是否通过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研究以认识自然现象的成因和规律。中医的经典论著,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无不是通过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防治规律等,以认识人的生、老、病、死的规律。如《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就论述了生长规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 ; 《素问·至真要大论》则讨论了十九条病因病机。虽然认识方式和西方医学不同,但是研究对象和目的是完全—致的。因此从这—点来说,中医完全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

02

自然科学本身是不断动态发展的,是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科学并不等于正确。而许多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人们,往往把科学等价于正确。这两者显然是不同的,从西方物理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这一点。正确一般是指符合事物客观规律,或者说“真理”的属性。而科学反映的是追求“真理”的这—过程,西方自然科学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在当时认为是“正确",而在现在看来是"错误"的理论。如曾统治入们头脑长达2干多年之久的亚里土多德的落体理论,该理论认为“落体的速度与其重力成正比”;又如著名物理学家费米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奖,获奖的重要原因之—是他发现了第93号元素,然而此后的实验证实他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清华大学施—公教授也曾指出越是前沿的科学研究,越容易出现错误理解和错误结论。所以盲目的以—个理论是否正确来判断其是否科学,甚至进而得出是否要废止这个理论是荒谬并且非常不利于学科发展的。

03

是否可被证实或证伪也不能作为判断中医是否科学的论据。持这部分批判中医观点的人认为中医无法像西方自然科学那样可通过实验证明某—学说或忠想的正确性或者错误性。但是以—个理论能否被实验得到验证,进而来判断是否科学,同样是非常草率的,两者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的确,西方的自然科学之所以能被广泛接受,很大程度是因为其中不少学说可通过实验验证,并且这样的实验具有可重复性和可被推广性。比如有个斜坡,有个已知质量的模型小车,初中生就可以体会到牛顿第二定律f=ma的正确性,并可以将其推广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学说”而非全部,而且有趣的是有相当多的我们目前看来是经典的学说在当时是无法被实验验证或者证伪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可被重复”是需要条件的,西方科学比如物理学的发展并非所有的观点、理论都能被实验重复的,大量的清况是先有观点或理论,但在某—阶段并无法直接通过实验证实或证伪。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方面是由于当时的技术还不够发达,无法验证或支持某—学说;另—方面与进行研究的人的科学素养、理论水平有关,即使依赖同样的设备和技术,不同的人也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样的案例大量见诸于物理学。如关于原子的结构,早期入们—直沿用汤姆孙(J. J. Thomson)提出的“布丁蛋糕” 模型, 而这—模型在很长时间也未被其他实验验证或者推翻,直到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设计了—个被认为是非常经典的cx粒子散射实验,才推翻了汤姆孙模型,进而提出了新的更符合客观规律的“核式结构”模型;类似的电子的波粒二象性也是首先被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提出的,而这—理论在当时也难以被古典物理学家接受。根据人们容易理解的方式,—个物质要么就是具备粒子的特性,比如可以通过牛顿的经典力学方程描述,要么就是拥有波的特质,像声波、 光波那样。怎么会同时拥有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呢?直到实验技术的进步和实验物理学家的努力,人们通过随后的电子衍射实验逐步证实了原来被认为是粒子的电子具有波动性的—面,从而渐渐使该理论得到了支持,并奠定了现代量子力学理论。

从以上对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简单讨论可看出,它的发展有—部分是实验与学说并进;另—部分则是先有学说或者说是假设,后被实验验证。但以上两方面是共同被归纳为西方的自然科学体系的。而中医也是类似的—个状况,它的不少观点虽然目前还无法被证实或者证伪,但是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些观点已经被不断得到验证了。如中医学中的中草药的配伍作用机制等已经逐步被现代实验所证实。此外,关于经络穴位等的学说内容,也已经开始陆续被中西方的—些直接或间接的实验工作证实。所以,据此得出中医不科学的结论同样是难以立足的。

中医学的研究方法特征与现代物理的相通之处通过中西医学的对比,更易明白中医的研究方法。

西医研究人体,是将入体划分成具体的诸如器官、血管、神经、细胞、DNA等基本构成单元。这是—种以还原论为宗旨的研究方法,它是建立在经典力学的机械论的基础之上:即从微观粒子的基本运动轨迹出发,最终得到由大 量微观粒子所组成的宏观个体的行为规律。比如从具体病变器官或者细胞等更小的单位入手,进而揭示疾病的发生。

这种研究方式的优点是直观、易于理解。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自然科学如西方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时伴随着大量以系统行为为出发点的研究方式。比如以我们熟知的物理量压强为例,克拉佩龙(Emile Clapey­ran)于1834年给出了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体积的关系式,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但他当时并没有以还原方法进行研究,即没有从组成气体的微观分子的运动出发得出这—方程式,而是将复杂的气体运动直接提炼出三个宏观物理品(压强、 温度和体积),并通过大豆实验直接得出宏观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

那么来看中医,它同样是从这么—个宏观、整体、系统的角度思考自然世界,将人体这样—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进行抽象化,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得出—些揭示人体和疾病的整体层次性的规律。如经典之—的《伤寒杂病论》就是把错综复杂的疾病用三阳经、三阴经的名词,归纳成六个证候类型;从宏观、整体、系统的角度研究问题,还可以体现在中医的脏腑观念,如中医所认为的五脏心、肝、 脾、肺、肾并不是以独立 的形体结构为单元的存在,而是以功能活动为单元,实质上是入体五个大的功能系统(整体系统思维),它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解剖学上的结构独立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还原论研究方法)。即相比于西医的组织器官理论等,中医的脏腑学说考虑到了多个形体结构单位之间的"协作效应” ,而并非将其看成孤立的个体。当今,随着量子力学和生物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发现单纯地以物质结构单位为基础来认识和理解机体的活动方式是具有局限性的,机体的功能存在的。而且有趣的是,当把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发展到极致之后(以目前的学科而言),会惊奇的发现原本确定的东西变得不确定了,而不确定本身就是—个自然存在的现象。即我们所认识的确定性的事件往往是由大量微观不确定性的事件组成的,而大量微观不确定性事物反过来会构成许多具有宏观确定性的事物。确定和不确定性看似矛盾,但实则如硬币的正反两面,无论做如何切割,它们始终是如影随形的—对。这从被称为现代量子力学理论的“心脏“ 实验,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就可见—斑。观察电子通过双缝时的成像。如果把电子看成粒子,那么我们会发现它某—次究竟是通过右边,还是通过左边都是随机的。当电子的数呈较少时(8— 2000个),电子在屏幕上的成像是杂乱无章的(微观不确定性)。但是,当电子数量足够多时(6万个),屏幕上出现了非常规律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而且条纹的间隔和亮度都是有特定数值的(宏观确定性)。

再回到人体,人体本身就是大量粒子,或者说大量作“不规则”运动的粒子所组成的宏观事物。当它的样本量足够大时,它所组成的系统会呈现某种规律。固然我们可以直接试图从电子运动方程出发(当然这样的方程已经不能用牛顿力学描述了)去得出最终由这—微观个体所组成的宏观事物的运行规律 (还原论追求的研究方法)。但是也可以根据大量实践活动,先提出某种学说,随后再根据实践情况去验证。事实上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就是首先被创新 性地提出来的,而后才由实验物理学家所证实的。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所谓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在限定的层面上,其实还是需要依托整体性的考虑。而整体性的研究方法,在更大的范围或者层面内,也已经包含了还原论的研究方法。这其中也充分体现了—种辨证性。

随着现代量子力学理论的发展,可以清晰发现以目前的研究水平,当还原到目前所能还原的最小单位进行研究时,如还是采用决定论或者孤立的去考虑单个单元的运动方式,是有局限的,它无法认识到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耦合和相互作用。

而中医似乎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是从—个宏观整体的角度去把握自然界的发展规律。通过整体性思维,结合经验和实证、抽象出某种宏观规律。进而以这样的规律来指导日常生活,包括治病救人养身等。而这—点也已经越来越多的重新被西方学者认识到,英国《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坎贝尔博士曾说: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应当上升到—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个整体。他认为,从原则上说,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西方科学方法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值得进—步研究和学习。事实上,国外也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以局部观点去认识生命和疾病的西方医学理论并非完全符合自然规律,只是—种在狭窄范围内方能成立的近似性理论,现代物理 学的最新进展(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描述反而与中医学对气的认识完全—致。

中医描述自然界的参量特征物理学定义了各种物理量, 以量度自然界中的物体属性或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量。其中的物理量, 一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速度,质量等;另—类则相反,比如能量,熵等。—个物体的势能大小,人们无法直观看见,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被感知。人们不会因为看不到能量,就否认它的存在。类似的,中医的描述就是大量基于这样的物理量。的确,以细胞、组织为单位可直观的解释不少问题,但是同样的细胞,同样的组织结构(如神经纤维、血管),他们的排列方式、相对位置不同,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仅依靠单个组织单元是无法表述的,中医则尝试采用经络和穴位等这样的特征参量来描述。而这样的描述比如穴位的客观存在性,如之前所说,已经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文献所报道。如穴位和经络的形态学研究发现神经纤维、 血管在穴区或经脉线上的分布有一定特点,经穴电阻测量和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证明了经络(现象)存在的客观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裘沛然 > 学术观点 五、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分析思考
当今世界尖端物理学对今后人类社会的影响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气学之路再创新:“第三届气·意识与人体生命科学——中医气学说现代科学研究创新...
(7)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近代科学史看中医的伪医学本质
理论领先实践的科学辩证关系 2022.10.23周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