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


学习时,我会停下来反思,这样学是对的吗?


尤其是自学时,没有人指导,没有纲要,甚至连学习目标都要费劲心思思考。


建一栋楼房前,我们需要先规划架构,架构没有理清楚就盲目开工,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学习也是一样,学习最大的成本不是钱,是时间。


如果说知识内容是建筑材料,那么知识体系就是建筑架构。


先搞清楚要建一栋怎样的知识体系,当然是必要的。


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


说这个话题前,先说说什么是坏的知识体系?


坏的知识体系


查理芒格有一个思考方法,就是在思考要去哪儿前,先想清楚不要去哪儿:


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


同样的,在找到好的知识体系前,我们最好先想清楚坏的知识体系是什么,然后避免它。


我认为坏的知识体系有这四点:


  1. 缺乏纵深

  2. 单一化

  3. 松散无联系

  4. 不自洽

1、缺乏纵深


这点很好理解。一个人知识面再广,至少在某一点上得是纵深的,纵深的知识点才能打穿现象与底层规律的通道,这也是个人竞争力的保证。


2、单一化


单一化的知识体系会造成狭隘的视野。


举个例子。


长期做销售的人倾向于形成“产品卖得好,主要是销售的功劳”的思维定式。


同样的,长期做产品研发的人倾向于形成“产品卖得好,是产品质量好,销售不重要”的思维定式。


这是无印良品在做员工管理时发现的问题,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


于是,公司内部开始实行跨部门换岗的制度,研发岗换到销售岗,销售岗换到财务岗,财务岗换到研发岗。


无印良品希望员工建立平衡全面的视野,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更好地服务客户。


3、松散无联系


生活中我们能观察到N多现象,这些现象1、现象2、现象3....现象N也许都能用同一个理论解释。


同样的,理论1、理论2、理论3...理论N也可能存在一个共同的底层框架。


松散无联系指的是没有去发现这些知识的共同点,就像任意堆积的衣服不去整理。


长期以往,容易形成松垮堆积的知识体系,这会带来很多坏处:


1、思考费时


处理问题时,人都是优先采用记忆检索而不是思考,所以在松垮堆积的知识体系中检索合适的知识点,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就像在堆积成山的衣服中找你今天要穿的T恤。


2、思考费劲


检索这么多松散的知识点,该过程大量占据工作记忆的容量,认知负荷较大。


有朋友会说,处理难题不都费时费劲吗?


注意,在松散无联系的知识体系的条件下,即便处理一些工作中的基础问题,恐怕都让你费时费劲了。更别说团队管理、人力资源等更复杂的决策问题。


要上一个台阶,这是一个天花板。


4、不自洽


自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理解,就是自圆其说。不自洽,就是不能自圆其说。


一个人看到了商业现象1,推出了结论A。不久他看到了商业现象2,推出了结论-A。


实际上,商业现象2只是商业现象1的翻版,例如服装行业的社交电商和化妆品行业的社交电商,只是其中的人物、行业、渠道等要素替换了,主商业逻辑不变。


对商业现象1和商业现象2分别推理(即便没有意识到后者是前者的翻版),都应该得出A(因为两个现象的本质是一样的),推出了-A就是不自洽的体现。


还有一种简单的鉴别方式,就是看这个人在短时间间隔的前后,对同样一件事的推论是否统一,统一就是自洽,不统一就是不自洽。


为什么是短时间?通常来说,短时间间隔内,一个人的思维框架和认知方式不会有太大改变。间隔太久,也许他就完成了一次认知迭代,若推论前后不一致,也许就不是因为不自洽了。


以上只是概括性的说法,具体案例还请具体分析。


现在来说说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


好的知识体系


告别错的,才能与对的相逢。


我认为好的知识体系是这样的:


宏观层面:T型知识体系
微观层面:Y型知识体系


T型知识体系(也称为T型知识结构)很多朋友都听过,但Y型知识体系是什么鬼?


这是我为了填补T型知识体系的不完备而生造的,接下来说说我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宏观层面:T型知识体系


就整体而言,好的知识体系是T型的。在某一专业上纵深,同时具有多学科的广泛视野。


谁能来做一个表率?还是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合伙人,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做出现在的成绩,是因为他很早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思考方式,他称之为多元思维框架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方法。


为什么查理要建立多元思维框架?《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中这样说:


查理的投资方法和大多数投资者所用的较为粗陋的系统完全不同。

查理不会对一家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肤浅的独立评估,而是对他打算要投资的公司的内部经营状况及其所处的、更大的整体‘生态系统’作出全面的分析。

它们借用并完美地糅合了许多来自各个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方法和公式,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

查理采用‘生态’投资分析法的无懈可击的理由是: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若要理解这样的系统,就必须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式。


查理的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T型架构,纵深于投资领域,宽泛于各类学科,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他独特的思考方式。


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跨学科学习非常有助于知识的迁移


这样的学习方法能让你不断发现各类学科背后的共同框架,有助于训练你的抽象层面的表征能力。要知道,这种能力是专家和新手的区别之一。


推荐阅读:新手与专家的之间,难道就只差刻意练习?


查理芒格这样学习,背后是有道理的。


微观层面:Y型知识体系


我们用放大镜近距离观察T型知识体系,就到了微观层面。


比如你在做设计,也许你只使用设计知识。微观Y型知识体系指的是,你不能只使用单一知识,还要将其他类型的知识合并进来一同使用。


例如,设计 认知科学就是一种很棒的微观Y型知识体系。一张海报,受众应优先获取什么信息?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一个用户交互界面,是否符合用户的预设概念模型?用户能否无需思考就知道如何行动?


一个设计师若了解人的认知规律,哪怕只是一些基础原理,设计出的作品都会比不了解的好N倍。当然,这里说的是商业领域的设计。


曾听朋友讲,他们招了一位艺术家做商业设计,海报出来后朋友就纳闷了,说在这海报的应用场景下,他的设计没法让受众轻易理解。结果朋友得到的回应是“你不懂艺术”。


Y型知识体系强调的是在微观的应用层面,将两种学科以上的知识刻意合并使用,所以我用Y这个字母来形容这种模式。


重点就在于刻意合并使用,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思考模式都倾向于自动化提取,或是回忆检索。若非有意而为之,是很难加入其它学科知识的。


长期如此训练,能让技能合并。合并后的综合技能,能和其他技能再合并。


我索性做了一张图来表示按这种方法建立的知识体系。




宏观层面呈T型,微观层面呈Y型,干脆取一个名字叫做TY型知识体系


TY型知识体系的规划


TY型知识体系的图示很形象,像镂空的情趣丁字裤,老司机都很喜欢。


这张图给出了三个要点:


1、找到纵深的知识点
2、建立多元学科的知识体系
3、合并交叉地使用知识


纵深某一专业知识点,终极目标是洞穿该领域的现象和底层规律之间的关联,熟练使用各个层面的知识和技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在横向拓展多学科时,至少要掌握该学科中的大观点(big idea),不完全举例如下:


创业:战略*组织

营销:STP 4P CRM

会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认知科学:CRUM模型,心智的计算-表征理解模型

经济学:需求定律,利息理论,制度理论,宏观理论

概率论:统计概率,完全概率,贝叶斯定理

物理:牛顿力学,量子理论,相对论


这些大观点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因为不是每个学科都存在大观点。


例如,心理学就不像物理,有类似于牛顿力学三定律这样的理论,心理学理论更为离散一些。


另外,有一些大观点是公认的,有一些大观点却是因人而异的。大观点也未必能概括该学科的全部,通常是区间性的,不完备的。


但这都不重要,无论你怎样选择,只要抓住最终目的,即通过这些大观点,掌握该学科的思考方式和核心概念模型,并能在现实中应用


查理芒格谈到如何使用跨学科知识时,举了一个统计学的例子:


我认为大多数人没有必要精通统计学。例如,我虽然不能准确地说出高斯分布的细节,不过我知道它的分布形态,也知道现实生活的许多事件和现象是按照这个方式分布的。所以我能做一个大致的计算。

但如果你们要我算出一道高斯分布方程,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10位,那我可算不出来。我就像一个虽然不懂帕斯卡,但牌打得很好的扑克牌手。

顺便说一声,这样也够用了。但你们必须像我一样,至少能粗略地理解那道钟形曲线。


有朋友会问我,你是做营销的,物理能给你带来什么实用价值吗?


物理学中有大量的理论模型和思想,和市场营销的模型是类似的。


商业的问题都较为抽象,这样的跨界混搭能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具象问题,更好分析。


例如,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也会发生在消费者调研的时候,调研本身会改变消费者的行为和想法。这是个大话题,谈起来没完没了,有机会再谈。


也有朋友曾跟我讲,你说的这套方法是很好,但很多人做不到。


我说,我目前只是想到,还没有做到。别人做不做得到我不管,自己要不要去做却是另一回事。


历史上有不少牛人都会跨学科思考,富兰克林、爱因斯坦、费曼、查理芒格,这些人就像灯塔一样,给热爱理论知识的人指明了一个方向。


我把这个方向做了一个总结,算是一种信仰,甚至你可以说这是迷信或者偏见:


当头脑中的知识密度突破某一阈值,就足以对现实产生强大的扭曲力。


至于这个阈值是多大,我不得而知。


但无论如何,老司机如果要发车,难道你不可以先上车再说?


搭配阅读: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你每天看这么多文章,脑子里却还是一片浆糊?
哪些知识会让你变蠢?
可怕,那些坏的学习方法我竟然用了20多年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读懂自己、读懂环境的学科
科技创新
军事语言学研究哪些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